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大智慧:君子學聚、問辯、寬居、仁行,讀懂受用無窮

2020-12-23 第一國學

從我們出生時候起,許多事情都已經註定了,需要經歷社會險惡才能懂得人生的道理,需要用失敗來驗證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做人做事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其實老祖宗們已經早就給過我們忠告,《易經》中有一句話就是教導我們為人處世,讀懂受用無窮。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意思是說我們應該通過學習來積累知識,通過討論來明辨是非黑白,為人應該寬厚大度,做事情要仁義、多行善舉,短短一句話,基本涵蓋了我們人生的重要階段。

學以聚之

人類最高貴的地方就在於能夠通過學習獲取知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的道路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我們要時刻保持愛學習的狀態,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學以不分對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只要是能夠幫助我們的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有些人總覺得自己強過別人,就不想向對方學習,這是錯誤的認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習最忌諱的就是不懂裝懂,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一定要向別人請教,積少成多,如此才能掌握大的學問,古往今來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時間管理大師,能夠利用別人想不到的零碎時間來補充自己的知識。

問以辯之

「理不辯不明」,只有通過討論,讓多個人的思想相互碰撞,我們才能懂得事情的真理,知識是無限的,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有時候自己掌握的還可能是錯誤的。所以一定要多與別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來完整自己的認知。不要害怕爭論,真正的君子從來不會嫉恨那些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相反越是如此越受歡迎。

寬以居之

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世界上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如果每件事我們都耿耿於懷的話,遲早有一天會累倒,要懂得取捨,暫避鋒芒;忘記那些讓自己煩惱苦悶的事情,多感恩幫助自己的人,記得他們的付出,寬厚待人。小肚雞腸的人一定是不幸福的,因為心中永遠藏著惡,那麼他的世界也會充滿黑暗。相由心生,當我們心懷包容,會發現自己眼前的事物會更加美好,福氣也會越來越多。

仁以行之

老話講「多行不義必自斃」,人生在世,要多行善事,廣結善緣,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別人,也是在為自己積累福報,別人受到幫助念著你的好,在遇到困難時也會出手相幫,從而渡過難關。「勿以善小而不為」,善行沒有大小,只要是仁義之事都是積德行善,在老祖宗看來仁義之人行善事,那麼就會得到老天的饋贈,升官發財也是輕而易舉。

總結:做人要熱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通過和別人的思想碰撞來獲取真知,心中要有寬容的態度,坦然面對生活,多做仁義之事,就會福氣滿滿,得到別人的尊敬,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為了避免大家交友不慎,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易經識人術",通過5件事幫助大家認清一個人,雖然不能全對,但還是比較有道理的。第一件:問之以是非,觀其志。意思是:問一個人一些大是大非的事,以此來觀察對方的志向。
  • 《易經》中闡述的人生智慧,讀懂這3句話,讓你行好運
    說起我們中國的「三大上古奇書」,我們都聽說過,分別是《易經》,《山海經》和《黃帝內經》,在這三本中,《易經》的地位非同一般,被形容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無數人都會學習的文化經典。很多人認為《易經》只是一個包含佔卜的玄學書,但其實易經中包含的智慧,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而其中的人生智慧,更是能讓一個讀懂的人,命運大反轉,轉禍為福。1. 因時乘變,待時而飛有很多的人明明能力很強,也非常刻苦但就是成功不了,其實就是沒有理解到成功的方法。
  • 為什麼大家都說閱盡世間萬本書也不如讀懂《易經》
    《易經》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閱盡世間萬本書,也不如讀懂一本《易經》。《易經》是一本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書籍,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易經》六十四卦可視為有關人生問題的六十四個專題,三百八十四爻可看作三百八十四種處境中可能發生的情況與最佳對策。《易經》,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讀的高深教科書;在今天,仍然是引導人們適應各種複雜環境的錦囊寶鑑,人生的行為指南。而學習《易經》任何時候都不會晚,孔子曾說:「吾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 《易經》到底多偉大?10句經典語錄,句句人生智慧,值得細細品讀
    30多年前,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易經》中的10句經典語錄,句句人生大智慧,值得細細品讀,至少讀一次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道剛健,君子以天為法,故而自強不息。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讀懂《易經》中這5句話,福氣就會慢慢來臨,你能看懂幾句?
    古人認為《易經》是大道之源,然而《易經》又是簡單的。然而,《易經》可不是一本簡單的佔卜書而已,它更是涵蓋了人生中的大智慧!《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
  • 《易經》智慧,在一「變」字——惟變不變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內涵無數的智慧。但事實上,這無數的智慧都凝結在一個字中——變。看其名也可窺見端倪:易者,變也。即使我們摸不清楚「變」的法則,但若是能時刻保持「變」的意識與思維,認清「變」乃常態,那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就已是受用無窮了。就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判斷一個人的為人,要記住一句話,「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世間萬物都在變,人心也不例外。
  • 三讀《易經》,豁然開朗,原來讀懂國粹有脈絡,是如此簡單!
    但是,只要你先把方位的大局搞清楚了,心裡有經度緯度,再複雜的地圖,你也能一目了然,易經也如是!《易經》是上古時期的東西,人皇伏羲,周王姬昌,聖人孔子都在完善這個巨作,結合了先人對天地規則,運轉,因果的思考智慧。它是卜筮的記錄。 有獨特的符號系統,語言的表述和現在差別極大。「元亨。利貞。」
  • 《易經》智慧:大器晚成的人,身上或有這4個特點,將來非富即貴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有人年少成名,卻泯然眾人。有人屢試不中,卻大器晚成。那些大器晚成的人,身上一般都有4個特點,《易經》中早有介紹,來看看你有嗎?
  • 字字珠璣的《易經》藏著什麼秘密?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北大教授馮友蘭就以前說過,許多 人覺得易經是封建迷信的根本原因,可是事實上易經並不是封建思想,反倒是古時候超科學的媒介。易經向來被人稱為「大道之源」,這個稱呼可不一般。要知道古人是崇拜四書五經的,而四書五經又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石,那麼易經在四書五經之中排在了首位,也說明易經在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 易經:你的忍耐力越大,承載力越大,能成就的事也會越大
    我從《易經》訟卦的規律,告訴大家:一個人能忍別人不能忍,就可以成別人不能成之事。你的忍耐力越大,承載力越大,能成就的事也會越大。1、所有的爭訟,都是勢能的消耗。一個人做事進入順利和吉利的狀態,需要什麼?需要積極進取的勢能,在背後助推。
  • 這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均出自《易經》,真讀懂的又有幾個
    易經是傳承下來的一本經典巨作,其所蘊含的道理博大精深,所涵蓋的知識層面也十分廣泛,易經結合了道家大智慧,是智慧學,同時也是大道之源。出自易經的成語有很多,今天就來看一下,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 《易經》中的八句名言,八種處世智慧,人生不如意時多讀幾遍
    《易經》坤卦文言說,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直是就內在而言的,方是就外在而言的。大。《孟子》中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光輝之謂大。力行其善,至於充滿而積實,則美在其中而無待於外矣。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則德業至盛而不可加矣。
  • 易經到底在講什麼?9個字可全部概括,讀懂後64卦的智慧迎刃而解
    學習易經,最重要的便是要讀懂易經的易理,而易理又都是在64卦之中,因此把握64卦是學習易經、感悟易經的必備條件。易經這本書應有盡有,而且博大精深,自打易經誕生之初,許多智慧的先賢都依靠易經的智慧感受出很多道理,因此才有了後來的五經四書和國學經典。
  • 《易經》提醒: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到底看的是什麼?
    《易經》裡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惡到頭終有報,沒聽說行惡的人是能夠 長久的,所以說「忠厚傳家遠」。02嘴巴閉得緊,蒼蠅飛不進這一句俗話是告誡人們講話要謹慎,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易經》裡說,「括囊,無咎,慎不害也」,括囊便是扎牢袋子的口,人假如閉口就像扎口的袋子,就不會有災禍。
  • 易經佔卜為什麼靈驗?這4個字早就告訴我們答案,讀懂的都是高人
    易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總根源,也是一部無所不包的智慧天書。上面錯從複雜的符號組合成的64卦,分別代表了宇宙人生的64種密碼,而所有的卦象,又都是陰陽交互而成,這正好又說明了萬事萬物離不開陰陽的運轉。一段話中藏著無窮奧妙易經的《易傳·繫辭傳》中,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十分神秘,如果不仔細讀,很容易就一筆帶過,但是認真參詳之後就會發現,易經佔卜之所以那麼靈驗,其實有4個字早就給了我們答案,讀懂的都是高人。
  • 易經提醒你:吃飯時,當一個人有這3種表現時,說明他沒什麼本事
    《易經》真正的價值,就是能夠指導人們的行為,這是一種文化思想的體現,這才是孔子喜歡並讚嘆《易經》,對《易經》「居則在席,行則在橐」的真正原因。都說知人知面不知心,是真的無法看清人心嗎?其實真正的高人總能通過「識人術」來見微知著、一葉知秋。
  • 《易經》中的兩句話,乍一看不好懂,讀懂悟出人生成功智慧!
    二:豫:利建候行師。這句話的意思是:豫卦:對於封建諸侯來說,出兵打仗是有利的。在易經中,人們認為豫卦是不同卦的疊加。本卦下卦為坤,為地。上卦為震為雷。今天提到的兩個真理是,在易經中,無論一個人處於什麼狀態,他都能理解自己的思想並使他趨向於理性的智慧。請記住這兩個建議,以使自己更好。不過很多想學習易經的朋友都表示易經的原文實在太過深奧難懂,自己雖然想學習,卻有心無力,對於這樣的情況,我推薦大家看這本白話文版《易經》。
  • 覺得《易經》難懂?讀懂其中這4句話,改變自我,實現目標
    誰都可以讀《易經》,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讀懂《易經》。它裡面的奧妙是需要我們每個讀者去認真體會理解的。所以當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去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們需要去理解一些核心思想,把握住主要的概念。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它可以幫助我們預知規律,利用規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紅火,職場中,學到易經智慧,升職加薪就更進一步了,生活中,學到易經智慧,可以讓家庭更加幸福美滿,日日子越過越紅火!
  • 覺得《易經》難以理解?讀懂這7種思維,改變自己,生活順心如意
    《易經》中 64卦包含婚姻、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規律。曾仕強在《易經的奧秘》中講到「易經太大了,大到一個都市,從哪條路都可以進城,但是進來之後,找不到方向。每個人都可以講一部分,但是不全,所謂仁者見仁,各有不同的偏執」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它可以幫助我們預知規律,利用規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紅火,職場中,學到易經智慧,升職加薪就更進一步了,生活中,學到易經智慧,可以讓家庭更加幸福美滿,日日子越過越紅火!
  • 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卻被證實是超科學!國家院士生前告誡
    臨終時,老人留下一句忠告:「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這位老人就是馮友蘭先生。曾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版、《鎮遠》六部著作。他被譽為「現代新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