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肖女士日前向記者訴苦,兒子5歲半時未足齡就入讀小學,沒想到「後患無窮」——讀到初二至今仍無學籍。眼看初二會考即將來臨,而學校和教育局回應「因不足齡入學無法辦理學籍」,肖女士為此愁斷了腸。海珠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提醒家長,一定要等孩子足齡後再送小孩上學。
從幼兒園起就在廣州上學
「我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在廣州上學,可到現在還沒有學籍,眼看初二會考就要來了,這叫我們怎麼辦?」海珠區的肖女士日前向羊城晚報反映她的苦惱。
肖女士的兒子小凱(化名)2000年1月出生,戶籍在湖南益陽農村,但一直在廣州生活。2004年9月,當時4歲半的小凱到海珠小學報名讀學前班,「老師沒有告訴我孩子年齡太小不能入學,加上孩子比較聰明,5歲半就順利升上一年級。」兒子在校期間,學習成績一直排在班上前五名,參加各種學習競賽,並多次獲獎。
「以他的成績,原本考區裡的重點高中是不成問題的。」肖女士說,她萬萬沒想到,到了六年級第二個學期,要報考重點中學時,學校突然告訴她,小凱沒有學籍,讓她趕緊補辦材料。「第一次說年齡太小,辦不了學籍。一周後,又說教育局通過了,讓我們提交材料。幾天後,又說戶口本出了問題,最後學籍又沒辦下來。」
肖女士說,小凱的成績在全校排名前30名,由於沒有學籍,連報考重點中學的資格都沒有。「學校領導給我做思想工作,說小凱學習好,有錢到哪裡都有書讀,還說以後高考還是要回老家,現在沒學籍沒關係。」
孩子因無學籍的事受過打擊
沒有學籍,麻煩接踵而來。肖女士說,小凱最後報考民辦海珠中學,「我明明看到兒子以前30名的成績被海珠中學錄取,還有1800元獎學金。」肖女士告訴記者,到開學報名時,小凱因沒有學籍而被海珠中學除名。經街道辦牽線,與海珠中學籤了借讀協議,小凱才得以報名入學,每學期學費3800元。
升入初中後,肖女士找各種關係給兒子辦學籍。肖女士說,今年2月18日開學,肖女士提供了辦理學籍所需的材料。2月26日,老師告訴肖女士,小凱因年齡小几個月,教育局審核沒通過,辦不了學籍。「眼看就要參加會考,沒有準考證、學籍號,怎麼辦才好?」肖女士說,「小升初的時候,小凱就因為學籍的事受過打擊。」
「我兒子班上有比他年齡更小的,都辦了學籍,為什麼我兒子就辦不了?」肖女士說,「要是早說年齡小,確實辦不了學籍,我就讓他留級或者轉回老家讀,現在花了十幾萬元上學,在學校連個身份都沒有,學校應該承擔責任。」
海珠中學:教育局打回學籍申請
海珠中學郭校長3月初回應,小凱沒有學籍,本來就沒有被海珠中學錄取,「沒有學籍,成績再好都沒有用,我們不能錄取。」小凱在海珠中學借讀,也沒有辦理學籍。小凱入學一年多來,肖女士經常因為孩子學籍的問題找到學校,今年2月底,因為有學生轉出,有了空的學位,校方通知肖女士立即準備好材料給小凱補辦學籍,但遭到海珠區教育局拒絕。
「這學期把材料提交到教育局,但因為年齡太小,又被打了回來,辦不了。」郭校長稱,「我們很同情孩子,但我們也沒有任何解決辦法。」
教育局:這種情況不能補辦學籍
記者致電海珠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高女士表示,小凱這種情況不能夠辦理和補辦學籍。「他沒夠年齡入學,假如教育部門為他辦理學籍的話,教育部門就涉嫌違規。」
高女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年滿6周歲才能上小學一年級。「小凱沒夠年齡入學,不符合辦理學籍的條件。」學校如果沒有告知家長,不足齡也辦理學籍,學校就涉嫌違規招生,要進行整改;假如學校告知家長,家長執意讓孩子入學,家長也要負一定責任,「這是法律規定」。高女士提醒,一定要等孩子足齡後再送小孩上學。
律師:學校應擔一定民事責任
廣東紅棉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少武認為,按照《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籍管理暫行規定》,學生(含非本地戶籍學生)按規定辦理入學註冊手續後,即取得學籍,由學校負責建立學生學籍檔案,並發給學生證。學籍屬於非行政許可審批,肖女士的小孩既然已辦理入學手續,理應取得學籍,教育管理部門不予辦理學籍法律依據不足,且肖女士小孩所在小學、初中沒有盡到審核告知及協助辦理學籍的義務,法律上存在一定的過錯,學校應該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
相關連結
國外的小學入學年齡
美國:規定入學年齡為5至7歲,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日本:孩子根據「兒童入學十項」測試的結果來判斷能否入學。日本教育界提倡女孩早一些入學,男孩適當推遲入學,從而使他們獲得身心動態平衡。
澳大利亞:教育部門規定,除特殊情況外,兒童在6歲時須入讀小學中的預備班,學校通常不鼓勵兒童提前上學。如果家長堅持,學校可以根據報名面試的情況決定是否接收。
(作者 李雯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