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沒有超長溫度計,科學家如何測量出宇宙深空最高和最低溫度?

2020-12-17 時空通訊

常常看到有許多網友質疑,宇宙深空動輒億萬光年,科學家們都知道那裡的星球有多高溫度,也知道遙遠的星雲有多低的溫度,又沒有那麼長的溫度計,這些數據是怎麼來的呢?是不是瞎子估水一擔兩桶,隨意猜測出來的呢?

其實科學家們在觀測宇宙和我們物質世界最深層次時,我們真的不能夠用生活中的常識來想像,經過幾百年現代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有許多辦法來了解我們宇宙最遠處和微觀世界的最深處了。

宇宙中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都不是直接測量出來的,而是一個理論值。

而且現在所謂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這兩種溫度都不存在。

一種是最高溫度,為普朗克溫度。這種溫度只有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剎那,也就是普朗克時間,普朗克空間,發生的普朗克溫度。

量子力學認為,人類了解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超過普朗克尺度極限,超過這個極限不是不存在,而是沒有意義。因為已經小於最小的量子態了,屬於不可觀測範圍,或者已經不屬於我們世界可以認識的事物了。

這些量子單位是量子力學的開山鼻祖馬克斯·普朗克率先提出,因此人們把它叫做普朗克單位。

普朗克尺度是迄今科學認為的最小尺度,為1.6x10^-33cm,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為約化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h=6.6260693(11)×10-34J·s,=h/2π;G為引力常量,G=6.67259×10-11N·m/kg;c為光速,c=299792458m/s。

普朗克常數等是量子理論裡專業性很強很複雜的計算過程,這裡就不深扯了。

這個尺度比原子核小多了,原子核的數量級為10^15m,比普朗克尺度大20個數量級,萬億億倍。

而普朗克時間約10^-43s,其計算公式為:

這個時間是我們人類理論上能夠認知的最小時間單位,約為1000億億億億億分之一秒。

普朗克溫度約10^32K,其計算公式為:

這個溫度就是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在普朗克尺度和普朗克時間裡面的溫度,在那種只有原子核的萬億億分之一半徑空間裡,在大爆炸剛開始的1000億億億億億分之一秒時間,所發生的億億億億K高溫。

「K」是熱力學溫標,又叫絕對溫標,全世界所有各種溫標都是以這個為標準換算的。我們中國通行攝氏溫標,攝氏度℃溫標與K對應為,-273.15℃=0 K,0℃=273.15K。在攝氏度0℃以上時,如果以熱力學溫標計數,只要減掉273.15度,就是攝氏度。而在宇宙很高溫度下,比如萬度乃至億度時,這種差別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宇宙測得的極高溫度本身也是有誤差的,而且不止幾百度誤差。

從以上狀態我們可以看出,宇宙中最高溫度並不是測出來的,而是通過理論建模計算出來的。

有人會說,這種建模計算可靠嗎?

現在宇宙中還有幾萬度甚至若干億度的高溫又是怎麼測出來的呢?在宇宙中,目前認為存在的最高溫度一般發生在超新星爆發或者伽馬射線暴,天體最高溫度一般在中子星中心或黑洞吸積盤,這些事件或者天體都有百億度乃至千億度高溫,伽馬射線暴甚至可以再現宇宙大爆炸千分之一秒時的溫度。宇宙大爆炸後千分之一秒溫度高達萬億度以上。

現在科學家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裡面製造出了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場景,在這個瞬間形成的場景裡,溫度達到了10萬億K,達到太陽核心溫度的近100萬倍。

那麼,以上這些高溫是測量出來的嗎?也不是,因為沒有這麼高的溫度計。任何溫度計在比這低很多的高溫裡都早就氣化掉了。那麼這些溫度到底是怎麼測量出來的呢?

實際上有許多人不相信這種溫度是真的,他們不但認為宇宙溫度,而且有許多事情都不相信,因為這些事情完全出乎他們生活常識認知以外。但這個世界如果只有絕大多數吃瓜群眾這樣的認知,社會文明就不會走到今天,也不會有科學的發展了。

科學家們就是這樣一代代前赴後繼為人類開拓文明進程的。

是科學家們的發現和發明,把人類從黑暗蒙昧的時代,帶入了光明智慧的時代。對於溫度的認識也是經過曲折探索的。

最早,一些科學家認為,溫度是單獨存在的物質,由此創立了一種「熱質學」的理論。這種理論把熱傳導過程看作是「熱質」的流動,並總結出了「熱質守恆定律」。但這種學說沒有辦法解釋摩擦生熱,一直受到一些科學家的質疑和挑戰。1798年英國物理學家倫福德通過摩擦生熱實驗,提出了熱是一種物質運動形式的學說;後來,英國科學家戴維又通過冰摩擦生水的實驗進一步推翻了熱質說。

這樣科學家們終於得出了熱並不是一種單獨的物質,而是物質內部粒子無規則運動造成的現象。溫度就是粒子運動強度的表現,得出粒子運動越強烈,溫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停止運動,溫度就沒有了,這就是絕對零度的由來。

愛爾蘭科學家波義爾和英格蘭科學家胡克通過「馬德堡半球」實驗,發現了氣體體積、壓力和溫度之間存在著複雜的關係。隨著進一步研究深入,人們發現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而溫度下會呈現出不同的光譜,而且會發出不同的電磁輻射,而且溫度與亮度也存在線型比例關係。

科學家們還得出了溫度和能量的關係,通過計算不同溫度放射出來的電磁波波長,就可以不用接觸熱載體就能夠測算出溫度。電磁波從長到短可以區分為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波長越短的電磁波所攜帶的能量越高。這樣科學家們就可以通過各種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射線望遠鏡來觀測遙遠天體的溫度了。

如科學界把恆星光譜分為O、B、A、F、G、K、M、R、S、N等類型,每個類型又細分出10個次型,這些光譜都對應溫度和天體組成成分,但這些只能測出其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則要根據天體質量大小成分組成,理論估算出中心壓力和溫度。

這樣觀測遙遠高溫和低溫就不需要製造一個長長的溫度計去測量了。

就像一個老打鐵的師傅,會通過把鐵燒到不同顏色來把控鐵的溫度和韌性,從而打造出所需用具。科學家們也能夠通過觀測這些現象得出各種判斷。不過科學家們的觀測和探測是根據環環相扣的理論建模得到的,就更為精準。

事實上,現在的高科技已經能夠通過望遠鏡的監測,經過計算機複雜的運算,很快就可以得出一些遙遠天體的各種數據了,其中當然包括了溫度及其成分分析。這些也絕不是電腦在那裡隨意運算,而是人類把幾百年來的科學研究成果和觀測發現經驗數據,輸入到電腦中,電腦進行模型比對和數據運算的結果,1秒鐘的運算結論比過去人類數年的運算還要精準很多。

溫度是宇宙客觀存在,溫標是人類主觀設定。

宇宙熱運動是一種客觀現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溫度本身是客觀存在的,而溫標則是人類通過對宇宙溫度的把握,為了更好交流而設置的主觀標準。現在常有的有開氏溫標(K)、攝氏溫標(℃)、華氏溫標(℉),歷史上還出現過蘭氏溫標、列氏溫標等,現在都廢棄不用了。

這些溫標主要是為了人類生活中方便而設定的,因為人類的一般活動都是在零下幾十度到零上幾百度這麼一個範圍,所以溫度計都設置在這個範圍。開氏溫標是1848年英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威廉·湯姆遜·開爾文勳爵創立的,是最科學的溫標,是通過理想氣體來確立的,是一個純理論溫標,與溫度物質屬性無關,符號T,單位K(稱開爾文,簡稱開)。

開氏溫標是根據熱力學中理想氣體分子平均動能方程得出的,這個方程表述為:Ek=ikT/2。

開氏溫標只有下限,沒有上限。當溫度達到T=0 K時,氣體分子動能為零。這種狀態下物質體積為零,空間為零。為了適應人們已經形成的習慣,計算更方便,開氏溫標每一度的刻度間隔與攝氏度相等。

但其他一切溫標都是以開氏溫標為準繩的。

絕對零度就是熱力學的最低溫度,是粒子動能低到量子力學最低點時物質的溫度,是一種理論上存在的下限值,標示為0 K(注意,不是OK),相當-273.15℃或-459.67℉。

攝氏度t與開氏度T的換算關係為:T(K)=273.15+t(℃);華氏度F與攝氏度t的換算關係為:℉=t(℃)x1.8+32;換算結果是100℃=212℉/0℃=32℉。因此,熱力學溫標與華氏溫標換算關係為:K=(F-32)×5/9+273.15或F=(K-273.15)×9/5+32。

絕對零度是理論上是無法達到也無法監測到的。

因為一旦到了這樣一個溫度,空間時間都沒有了,誰作為觀測者去測量呢?

現在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最低溫度為1K,這個地方是在距離我們5000光年的回力棒星雲;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為2.75K,這是宇宙大爆炸第一縷輝光的遺蹟,經歷了138億年的傳播,只有微弱的餘燼被人類所觀測到。

而人類已經製造出宇宙中最低的溫度,這個溫度是0.5nK(納開),也就是20億分之一開。這是正在無限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在這種極端低度下,玻色子物質呈現出第五態,即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呈現出某些奇異特性,比如超流體、超導體現象。

像這種溫度照例不是直接用溫度計測量到的。人類製造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都不是宏觀事物,而是原子級的,要知道1個針尖上就可以排布上萬億個原子,人類用什麼探針去測這種溫度呢?

因此科學家們就是根據光譜、電磁輻射、氣體體積、壓力、粒子運動狀態等與溫度的關係,來測算這種超高溫超低溫以及遠距離天體的溫度。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分別是多少?真的能達到這個溫度嗎?
    溫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物理量了,每天都要根據具體的溫度來進行搭配穿著。那麼問題就來了,在我們這個宇宙當中,最高溫度是多少?最低溫度又是多少呢?關於「宇宙中最高的溫度是多少?最低溫度是多少度?」這個問題,實際上按照目前的理論已經是有定論的,那這個定論到底是什麼呢?
  • 宇宙中最高的溫度是多少?最低溫度是多少度?
    最低溫度:所以理論上,當物體的分子完全靜止的時候,就是溫度最低的時候,科學界對這個溫度有一個專業名詞——絕對零度。根據計算,「絕對零度」的數值為-273.15℃,在此溫度下,物體分子的動能為0,處於完全靜止的狀態,所以這就是溫度的下限,也是一個理論值。
  • 絕對零度是溫度最低下限,那麼溫度上限是多少?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絕對零度是溫度最低下限,那麼溫度上限是多少?科學家給出了答案引言:我們都知道宇宙中有很多我們還不能夠解釋的現象,這些現象目前人類的科技還不能夠完全解開,地球上能夠誕生出生命就是因為地球上有適宜的溫度。所以才能夠讓生命誕生,不過溫度這個詞是人類自己命名的,科學家通過研究之後,發現,溫度是有最低下限的,溫度的最低下限就是分子靜止的時候,但是目前科學家還沒有發現絕對零度,但是科學家知道絕對零度是零下273.15攝氏度,沒有溫度可以比它更低,那麼有很多人提出一個疑問就是溫度有最高上限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科學給出的猜想!
  • 宇宙中的溫度,存在上限和下限嗎?科學家:給出真實答案
    此時就有人好奇了,宇宙溫度有上下限嗎?在整個宇宙當中,溫度無處不存在。這個溫度如果從微觀角度來看那便是微觀粒子的熱運動。當一個物體內的所有粒子都處於量子力學的最低動能時,運動的劇烈程度降低到了極限,那麼溫度也就達到了它的「下限」,這個就是絕對零度。這是根據理想氣體所遵循的規律用外推的方法得到的。
  • 溫度和溫度計中的物理學原理
    那麼,什麼是溫度?溫度是否可以測量?沒有量熵儀,沒有自由能測量儀,也沒有夸克質量測量儀器等等,但是有溫度計。從計量儀器的角度上,溫度是可以測量的!或者說在物理學的角度上,溫度是可以測量的!另外一方面,測量溫度的時候,測量的實際是水銀柱的長度,輻射通量等,這些都不是溫度本身。在這種意義上,溫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不能直接測量的!這裡需要一點哲學思辨。
  • 絕對零度是宇宙中的最低溫度,宇宙中的最高溫度是多少?
    溫度是描述一個物體的冷熱程度的物理量,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溫度的高低取決於物體內部的微觀粒子運動的激烈程度,即粒子運動得越激烈,其溫度就越高。在熱學力中,溫度的單位為「開爾文」,通常用字母 K 來表示,它將絕對零度定義為零點。
  • 絕對零度是最低溫度嗎?溫度是否有上限?聽聽科學家是如何解釋的
    我們能感受到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也不過是40度左右,可是如此的溫度已經讓人類受不了,那在自然界中溫度最低和最高又是多少呢?溫度有沒有極限?下面我們就來聽聽科學家的解釋。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溫度?溫度就是用來衡量任何物體所具有的冷熱程度,是一種物理常量,從微觀的角度來說是指物體內部的分子熱劇烈程度的高低。
  • 宇宙最高溫度是多少?為何最低溫卻只有-273度?
    最低溫度是咋來的?既然沒有最高溫度,那為什麼會有最低溫度呢?研究「熱運動」的是熱力學,而熱力學也有幾大定律,其中熱力學第三定律是這麼說的:不可能通過有限過程,系統冷卻到絕對零度。也就是說,溫度越高,總體上分子的運動得越劇烈,我們可以用分子的平均動能量來衡量,也就是說,溫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動能越高。換句話說,對應的最低溫度就應該是分子的平均動能降到最低的時候,按照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分子和原子雖然還不至於不動,但當溫度降低極致時,它們應該是在原地振動的,這時對應的溫度就是絕對零度。
  • 擼一擼宇宙中的最低和最高溫度,總有一個你不知道!
    所以你該知道了,冷熱代表的是物體中所有粒子振動的動能,我們可以用溫度來衡量。聰明如你肯定一下子就想到了,如果粒子不振動了,那麼溫度就是最低的了,如果粒子振動得……嗯,粒子都不存在了,溫度就是最高了。這就是我們這個宇宙中的最低和最高溫度。
  • 溫度高低有極限嗎?溫度的實質是什麼?
    由此可見,溫度與物質分不開,真空中沒有物質,自然就不存在溫度。但我們已知在真空中並非完全不存在物質,科學家們判斷宇宙中物質總量的85%是暗物質,它們有可能填充著那些被定義為「真空」的區域,這些暗物質目前無法被探測到,我們無法測量它的溫度。所以目前對於溫度的定義僅限於可探測的物質,如果某一個區域空間中沒有這些物質,我們就說這裡沒有溫度。
  • 進入外太空必備知識之溫度篇!看看外太空各不相同的宇宙溫度吧!
    地球上最冷的城市是俄羅斯的雅庫茨克,年平均溫度大致為零下50攝氏度(零下58華氏度)。好像已經夠冷了是吧?外太空比這還要冷些,所以千萬別忘了多帶一件外婆織給你的毛衣……當然啦,因為太空船裡會對溫度進行熱控制,你要是沒打算不穿太空服出艙門,也不用太擔心太空的極寒。要是沒有熱控制,後果真是不敢想像。打個比方。
  • 紅外溫度計——精確測量溫度的新方法
    紅外溫度計廣泛用於消費和工業應用。紅外溫度計的一些優勢包括: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17165.htm  ● 響應迅速(ms級別),用戶在單位時間周期中能獲得更多信息;  ● 可測量移動、旋轉或振動對象的溫度;  ● 可以測量較高的溫度(超過1500°C),而接觸式溫度計難以支持這麼高的溫度,而且壽命也較短;
  • 【科普天地】宇宙最高的溫度
    為什麼溫度有時高有時低呢?這是因為物質的溫度取決於其內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平均動能。粒子平均動能越低,物質溫度就越低。當粒子平均動能低到了量子力學的最低點,也就是完全靜止時,物質即達到絕對零度,不可能再低於這個溫度。換句話說,絕對零度就是理論上最低的溫度。這個最低的溫度,用攝氏溫標來表示,是-273.15℃。
  • 宇宙大爆炸時的最高溫度是多少度?為何溫度能達到這麼高?
    很多人都只知道宇宙中有最低溫度,那就是絕對零度,或者說是零下273.15攝氏度,但是其實宇宙中也有絕對最高溫度,這個溫度我們稱之為普朗克溫度,它是自然界中溫度的基礎上限,現代的科學家認為,宇宙中比普朗克溫度更高的溫度是不可能出現的,而且研究這個極限高溫則沒有任何意義,普朗克我們都知道,能量量子化理論的提出者,也是量力物理學的開門者,普朗克溫度以他命名。
  • 溫度和溫度計
    溫度和溫度計1.溫度的估測:熟悉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如:人最適宜的溫度是23~26℃,我國北方夏天的氣溫一般是30℃左右,北方冬天的溫度一般是-20~-10℃,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7℃等。2.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提分技法】測量溫度時,若圖中溫度計未標明零刻度線,讀數時要先確認玻璃管內液柱表面是在零上還是在零下,關鍵要看液柱膨脹時示數的絕對值變化:若絕對值增大,則示數為零上溫度;若絕對值減小,則示數為零下溫度。
  • 恆星溫度高達幾千度,人類是如何測算出來的?科學家給出解釋
    恆星溫度高達幾千度,人類是如何測算出來的?科學家給出解釋我們都知道太陽的溫度很高,而且太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能量,那麼太陽這麼高的溫度人類是怎麼測算出來的呢?因為恆星的溫度太高,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到恆星附近去測量它的溫度,我們能夠觀測恆星的溫度是依靠它們給我們傳來的波,然後再通過波段的特性來分析,比如說我們的太陽,科學家測量太陽的溫度,也不是測量出來的,只是對太陽的輻射進行了測量,在物理學上有一個叫黑體輻射的概念,這概念的大概意思就是任何的物體都有不斷的輻射!
  • 世界上溫度最高的記錄是多少?世界上七大洲的最高溫度又是多少?
    在很早以前,世界上就有很多的科學家對地球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感到好奇,但關於最後的統計數據還是出現了一些誤導性信息。就在2012年9月,世界上最高溫度的記錄是由利比亞的巴布阿齊濟耶保持,據報導在1922年9月13日達到了136.4華氏度(58攝氏度)。
  • 關於宇宙的溫度,你應該了解的知識
    這個問題是指特定宇宙中的天體還是真空?還是星雲還是星系?如果是天體的話,宇宙中有很多像太陽類似的恆星,其溫度至少高達上千度,與地球表面溫度相比,簡直就是大巫見小巫。本文將概述幾個關於溫度的概念。溫度是表示熱和冷(內能)的物理量。它是用一個或多個溫標(溫度單位換算)校準的溫度計來測量的。
  • 自然界中的幾種極限——冰火兩重天,溫度的上限和下限
    我們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徵量來間接測量溫度。生活中一般利用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來進行溫度測量。就拿我們常見的水銀溫度計來說,它就是利用水銀的熱脹冷縮現象而製成的。當溫度升高時,水銀的體積就會膨脹;溫度下降,水銀的體積又會縮小。
  • 絕對零度是-273.15℃,為啥沒有最高溫度定義呢?
    絕對零度是人類公認的最低溫度,據說絕對零度是無法出現在宇宙中的。世間存在的東西總是相對的,既然有人定義了絕對零度,那是不是也該存在絕對高溫?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提出過絕對高溫或者是最高溫的概念。而且比起最低溫,人們對最高溫的關注力度很小,日常生活裡或許會有人說起絕對零度,卻很少會有人探討最高溫。為什麼探討最高溫的人會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