蒙古騎兵有妙招不挨餓,後來日本軍隊也學著做,結果5萬人餓死

2021-01-10 慕楓歌歌

公元13世紀,蒙古人迅速崛起,隨後他們靠著恐怖的鐵騎橫掃亞、非、歐3大洲,成為了歐洲人眼裡的惡夢。那時誰也沒想到,就是這群強大的遊牧民族建立了國土極為遼闊的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也就是鐵木真,一個帶領他們的族人從蒙古高原展翅高飛的統帥,同時也是蒙古帝國的奠基人。即使放到今天來看,鐵木真的軍事才能也算得上出類拔萃。當年蒙古鐵騎在他的調教下可以虐得歐洲人瑟瑟發抖,同時橫掃亞洲大地,幾乎沒有任何對手。

其實蒙古鐵騎除了戰鬥力極強外,他們的長途奔襲能力也非常恐怖。這群騎兵往往跑起來如一陣風似的,同時還經常跑幾天幾夜絲毫不懈怠。長途跋涉考驗的是士兵的體力與馬匹的腳力,而行軍打仗的糧食也是取得勝利的必需品。我們知道,蒙古人作戰的最大特點就是「速度快」。他們經常能取得一系列的大勝利,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就是其關鍵。

這群人打仗要講究速度,而行軍打仗又要必備糧食。如果他們出動大軍徵戰,那麼運糧車就成了拖累全軍速度的累贅。但若蒙古鐵騎不帶足夠的糧食,他們肯定就得餓著肚子,但一群吃不飽又沒有力氣的人想贏得戰爭的勝利似乎如天方夜譚。疑問來了:蒙古大軍都是怎麼解決糧食問題的呢?

據史料所記載,聰明的成吉思汗就想出來了個好的方法解決了糧食問題。我們知道蒙古人是遊牧民族,他們靠吃牛羊肉為生,同時放牧也是這群人的看家本領。在這種情況下,成吉思汗想出來了這個妙招:放棄糧車運輸,直接趕著牛羊出徵。

蒙古人往往在打仗之時帶著成群的牛羊出徵,而這些牲口跑起來不比馬慢多少,所以蒙古大軍在路上就以牛羊肉為食。這麼一來他們不但解決了糧食問題,又保持了行軍速度,可謂一舉兩得。

而牛羊肉也有吃完之時,所以成吉思汗還有第2大妙招:就地取材。《孫子兵法》曾說:「侵略如山。」而鐵木真就真的把兵法的侵略拿來做文章了。他曾定下這麼個規矩:若帶的牛羊吃完了,那麼久在攻佔的城池大搶3天糧食,然後平均分配到每支軍隊。看到沒有,這麼2招下來,蒙古鐵騎還怕餓肚子嗎?

無獨有偶,在將近700年後,日軍也學著成吉思汗的妙招來做,然而他們卻虧大了。二戰時,日本派了不少的兵力侵略緬甸,其中就包括日第15軍。該軍參謀長牟田口廉就採用了動物運輸糧食方法。

記得這群日軍為了穿越700裡的荒地,竟然找來了大象、山羊、牛等動物來運輸糧食。按著牟田的劇情構思:糧食可以吃20天,然後再把牛、羊宰了吃掉,這麼一來就可以飽飽的走出700裡無人區了。但他的這個想法有些脫離實際了。

因為與蒙古鐵騎時代不同,二戰時已有飛機、火器等大量現代化武器;加上日軍不是遊牧民族,這群人根本不懂得怎么正確指揮操作動物運糧;因此他們在盟軍飛機的轟炸下把動物弄得四散奔逃。最後口糧也丟了、毀了,動物也嚇得跑光了。

再之後,這些日軍士兵也幹起了就地取材的勾當,他們對緬甸當地居民進行了劫掠。可比較悲催的是,現代化戰爭的信息遠比中世紀發達,緬甸本地人早得到了日軍來襲的消息,家家戶戶都把糧食給藏了起來。

雙管齊下,10萬日軍士兵光餓死了就有足足5萬之多。

這就是日本人照搬成吉思汗妙招的下場。由於牟田口廉忽略了時代的不同而最終把自己坑了,餓死了5萬人,這就怪不得別人了。

相關焦點

  • 蒙古騎兵四處徵戰,為何要帶上大量母馬隨行?
    因為一旦被圍困的水洩不通,那麼軍隊內部肯定會亂,畢竟後勤可能會出問題的,士兵饑寒交迫肯定會造反。 同時蒙古騎兵跟漢人在衣食住行方面差異很大,蒙古人講究的是方便及快捷。因為士兵是一個高危險職業,不可能像在家裡一樣,還有閒情逸緻烤肉之類的。
  • 宋朝已經有了火器,為什麼敵不過蒙古冷騎兵,讓蒙古軍隊直搗皇城
    宋朝最先是把火藥桶綁在火箭上射出去,射程有150米左右,還有一窩蜂火箭,在南宋時期更是發明了火銃,而蒙古還是以騎兵為主,顯然是冷兵器對熱兵器時代,但宋軍為什麼會節節敗退,直到滅國!
  • 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讓士兵行軍從不餓肚子,日軍模仿,餓死5萬人
    導語: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讓士兵行軍從不餓肚子,日軍模仿,餓死5萬人成吉思汗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一生的主要成就就是統一了漠北,徵服了金和夏的大片區域。在世界上也是出了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 歐洲騎士團和蒙古騎兵之間的PK
    當蒙古騎兵西徵歐洲時碾壓了強大歐洲騎士團。為什麼我們印象中精銳的歐洲騎團會敗給蒙古騎兵呢?1241年4月,在瓦爾斯塔特平原上(波蘭列格尼卡附近),蒙古騎兵和歐洲騎士團在戰場上對峙。由蒙古西徵的統帥拔都帶領2萬人對壘裡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率領波蘭軍隊大約有4萬人。
  • 1241年裡格尼茨,最後的波蘭騎兵與西徵蒙古騎兵之間的終極對決
    這1萬人的部隊現在是他手上的全部力量,在他的計劃裡,將率領著他們去同5萬人的波西米亞軍匯合,然後一同對抗那些野蠻的「韃靼人」。亨利二世把部隊按照歸屬分為四個部分,西裡西亞騎兵們在正中最前排,後面是奧波萊和克拉科夫的騎兵,最後是聖殿騎士和傭兵團以及亨利自己的西裡西亞騎士,兩翼就交給巴伐利亞礦工和農民來掩護。對面的蒙古軍就要簡單直白許多,他們仿照波蘭聯軍的布置,把部隊也分作四部呈T字隊形。左中右都由輕裝騎兵和弓騎兵構成,後方則留有數量不多的重騎兵和預備隊。各部隊之間留出了充分間距,以便隨時機動。
  • 花剌子模的軍隊數量是蒙古騎兵的5倍,為何會被成吉思汗消滅?
    當時的花剌子模從軍隊的數量上來看,是成吉思汗的5倍,足足有50萬精銳部隊,可為何會被成吉思汗的10萬蒙古騎兵消滅?是花剌子模的軍隊懦弱到馬都騎不上了嗎?並非如此,但這確實也是一場不可思議的戰爭。文化程度很高,國力強盛的花剌子模,在成吉思汗面前,其修建的堅固城牆就像紙糊一樣,瞬間土崩瓦解。
  • 大明軍隊是怎樣打敗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
    然而明軍卻成功了,除了正確的戰術和政治戰略外,在軍事方面明軍也做足了充分準備。首先是騎兵,可以說是明朝與元王朝之間最大的差距,雖然專業騎兵的素質存在差距,但明朝的士兵具有優勢,長期嚴格的紀律形成的令行禁止風格,以及刻苦耐勞的精神。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4大精銳重騎兵,蒙古鐵騎排第二,鐵浮圖排第三
    在早期時, 鐵鷂子是作為西夏最高統治者的護衛、儀仗使用,但隨著戰事的發展,這支軍隊逐漸發展成為西夏的主力軍,作為衝鋒陷陣、突擊敵陣的「前軍」。這支騎兵裝備精良,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
  • 蒙古騎兵頂峰只有24萬人,為何能打敗天下無敵手?原因就這4點
    這其中,蒙古騎兵起著決定性的因素,可以說沒有蒙古騎兵就沒有輝煌的蒙古史。蒙古發跡於我國內蒙與今天蒙古國一帶,人口並不算多,引弦控弓的騎兵在最高峰時也不過二三十萬,為什麼它能橫掃亞歐大陸,滅掉一個又一個強敵,幾百萬軍隊成為蒙古騎兵的刀下亡魂,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
  • 歷史上精彩的騎兵對決,馬穆魯克VS蒙古鐵騎,最終這一方贏了勝利
    蒙哥做了大汗後,派六弟旭烈兀西徵。1253年10月,旭烈兀率蒙古大軍踏上西徵之路,第一個進攻的地點,是此次西徵要討伐對手的木剌夷在裏海東南的根據地。旭烈兀派出先鋒元帥「怯的不花」率部先行。怯的不花無論是在戰術還是戰略方面都有過人之處,所攻之城無一不破,西域諸國聞其名喪其膽。
  • 這場被稱為「蒙古西徵終點」戰役後,為何從此蒙古人不西徵了
    這場戰爭是埃及5萬馬穆魯克騎兵(也有一種說法是多達12萬,《多桑蒙古史》上又說是1.2萬人,一般認為大概3—5萬人),與2萬蒙古軍(包括亞美尼亞鐵騎和從徵的敘利亞軍隊)展開的大決戰。戰爭一開始,由馬穆魯克騎兵拜伯爾斯軍團1萬人到艾因·賈魯平原上誘敵。
  • 蒙古騎兵為何到埃及就停下來了?原來是被真正的狠人虐慘
    可是切的不花12000人之眾,五載滅之,何等強勢;第二戰,一年滅阿拉伯帝國,1257年在滅了波斯之後,蒙古西徵軍仍以切的不花為前鋒,兵鋒直指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也是古代著名的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可是僅僅一年的時間,也即1258年二月,蒙古軍隊成功攻佔巴格達,阿拉伯帝國滅亡;第三戰,滅敘利亞。
  • 八裡橋:蒙古騎兵對陣歐洲槍騎兵列隊衝鋒
    英軍這次還出動了騎兵,分別是2個女王衛隊龍騎兵隊和2個印度錫克騎兵團,英軍總數為1.26萬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印度人。直到現在蒙託邦將軍還非常激動,這位在非洲作戰27年的老將在離開法國時,朗東元帥向他宣布:「現在請接過法蘭西國旗!」他得到的臨別贈語是,「願上帝保佑這支小軍隊,飄洋過海,遠離故土五千海裡,去為基督教與文明的神聖權利而復仇吧!
  • 遊牧徵服的秘密:只喜歡玩重騎兵加衝衝衝,蒙古為何能橫掃歐亞?
    蒙古人的戰馬與行軍蒙古草原本身就有充足的馬匹資源,而後在攻金戰役中又數次掠奪金國的群牧監,使得戰馬儲備成為世界之最。還由於大部分的蒙古戰馬都是母馬,而蒙古士兵也習慣於依靠喝馬奶生活,這也減輕了軍隊食物供應的負擔,同時也使蒙古軍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強。
  • 東亞小國中,除了日本還有一個國家很厲害,連蒙古大軍都不是對手
    後來,蒙古軍隊忙於徵討南宋,便沒時間顧及這個小小的安南。等到忽必烈統一中原後,他再次注意到了這個小國家,決心將其佔為己有。1285年,元軍兵分六路進入安南。在這次討伐的軍隊中,特意增加了善於在南方作戰的將領,比如:李恆,他擔任過張弘範的助手,協同指揮過崖山戰役。
  • 四萬蒙古騎兵,擊碎「嘉靖中興」的謊言
    明朝歷史上有兩大恥辱,第一個是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率領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徵,結果全軍覆沒,自己還被瓦剌人活捉。第二個就是庚戌之變,雖然了解這件事的人不多,但庚戌之變也是明朝的恥辱之一,而創造這項恥辱的正是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嘉靖帝呢?咱們就是庚戌之變說起!
  • 成吉思汗用1招讓士兵吃飽飯,日本人也效仿,卻活活餓死5萬人!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本來打仗就是一個體力活,如果士兵吃不飽飯,那還怎麼打仗,餓的刀都拿不動了,還怎麼殺敵,因此打仗的時候,必須要保證糧食的充足。 成吉思汗打天下的時候,士兵是滿世界亂跑,從草原跑到了歐洲,那麼成吉思汗是怎麼保證糧食充足呢?
  • 明朝與蒙古世代為敵,為何明軍內有大量蒙古騎兵?
    明朝以「驅除韃虜」為口號,是在元末反抗蒙古統治的鬥爭中建立起來,因而在很多人的思維中,大明與蒙古應該是水火不容的關係。對於歷史上大量蒙古騎兵服役於明朝軍隊的事實,後人要麼表示驚訝,要麼表示不解。圖-元大都(今北京)位置及周邊地形示意圖明軍內部的蒙古人並非不認同自己的文化和血統,但這與他們加入明軍毫不衝突,因為元朝大廈傾覆,作為個體的蒙古人必須在明蒙之間做出正確的抉擇,究竟誰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前途?
  • 明朝著名三大營都有多牛?第二打敗蒙古騎兵 第三收復越南
    這種憤怒是有道理的,因為如果你看一下明朝大名鼎鼎的三大營,你就會發現,其實中國古代並不落後,只不過近代突然陷入一種無法擺脫的停滯而已。箇中原因,一言難盡,清朝帶來了許多嫁妝,也帶走了很多聘禮,比如曾經一度領先世界的軍火工業。明朝三大營又稱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至明正統十四年(1449)二月,總人數約為17萬。三大營為明代京軍編制。洪武初即設,隸大都督府。
  • 成吉思汗天下無敵的蒙古騎兵,為何輸給沒文化的朱元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當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遠徵歐洲,創下不敗的神話。 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時期,戰鬥力確實彪悍,不僅拳腳功夫了得,在騎射上,由於是草原遊牧民族,更是個個都是頂尖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