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單僅供參考,非相關專業必讀書目
相關圖文由小阿蠻搜集整理自網絡
約瑟夫•坎貝爾 (Joseph Campbell) / 朱侃如 / 金城出版社 / 2012-2-1
作為中國神話學史上最傑出的第三代神話學家,袁珂先生集畢生之精力,從這些零碎的材料中,通過收集、整理、梳理、分析,並構建出神話的輪廓,使那些在時代的流變中因被誤認為聖君,或被誤認為兇神,或被拔高為創世神而徹底失去了本來面目的神話人物各歸各位,用簡練、流暢、平實的文字將盤古迄於秦始皇的神話、仙話等進行了系統性的陳述,搭建出中國神話傳說系譜的相對完整性和清晰性,改變了疑古派和言必稱希臘者所謂的中國神話資料貧乏的誤解和謬見。
這樣一部著作想來定會引導對中國神話傳說感興趣的讀者進入一個神奇絢爛的世界,循著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瑰麗幻想、頑強抗爭以及步履蹣跚的足跡,親近黃帝和蚩尤的戰爭現場,帝俊、帝嚳和舜,羿和嫦娥的故事,鯀和禹治理洪水……
成神 : 早期中國的宇宙論、祭祀與自我神化
〔美〕普鳴(Michael Puett) / 張常煊、李健芸 譯、李震 校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2020-1
席路德 / 低音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2020-6
本書選取擁有豐富神話傳說的古城20座,帶領讀者跨越五大洲15個國度,探尋從人類文明曙光中崛起的偉大城市。神話故事的時間跨度從人神共居的年代延展到中世紀及近代,除了希臘神話、羅馬神話等廣為人知的神話體系,還包括北歐神話、凱爾特神話等普通讀者陌生但奇幻文學常常涉及的神話,兼及兩河流域神話、美洲神話、南太平洋神話等冷門神話體系,也囊括了現代人造克蘇魯神話,是一部名副其實的世界神話旅行手冊。
本書描寫的神話故事資料翔實準確,語言風趣輕鬆,宗教學、語言學等跨學科知識信手拈來,將紛繁複雜甚至有些混亂的神話脈絡梳理清晰,並用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同時融入自己的觀點,務求客觀。
[德]埃利希.諾伊曼 / 李以洪 / 東方出版社 / 1998-9
本書通過大量敘述性的段落和藝術品――從舊石器時代的石雕到愛潑斯坦和摩爾的雕塑的複製物,諾伊曼顯示了女性是被如何加以表現的:表現為女神、怪物、門、柱子、樹、月亮、太陽、器皿和從蛇到鳥的各種動物;在研究這一系列既安詳又具有變革性的形象中,諾伊曼分辨了作為生命養護和恐懼這雙重來源的對「母性」的普遍經驗。
[法]羅蘭·巴特 / 屠友祥、溫晉儀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9-08
本書收錄巴特的兩種著作,前者約14萬字,後者2萬餘字。1952年巴特進入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從事詞彙學和社會學研究,在其後的七年間在《新文藝》雜誌上發表了許多揭露大眾文化迷思的文章,後來集結成《神話修辭術》(Mythologies, 1957)。從此,巴特被公認是關於我們怎樣通過語言、服飾、手勢相互交流的最有獨創性的評論家之一。
60年代初期,巴特在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研究符號學和結構主義,他對傳統學院文學理論觀點以及大眾文學形態作了論述,其獨特的觀點被稱為新批評,引起其他思想家的不滿,認為他漠視和不尊重文化中的文學根源。
巴特則發表《批評與真實》(Critique et verite, 1966)與其對抗,控訴那種陳舊的、布爾喬亞式的不重視語言細節、刻意忽視其他理論概念(如馬克思主義)挑戰的批評方式;他熱情地呼籲讀者要擺脫既成觀念,按照現代思想看待文學作品,而文學作品總是先由一種語言與其自身的衝突組成的。
【美】米爾恰•伊利亞德 / 晏可佳 姚蓓琴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19-7
★十個專題全面對比,揭開神話的面紗——本書將全世界的神話故事統合到天、太陽、月亮、水、石、大地、植物、農業豐產、聖地、神聖時間等十類「神聖的存在」的類別之下,比較各地故事的共同之處,從而找到原始神話的「套路」和理解的核心。閱讀本書,不僅能夠理解原始神話,甚至能自己創造神話故事。
★著名宗教學家伊利亞德的代表作——世界著名的宗教史家、哲學家,芝加哥大學宗教系系主任伊利亞德的代表之作,宗教研究不可忽視的必讀書。
活著的女神[美]馬麗加·金芭塔絲(Marija Gimbutas) 著、[美]米裡亞姆·R.德克斯特(Miriam R.Dexter) 主編 / 葉舒憲等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08-02
《活著的女神》是美國考古學家馬麗加·金芭塔絲的遺著,由其助手德克斯特修編完成。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上半部分集中研討歐洲史前期的女神、男神形象以及史前宗教,結合考古材料生動闡釋了古歐洲文化中的女神崇拜在歐洲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和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的文化功能;後半部分關注的是「活著的」女神,即由歷史時代早期一直延續到現代歐洲人所崇拜的神靈,考察了前印歐文化遺存和印歐文化在存續發展、交融撞擊中產生的宗教和民間神話,對其中的女神、男神、仙女、女巫和鬼怪形象溯流窮源、詳加考證,揭示女神崇拜文化因子在文明史中的遺存形式和深刻影響。
[英]凱倫·阿姆斯特朗 / 胡亞豳 / 重慶出版社 / 2020-10
從狩獵神話、農耕神話到洪水神話、創世神話,從蘇美爾神話、迦南神話到希臘神話、埃及神話、印度神話等,神話之於人類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舊石器時代,神話用於緩解人類因狩獵殺生而產生的負罪感;新石器時代,神話揭示出生命和死亡的循環往復、大地死而復生的規律;早期文明時期,神話反思秩序和混亂之間的爭鬥;軸心時代,神話是聖哲們詮釋哲學的靈感之源,而先知們在與神話的抗爭中創建了新的宗教;在近代,藝術家借用神話,為失落迷惘、遍體鱗傷的世界帶來新的啟示。
阿姆斯特朗旁徵博引,融會貫通,將神話在不同文明中的演變娓娓道來,直指神話的神聖體驗和靈性境界;在條分縷析中矯正了我們對於神話的各種誤解,讓我們意識到即使在理性張揚的現代社會,神話仍舊是不可缺席的。
靈魂獵人 : 西伯利亞尤卡吉爾人的狩獵、萬物有靈論與人觀[丹]拉內·韋爾斯萊夫 / 石峰 / 商務印書館 / 2020-6
本書是一部富有洞察力的、原創的關於尤卡吉爾人狩獵生活的人類學著作。尤卡吉爾人鮮為人知,是生活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科裡拉河上遊地區的「土著人」。作者基于田野調查的第一手資料,集中討論了尤卡吉爾人生活在「鏡廳」世界的實踐意義,人、動物與神靈共同居住在這個世界,他們被認為是無窮無盡的互相模仿的雙面體。在這個世界,人處於一個「中間狀態」,他們的靈魂既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身心一體,既是個體自我也是再生的他者。這迫使他們在努力超越差異和維持自我身份的必要性之間進行微妙複雜的平衡。備註來由,否則不予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