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裡,一個人吃飯真的很丟人嗎?

2020-12-13 青春武漢

01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你上大學的時候,覺得最丟人的事情是什麼?」

我覺得比較好奇是,有個網友回覆說:「每次一個人到食堂吃飯總覺得特別丟人,所以乾脆打包回宿舍吃了。」

翻了翻這條留言底下的評論,居然大部分的網友都說自己也有同樣的感受。

「難道,大學裡一個人吃飯很丟人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在網上搜了一遍,跳出來的答案倒有很多是持著相反意見。

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說她一開始進入大學時,就通過一個月的軍訓,跟舍友們建立了「非常良好」的關係。

本來她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但為了「合群」,軍訓期間跟著大家一塊找座位、一起吃飯、一起訓練、一起抱怨日常的訓練……

所有的嬉笑怒罵,看起來都那麼的融洽。

但是這樣的平衡卻隨著軍訓的結束,輕易就被打破了。

她習慣了早起,但是舍友們都喜歡掐著點起床,而且連早飯都不吃就為了不遲到。

中午打算一起去食堂吃飯,大家卻又對食堂師傅的手藝開始各種挑剔,討論到最後就乾脆點起了外賣,她跟著點了幾天,大半個月的生活費就沒了。

周末空閒的時間,她打算到圖書館安安靜靜看會書,她們卻計劃著去逛街看電影…..

漸漸地,她開始一個人上課、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看書自習。

她說:「我以前覺得一個人吃飯很丟臉,因為怕被人說不合群,所以我逼著自己去融入她們。但現在我覺得一個人也挺好的。」

有時候一味地追求合群,反而會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自我。讓自己去迎合他人,才是真正的可悲。

02

有個學弟說過他大學四年最後悔的一件事,不是沒有好好學習,而是不敢做自己。

宿舍的小夥伴們愛打遊戲,每次團戰的時候都要叫上他,美其名「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一開始他並不是個特別愛玩遊戲的人,可是周圍的人都在玩,顯得他有點特立獨行。再加上宿舍裡玩遊戲的那種氛圍,大家一起為了「榮譽」戰爭、一起打拼的衝勁,慢慢地瓦解掉他的所有意志。

於是,在大家幾次的拉攏下,他也開始加入了其中,並逐漸享受這種虛擬世界裡的快意恩仇。

四年光陰眨眼即過,他收穫了寶貴的兄弟情誼,但是失去的卻是迎接未來的資本。

低空飛過的成績和一無所長的自己,就像以前網絡上常有的一句話所說的:剛畢業就失業了。

他也曾想過,自己的做法有錯嗎?大家不都是這樣的嗎?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也叫從眾效應,指的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中,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的行為和思想,便盲目去跟從這種行為和思想的現象。

可怕的是,陷入其中的人,只會跟從大眾所認為正確的事情、所做的事情,而不會主動去思考這件事情是否合理、是否適合自己。

就像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看到某一家奶茶店排長龍,就也一定要跟著去買一杯嘗嘗看好不好喝,忘了自己本身也不怎麼喜歡喝奶茶。

有些合群,早已在悄無聲息中,讓你逐漸失去自我意識。

03

有時候不合群的人只是表面孤獨,合群了,就是真的內心孤獨。

阿超一直都是別人眼中,那個「不合群」的人。

他的作息是這樣的,早上六點起床到操場一邊跑圈一邊練習英語聽力,八點準時離開宿舍。

要麼去上課,沒課就到圖書館自習,很少跟其他同學一樣賴在床上打遊戲,所以大家經常能夠在校園裡看到他獨處的身影。

有一次他出門後發現有本書忘在宿舍裡,回去拿的時候正好聽到幾個舍友說他「性格孤僻」「不合群」之類的閒話。

其實阿超從來不抗拒跟同學們一起吃飯、打籃球、或者結伴去校門口的小吃攤上擼串。

只不過大多數的時間他喜歡獨處,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孤單並不可怕,孤獨才可怕。一個人的孤單,比一群人的孤獨幸福多了。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且低質量的合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如果為了所謂的合群,去盲從他人的腳步,打亂自己的目標規劃和生活節奏,才是愚蠢可笑的事情。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髮生在自己身上的事99%對於別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

換句話來說,你的生活不是過給別人看的,別人的評價也不能成為你活得好不好的唯一標準。

遵循內心的抉擇,認真選擇你當下真正想要的是合群還是獨處,不用刻意去迎合他人。

做真實的自己,就已經很好了。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其實,最重要的並不是別人怎麼看你,而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相關焦點

  • 在大學,一個人吃飯真的很丟人嗎?
    前兩天小師姐在某乎上面看到一個話題「大學生,每天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會不會很丟人」我開始想像著她的世界,一個人吃飯是什麼感覺呢?大概就是,明明老師今天提前下課,飯堂排隊的人很少,今天的菜式是自己喜歡的,阿姨甚至還多給你舀了一勺,端著熱氣騰騰的餐盤卻並不快樂。一口吃下去,冰涼,而滋味寡淡。
  • 大學裡一個人吃飯很丟人嗎?
    前幾天一個粉絲留言說:自己經常一個在食堂吃飯?感覺一個人走在校園孤獨的像條狗。有些事一次兩次一個人做還覺得沒什麼,久了就會覺得孤獨,甚至覺得與周邊格格不入,感到丟人。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吃飯是群體活動。如果只有一個人,就顯得有些怪怪的了。
  • 大學生活,一個人吃飯很丟人嗎?
    前兩天在某乎上面看到一個話題「大學生,每天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會不會很丟人」我開始想像著她的世界,一個人吃飯是什麼感覺呢?還聽說過一件有意思的事,如果是一個人去吃海底撈,服務生會在「孤獨」食客的對面放一隻小熊娃娃。有很多網友為了驗證真假而去,事實確實如此,但是有一個被贊的很高的評論,他說「難道一個人去吃飯就一定是孤獨的嗎?難道我每天好並不容易熬到了下班時間開心的去吃頓上班想吃的飯卻來不及吃的飯也是孤獨的嗎?我的內心沒這麼脆弱吧!而且我覺得一個人吃飯很爽啊。」
  • 一個人吃飯很丟人嗎?
    原文標題《大學一個人吃飯很丟人嗎?》最近因為公眾號改版,時間線被打亂了,GPA+每天中午12點發布的文章你們有可能錯過啦。但事實上,大學裡乃至踏入社會,包括吃飯在內的很多事情,並不是非要一群人做不可。我們千萬別把「一個人吃飯」和沒有朋友、不受歡迎畫上等號。這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坎,而跨過這道心理障礙,其實並不難。只是我們由於「聚光燈效應」的影響,把「一個人吃飯」的嚴重性,擴大化了。一天上完畫法幾何課,我肚子痛去了趟廁所,回到教室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還沒走。
  • 大學裡總是一個人吃飯很丟人?認不清這3點的學生才是真正的丟人
    網上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帖子:「上大學的時候,你覺得最丟人的事情是什麼?」被頂最高的一個回復就是:每次一個人去餐廳吃飯就覺得很丟人,所以直接打包會宿舍吃,而且大部分的網友都說自己感同身受,難道大學裡一個人吃飯真的很丟人嗎?其實不然,真正丟人的是認不清這3點的學生。
  • 大學生活,一個人吃飯、上圖書館,丟人嗎?
    開學了,有新升入大學的學生朋友問:在大學,每天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丟人嗎?戚老師認為:我行我素,特立獨行,需要膽量,也是一種能力!在大學,每天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不丟人!1.很多時候,生活中一個人做事,效率更高。不必想今天要和誰哪位朋友同行,不必約定時間,不必等待,不必陪著去做 一些自己本來不打算去做的事,不必想哪句話說得合不合適,不必為維持所謂的友誼而付出無畏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做事效率會高很多。
  • 大一新生,每天一個人吃飯去圖書館學習,很丟人嗎?
    眼下,大一新生們都已經陸續結束了軍訓,適應了大學的生活節奏,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涯。有的大學生朋友,喜歡每天成群結隊地去上課、吃飯,甚至是一起去學習。而有一些大學生朋友,則更喜歡孤獨的生活,每天習慣了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學習。
  • YMU青聽 | 「在大學,一個人吃飯真的丟人嗎?」
    嗨~今天的你,過得還好嗎?歡迎收聽雲南民大共青團YMU青聽電臺欄目前兩天在知乎上看見一個問題——「在大學每天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會不會丟人?」 學校食堂裡,三兩成群的圍坐一桌,說說笑笑,氣氛正好。若只是孤身一人,難免有絲孤獨和尷尬。我們從小到大多習慣的是結伴而行,常常擔心自己形單影隻.剛進入大學,我們總是和室友像「連體嬰兒」一樣,事事都一起行動:一起去教學樓,一起取快遞,選擇同一個老師的體育課,一日三餐也相約一起吃。所以每當自己想一個人去食堂吃飯時,都會猶豫好久,甚至選擇放棄。
  • 大學一個人吃飯很丟人?低質量的合群和高質量的孤單,你怎麼選擇
    筆者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你在上大學的時候,覺得什麼事最丟人」?刷了刷吃瓜群眾的評論,最令筆者好奇的是有個網友的回答:「每次一個人去食堂吃飯,就覺得挺丟人的,所以都是買了帶回宿舍吃」。筆者又翻了翻這條評論的留言,竟發現很多網友說自己也是那麼覺得,有著同樣的感受。
  • 在大學,一個人真的很丟人嗎?
    上大學前,我對一個學姐給的建議印象深刻:「在大學裡,一定要好好接受一個人時的狀態。」當時很不能理解,明明一群人在一起玩和學習會多麼開心;但是漸漸的,我也懂得了學姐的意思。現在,獨自成長,不驕不躁。大一的第一個學期,我像大多數人一樣,喜歡扎堆在室友堆裡,一起上下課,一起去食堂吃飯,一起下晚自習。輕輕鬆鬆的,時間過得很快,甚至我還沒有意識到什麼,或者什麼也沒有做,一個學期就結束了。回想一下,大概半年時間,留下的痕跡只有身上增加的十幾斤肉。
  • 大學生,每天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會不會丟人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一個人形單影隻的坐在餐廳吃飯,覺得自己在龐大的社交王國裡就像個乞丐,唯一伴侶是手中的碗。 一個人從圖書館走到宿舍樓下,看到街燈下成群結伴的人,會不自覺地去迴避他們的目光,心裡不斷想著:啊,好尷尬啊,別人會覺得我沒有朋友嗎?
  • 一個人在食堂吃飯真的不尷尬嗎?
    但有時候我們也會有獨自用餐的時刻,也總避免不了所謂的「孤獨」,你會覺得一個人在食堂吃飯尷尬嗎?你有過一個人吃飯的經歷嗎?今天就來與你聊一聊一個人在食堂吃飯的那些事。在前段時間網上盛傳的一份「孤獨感排名」中,「一個人去超市」、「一個人去吃快餐」、「一個人去看電影」、「一個人去吃海底撈」佔據了半壁江山......這麼說來在大學校園裡,一個人在食堂吃飯好像也應有一席地位。
  • 一個人吃飯真的很丟人嗎?其實是年輕人自願的
    都市中誰都會面臨一人吃飯的時刻。當人們獨自吃飯時,他們真的會自暴自棄地選擇「飼料式」的食物嗎?什麼樣的食物,最受獨食者的喜愛?為了找到這個答案,我們爬取了北京上海兩座城市中所有關於「一人食」的點評。一個人吃飯時選擇去這些地方,可能會有不少同樣獨自就餐的人,很大程度上能減少被情侶、夫妻和家庭「打擾」和「暴擊」的可能。從點評數量來看,韓餐是第三大「一人食」外國料理。韓餐中的拌飯、湯類裡的配菜都十分豐富,哪怕是獨自一人也能吃到不同種食物,算是獨食者的福音。哪怕只點一個拉麵或泡菜炒飯,韓餐餐廳也會附上至少2個開胃菜。
  • 一個人去食堂吃飯會很丟人嗎?
    「你怎麼一個人在食堂吃飯?」「這很奇怪嗎?」「你不會覺得孤獨嗎?」你怎麼一個人吃去食堂吃飯,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像是在說,你太孤獨了,連個一起吃飯的人都沒有。沒有人一起吃飯,就像向眾人宣告一個事實,我沒有朋友,我人緣很差,我的人際交往是失敗的,你恐怕很難相處吧。漸漸地,你開始害怕別人這樣的疑問。
  • 大學畢業當服務員丟人嗎?
    一是社會老思想在作怪,認為大學畢業一定要坐辦公室,一定要出人頭地,否則就是沒出息,現實中哪有那麼多辦公室去坐。二是社會普遍不尊重服務員,看不起平民勞動者,但是這個是社會的問題,不是個人的問題。三是大多數本科教育嚴重與社會脫節,滯後呆板的課程和照本宣科的方式培養不出真正的高精尖人才,導致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文化不高、技能又沒有,文不能文,武不能武。
  • 在大學裡,你害怕自己一個人嗎?
    或許在高考過後,你過分期待大學裡的生活,你誤認為自己可以獨當一面,你自以為可以解決小型社會裡的紛紛擾擾。殊不知,你連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都會害怕。有一個特別普遍且深入人心的話題:在大學裡,你害怕自己一個人嗎?
  • 30歲的女人離婚兩次,真的很丟人嗎?
    問:大叔,我今年30歲了,離過兩次婚,沒有小孩,但每次相親對象得知我離過兩次婚的時候就不理我了,甚至還有人說:你都離過兩次婚了,還出來相親,你好意思嗎?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心都涼了,但女人離過婚的女人再去相親真的很丟人嗎?
  • 在大學,你會一個人去食堂吃飯嗎?
    和高中團體生活不同,在大學似乎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有自己時間安排,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一個人吃飯、上課、去圖書館反而成了一種常態。 你會一個人去食堂吃飯嗎?朋友小A說不會,因為她覺得一個人吃飯很奇怪。 「吃飯不都是和自己的朋友或者男朋友一起去的嗎?
  • 兩個人是不會覺得丟人的
    最尷尬的是吃飯,到吃飯點我跟朋友像之前那樣顛顛兒地跑去食堂吃飯。按之前的規矩,我們還是很清楚的,知道男女要分開坐等等。怪就怪在當天吃飯就我和朋友兩個女眾,其他都是男眾。這可把我們給尷尬壞了。我就看到朋友臉上紅一陣綠一陣的,滿臉都寫著尷尬。我倒是沒有那麼尷尬,為什麼呢?
  • 上了一輩子大學,畢業之後給人送外賣,這樣丟不丟人?
    辛辛苦苦,從小到大上了那麼多年的學,最後大學畢業了,卻給人家送外賣這丟人嗎?李老師覺得面子上丟人,裡子丟不丟人自己知道。我這裡講個故事,真實的故事。一、「北大屠夫」陳步軒號稱「北大屠夫」的陸步軒在1999年北大畢業後因生意失敗開始賣豬肉,媒體的報導鋪天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