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出生時候起,許多事情都已經註定了,需要經歷社會險惡才能懂得人生的道理,需要用失敗來驗證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做人做事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其實老祖宗們已經早就給過我們忠告,《易經》中有一句話就是教導我們為人處世,讀懂受用無窮。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意思是說我們應該通過學習來積累知識,通過討論來明辨是非黑白,為人應該寬厚大度,做事情要仁義、多行善舉,短短一句話,基本涵蓋了我們人生的重要階段。
學以聚之
人類最高貴的地方就在於能夠通過學習獲取知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的道路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我們要時刻保持愛學習的狀態,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學以不分對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只要是能夠幫助我們的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有些人總覺得自己強過別人,就不想向對方學習,這是錯誤的認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習最忌諱的就是不懂裝懂,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一定要向別人請教,積少成多,如此才能掌握大的學問,古往今來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時間管理大師,能夠利用別人想不到的零碎時間來補充自己的知識。
問以辯之
「理不辯不明」,只有通過討論,讓多個人的思想相互碰撞,我們才能懂得事情的真理,知識是無限的,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有時候自己掌握的還可能是錯誤的。所以一定要多與別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來完整自己的認知。不要害怕爭論,真正的君子從來不會嫉恨那些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相反越是如此越受歡迎。
寬以居之
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世界上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如果每件事我們都耿耿於懷的話,遲早有一天會累倒,要懂得取捨,暫避鋒芒;忘記那些讓自己煩惱苦悶的事情,多感恩幫助自己的人,記得他們的付出,寬厚待人。小肚雞腸的人一定是不幸福的,因為心中永遠藏著惡,那麼他的世界也會充滿黑暗。相由心生,當我們心懷包容,會發現自己眼前的事物會更加美好,福氣也會越來越多。
仁以行之
老話講「多行不義必自斃」,人生在世,要多行善事,廣結善緣,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別人,也是在為自己積累福報,別人受到幫助念著你的好,在遇到困難時也會出手相幫,從而渡過難關。「勿以善小而不為」,善行沒有大小,只要是仁義之事都是積德行善,在老祖宗看來仁義之人行善事,那麼就會得到老天的饋贈,升官發財也是輕而易舉。
總結:做人要熱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通過和別人的思想碰撞來獲取真知,心中要有寬容的態度,坦然面對生活,多做仁義之事,就會福氣滿滿,得到別人的尊敬,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