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孩子不夠優秀,有點失望,怎麼辦?

2021-02-23 美國留學媽媽圈

寫在前面的話:我們中的大多數人, 可能都不會有個優秀的「精英兒女」。媽媽圈發過一篇高曉松有關子女教育的文章,中心思想是,成功不可教育,我們需要教育孩子的,是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中也能過得舒服和向上。這對很多媽媽來說,可能有點殘忍。但靜心而想,也許最該調整心態的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孩子天分千差萬別,我們應該給的,是愛而不是失望。

來源:公眾號「霧滿攔江「(ID:lwwuwuwu)

有位媽媽,有知乎上提了個問題:覺得孩子不夠優秀,有點失望,怎麼辦?


 

這個問題提出來,效果是爆炸性的。

 

許多人紛紛跑過去吐槽獻策,但這個策一獻,才感覺有點不對大頭——題主說的不夠優秀的女兒,才3歲好嗎?

 

3歲的幼兒你就讓她優秀,小朋友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連負責搞笑的公號冷笑話精選,都看不下去了,斥責道:

 

憑什麼你自己這麼普通,卻要求3歲的孩子展現驚人的天賦涅?

 

有些人,自己在該奮鬥的年紀不努力,在應該學習時、該努力工作的時候消極怠工,對自己的人生極其不負責。後來他們老了,因為年輕時的放縱,被生活無情輾壓。

 

所以一旦有了孩子之後,便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自己的孩子之上,讓孩子承受那個年紀不該有的期望和壓力,只為讓自己的後代能獲得世俗上的成功,繼而改善自己的生活。

 

——罵的倒是痛快了,但這位媽媽的表現,只是一種普遍性的、焦慮心態而已。

2016年7月,《經濟學人》雜誌稱,中國的中產階層有2.25億人,他們是目前全球最焦慮的人。

 

可是,大家為什麼焦慮涅?

我的樹洞裡,有個很好玩的留言:

 

先來說說我的情況。我是農村孩子,通過高考來到北京,私企工作,有套小產權房,家庭年入不少於20萬。算是有房有車的中產。

 

但你知道,北京年入20萬,就是地道的窮人了。想再買套房,買不起,車子有點破,換不起。在老家,我們是通過奮鬥改變命運的勵志榜樣,但我們更羨慕他們,至少他們沒我們這麼大的生存壓力。

 

實際上還處於未起步階段,只要有點小病小災,或是工作上出點變動,一切就全完了。我們就象驚濤駭浪中的一葉小舢板,生活的小船說翻就翻。

 

問題是孩子,沒有絲毫的努力意識,無憂無慮我們也能接受,問題是孩子不願意讀書,不喜歡學習,只知道跟人家比吃穿,買什麼東西只看牌子,不是名牌就不要。感覺跟孩子說話真的好累,現在的感覺很迷茫,完全不知道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巴拉巴拉,這位父親說的,也是一種極度的焦慮心態。

 

焦慮之心,人皆有之。

 

但焦慮至此,就是個麻煩了。

為什麼中國人最焦慮呢?

 

原因或許不止一個,我們只說與我們自身關聯度最高、能夠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解決的。

 

——我們有些人,對人生成長的規律,認知不是那麼全面。

 

比如說吧,在我們的知識界,仍然按農業時代的常軌,把人生分成四個階段:童年、青年、成年及老年。

 

而實際上,當人類文明進入工業化時代,人生就已不再是四個階段,而是五個:童年、青年、成年和後成年,以及老年。

 

——這個多出來的後成年,是因為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人的壽命延長,許多人到了農業時代該辭世的時候,發現自己還身體健康,吃嘛嘛香,這等於人生憑白多出一個階段。

 

而當進入全球化時代,中國這邊則是城市化狂飆猛進,整個世界財富激增,教育時段延長,人生又多出一個階段,變成了六個階段:

 

童年、青年、奧德賽階段、成年、後成年,然後才是老年。

 

——有些朋友的焦慮,可能是對人生這幾個階段,認知不足。

 

打個比方,人生六個階段,就好比你參加比賽,要圍著跑道跑足六圈。可是你腦殼進水量比較大,以為跑四圈就OK了。四圈跑完你就衝下場去搶獎盃——但後面還有兩圈呢親,獎盃你拿不到,只會有滿心的迷茫,與困惑。 

人生巨大的心理創傷,都在童年。

 

許多人,會忘掉童年的痛苦。

 

——心理學告訴我們,你心裡的創痛越強烈,遺忘程度就越高。而你遺忘的越是徹底,成年後遭遇到的麻煩就越多。

 

童年最大的痛苦,第一是被強迫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要花幾年的時間,於巨大的羞辱中學會起夜,而不是繼續尿在床上。第二個是試圖控制這個世界的努力失敗失敗再失敗,孩子們會發現,他們甚至連強迫父母留在身邊都做不到,從此對這個世界,產生出巨大的恐懼與失望。

 

許多人認為,青年比童年懂事——恰恰相反! 

從3歲到9歲,孩子的認知力不斷成長,能夠表達自我,學會克制——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會有一個巨大的智力回潮,年輕人的智力,會普遍性的跌落回9歲以下。

 

也就是說,人生第二階段的青年時期,是個智力跌停板,重返嬰幼時代。

 

為什麼呢?

 

這個,大概是青年時代的認知,並非是內心的智慧,只是無奈屈服現實。所謂的理性,不過是強迫性的克制。但青春期體內化學激素分泌,會摧毀年輕人的強迫與克制,內心的野性不被允許,就只能退回嬰幼狀態,以求自保。

 

——在農業時代,是沒人理會年輕人成長階段的苦痛心靈的。孩子長大了,給你把鋤頭下地幹活,不好好幹就打死你。

 

只要學會鋤禾日當午,就可以幹一輩子。

 

但現在,技術工種進入短命時代,一招鮮,吃遍天的美好時代早已結束。學校裡學到的那點東西,還不夠一個早晨用的。

 

這個時候,就多了個奧德賽階段。

 

多了個,以不變應萬變,通過心靈漂泊找到自我目標的階段。 

什麼叫奧德賽階段呢?

 

奧德賽,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他曾經參加了特洛伊攻城戰,最有名的特洛伊木馬,就是他的計策。他是一位有智慧的人,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最愛。

 

女神愛他,男神鐵定討厭他。

 

最討厭智慧的暴力海神波塞冬,詛咒了奧德賽——詛咒他回家找不到門。

 

結果,奧德賽在特洛伊戰爭之後,被迫在大海上漂泊十年。他眼看自己的小夥伴,缺乏自製而變成了豬,幸福的搖著尾巴吃飼料,然後被人宰掉吃肉。他對抗了海妖塞壬的可怕歌聲,又被一位粉絲女神困住,不啪啪啪就不放他走。

 

最終奧德賽終於回家了。離家前他率領一支龐大的軍隊,回來時只剩一個人。因為他多年未歸,人們都以為他死了,無數男人蜂擁而來,向奧德賽的老婆求愛。奧德賽必須要戰勝所有的求愛男,才能奪回自己所愛。

 

——出行萬裡,漂泊十載,只為了發現你之所愛,其實就在家裡。

 

這個古老的寓言,被用來形容現代年輕人心靈之觴。

 

人生成長就是這樣,道理也好,規律也罷,幸福也好,快樂也罷,所有的這一切,都在每個人的心裡。你說了沒用,必須要他自己發現。 

馬上要御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他的大女兒瑪莉婭,高中畢業後翻了哈佛的牌子。

 

但她並沒有馬上入讀。

 

而是要花一年的時間,去看看這個世界。

 

她想看什麼呢?

 

——她要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找到自己的目標,找到那個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然後才可以傾心投入。

 

如果不這樣做,那麼她的人生,就會過得很擰巴,會對自己的工作、愛情、婚姻都不滿意。甚至有可能,會在四、五十歲的某天夜裡,突然吶喊一聲:我擦,這不是老娘想要的生活,我要找回我自己!而後打起背包,和隔壁老王黌夜私奔!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屬於他自己。

 

必須經過自我尋找,才能得到。 

大多數中國人,沒有經過奧德賽時期,直接從青年跨入成年。

 

一切按步就班,工作,努力和同事主管搞好關係。婚戀,多是父母操辦。然後有了小寶寶。

 

我曾親耳聽到一位才40歲出頭的父親,對他那還讀書的孩子說:兒子耶,爹老了,這輩子也沒什麼出息了,就這樣了,以後全靠你了。

 

我能夠清楚的看到,孩子臉上掠過的巨大驚恐。

 

——拜託這位大叔,你才剛剛40歲,以現在的醫療保健技術,如不出意外,你活到80歲輕鬆。還有不少於40年的長線人生,卻說自己老了,此後40年的光陰,於你而言豈不意味著巨大的痛苦煎熬?

 

你此前的人生,都是聽從父母之言,從未曾為你自己活過。

 

此後的人生,你還不打算為自己活。

 

那你這輩子,到底活過沒有? 

我們對孩子的焦慮,不過是內心迷茫的外部投射。

 

——要記住,你人生的成長,是六個階段而非四個。如果年輕時沒有經歷過迷茫,40歲上下必然會陷入惶惑。之所以惶惑,只是因為你以為人生賽事,該結束了,但實際上不過是剛剛開始。

 

——永遠不要說自己老了,就這樣了。相比於你的孩子,你擁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有著厚積的資源人脈,對人性的認知也更深刻。這麼豐厚的資源你棄之弊履,卻往蠢萌孩子的背上一趴,讓還處於人生奧德賽階段的孩子背著你,你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兒?

 

——做為男人,20歲要野,30歲要浪,40歲智慧,50歲溫和,60歲進入後成年,70歲再創業,80歲再嗨一輪,90歲按倒80歲的小屁孩暴打。做為女人,20歲活青春,30歲活韻味,40歲活智慧,50歲活坦然,60歲人生開始,70歲再創輝煌,80歲依然絢麗,90歲私奔,拐走80歲蠢萌女生的男盆友。生命的長度不由我們決定,但生命的質量,絕不可以低下。

 

——把孩子的還給孩子,3歲的孩子滿心恐懼,6歲的孩子貓狗都嫌,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尋找自我。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活出自我,也給自己機會,只為自己而活。

 

這個世界,永遠不會完美。但真正的焦慮,卻是源自於內心。對他人的過高期望,多來自於童年創傷的遺忘。只因為忘卻了自己的成長之難,才會對他人的解讀失之輕率。

 

張愛玲說: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生命的感受,源自於心靈的累積。所經越多,心越淡然。所行越少,必生焦灼。苛求之舉,不過是迷亂之心。傷之情,無非是短識雜緒。激情的時代昭示著永遠的錯亂,需要你明晰雙眼,把這個世界、和你人生漫長的路徑看清。擁有未來的人,才會真切的活在當下。正確解讀生命的人,才會以沉靜平和之心,享受波瀾起伏的快感。

來源:公眾號「霧滿攔江「(ID:lwwuwuwu)

相關焦點

  • 在Angelababy深夜發帖ins:有點失望
    Angelababy楊穎在ins上說了「說實話,有點失望」,她的朋友潘瑋柏留言「怎麼了?"Angelababy只是簡短回應「一言難盡」,顯示她心情低落。為什麼baby如此無助?有網友猜測是因為楊穎工作室發布了baby工作變動的消息,為了拒絕節目錄製《創造2020》,許多粉絲希望看到鹿晗楊穎的鹿穎兄弟姐妹在同一幀中,這一次,他們會失望的。動態一發布,就引起了粉絲們的不滿,粉絲們說楊穎上半年一直在下降,沒有工作產出,原來的熱情已經不復存在。
  • 在不夠優秀的時候遇見喜歡的人,怎麼辦?
    一整天都會覺得很幸福。你也許會問,既然你這麼喜歡,為什麼不去表白,把夢變成事實。我有想過很多遍,要不豁出去直接去找他,跟他表明心意。可是我害怕,我慫。害怕說出去,他不喜歡我,心裡會空落落的,連個可以惦記的人都沒有了……也會害怕時不時的想念這個藉口都不可以有了…我告訴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些吧,等我優秀點,站在他身邊足夠匹配的時候,我在告訴他。可我自己知道這就是赤裸裸的自卑。
  • 做愛後覺得沒意思怎麼辦
    我現在發現和老婆每次做愛後都覺得很沒有意思;好象遠遠沒有得到滿足,只有空虛的感覺,有時我寧願自慰也不想和她做愛,想到外面找女人,又覺得對不起她,我該怎麼辦了?  迪華:  排除夫妻感情的原因,你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原因有許多,例如:  1)由於我們東方人對性生活的傳統羞恥感很重,對性生活的快樂及價值重視不夠,缺乏創新和開拓,夫妻之間的新鮮勁一過,就有點例行公事,總是「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同一姿勢、同一動作」,厭倦感自然而生;而人的性愛心理向來都是喜新厭舊的,沒有新意的性生活顯然是死水一潭
  • 影評:《海底總動員2》,故事情節真的有點失望
    記得小時候看的時候還挺好的,覺得當時是真的對那深深著迷。特別是沉醉於海底世界,那時候是真的看了好幾遍。還有就是對孩子溺愛的爸爸馬林去尋找兒子尼莫(原諒每次說到尼莫我就想起安吉弟弟小魚兒)踏上旅程。而尼莫也是千方百計的逃難,然後去找爸爸。
  • 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很好而有人卻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是一種性格的人,也見過人有說:天生愛滿足,不論做的好壞,都挺滿足該怎麼辦?跟上面的類似!對應的是另一種人,無論做的什麼樣都不滿足,也許在其他人眼裡已經夠優秀了,但個人覺得還差的遠。這樣的人眼裡都是問題,需要去提升、改進、優化,他總有辦不完的事情、幹不完的活,達到一個目標後還會有另一個目標,無休無止。
  • 孩子存在悲觀心態,總是對自己失望,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樂觀性格
    而且他們經常覺得自己是不如別人的,尤其是看到那些優秀的孩子在自己身邊經過的時候,那種不自信的感覺會油然而生,這也就直觀地導致了這些孩子的悲觀心態變得越來越強烈。,他們總是覺得孩子不夠優秀,所以會經常給孩子施加一些壓力。
  • 「給覺得自己不夠漂亮的女孩」
    寫下來這些話的起因是,在後臺看到有個女生給我們留言說:「像我這樣長得不夠漂亮的人該怎麼辦呢。」講真的看到這句話,我先是覺得很無釐頭哇。長得不漂亮這個事有什麼好怎麼辦的?這句話和她留言的文章也沒啥關係啊。
  • 當你覺得有點累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今天你感覺很好,身體狀態很好,精神抖擻,對周圍的世界的感覺十分清晰明了,似乎覺得這個時候整個世界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自己對這個世界也充滿了熱情與希望,整個人也因此精神倍增;於是你在這個時候遇到了所有人都覺得十分親切
  • 《初戀這件小事》:在很愛很愛的人面前,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
    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個人,每次想起他的時候,會覺得,有一點點心痛,但我們依然願意把他留在心底。就算今天我不知道他在哪裡,在做些什麼。但至少知道是他讓我了解了什麼是初戀這件小事。今年是泰國純愛電影《初戀這件小事》上映的第10年,10年的時間,許多東西都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我自己也已經從一個20歲的少女成長為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重新看這部電影時,心境自然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 北大父母嫌棄985兒子丟臉:優秀的父母,孩子更容易被挫敗?
    ,父母卻不夠接納孩子的不夠好我們常說的「醫生家孩子總生病,老師家孩子成績差」,根源就在於此。可是父母卻覺得不可思議,自己的孩子憑什麼不優秀,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還是孩子有問題。對孩子的失望,本質上是對自己的失望。不能接納自己的不足,也不能接納孩子的不足。對孩子的失望多一些,就能緩解一些對自己的失望。
  • Angelababy說實話有點失望是怎麼回事?真相來了
    Angelababy說實話有點失望是怎麼回事?真相來了 【Angelababy 說實話有點失望】據臺灣媒體報導,Angelababy7月3日在社交網站發文,寫下:「說實話,有點失望。」引發關注。
  • 深陷焦慮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期待自己能夠更好的錯誤表達
    深陷焦慮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能面對未來中的一些事情,覺得自己做不好,會感覺到緊張、有壓力,對於自己的這種焦慮也會自責,認為自己應該輕鬆下來,不應該這樣焦慮。會形成一個怪圈,越來越焦慮。而孩子更好,作為父母就是成功的、優秀的。當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行為,看上去是不夠堅持、沒有勇氣的表現,這位媽媽就會煩躁、憤怒、焦慮,而這種憤怒可能是會發洩到孩子身上。這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是一個成功的媽媽,不是一個優秀的媽媽。
  • 覺得孩子能力很弱?了解瓦拉赫效應,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孩子
    生活當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一些孩子表現出來的樣子是比較弱勢的,所以很多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能力不足,也因此而變得很是困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很優秀,李先生也非常懊惱,因為孩子在學習成績上從來都沒有達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狀態。因為這件事情,李先生也給孩子報了很多補課班,就是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成績能夠有著一些提升。
  • 你不敢進入優秀的圈子,是不是怕自己不夠優秀?
    一方面,我們希望認識優秀的人,希望獲得更多的幫助。另一方面,我們又害怕接觸優秀的人,我們害怕自己不夠優秀。為什麼害怕進入優秀的圈子?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我們害怕交流的時候,顯出我們的水平有限。我們害怕說出的話,不夠高級,不夠有水準。其實,你完全不必擔心。01過年,一般都是團圓的時候,甚至是親戚之間大團圓的時候。除了剛過完的這個春節,每個春節可能都很熱鬧,都是千姿百態的。
  • 她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飯桌上,如果穿了一件稍微有點修身的衣服,她就總覺得人人都會注意到她的小肚子,渾身都會感到不自在,毛衣塞進去又撩出來。如果一個朋友對她冷淡了,她的心情也會低落下來,「對,一定是我哪裡做的不好」「我這樣的女孩子我也不會喜歡上自己」,有一個聲音對她說。
  • 北大父母嫌985兒子丟臉:優秀的父母,孩子更容易挫敗?
    孩子害怕努力,怕面對努力後依然失敗的結果。他也怕自己不夠努力,似乎這樣就不配做他優秀父母的孩子。矛盾之下,孩子內心充滿挫敗感,無法認可自己。孩子能夠接納父母的優秀,也覺得自己可以不好,能夠看到父母和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沒有必要一定要像父母一樣生活。但父母覺得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憑什麼不優秀,會反思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還是孩子有問題。
  • 媽媽教孩子減法,個位不夠向十位借,孩子問「十位不肯借怎麼辦」
    媽媽陪孩子做數學借位減法(比如:72-3=?),講了好幾遍,孩子都搖頭表示不懂。媽媽只好又講一遍:當個位不夠減時,就要向十位借1當作 10 個 1,懂了嗎?這次孩子沒搖頭,而是弱弱地問:那要是十位不肯借怎麼辦?
  • ...我就是做不到理解孩子,我依然會憤怒、失望甚至失控,我該怎麼辦?
    家教 | 我就是做不到理解孩子,我依然會憤怒、失望甚至失控,我該怎麼辦?,一句話歸納就是:「我知道應該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他,可一到事兒上就是做不到,事情還那樣,我依然會憤怒、失望、失控,那該怎麼辦呢?」
  • ​孩子學習狀態有點「飄」怎麼辦?
    孩子最近寫作業的狀態有點飄,該怎麼辦?所謂的「飄」是指孩子的心思不在學習上,作為媽媽一定要留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心思會有各種各樣的變化。對外界的關注也非常多,我們要留意一下孩子最近在關注什麼,而不是說把心思放在如何讓孩子認真地寫作業上面。比如說孩子在關注同學們之間經常討論一款遊戲,那麼我們這個時候呢,要去允許孩子,一起參與孩子的遊戲的討論過程中。這個時候讓孩子好奇心的天性,讓他的心思有地方去釋放。
  • 最自卑的四個星座,老覺得自己不夠優秀,都有誰?
    自卑就是不自信,只有在你不夠好的時候你才會存在這種心理,當你真的足夠優秀的時候,你的自信心也會隨之而來,你再見到別人的時候就是另外一種姿態。其實我們身邊大多數人都不是很自信,對於很多事情他們都覺得自己不太行,而且老覺得自己沒有別人優秀。最自卑的四大星座,你料到都有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