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智慧,在一「變」字——惟變不變

2020-12-19 星落澤洋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內涵無數的智慧。但事實上,這無數的智慧都凝結在一個字中——

看其名也可窺見端倪:易者,變也。變化自始至終,天下大道,惟變不變。整部《易經》,其實都是在講一「變」字,它以前人長年的經驗知識,講事物變化的規律和法則,所以才叫《易經》。

《易經》中的八大卦,其實是代表八種自然現象,乾卦為天,坤卦為地,震卦為雷,巽卦為風,坎卦為水,離卦為火,艮卦為山,兌卦為澤。這些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八種

基礎的自然現象,它們在相互交叉融合、不同的變化組合中,也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的大千世界,也衍生出了無窮無盡的變化,包羅出世間萬象了。

《易經》說:天地萬物,陰陽的「變化」是常態,任意一種狀態都不可能長久地保持,無常才是正常。若一件事發展到了極點,仍不改變,那就會往反方向去發展,造成可怕的災難,這也即,「物極必反」。

如今,很多人的思想都已經固化了,被局限於自己思維中的那一畝三分地裡,從不願跳出來,換個方式和角度去應對不斷更迭的社會。這也就導致了我們不知變化規則,只能被動地跟著變化走,甚至會被快速變化的環境搞得手足無措。

可若是能探索出一絲一毫變化的法則,那我們就能在這個社會中順天應人,適時而動,利用變化來為自己提供幫助了。即使我們摸不清楚「變」的法則,但若是能時刻保持「變」的意識與思維,認清「變」乃常態,那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就已是受用無窮了。

就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判斷一個人的為人,要記住一句話,「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世間萬物都在變,人心也不例外。我們不要以一時一刻的情況來判斷一個人是好是壞。還未過多相處,心中便已有成見,那只會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遇到識人不清的問題,將好人看作壞人,壞人又誤以為是好人,最終只會讓自己吃盡苦頭,被人耍得團團轉。所以我們要學會變通,適時而動,根據具體情況判斷一件事上此人的行為,就事論事,勿要將話說死,將人看絕對。

通讀《易經》,我們會發現,世間萬物變化發展的規律其實就是「變」,而絕不是亙古不變的死板教條與既定規則,這才是《易經》的智慧核心。也正因社會在時時變、事事變,《易經》這部經典才會永不過時,以其變幻之道,始終為我們提供與時俱進的見解答疑。

所以若是我們生活上遭遇一些難以理解的困惑磨難,常常感到絕望,為何不靜下心,讀一讀《易經》呢?當你苦惱不得紓解時,讀完《易經》,你便會明白了否極泰來的道理,再遇逆境,也能泰然處之了。

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愛因斯坦:「東方的易經作為中國科學的種子,卻是走在了西方的前面。」

中外古今,諸多偉人知名人士對《易經》推崇備至。但《易經》並不是一部關於卜筮的作品,而更像是古人關於世界、人生體悟的綜述,旨在引導人們重新認識自身所生活的這個世界,進而體悟它深蘊的哲學,獲得源源不斷的生活智慧和前進動力。

故而,筆者鄭重推薦你們這本圖解版《易經》,現在僅需56元即可參悟古人智慧,感興趣的朋友不容錯過鴨~

相關焦點

  • 《易經》:人生最關鍵的3個字,每個字只差一筆,說透人生大智慧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易經》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古代人用它對國事、軍事還有祭祀等進行預測,現代人用它來引導人生。
  • 易經到底在講什麼?9個字可全部概括,讀懂後64卦的智慧迎刃而解
    學習易經,最重要的便是要讀懂易經的易理,而易理又都是在64卦之中,因此把握64卦是學習易經、感悟易經的必備條件。易經這本書應有盡有,而且博大精深,自打易經誕生之初,許多智慧的先賢都依靠易經的智慧感受出很多道理,因此才有了後來的五經四書和國學經典。
  • 《易經》中最重要的三個字,每字一筆之差,講出人生大智慧
    《易經》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古代人用它對國事、軍事還有祭祀等進行預測,現代人用它來引導人生。《易經》是講變易、簡易、不易的書,從看似千變萬化、雜亂無章的天地人萬象中,但卻能總結出規律,來指導人生。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易經》中上、止、正,這三個字。
  • 清大《易經與國學智慧》課程回顧
    此次崔教授主要講授「易經與領導智慧」,其中的精髓就是《易經》的現代解讀與應用,對建築企業的行業精英、企業管理者來說,是一次提升管理智慧的絕佳機遇。課間休息時分,學員紛紛圍繞在崔教授的周圍,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共同學習探討易經的奧秘。崔教授告訴大家,《易經》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想學好它,還得根據個人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經驗進行推理總結。
  • 曾仕強:《易經》全篇只講了這「3個字」,但很多人都沒搞懂!
    這樣廣大精微的一本書,很多人都會覺得很難讀,難記,難懂,難應用。其實,整部《易經》,只講到3個字而已。著名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熟讀《易經》後總結了3個字的成功格言:「上」、「止」、「正」。但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只要及時作出適當地用這三字箴言應對,就可以以一變應萬變。第一個字是:上。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記,要不停地求上進。
  • 《易經》:人生的精髓,全藏在這三個簡單的字裡面,希望你全擁有
    曾仕強認為,其實整部《易經》,只講到3個字而已。第一個字:時《易經》裡講:「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孔子晚年讀《易經》讓他最有感想的就是這四個字:「時也,命也。」不管「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其核心還是一個字「時」。時機未到,則潛伏不動,靜若處子。時機一到,則順勢而發,動如脫兔。
  • 易經的智慧曾仕強教授易經為什麼淪為算命工具易經三大特性是什麼
    真正成為《易經》是周文王也就是周西伯,他在牢裡煞費苦心,一個字一個字斟酌。一方面他是受到紂王的壓制,很難能夠暢所欲言有一點躲躲藏藏,有一點難言之隱,有一點說不出來的苦衷。但是他也替我們創造了一個叫做留白性。我在字裡行間,我留了很多可以拐彎抹角的空間。你看他寫完以後,我相信很多人想改它。因為你只要能夠改動它一個字你就成名了。但是怎麼樣也改不了,就算裡面有很多這樣解釋,那樣解釋,搞不清楚的。
  • 《易經》智慧:逢兇化吉的秘密,就在這4個字裡(喜馬拉雅)
    這是小事一樁,大家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熟人,什麼事都好商量,何必與夥計一般見識呢?你老就消消氣吧。」趙老頭聽後就急匆匆地走了。沒想到,當天夜裡趙老頭竟然死在另一位開店的街坊家中。趙老頭的親屬乘機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趙老頭,與他打了好幾年官司。最後,那位街坊被拖得精疲力盡,花了一大筆銀子才將此事擺平。
  • 《易經》中闡述的人生智慧,讀懂這3句話,讓你行好運
    說起我們中國的「三大上古奇書」,我們都聽說過,分別是《易經》,《山海經》和《黃帝內經》,在這三本中,《易經》的地位非同一般,被形容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無數人都會學習的文化經典。很多人認為《易經》只是一個包含佔卜的玄學書,但其實易經中包含的智慧,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而其中的人生智慧,更是能讓一個讀懂的人,命運大反轉,轉禍為福。1. 因時乘變,待時而飛有很多的人明明能力很強,也非常刻苦但就是成功不了,其實就是沒有理解到成功的方法。
  • 90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90集-二合為一
    這古老的智慧其實是來自於<易經>.因為《易經》的六十四卦就是相互關聯、彼此轉換的。因此,當我們對《易經》有了初步了解之後,就不能簡單地來看待每一卦,而是要一對一對的看卦與卦之間的關聯。那麼,當我們以這樣的思維來看待<易經>的時候,又能得到怎樣的啟示呢?
  • 《易經》和《老子》為什麼都強調「變」?為什麼要「和光同塵」?
    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而走之。孔子在《禮運篇》上說:「故用人之智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智慧出,有大偽」,其意和孔子所講的道理,並無矛盾衝突之處,只是文學的手法不一樣而已。千古以來,註解老子的學者專家,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困於老子的語言文字,沒有聽出弦外之音,把老子誤解得太厲害、太離譜了。實際上老子、孔子都是同一精神,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 《易經》教學第一講:學習易經有什麼用
    和古代相比,現在有的東西是變了,但有的東西沒有變,而且永遠也不會變,所以《易經》就是告訴我們什麼是變的,什麼是不變的。《易經》的「易」字有兩種寫法,一種寫法它的字形就像蜥蜴,也就是四腳蛇,也叫做變色龍;另一種寫法,上面是一個「日」字,下面是個「月」字,「日「就是太陽,「月」當然是月亮,月亮也叫太陰,所以「易」字上面是陽,下面是陰。
  • 《易經》智慧:經典三句,值得你一讀再讀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為人生第二階段,這句話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現的有「大人」風範,屬於氣質,二是得到「大人」的賞識,屬於遇到貴人。終日乾乾,為人生第三階段,其意為:遇到貴人或擁有氣質後,每天還要自強不息,發奮努力,這樣做事方可成功。
  • 真正的人中之龍,明白易經4字天條,善用易經3條錦囊
    智慧、信仰和格局。這是每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品質。易經中有比較重要的一卦,就是易經第11卦——泰卦。泰卦中有重要的4個字:小往大來。易經中充滿著陰陽往來之道。正如孔子在易經繫辭傳中所說:這就是孔子對易經陰陽往來之道的精妙論述。那麼,自古能成大事者,能成功實現人生逆襲的關鍵4個字就是:小往大來。這個大與小往往被很多人理解錯了,不是說一個人可以用小的努力換來大的收穫,小的投入換來大的收益。如果是這樣,易經就不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就會成為一本投機倒把的厚黑學了。
  • 《易經》: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字!每個字只差一筆
    《易經》: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字!每個字只差一筆自古以來《易經》被稱為「無字天書」,中華易文化的玄妙之處正在於此,無聲勝有聲,無字勝有字。就是在這本「無字天書」中總結出來了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字!每字只差一筆。
  • 《易經》的告誡:如果男人後半生一事無成,多半是沒讀懂這9個字
    說起易經,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這本流傳了幾千年的奇書,早就化作各種形式,走到了我們的生活中。書中的智慧包含方方面面,往往讓人得到重要啟發。有些道理不要等到你碰的滿頭是血,才恍然大悟,其實老祖宗的經典《易經》裡早就說明白了。
  • 《易經》智慧:日常溝通中,這3件事少說,為自己添福
    易經中有「蠱卦」的卦象,按照易經的解讀很多需要對字進行相應的拆解。大家可以看看「蠱」這個字,上面是一個蟲子,下面是一個皿字,連起來看便是在蟲子養在器皿上面。因此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一定要低調行事,只有如此才能少惹是非,自己福氣也會變多。《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 《易經》的「易」說的是什麼?
    而且歷史上注釋《易經》的流傳下來的大概有幾千家,每一個人說的都不一樣,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去把它理解清楚的話,我們大概是幾輩子也弄不清了,所以不如是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樂得逍遙自在,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可以有用的學問之上,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 大道知行講堂《<易經>智慧與卓越領導力》講座成功舉辦
    2018年3月18日,農曆二月初二龍頭節,由國際儒學聯合會儒學與企業管理委員會組織舉辦的《<易經>智慧與卓越領導力》講座在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報告廳成功舉辦。整場講座,張教授旁徵博引,首先從《易經》在傳統典籍中的地位講起,張教授認為儒家學說雖然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正統文化,但《易經》才是中華文化之根。這不僅僅因為它是傳統典籍中最早的一部專著,還因為它多方位,全方面的立體精神。《易經》是傳統士人教育最重要的教科書之一,易學成為士人學子研習的必修科目,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內容。
  • 易經智慧,財富人生—堅持五福,百日築基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那易經在國學中是怎樣的地位呢?學習易經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新思維?學習易經又和我們的人生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易經大師付易昌導師,與我們細品易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