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勵青年人投身科學?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得主這樣說

2021-03-02 科學網

以下為林本堅在頒獎禮上的獲獎感言:

今天是中國科學的大日子。我感到非常榮幸,能和所有的得獎者共領,非常感激。準備過程中免不了思考很多事情。我做了什麼事情能讓未來的科學家參考?能夠激勵青年人投身科學呢?

大學考試的時候,我感覺每個同學都是高手。這些同學畢業後各奔前程,大家的成就有不同的層次和方向。

我從事科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對算數很有興趣,到了代數就很容易,再到幾何、微積分、微分方程,每一步我都覺得好像多了個技巧,能夠更加去探討真理。有了數學作基礎之後,自然你就對物理、化學這些都有興趣。

有興趣才會有成就。講到興趣,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下雨天、沒打傘,怎麼辦?跑,頂著個什麼東西跑。那拼命跑有沒有用處?淋到的雨是不是少一點?我們思考一下。雨點有密度,跑得快的話,接觸的雨點多,但是接觸的時間短,那結果是一樣的。再深一層去想,你跑快一點,腦袋上接觸的雨是一樣的,但下面可能少溼一點,那這樣看跑是值得的。這麼多人下雨都會跑,還是有道理的。那再往下想下雨時候颳風,雨點彈在身上會怎麼樣呢?……

想這些事情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我是很有興趣。我可以想這樣有興趣的事情,還有人肯花錢來聘我,這不是一舉兩得嗎?一個人有了基本功、舞臺,就有做出貢獻的機會,還能得獎呢!天下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有意思?

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要有興趣、基本功、好奇心和創意,缺一不可。

到了公司之後,又發現每個同事都是高手。怎麼在高手中更進一步呢?我覺得答案是Integrity,用中文表達可能要分成:誠信、正直、操守。到了大家能力都差不多的時候,有了Integrity的優勢才更大。

我服務過的兩個公司,IBM和臺積電,都是非常注重這方面的公司,我認為這點是所有的公司、學校、團體要學會永續經營的。

我很羨慕當今的年輕人,你們生活在一個很好的時代,沒有戰爭、不用逃難,有很好的儀器、設備、環境。你們現在有手機、電腦、網際網路,我們當時查資料只能去圖書館,我當時要申請專利,還要專門開車去華盛頓、住在朋友家,去查專利申請的資料。我們以前用計算器,你們現在有電腦、有人工智慧,但你們的責任也是巨大的,將來必定要青出於藍而盛於藍。

今天得獎,我要感謝的人特別多。感謝創辦者的遠見,百年之後,這個大獎要變成世界上的大獎,這要看青年人的努力。聽說每一位候選人都有十幾封推薦信,十幾個地位很重要、很忙碌的人願意花時間為你寫推薦信,你以後也要記得給別人寫推薦信。感激評審委員的辛勞,和推薦人。

感謝我的一位大老闆,他讓我的興趣、基本功、好奇心和創意有發揮的機會,同時強調Integrity。懷念一同在臺積電打拼的同事,感謝為我擋了很多壓力的上司。

感謝我的兒子,從美國坐了18個小時飛機來參加頒獎典禮。同樣感謝從美國和臺灣飛來參加典禮的朋友。


今天不僅是中國科技的大日子,對我而言,也是我的大日子年。11月我飛到俄亥俄去領一個傑出校友獎,前幾天我在臺大領了傑出校友獎,今天我在北京領未來科學大獎,謝謝大家。

還有一件最最重要的事情,今年9月,是我和太太結婚50周年。我這位太太,是臺大動物系的高材生。為什麼說她是高材生呢?她在學校的成績比我好。假使我有什麼成就的話,我的太太的功勞是不容埋沒的。

相關焦點

  • 副省長、院士、科學大獎得主!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將未來科學大獎頒發給他,是為了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揭曉!首位女性得主誕生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記者 馬愛平剛剛,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邵峰獲得「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獲得「物質科學獎」,王小雲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為一百萬美元(人民幣約716萬元)。
  • 科學委員會 | 2017未來科學大獎 - 熱點 - CIO時代—新技術、新...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取得傑出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獎項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以及國際同行評議制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
  • 北青報:未來科學大獎值得期許
    原標題:未來科學大獎值得期許   有著「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2019年獲獎名單在北京公布。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榮獲「生命科學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陸錦標獲「物質科學獎」,清華大學教授王小雲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隆平等7位頂尖科學家獲獎!
    9月8日消息,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今日在北京舉行。
  • 未來科學大獎得主邵峰:有時一步之遙
    2019年11月17日,2019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得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邵峰在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媒體見面會中做出上述論述。2019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得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邵峰因發現人體細胞內對病原菌內毒素LPS炎症反應的受體和執行蛋白,邵峰被授予2019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 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彭實戈:用數學計算未來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種昂2020年9月6日,中國「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公布了2020年獲獎名單。 彭實戈倒向思維在打破常規的同時,也開創出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中所提到的「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 此後,彭實戈與巴赫杜一起完成了這一理論,並將相關論文發表在國外學術雜誌《SystemsandControlletters》上。
  • 這個省的副省長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如何克服這個矛盾,成為國際材料領域幾十年以來一個重大科學難題。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新型納米結構可以提高銅金屬材料的強度,而不損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導電性,在金屬材料強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王小雲、邵峰教授獲頒未來科學大獎
    其中王小云為首位獲「未來科學大獎」的女科學家。▲四位獲獎者,其中左一為邵峰,右一為王小雲。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副校長、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等出席頒獎典禮。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病原菌專家邵峰獲生命科學獎
    (原標題: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病原菌專家邵峰獲生命科學獎)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新增評委:薛其坤、莊小威、張壽武
    本文圖片均來自未來論壇微信公號已經走到第4個年頭的中國「未來科學大獎」迎來了三位新的科學委員會委員:哈佛大學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清華大學物理學家薛其坤和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張壽武。他們將分別擔任三個子獎項「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獎」的評委。值得一提的是,薛其坤是未來科學大獎的第一屆得主,憑藉在反常量子霍爾效應和高溫超導方面的成就在2016年捧走了價值100萬美元的物質科學獎,並在頒獎典禮上說道:「沉甸甸的大獎給我這艘沂蒙小船注入了核動力。」薛其坤團隊還在不久前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2位是蘭大校友
    9月8日消息,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今日在北京舉行,共有7位頂級科學家獲獎。其中,蘭州大學校友周其林、馮小明均獲「2018物質科學大獎」。據了解,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一年一屆,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對象不限國籍,但需要是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研究的科學家,且研究要具備原創性、長期重要性和巨大的國際影響。未來科學大獎每個獎項單個獎金為100萬美金。
  • 山大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素有「中國諾獎」之稱,這也是山大人第4次獲得該獎項。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對彭實戈的評語顯示,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
  • 袁隆平等7人獲2018未來科學大獎!計算機獎項與臺灣籍晶片科學家
    李根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2018未來科學大獎,今日結果公布:連線告知獲獎在大獎各位獲獎者公布後,未來科學大獎也開始現場連線獲獎者。但沒聽清未來科學大獎的介紹,還以為是詐騙電話。其後袁老接到電話:「現在就講感想啊?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和鞭策,我應該得更上一層樓。這是對我過去成績的肯定,我需要再接再厲。」
  • 世界級科學家齊聚2019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
    作為2019未來科學大獎周系列活動的一場國際科學盛宴,11月16日在京舉辦的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大咖雲集。本次科學峰會邀請到了15位世界頂級科學家蒞臨現場,分享前沿學術成果,探討學科交叉創新,推進科學產業應用。
  • 31歲入行73歲拿未來科學大獎數學獎,為什麼說他的研究能夠載入史冊?| 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成果解讀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數學獎,頒給了山東大學彭實戈教授。他31歲才學高等數學,40多歲創造倒向方程,50多歲創造非線性期望理論,73歲拿下百萬美元數學大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專訪 | 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盧柯:古老學科也有未來專訪|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彭實戈:數學是一旦對了,到處都對「難道是天上掉餡餅?」 96歲院士王振義:我為什麼在獲得未來科學大獎後覺得憂愁獲獎者為何是他們?
  • 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彭實戈:數學是一旦對了,到處都對
    就在1個小時之前,他的名字作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出現在了2020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的現場大屏幕上。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談起非線性數學期望,彭實戈的語氣是驕傲的:「這是我工作、或者說我開創的領域。」這個領域站在概率論的肩膀上創立,卻比概率論更為普遍和廣泛,從而能更好地分析現實世界中的預期問題,例如金融風險。
  • 潘建偉的愛 | 未來科學大獎獲獎感言
    2017年10月29日晚,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下文為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潘建偉教授的獲獎感言:● ● ●我遇到一個大的難題,本來我也想好了一個獲獎感言,結果我發現:我想講的內容和次序與施一公講的一模一樣。
  • 投身於科學發展
    這是科學發展在上海的最大實踐,是世界對上海的信任、國家對上海人民的信託。在舉辦世博會的日日夜夜,上海共青團組織和廣大青年參與世博、服務世博、奉獻世博,為世博貢獻了青年的力量,寫下了上海青年肩負歷史使命,勇擔時代責任的光榮篇章。這是上海青年為科學發展作出的奉獻,這是上海青年向時代、向世界、向中國交出的出色答卷。上海正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堅持發展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
  • 【聚焦】科學決定人類的未來、少年決定未來的人類,史上最強「科學第一課」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演
    1986年圖靈獎得主約翰·霍普克羅夫特就和學生們聊了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的話題。「職業將會是你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選擇合適的職業才能享受每一天。」霍普克羅夫特說。和許多科學家一樣,霍普克羅夫特從小學起,就對周遭的事物十分好奇,他總喜歡去樹林探路,到西雅圖的港口看建築,但他的父親卻讓他去報考電氣工程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