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辯證唯物主義的自我認識和理解

2020-12-17 魔洛斯的禮物

先將辯證唯物主義拆開來理解:辯證,可簡單理解為辯論並且確證;唯物主義,自我理解為應該是以事物本質的客觀存在和發展為核心的一種認知準則。那麼辯證唯物主義就是:以事物本質的客觀存在和發展變化為核心原則,對所有的可能性理念,通過辯論,排除違背以上核心原則的可能性,最終確證某一理念正確的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一種理念原則。可能還是有些含糊,下面就來詳細談談我的一點見解。

要正確處理或解決所有問題,首先找到引起一個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從牽涉其中的所有事物本身出發,再根據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變化規律,對每個事物,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和作用加以分析,最後選擇符合實際的解決方式或者方法。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仿佛就是一臺機器,參照指令執行了一段程序,思維是受這些事物牽制的,這就是「物質決定意識」的一種體現了,或者說是事物決定了思維,比如,餐桌上放了一籃蘋果,其中有一個壞了一部分,我們一般都會選擇好的拿來吃或者將壞的部分削去再吃,無論如何,我們都只選擇了好的部分,其中的意識實際上是被支配了的。

如果不是按照以上的方法解決問題呢?的確,之所以會有這種疑問,是因為我們有時候以自我為中心的方法依然解決了不少問題,但是這通常只是偶然,或者正好就是正確的解決方式,用錯誤的方法得到正確的答案這種情況也是常有發生的,卻並不能一直都奏效或放之四海而皆準,還是上面的蘋果,有人會說,我就要連壞掉的蘋果一起吃了,是的,當然是可以吃的,雖然暫時可能不會有什麼後果,但是如果一直吃壞掉的東西,我想自己的身體可能就要罷工了。

對於同一個事物或者問題,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的認識或者理解,就很多主觀問題來說,並沒有確定的答案,因為不會對其正常生活有什麼影響,比如,喜歡的衣服顏色款式或堅持跑步等這種愛好或習慣,但是在客觀問題上,往往都是有一個確定的原則的,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就可能會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利影響,雖然有時候影響較小不易發覺。而至於哪種認識或理解是正確的,就是需要所謂的用實踐來證明理論的正確與否,將自己的理論放在實踐當中,觀察其是否放之四海而皆準,否則就需要考慮自己的理論是否哪裡存在謬誤。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無所知的,所有的認識,知識和思想都是受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所影響的,在這裡就不死板的套用關於「認識與實踐」關係的模板了,因為涵蓋範圍過於狹窄了,比如原來不知道螃蟹是否能吃,有人說不能吃有人說應該能吃,然後真有人吃了之後大家都知道了螃蟹能吃,這就是實踐對認識的影響;而在我們的認識,知識及行為的參與下,會改變事物的發展甚至是本質屬性,比如樹木嫁接,轉基因等,最常見的就是經人工培育出的很多新品種的狗了,這都是因為我們根據自己的知識和認識,通過實踐,改變了事物發展或是屬性的例子。

實際上我並沒有讀過相關著作,只是接觸過一些零散的知識,但是我卻在生活中反覆的運用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認識和處理幾乎所有問題,而且其他人也一樣,因為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方法,即使沒有人以語言或文字的方式總結,描述出來,我們依然會用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且不光是人類,動物甚至植物都在用,只不過很多屬於無意識的本能,生活習慣或者經驗,只能解決基本生存或生活問題,我們如果想要有更大的發展和進步,解決更多更複雜的問題,就需要有意識的去認識和學習了!

相關焦點

  • 孫正聿: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智慧和實踐智慧
    在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觀大勢,謀大局,幹大事,就必須深入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不斷提高理論思維水平和戰略思維分析能力,以創新實踐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哲學是理解、協調人與世界關係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 新時代領導幹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回味...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命題和核心成果。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堅持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這是我們各級領導幹部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堅守,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辯證唯物主義既是關於人與世界總體關係及其聯繫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理論,又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學習運用辯證唯物主義,首要的是學好辯證法,深刻掌握這一哲學武器。馬克思指出,辯證法對一切既定的形式都是從它的不斷運動中去理解。
  •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他在革命戰爭年代寫下的《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寫下的《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靈活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為我們黨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樹立了光輝典範。鄧小平同志非常善於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解決實際問題。
  •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典範——趙光武教授學術思想述要
    離開哲學史,無法全面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沒有正確的理論,在實際工作中就難以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難以堅持辯證法反對形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理論體系,它的存在形式有文本形態、歷史形態、原理形態,要全面準確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應將三者結合起來,趙光武教授的研究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好成績。作為科學研究,正確的方法十分重要,只有方法的突破,才有理論的創新和原創性思想的產生。
  •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新時代思想的理論特質
    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
  • 先鋒雲黨課 | 藺慶春:辯證唯物主義與我們的生活世界——疫情防控...
    辯證唯物主義為我們正確認識疫情,提供了切實有效的科學方法。面對疫情,熟練掌握並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正確處理生活世界中現象與本質、個性與共性、可能與現實、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係,對於我們透過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把握社會現實以及社會發展的實質和根本趨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辯證唯物主義看馬斯洛需求理論
    這句話比較好理解,意思是說天下人的行為背後的動機是為了獲取名利。實際上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人類就一直在尋找存在的意義,人類行為背後的動機。我們日常的行為思想是否是雜亂無章的。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認為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後,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二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後,後面的需要才顯示出其激勵作用。
  • 《認識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於歷史的塑造和推動
    文 |晴風圖 |網絡今天,我們說起「自我」這個詞,都是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且今天的社會,是重點在強調自我。可是今天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卻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源自於西方的文化。可是西方文化中,也不是自古就有「自我」這個概念的,而是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關鍵時刻,強調了對於「自我」的不同定義,是如何促成價值觀和理想的創造的,而這些價值觀和理想,幾個世紀以來塑造並推動了人們的選擇和行動,乃至社會的構成。最近看了一本關於西方歷史文化的書名叫《認識自我》。
  • 謝耘:從辯證唯物主義到老鼠哲學、庸俗哲學與唯心主義形上學
    在她申請入黨的過程中,她所在的黨支部反覆幫助她提高認識,告訴她共產黨不是建立在個人恩仇、利益交換基礎上的幫派,而是由為了惠及天下的崇高理想走到一起來的人構成的先鋒隊;組織要求她要超越狹隘的個人報恩思想,建立起堅定的革命理想與信念。直到清晰地理解並接受了這一切後,她才得以成為了這個組織的一員。 這就是50年代初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的時候,一個高校基層黨支部的思想境界與精神面貌。
  • 主題書單 | 自我認識和自我體驗系列
    從結構上來看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種心理活動機能;從內容上來看,自我意識分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自我認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意識,主要包括自我感覺,自我概念、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
  • 如何認識自我
    我們對自我認識的遠遠不夠,而且認識自己是一個長期不斷更新的過程。自我應當由兩部分組成:自我概念和自我覺知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描述的自我知覺的二元性:自我概念以及自我覺知。自我概念:即自我的內容,就是我們對「自己是誰」這個問題的了解自我覺知:即以自我為思考對象的行為也就是說自我既是一本書,又是翻書的人。你可能會問:「了解這些有什麼用?」我們大部分人對自己的認識都局限在自我概念層面,習慣於用標籤來明確自己是誰,比如性別地域學校性格等。
  • ...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 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
    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3日下午就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
  •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對成年人的教育可以說是一種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對兒童的教育也可以這麼理解,但它與成年人教育存在一定差異,由於兒童尚未成熟,對他們進行引導就顯得至關重要。其實即使是對成年人的教育,外部指引也不能完全省略。
  • 成長中最大的攔路虎是對自我認識和自我認同的不徹底
    這一階段可以理解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一說一,實事求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則是更孤高的境界,各人自行體會,別人代勞不了。認清自己,是每個人都要完成的人生任務。自我認同,或者說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在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理論中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務。自我認同的形成,是人們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選擇的基礎。
  • 辯證唯物主義講解 如何備戰霸刀(一)
    言歸正傳,本人正在複習考研,最近看到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也可以作用在劍三中,並且認識深刻的話會很容易玩懂劍網的pvp。本貼主要講述1.新手注意事項,和新手的上手指南,所有職業都通用。2.辯證法分析每個門派的強弱,矛盾是對立統一的,普遍特性的關係就是絕對和相對,絕對強勢的職業我也相對的弱點。
  • 心理學:認識自我是成長的第一步
    如果他們學會認識自我,結果往往是不同的。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 自我意識與自我認識也許是智能的最高形式
    同樣,沒有了邏輯矛盾,也許人類就無法完全理解自己。然而,複製過程中的錯誤帶來的突變是進化所必需的,物理機器之所以能夠進化,恰恰正是因為它們自我複製的過程並不完全精確。生命的本質並非完美的自我複製,而是近乎完美卻略有微瑕的自我複製。因此,即便不能獲得完整、邏輯上自洽的自我認識,或許我們也不必失望,因為這不見得是件壞事。*文章節選自《智能簡史》([韓] 李大烈 著 三聯書店2020-9)。
  • -認識自我
    簡單理解就是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樹立目標,這樣人生才不會迷茫。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簡單的來說就是「我是誰?」。人們在問我是誰的時候,一般應該是處於迷茫期或者是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在這種時候其實我們不應該強迫自己去得到「我是誰?」的答案,也得不到很準確的答案。
  • 陽明心學不是唯心主義而是辯證唯物主義
    王陽明看到了現實的矛盾以及宋朝理學理論崇拜的後果,因此而產生的心學,如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一樣,重要不是唯物的部分,而人的主動性,在於人的意識的關係,辯證關係。心學並不是否定理學,而是否定錯誤的使用理論的人。理論崇拜產生就在於沒有深入到理論與人的關係,由此產生的不同的觀點。
  • 「自我」概念隨著技術的發展是如何認識
    我們對自我的理解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是如何變化的。自我不是一個普適的、純粹抽象的東西。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他沿著這條線索,逐步發展、完善了他的精神分析學說,是人類認識自我歷程中的偉大成就。20世紀30~40年代,人們對信息和反饋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英國統計學家費希爾從古典統計理論的角度提出了單位信息量的問題;美國電信工程師香農從通信工程的角度提出了信息熵的公式;維納則從控制的觀點研究了有噪聲的信號處理問題,建立了維納濾波理論,並分析了信息的概念,提出了測定信息量的公式和信息的實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