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的實驗讓科學家們考慮一種可能性:宇宙的存在沒有意義?

2021-02-23 宇宙星辰大海

(加微信:yzts111111,拉你進微信群,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宇宙是自然的還是我們生活在多元宇宙中的非典型泡沫?大型強子對撞機最近的結果迫使許多物理學家面對後者的可能性。

2012年7月,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證實了一個已有近50年歷史的理論,即基本粒子如何獲得質量,從而能夠形成星系和人類等大型結構。事實上,它或多或少地出現在我們期望的地方,這是實驗的勝利,是理論的勝利,也是物理學成功的一個標誌。

然而,為了使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或等效能量)有意義,大型強子對撞機還需要找到一群其他粒子。但並沒有出現。

「宇宙是不可能存在的,」41歲的尼瑪·阿卡尼-哈米德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說。

由於只發現了一種粒子,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加深了一個醞釀了數十年的物理學難題。現代方程似乎以驚人的準確性捕捉到了現實,正確地預測了許多自然常數的值,以及像希格斯玻色子這樣的粒子的存在。然而,一些常數—包括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與這些可信的定律所表明的應該是成指數級的不同,除非宇宙是由無法解釋的微波所塑造的,否則這些常數將排除任何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處於危險中的是「自然性」的概念,這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夢想,他認為自然法則是崇高美麗的、不可避免的、獨立的。如果沒有它,物理學家將面臨一個嚴峻的前景:這些定律只是空間和時間結構中隨機波動的一種武斷、混亂的結果。

大型強子對撞機將在2015年繼續粉碎質子,為尋找答案做最後的努力。但是在論文、演講和採訪中,頂尖物理學家已經開始面對宇宙可能是非自然的這種可能性。(然而,對於如何證明這一點,各方存在廣泛分歧。)

「10年或20年前,我是自然的堅定信徒,」該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內森塞伯格說。「現在我不那麼肯定了。我希望還有一些我們沒有想到的東西,一些其他的機制可以解釋所有這些。但我不知道會是什麼。」

物理學家推斷,如果宇宙是非自然的,具有使生命成為可能的極其不可能的基本常數,那麼,一定存在大量的宇宙,才能實現我們這個不可能的情況。否則,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幸運呢?非自然性將極大地推動多元宇宙假說。多元宇宙假說認為,我們的宇宙是無限的、不可接近的泡沫中的一個泡泡。根據一個被稱為弦理論的流行但兩極分化的框架,多元宇宙中可能出現的宇宙類型大約有10^500個。在其中一些情況下,偶然消去會產生我們觀察到的奇怪常數。

在這樣的圖景中,並不是這個宇宙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這使得它變得不可預測。該研究所的弦理論家愛德華維滕在電子郵件中說,「如果多元宇宙的解釋不正確,我個人會很高興,部分原因是它可能限制我們理解物理定律的能力。」但宇宙誕生時,我們誰也沒有被諮詢過。」

「有些人討厭它,」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家拉斐爾·布索說。「但我認為我們不能從情感的角度來分析它。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缺乏自然性的情況下,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受到青睞。」

大型強子對撞機在下一次運行中所做或未發現的事情,可能會為以下兩種可能性之一提供支持:要麼我們生活在一個過於複雜但獨立的宇宙中,要麼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宇宙中的非典型泡泡中。塞伯格說:「由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出現,我們將在5年或10年後變得聰明得多。」這是觸手可及的。」

宇宙巧合

愛因斯坦曾經寫過,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說,「宗教情感採取了對自然法和諧的狂熱驚奇的形式」,「這種感覺是他生活和工作的指導原則。」的確,整個20世紀, 對「自然」的信仰已被證明是發現真理的可靠指南。

「自然有著良好的記錄,」Arkani-Hamed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實踐中,要求物理常數(粒子質量和宇宙的其他固定屬性)直接來自物理定律。一次又一次,每當一個常數出現微調時,好像它的初始值被神奇地撥打以抵消其他影響一樣,物理學家懷疑他們遺漏了一些東西。他們會尋找並不可避免地找到一些實質性地撥打常數的粒子或特徵,從而避免了微調的取消。

這一次,宇宙的自我修復能力似乎失敗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為126千兆電子伏特,但與其他已知粒子的相互作用應增加 其質量約10,000,000,000,000,000,000 千兆電子伏特。這意味著希格斯的「裸質量」或其他粒子影響它之前的起始值恰好是天文數字的負值,導致近乎完美的消除,只留下希格斯的暗示:126千兆電子伏特。

物理學家經歷了三代粒子加速器尋找新粒子,這種新粒子被一種稱為超對稱的理論所假定,它將使希格斯質量下降的程度與已知粒子驅動它一樣多。但到目前為止,他們空手而歸。

升級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將在下一次運行中探索更高的能量等級,但即使發現了新的粒子,它們也幾乎肯定會過於沉重,無法以正確的方式影響希格斯質量。希格斯看起來仍然至少要輕10或100倍。物理學家不同意這是否在自然的,獨立的宇宙中是可接受的。哈佛大學教授麗莎蘭德爾表示,「稍微調整一下也許就是這樣。」 但是在Arkani-Hamed看來,「稍微調整一下就像是懷孕了。它根本不存在。「

如果沒有新的粒子出現並且希格斯仍然在天文學上進行微調,那麼多元宇宙假設將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這並不意味著它是正確的,」多元宇宙圖片的長期支持者Bousso說,「但這確實意味著它是城裡唯一的遊戲。」

一些物理學家—特別是伊利諾州巴達維亞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喬·萊克肯。義大利比薩大學的亞歷山德羅·斯特魯米亞提出了第三種選擇。他們說,物理學家可能錯誤地估計了其他粒子對希格斯粒子質量的影響,如果計算方法不同,希格斯粒子的質量似乎是自然的。當額外的粒子(如暗物質的未知成分)被計算在內時,這種「修正的自然性」就會減弱—但同樣的非正統路徑可能會產生其他想法。「我不想提倡,但只是討論後果,」斯特魯米亞本月早些時候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一次演講中說。

然而,修正後的自然性並不能解決物理學中存在的一個更大的自然性問題:宇宙在大爆炸之後並沒有立即被自身的能量湮滅。

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斯特魯米亞,討論了斯特魯米亞的「改良自然性」理念,該理念質疑了如何計算自然的長期假設希格斯玻色子質量的值。

黑暗困境

構建在空間真空中的能量(被稱為真空能量、暗能量或宇宙常數)是一個令人困惑的萬億、萬億、萬億、萬億、萬億倍,比它的自然價值(儘管是自毀的)還要小。沒有任何理論能夠自然地解決這個巨大的差距。但很明顯,宇宙常數必須經過極大的微調,才能防止宇宙迅速爆炸或坍縮到一定程度。為了讓生命有機會,它必須進行微調。

為了解釋這一點荒謬的運氣,多元宇宙的想法在過去幾十年裡已經成為宇宙學領域的主流。1987年,諾貝爾獎得主史蒂文說我們的宇宙是最不協調的。「如果宇宙常數比觀測值大得多,比如說10倍,那麼我們就沒有星系了,」塔夫茨大學宇宙學家、多元宇宙理論家亞歷山大·維倫金解釋說。「很難想像在這樣一個宇宙中生命是如何存在的。」

大多數粒子物理學家希望能找到一個對宇宙常數問題更經得起檢驗的解釋。沒有。現在,物理學家說,希格斯玻色子的不自然使宇宙常數的不自然變得更加重要。Arkani-Hamed認為這些問題甚至可能是相關的。他說:「我們對宇宙中一個基本的、不同尋常的事實沒有一個了解。」「它很大,裡面有很大的東西。」

2000年,理論物理學教授喬·波欽斯基發現了一種機制,可以產生平行宇宙的全景圖時,多元宇宙就不僅僅是一場揮揮手的爭論了。弦理論是一種假設的「萬物理論」,認為粒子是無形的小振動線,假設時空是10維的。在人類的尺度上,我們只經歷了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但弦理論學家認為,在我們的4-D現實結構的每一點上,都有6個額外的維度緊密相連。鮑索和波欽斯基計算出,這六個維度有大約10500種不同的打結方式(所有的打結方式都消耗了不同數量的能量),這使得一個難以想像的廣闊而多樣的宇宙陣列成為可能。換句話說,不需要自然。沒有一個單一的、不可避免的、完美的宇宙。

布索說:「對我來說,這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時刻。但這篇文章引發了眾怒。

「粒子物理學家,尤其是弦理論學家,夢想著獨一無二地預測所有的自然常數,」鮑索解釋說。「所有的東西都會從數學和圓周率和2中得出。我們走進來說,『看,這不會發生,這是有原因的。我們用完全錯誤的方式思考這個問題。』」

生活在多元宇宙中

在多元宇宙的場景中,是一個波動。一個緊密的、六維的結,在現實的結構中構成一針突然變形,釋放能量,形成空間和時間的泡沫。這個新宇宙的性質是由偶然決定的:在漲落過程中釋放的能量。絕大多數以這種方式爆發的宇宙都充滿了真空能量,它們要麼膨脹得太快,要麼崩潰得太快,以至於生命無法在其中出現。但是一些非典型宇宙,其中一個不可能的抵消產生一個極小的宇宙學常數的值,很像我們的宇宙。

在多元宇宙的場景中,大量多樣的氣泡宇宙在更大的真空中波動而存在。宇宙中有一小部分具有有利於生命存在的物理特性。

布索認為,希格斯粒子的質量在多元宇宙中也有意義。他們發現,氣泡宇宙中含有足夠多的可見物質(與暗物質相比),足以支持生命存在,而這些物質往往具有超對稱粒子,超出了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能量範圍,以及一個經過微調的希格斯玻色子。類似地,其他物理學家在1997年指出,如果希格斯玻色子的重量是它的五倍,這將抑制氫以外原子的形成,從而通過另一種方式,在一個沒有生命的宇宙中產生。

儘管有這些看似成功的解釋,但許多物理學家擔心,採用多元宇宙的世界觀會收效甚微。平行宇宙是無法測試的;更糟的是,一個非自然的宇宙抗拒理解。「沒有自然,我們將失去尋找新物理學的動力,」美國高等研究院物理學家科菲爾·布魯姆說。「我們知道它就在那裡,但沒有強有力的理由說明我們為什麼應該找到它。蘭德爾說:「我寧願宇宙是自然的。」

但是理論可以在物理學家身上成長。在花了十多年的時間使自己適應多元宇宙之後,Arkani-Hamed現在發現這是可行的——也是一條理解我們世界的方式的可行途徑。他說:「在我看來,最妙的一點是,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任何結果基本上都將以不同程度的力量引導我們沿著這些不同的道路前進。」「這種選擇非常非常重要。」

自然是可以克服的。或者這可能是多元宇宙中一個奇怪但舒適的口袋裡的一個虛假的希望。

相關焦點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科學家開始懷疑宇宙的真實性
    人類在過去幾十年的太空探索中得到了一個結論:宇宙是超乎想像的廣闊,且地球在宇宙中顯得非常渺小。然而,地球卻是特別的存在,因為目前只有地球存在生命。而人類則是地球生命中的高級存在,擁有著比地球上其它生命體更加發達的大腦,得以做到其它生命體所做不到的很多事情。
  • 宇宙那麼大,為什麼科學家們沒有找到有生命的星球吶?
    關於宇宙的演化、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結局,科學家們提出過很多猜想,目前主流科學認為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經過漫長時間的超光速碰撞,現在的可觀測宇宙直徑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而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甚至太陽系內都沒有徹底的探測清楚,例如木星和土星兩顆氣態巨行星,它們周圍都有幾十顆衛星,而有些大衛星科學家認為是具備了生命誕生的條件的。最典型的例如木衛二歐羅巴,這是一個表面光滑在冰層之下存在著液態海洋的星球,我們都知道液態水對於生命的誕生有多麼重要。據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生命最初就起源於海洋,最終發揚於陸地,液態水對於生命是必需品。
  • 人類和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答案讓人細思極恐
    答案當然沒有這麼簡單,隨著科學家的研究深入,提出了一些顛覆認知的觀點,例如「人存原理」和「熵增定律」在這些理論中,都對人類的存在做出了不同的解釋,或許生命的誕生是宇宙中最美麗的巧合,而生命存在的意義並非只是「繁衍」和「進化」這麼簡單。
  • 「多重宇宙」真的存在嗎?
    ,還存在著數十億個別樣的宇宙。我不相信其他宇宙的存在已經得到了證明——或者有一天能夠被證明。多重宇宙的擁護者,以及大幅擴大了物理現實概念的人,無疑正在重新定義「科學」的含義。跨越視界那些贊成廣泛意義上的多重宇宙的科學家,對於多重宇宙如何產生,以及它們位於何處,有著不同的看法。
  • 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答案可能會讓人們感到害怕
    在人類還沒有走出地球之前,科學家研究探索整個地球數百萬種以上的生物,發現只有人類是智慧生命。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科學家一直都期望尋找到地外生命甚至是地外文明,可是讓人們失望的是,直到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地外生命,地外文明存在的痕跡。難道宇宙中不存在其它的外星文明?人類是宇宙唯一的智慧文明?
  • 日本科學家:可觀測宇宙中,人類可能是唯一的生命
    不過一直以來,科學家還缺乏相關的研究依據,來支持這個觀點。最近,東京大學的天體物理學教授戶谷友則(Tomonori Totani)進行了一項創新性研究,試圖弄清楚生命由這些無機物自發形成的可能性。在這項研究中,戶谷友則建立模型,檢測了宇宙中是否有足夠的恆星系統中,存在允許生命自然發生的宜居行星。
  • 日本科學家:可觀測宇宙中,我們可能是唯一的生命
    這一研究於今年2月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上,研究結果顯示,在可觀測的宇宙中,我們發現其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非常低。「我希望能至少發現一條自然發生學說的現實路徑,以便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這一學說,」戶谷友則說,「一些人認為自然發生的可能性極低,因此生命的起源難以從科學的角度來理解。
  • 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科學家們看法不一,其實答案很簡單
    宇宙這張巨大的網,也讓人們一直好奇,它的邊界到底在哪?公元前500年,來自古希臘的哲學家阿奇塔斯就曾指出,宇宙是有界無限的。為了描述它的思想,它曾在自己的思想實驗中指出,如果宇宙有邊那我就拿起一把可以無限射程的箭,發射以後他一定會撞到邊界。我走到邊界拿起箭,站在邊界上再往外射,那麼一定可以繼續飛出去,直到遇到下一個邊界。
  • 我們的宇宙只是高級生命的「模擬遊戲」?雙縫幹涉實驗證明一切
    宇宙只是一個虛擬的或高級的生命設計程序,雙縫幹涉實驗展示了一切。許多人應該聽說過雙縫幹涉實驗。雙縫幹涉實驗最初是用光進行的,但是實驗結果讓科學家們非常震驚。光是由輕粒子組成的,但是當粒子被用於實驗時,結果是波只出現。如果光不夠,那麼科學家用電子做雙縫幹涉實驗也有同樣的結果。
  • 異次元宇宙或許存在
    在我們的宇宙之外有什麼?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有異次元宇宙,而不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平行宇宙。
  • 地球是可觀測宇宙的中心?科學家:宇宙一直在膨脹,它沒有中心
    為了把那38萬年的時間加上,科學家沒有用光子的速度來計算,而是選擇了中微子,中微子從宇宙誕生的那一刻便出現了。最後再考慮到宇宙膨脹的速度,得出了可觀測宇宙半徑為465億光年。至於具體的計算過程,需要用到大量天文學公式和微積分。話又說回來,地球為什麼會在可觀測宇宙的中心?這是巧合嗎?
  • 既然沒有超長溫度計,科學家如何測量出宇宙深空最高和最低溫度?
    常常看到有許多網友質疑,宇宙深空動輒億萬光年,科學家們都知道那裡的星球有多高溫度,也知道遙遠的星雲有多低的溫度,又沒有那麼長的溫度計,這些數據是怎麼來的呢?是不是瞎子估水一擔兩桶,隨意猜測出來的呢?是科學家們的發現和發明,把人類從黑暗蒙昧的時代,帶入了光明智慧的時代。對於溫度的認識也是經過曲折探索的。最早,一些科學家認為,溫度是單獨存在的物質,由此創立了一種「熱質學」的理論。這種理論把熱傳導過程看作是「熱質」的流動,並總結出了「熱質守恆定律」。但這種學說沒有辦法解釋摩擦生熱,一直受到一些科學家的質疑和挑戰。
  • 宇宙中可能存在「矽基生命」嗎?科學家的答案讓人失望
    就算是光,在宇宙中旅行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個「郊區」星球,地球的位置都十分的偏僻,如果不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話,地球就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和地球相似的星球,在宇宙中還有無數個,所以很可能存在很多生命星球。
  • 宇宙只是一段電腦模擬程序!科學家:還有一種可能更令人恐懼!
    實際上,「模擬宇宙」的想法並非空穴來風。隨著虛擬實境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科學家和有識之士都提出過類似的觀點。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經說過,我們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只有十億分之一。谷歌機器智能專家雷�庫茲威爾也提出,也許我們所在的宇宙正是源於另一個平行宇宙中某些初中生的科學實驗。
  • 已知宇宙知識被徹底顛覆,韓國科學家表示,宇宙並沒有膨脹
    科學家對於宇宙一直都充滿了好奇,畢竟,如果宇宙不存在的話,如今的一切也就都不會發生。那麼,宇宙是如何出現的呢?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宇宙應該是起源於137億年之前的一個奇點大爆炸,可是,奇點又是如何出現的呢?
  • 是否還有另一個宇宙潛伏在某處?平行宇宙終究可能真的存在!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將會後退而不是前進,甚至可能會有無限的平行宇宙,這些平行宇宙是由一個不斷膨脹的宇宙產生的,或者可能就像過去幾年在媒體上公布的那樣。 可能存在一個鏡像宇宙,我們所熟悉的粒子被一種外來物質所取代——鏡像物質。
  • 人類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在眾多不解的困惑中,有一個困惑卻讓古人和現代科學家一直都在思考深思,那就是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其實對於這個困惑,古人反而沒有現代科學家那麼執著。古時候的人們很多都是相信神仙存在的,神話傳說中,人類是由神創造的,所以人類存在的意義沒有什麼太值得思考的地方。
  • 五維世界真的存在嗎?科學家來告訴我們維度是如何定義的!
    一般而來,我們都習慣性地稱我們的宇宙為三維空間,也就是我們認知的立體空間。但嚴格意義上,我們的宇宙應該是3.5維的,因為我們還有一個向前進的時間軸!那麼,科學家們是如何定義我們口中所謂的維度呢?維度劃分的依據究竟是什麼?
  • 美國科學家稱死亡並非結束,意識或永遠存在,並活在平行宇宙中
    人類的意識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種東西了,看上去虛無縹緲,無跡可尋,但是卻又真實存在。很多科學家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甚至做了很多實驗。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實驗就是,一位科學家對人的靈魂進行測量。
  • 宇宙真實存在嗎?——從雙縫幹涉實驗說起
    1974年,皮爾·梅利(Pier Merli) ,在米蘭大學的物理實驗室裡,成功的將電子一粒一粒的發射出來,實驗需要等待能夠穿過夾縫的電子一個個去感光成像,一段時間後,探測屏上也神奇的形成幹涉(下圖)。而只要去觀測電子走的是哪條路徑,幹涉便會消失,變成兩條亮紋。這說明,像電子這樣的傳統意義上的物質粒子,同樣像光一樣具有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