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二十二戒言》,字字千金,戒多言,言多必失!

2020-10-19 國學講

說話二十二戒

1、戒多言:說話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戒輕言:不要輕率地講話,輕言的人會招來責怪和羞辱。

3、戒狂言:不要不知輕重,胡侃亂說。胡侃亂說,往往後悔。

4、戒雜言:說話不可雜亂無章。雜亂無章,就會言不及義,傷害自己的美德。

5、戒戲言:不要不顧分寸地開玩笑,否則會引起衝突,招來禍害。

6、戒直言:不要不顧後果地直言不諱,否則也會引起麻煩。

7、戒盡言:說話要含蓄,不要不留有餘地。

8、戒漏言:不要洩露機密。事以密成,語以漏敗。

9、戒惡言:不說無禮中傷的話,不要惡語傷人。(刀瘡易沒,惡語難消)

10、戒巧言:不要花言巧語。花言巧語的人,必然虛偽。

11、戒矜言:不要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自矜自誇,是涵養不夠的表現。

12、戒讒言:不要背後說別人的壞話。背後說人壞話,會弄得天下都不太平。

13、戒訐言:不要攻人短處,揭人瘡疤。揭人瘡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

14、戒輕諾之言:不要輕易向人許願。輕易許願,會喪失信用。

15、戒強聒之言:不要嘮嘮叨叨,別人不願聽也說個不停,使人厭煩。

16、戒譏評之言:不要說譏諷別人的話。喜歡譏諷議論別人的人,對自己的要求往往馬虎。

17、戒出位之言:不要說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話。

18、戒狎下之言:不要對下屬講過份親密的話,以免下屬迎合你而落入圈套。

19、戒諂諛之言:不要說吹捧奉承別人的話。吹捧奉承別人,是人品卑微的表現。

20、戒卑屈之言:不要低三下四,說奴言卑膝的話,因為德厚者無卑詞。

21、戒取怨之言:不要說招人怨恨的話,播下使人怨恨的種子。

22、戒招禍之言:不要說招來禍害的話。許多禍害,往往是說話不當的結果。

相關焦點

  • 禍從口出,言多必失!做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深度好文)
    有一次,在上朝時,曾國藩不經意地多說了幾句話,結果引起同僚的猜忌,雖然他並非有意,但聽者有心,搞得他很孤立,也很狼狽。遭遇過多次這樣的情況後,曾國藩深刻認識到言多必失的道理,發誓從戒多言、管住自己的嘴開始,重塑個人形象。曾國藩用自己的經歷和心得告訴人們言多必失!並指出,話太多的人,至少有以下四個壞處。
  • 戒石碑裡的諄諄告誡
    戒石碑是古代戒飭官吏的碑刻。其實,如果說得更好懂一點,戒石碑就是刻有告誡官吏如何恪盡職守的座右銘的石碑。  關於戒石碑的來歷,有人說它源自五代後蜀的第二代君主孟昶所撰寫的《戒諭辭》一文。孟昶所撰寫的《戒諭辭》每句四言,共二十四句,九十六個字,用來勸誡天下的官吏要常念百姓衣食父母之恩,為官務必要清正廉潔。關於《戒諭辭》的全文,在洪邁的《容齋續筆》中記載,孟昶撰寫的《戒諭辭》全文是這樣的: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長,撫養惠綏。  政存三意,道在七絲。驅蝗為理,留犢為規。  寬猛得所,風俗可移。無令侵削,無使瘡痍。
  • 千古奇冤:辯機和尚與高陽公主
    玄齡卒,主導遺愛異貲,既而反替之,遺直自言,帝痛讓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會御史劾盜,得浮屠辯機金寶神枕,自言主所賜。初,浮屠廬主之封地,會主與遺愛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更以二女子從遺愛,私餉億計。至是,浮屠殊死,殺奴婢十餘。主益望,帝崩無哀容。又浮屠智助迎佔禍福,惠弘能視鬼,道士李晃高醫,皆私侍主。主使掖廷令陳玄運伺宮省社祥,步星次。永徽中,與遺愛謀反,賜死。顯慶時追贈。」
  • 君子三立、四不、三戒、九思、三樂、五恥、三德
    雖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聖人、賢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於君子,然而聖賢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遠而不易攀及,世間完人總是不多,因而一較普遍的、較易至的、較完美的人格典型——君子,也就特別值得注意與追求。
  • 弟子規解讀:語言是心靈的鏡子,言品反映出人品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說話要恰到好處,「辭達而已矣」《論語·衛靈公》。把意思表達清楚就行了。言多必失。《孔子家語六本第十五》中說:「終身為善,一言則敗之,可不慎乎?」在《增光賢文》中也說:「喪家亡身,多言佔了八分。」說話要「惟其是」,何為「是」呢?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觀妄見。「勿佞巧」,佞是「用花言巧語諂媚」;巧是「技藝高明、精巧」。佞巧通俗地說就是:拍馬屁很高明,能夠不著痕跡地讓人聽著舒服。有一句話講「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說佞巧之語,往往言語討好,是有事相求。
  • 佛說戒消災經
    佛說戒消災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一縣,皆奉行佛五戒、十善,一縣界無釀酒者。
  • 曾國藩:多言必敗,言多必失,聰明人從不說這兩種話!
    曾國藩:多言必敗,言多必失,聰明人從不說這兩種話!一、胡話很人交流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都聽不太懂他人在說什麼,可能是你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是他人的描述不清楚,我們總會遇到這種事。有的人沒聽明白別人說什麼就亂回答,胡話一堆。自己不理解的事,自己不懂的事不要胡說,你可以說出你的疑問,但不要不懂裝懂。
  • 這首七言古詩,為什麼一句七言都沒有?卻成為人盡皆知的千古名篇
    七古是一種古老的詩體,所以任何時代都有七古詩的流傳,初唐詩人陳子昂曾寫下一首七言古詩,詩中卻一句七言都沒有,但並不妨礙它成為千古名篇。《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是一首憑古傷今的生命悲歌,正如陳子昂所言,前後皆不見,唯有自己面對天地愴泣,這是極盡孤獨的一種境界,藝術感染力非常強,讀來酣暢淋漓,十分過癮。不過,有趣的是,詩界將這首詩歸於了「七言古詩」的行列,然而四句詩卻都不是七言,這是怎麼回事?這就要引出七古的定義了。
  • 戒(深度好文)
    一個人不管外在條件多優越,如果不懂得規範自己,隨心所欲,必定不會成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於做人之成功,只有做人到位,才能做事成功。老子強調「戒」,若想成事做人,必須「戒貪婪」、「戒爭辯」、「戒說謊」,不務空名,踏踏實實的去詮釋人生的意義。
  • 多言,是一大惡德
    多言,是人生的一大惡德古人說:病從口入,人生在世,話越多,禍患也就越多,能少說就少說。曾國藩被譽為晚清四大名臣,曾創下十年連跳十級的官場奇蹟。官場如戰場,曾國藩官場上的成功大多歸功於他「戒多言」的原則。曾國藩言:「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有價值的話多說,沒必要的話不說。他總結的人生六不說,至今讓人受益無窮。
  • 千古奇文《送窮文》
    《送窮文》唐代:韓愈創作背景《送窮文》寫於唐憲宗元和六年春,時韓愈45歲,任河南令。韓愈寫「送窮」,實則是「留窮」。韓愈以詼詭之筆抒發了抑鬱不得志的憤慨,留下了這篇千古奇幻之文。 自嘲的筆調,戲劇性的對白,詼諧的風格,奠定了《送窮文》的文學成就並使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若知戒定慧體俱不可得時,即無分別
    答:清淨無染是戒。知心不動,對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動時,不生不動想;知心清淨時,不生清淨想;乃至善惡皆能分別,於中無染,得自在者,是名為慧也。若知戒定慧體,俱不可得時,即無分別,即同一體,是名三學等用。 問:什麼是三學?什麼是三學等用?答:三學即是戒定慧。 清淨無染即是戒。清淨即是空寂;無染即是對境無心。
  • 【處世哲理】古人的智慧總結:為人處事的「六戒」「八慎」
    「八慎」    六戒、八慎體現古人為人處事的智慧,六戒出自曾國藩,而八慎是儒家文化的總結,這2個古訓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像六戒中有戒獨利,八慎中有慎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不戒獨利
  • 戒,定,慧
    戒,定,慧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內學止觀,無忘正智。       這四句話講的是道德的生活、精神的安定,智慧的修養,也就是戒、定、慧的三無漏學。「以戒降心」是以道德綱領,軌範身口兩類的行為,「守意正定」是以止觀的方法達成定心安心的功夫,「無忘正智」是以正知正見正念正思的修養,達成開發正慧的目的。
  • 王鍔 | 戒色戒鬥戒得,不惑不憂不懼——讀《曹元弼日記》
    4月18日:「袪惑定神。戒多言,戒妄念。」4月25日:「靜生明,理勝惑。」《潛聖齋日記》1897年10月21日:「人苟以聖賢自期,則天下無逆境矣。角一時之勝,忘終身之憂,惑莫甚焉。經曰:『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鬥辯暴亂之來,皆不能自克之,心召之也。靜養數息,才及三百,妄念之起,已不可勝計。」11月朔日:「數息四百,妄念九起。閒居當言禮言學,勿遊談。讀書當沉潛反覆,勿躁迫。」
  • 劉宏偉律師「三戒」
    戒(來源:辭典修訂版)  動詞防備。《說文解字.廾部》:「戒,警也。」【組詞】:「戒備」。《荀子.儒效》:「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  動詞謹慎、慎重。【組詞】:「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動詞警告、勸導。【組詞】:「勸戒」。
  • 第1253篇:文言文教學中的文與言
    昨日讀《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讀到陝西安康市教研室邱俊老師的《問題為主線,融合文與言》這篇文章,他以《愛蓮說》為例,談以「問題為主線」的文言文教學,讀後頗有收穫。最近也一直在讀閱讀教學中的言語形式和言語內容相關的文章,其中也涉及到文言文教學的「一體四面」,即「文體」、「文言」、「文學」、「文章」、「文化」,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融合?邱俊老師也給出了他的答案。
  • 【英語study】: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There is a question on the Internet: which moment, do you think and a friend can no longer be friends? A netizen told such a story.
  • 二十萬用戶戒擼工具「戒客」,戒只是手段,健康才是根本
    二十萬用戶戒擼工具「戒客」,是一款旨在幫助用戶戒除縱慾的壞習慣,恢復健康的身體的App。 【獵雲網北京】8月1日報導(文/陸陽平)有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自責,自卑,悔恨,身體虛弱等等,迫切的需要得到幫助和改變自己。
  • 農曆七月二十三 《優婆塞戒經》譯成紀念日
    《優婆塞戒經》(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4年8月18日,農曆七月二十三日,《優婆塞戒經》譯成紀念日。《優婆塞戒經》,七卷,或分五卷、六卷、十卷,又稱《善生經》《優婆塞戒本》,北涼曇無讖譯,也是僅存的漢譯本。經中講述善生長者為大乘在家信眾(優婆塞)說三歸五戒,是由《長阿含》及《中阿含》中之《善生經》敷演成為一部大乘經典。本經分為二十八品,說明菩薩之發心、立願、修學、持戒、精進、禪定、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