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王小雲、邵峰教授獲頒未來科學大獎

2020-12-17 清華大學

11月17日下午,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院士獲「生命科學獎」;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小雲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陸錦標獲「物質科學獎」。其中王小云為首位獲「未來科學大獎」的女科學家

▲四位獲獎者,其中左一為邵峰,右一為王小雲。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副校長、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等出席頒獎典禮。

▲陳旭(左一)與楊振寧(左二)在頒獎典禮現場

▲與會嘉賓合影

王小雲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人

獲獎原因在於她在密碼學中的開創性的貢獻,她的創新性密碼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廣泛使用的密碼哈希函數的弱點,促成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

研究成果

密碼哈希函數是大量密碼應用及安全系統的核心,比如數字籤名、身份認證、數字證書、網絡安全協議、電子支付、區塊鏈、可證明安全系統等。密碼哈希函數是一種將任意長度輸入散列成固定長度摘要的一種函數,其中一個必要屬性是要求在目前的計算能力下很難找到「碰撞」,也就是兩個不同的輸入散列到同一摘要。如果能夠很容易地找到哈希函數的碰撞,就意味著該哈希函數是不安全的,那麼使用它的密碼應用及安全系統也將存在安全隱患。

王小雲提出了系列針對密碼哈希函數的強大的密碼分析方法,特別是模差分比特分析法。她的方法攻破了多個以前被普遍認為是安全的密碼哈希函數,包括兩大通用標準,並變革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的設計思想

2004年,王小雲提出了模差分比特分析法,並演示了如何找到密碼哈希函數MD5的真實碰撞。這對於密碼領域是一個驚人的結果,因為MD5是應用非常廣泛的密碼哈希函數,經受了來自許多密碼學家十多年的攻擊而無法找到碰撞。此外,王小雲和她的合作者還通過原始創新方法,攻擊了其他幾個著名的散列函數,包括MD4、RIPEMD和HAVAL-128。

同年,她和合作者發表了另一項成果,能夠在2^{69}次操作內找到另外一個應用非常廣泛的密碼哈希函數SHA-1的碰撞,並隨後將此攻擊結果進一步減少到2^{63}次操作內。雖然在2005年受限於當時計算機的運算能力不能對SHA-1進行實際攻擊,但12年後其他學者根據王小雲教授的方法基於Google的高性能CPU找到了SHA-1的真實碰撞。

由於王小雲的工作,工業界幾乎所有軟硬體系統中MD5和SHA-1哈希函數被逐步淘汰。她的工作促進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的設計,包括SHA-3、STREEBOG和SM3,其中SM3是由王小雲主持設計的中國密碼哈希函數標準,自2010年發布以來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金融、電力、社保、交通、電子政務等領域的1000餘款商密產品中

獲獎感言

我準備了一份講稿,其實我的英語不好,但是我覺得,科研人員是要不斷進行挑戰的,我要嘗試用英文演講。

尊貴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

今天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天,我非常榮幸能夠獲得這個特別的獎勵。我要感謝大獎的組織委員會和評審專家組,感謝大獎的捐贈人,非常感謝你們對我的研究的信任與認可。

在過去多年的教育和工作經歷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與幫助。今天在這裡,我要向他們表達真摯的感謝,感謝我的導師和其他老師,感謝我的家人,感謝我的同事,也感謝我的學生。

我還要特別感謝清華大學和山東大學,我一直非常愉快地在這兩所美好的大學裡工作和學習。

對我而言,今天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我們很幸運能夠生活在我們國家最好的時代。我們不應在過去的成就上止步,我們甚至不應停歇。在追求更進一步的科學發現和進程中,我們仍需再接再厲。我們必須如此。

密碼學是網絡安全的核心技術和基礎支撐,它事關網絡安全問題,同時也為網絡生活和數字經濟提供便利與服務。也許,只有少部分人熟悉密碼學,但我對這個領域的研究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熱情,我們的工作使得整個社會和人民生活更安全更穩固。我一直有一個誠摯的願望,就是通過我們專業上的努力,人們能夠在生活中遭受更小的風險和經濟損失

年輕人是我們國家的未來,他們在學術上需要指導和幫助,我將盡力支持年輕學者的研究工作和項目。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對密碼領域感興趣,研究出新成果

最後我想表達一點額外的感謝,我非常感謝清華大學的陳旭書記,山東大學的郭新立書記,楊振寧先生,還有我兩位尊敬的導師,我也特別感謝過去很多年給予我很大支持的蔡院士和彭院士及其夫人。感謝我所有的同學和我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的親友團們,和我的閨蜜。謝謝大家。

——王小雲

邵峰

生命科學獎獲獎人

表彰他發現人體細胞內對病原菌內毒素LPS炎症反應的受體和執行蛋白。

研究成果

人類與體內的細菌長期共存。多數細菌與人類和平共處,幫助我們消化食物,甚至抵抗其他有害病原菌。機體的免疫系統如何區別有益和有害細菌,有效地發起免疫反應,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問題

過去十年來,邵峰實驗室提供了系統的回答:他們發現了幾種特異識別侵入細菌的細胞漿型式識別分子(PRR),揭示了宿主細胞炎症反應中區別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分子機理。其中最重要的是發現炎症蛋白水解酶caspase-4和-5 是細胞內識別內毒素LPS(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的脂多糖)的受體。細菌侵入宿主細胞可以直接與炎症caspase 4/5結合來激活細胞激素和焦亡模式的細胞死亡,促進細胞激素釋放到血液,引起抗細菌的炎症反應。

另外邵峰實驗室和Vishva M. Dixit 實驗室同時發現了gasdermin蛋白家族中的gasdermin D是炎症caspase的底物和細胞焦亡的執行者。基於焦亡模式的細胞死亡在宿主天然免疫的重要性,邵峰的發現為探索病原菌感染以及相關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途

獲獎感言

非常感謝各位評委老師能把這個獎頒給我,感謝捐贈人,這份心意是對科學的尊重,也將以他們的力量推動科技進步,為科學發展作出貢獻。

感謝我的家人。我從江蘇淮安農村的一個小鎮上走到縣城,走到北京,走到美國又回到北京,現在我認為我從北京走向了世界。一路走來,家人給予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在我求學和職業選擇中,我的父母從來沒有幹預過我要做什麼和不做什麼,任何選擇完全是我自己來決定,但在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都會幫助我。我從來不善於表達感情,今天可能是表達最多的一次了,一直不懂浪漫的我,也得到了家人的包容。

我的實驗室前前後後共有40多位博士生和博士後,是他們不分晝夜的努力,才讓我們取得這樣的成績。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能夠相信我對他們說的「謊言」,在做難度大的課題的時候,我經常跟他們說:我們肯定能搞定。其實我自己都沒有十足的把握,但他們相信我。不過好在我們大部分成果都實現了,這與他們無條件相信我有很大關係,我很感謝他們。

做科研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我們在這一過程中面臨的90%甚至95%都是失敗,但是我的團隊成員也需要像常人一樣考慮他們的未來,考慮畢業,考慮找工作。如何在理想和現實中尋找平衡?我們的學生和博士後們都做得非常好,他們願意努力挑戰自己,願意在面對失敗的時候繼續堅持。有時候我也激勵他們——攻克科學難題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磨鍊,如果這些科學難關都跨過去了,其他事情肯定也能成功!

最近,為了站在這個臺上,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減了30斤體重。這件事情也同樣不容易,我為什麼能堅持呢?就是因為,那麼難的科學問題,全世界和我們競爭的實驗室都被我們擊敗了,我還不能在減肥這件事上擊敗自己嗎?

我還要感謝一路陪伴我的同學和老師,包括在各個學校和各個工作階段認識的老師和同學們,大家一直包容我並支持我做想做的事情,給予我需要的資源和空間,給予我很多鼓勵。

希望得到這個獎之後,我和我們一起得獎的科學家仍然能夠有未來。希望大家在未來的科學研究中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我想這才是未來科學大獎的精髓所在。

——邵峰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獎項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

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金。獎金來源於公共聲譽優良、社會貢獻突出且深度認同科學價值的行業領袖自願出資,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有限公司負責獎金的捐贈和發放。每項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推動科學、成就未來。未來科學大獎希望獎勵對社會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啟蒙科學精神,喚起科學熱情,影響社會風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於科學,實現中國的「科學夢」

相關焦點

  • 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獲獎,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11月...
    雷鋒網按:11月17日下午,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大飯店成功舉行。現場,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4位科學家獲頒2019未來科學大獎。我想,那麼難的科學問題,全世界和我們競爭的實驗室都被我們擊敗了,那我還不能期待自己減肥這件事情。」邵峰教授以科學人獨特的幽默詼諧語言發表了獲獎感言,引來場下一陣陣歡呼。他對評委老師和捐贈人的認可、家人的包容與理解、實驗室團隊的共同努力、領導團隊以及老師、同學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邵峰教授說:「我們說希望未來科學大獎成為中國的「諾貝爾獎」。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病原菌專家邵峰獲生命科學獎
    (原標題: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病原菌專家邵峰獲生命科學獎)
  • 北青報:未來科學大獎值得期許
    原標題:未來科學大獎值得期許   有著「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2019年獲獎名單在北京公布。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榮獲「生命科學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陸錦標獲「物質科學獎」,清華大學教授王小雲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揭曉!首位女性得主誕生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記者 馬愛平剛剛,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邵峰獲得「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獲得「物質科學獎」,王小雲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為一百萬美元(人民幣約716萬元)。
  • 山東大學數學家彭實戈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山大校友已4次獲獎
    來源:齊魯網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6日訊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據了解,今年,是山大人第四次獲得未來科學大獎。2019年,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王小雲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成為未來科學大獎第一位女性獲獎者。
  • 山東大學厲害了,4名校友已獲得未來科學大獎,位列全國第一
    2020未來科學大獎正式揭曉,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張亭棟和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的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遼寧省副省長、中科院院士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實戈這是未來科學獎自2016年成立以來,第五次頒發此項榮譽。
  • 科學世界裡的「追光者」——他們為何站在基礎科學「舞臺中央」?
    新華社記者屈婷 溫競華在人類探索宇宙、認知自我的版圖上,三位不同領域的中國科學家各自邁出堅實一步: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揭示了宇宙起源的秘密;病原細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展示了人體先天性免疫的神奇;新一代哈希密碼函數標準守護著未來網絡世界的安全……這三位科學家就是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生物化學家邵峰和密碼分析學家王小雲。
  • 山大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素有「中國諾獎」之稱,這也是山大人第4次獲得該獎項。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對彭實戈的評語顯示,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
  • 王貽芳等4人獲2019未來科學大獎,首位女性獲獎者出現【中國科訊】
    9月7日下午,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邵峰獲得「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獲得「物質科學獎」;王小雲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未來科學大獎,4位畢業於山東大學
    近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發,山東大學教授彭戈實榮獲了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獎,讓山東大學生揚眉吐氣。這幾年,山東大學在公眾面前的形象並不好。山東大學教授彭戈實榮獲未來科學大獎,證明了山大的科研實力。彭戈實教授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他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出國深造後,又回到山東大學任教,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領域中作出了奠基性和開創性貢獻。
  • 「中國諾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山大校友連續4次獲獎
    2020年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2016年的未來科學大獎誕生,這個大獎是中國大陸首個由科學家未來科學總共頒發了5界大獎,山東大學在其中4界都入選,不得不說山東大學的確有兩下子。王小雲院士非常厲害,堪稱密碼界的居裡夫人。1983年考入山東大學數學系,然後一口氣讀完了本科,碩士博士,是山東大學土生土長的科學家。上次科學大獎獎勵她在密碼學中的開創性貢獻,她的創新性密碼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廣泛使用的密碼哈希函數的弱點,促使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2020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
    鳳凰網科技訊 12月30日消息,彭實戈教授因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由未來科學大獎聯合山東大學共同舉辦的「概率與概率的不確定性——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今日首播,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項委員會2020輪值主席、美國西北大學Pancoe講席教授夏志宏做開場致辭。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2020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0日消息,彭實戈教授因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山東大學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系山大第四人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素有「中國諾獎」之稱,這也是山大人第4次獲得該獎項。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對彭實戈的評語顯示,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
  • 世界級科學家齊聚2019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
    作為2019未來科學大獎周系列活動的一場國際科學盛宴,11月16日在京舉辦的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大咖雲集。本次科學峰會邀請到了15位世界頂級科學家蒞臨現場,分享前沿學術成果,探討學科交叉創新,推進科學產業應用。
  • 副省長、院士、科學大獎得主!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將未來科學大獎頒發給他,是為了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未來科學大獎得主邵峰:有時一步之遙
    2019年11月17日,2019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得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邵峰在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媒體見面會中做出上述論述。2019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得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邵峰因發現人體細胞內對病原菌內毒素LPS炎症反應的受體和執行蛋白,邵峰被授予2019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 共創認知新百年,航美傳媒擁抱未來科學,共榮共成長
    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周於11月13日至17日在京舉行。大獎周期間,組委會邀請了全球近百位卓有建樹的科學家,在高峰論壇和科學峰會上,針對具備前沿、交叉、應用特徵的學科或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今年,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等4位華人科學家分獲「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航美傳媒作為本次大獎周的戰略合作媒體,有幸見證了華人科學界的榮耀時刻。
  • 31歲入行73歲拿未來科學大獎數學獎,為什麼說他的研究能夠載入史冊?| 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成果解讀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高興看到未來科學大獎評獎委員會參照的是諾貝爾獎的評獎方式,不僅僅局限年輕人,而是把獎授予達到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成果,我覺得這個思路很好。汪詰:剛才陳教授提到了Black-Scholes拿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想繼續追問一下,你認為,彭教授的工作與Black-Scholes的工作有沒有可比性?
  • 這個省的副省長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將未來科學大獎頒發給他,是為了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