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洗白」變態殺人狂的紀錄片,讓我明白了「人非生來邪惡」

2021-02-07 SME科技故事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被奉為至理名言的話總是會在我們責備「慣犯」時出現。稟性難移的確不是一個毫無道理的總結,但古語又曰「人之初,性本善」,不過這二者本不矛盾。

 

既然「性本善」又「難移」,總歸最後是落在善上。這是我們東方人的世界觀。而在西方,卻有「Born to…」這樣的短語,它有時候用來讚美人的良好品性,有時候也用來推卸責任,尤其是父母教育的責任。

 


今天我要講的這部紀錄片名為《天生殺手》,即「Born to Kill」。

 

顯然,此片的主題是那些極端殺人犯,例如目前全美殺人數第一的魔王「綠河殺手」。每一集只講一個兇手,不同於一般的犯罪刑偵類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並不會在一開頭就在屏幕上碼出時間地點和簡要案情,而是通過對當時當地的描寫、涉事人的口述等一步一步從側面去慢慢接近那個魔頭。

 


但是我一步一步地看下去,越發地覺得矛盾。明明標題用了天生殺手這一個極具推卸力的詞語,但內容卻一直在告訴我「沒有誰是天生罪犯,生活才是他們的老師。」

 

起初我以為「天生殺手」是這部紀錄片自相矛盾之處,後來的確發現封面上的Born to Kill最後有一個問號。每一集裡的殺手沒有一個是從小就邪惡的,他們都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

 


綠河殺手,全美國最臭名昭著的連環殺人犯,有確鑿證據證實的謀殺案達到48起(自行供認至少71起),為美國史上最多,因此也有人認為他是美國頭號殺人犯。

 

加裡·裡奇韋是西雅圖郊區的一名不起眼的典型美國男人。當時西雅圖的這片郊區人口成分複雜,有很多外來人員也充斥著各種骯髒的勾當。

 


遠近聞名的是那裡的一條「墮落街」,那裡有非常多的年輕靚麗的失足婦女,是周邊男性最嚮往的去所。當然這些做著不法生意的婦女也難免有自己的苦衷。

 

1982年,失足婦女們的苦日子到了頭,她們感到了刺痛。一位在當地格林河(Green River)划船的男人發現水底有兩個像是假人一樣的物體,定睛一看才驚覺是屍體,其中一具的手還在水裡隨波搖擺,就像是在呼喚他。

 


這是加裡作案後第一次被人發現,隨後警方又再岸邊發現了第三具屍體。轟動西雅圖的兇殺案很快就傳開了,裡奇韋從此也多了一個他不承認的名號「綠河殺手」。

 

三名受害者中有兩名是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另一位是31歲的單親媽媽,她們都曾與兇手發生過關係。

 


1982年秋天,已經有5名受害者的屍體被發現,還有部分女性無故失蹤。到年底已經有15名婦女死亡和失蹤。1983年6月,人數上升至26名。夏季,又有5名女性失蹤,秋季,又有5名。1983年冬天到次年春天,又有4名女性失蹤。

 

加裡通常強姦或嫖宿時實施殺害,對於那些招來的站街女他通常在運動的最後要求從後面上,以希望更快完事為藉口,趁機掐死受害者。

 


2001年,時隔近20年,警方終於通過DNA技術鎖定了加裡的兇手身份。

 

此時,加裡只是一個52歲的中年汽車油漆工,為人隨和容貌看起來相當友好。連審訊他的警察都不敢相信面前這個「老好人」是犯下幾十條命案的惡魔。加裡最近一段婚姻甚至非常幸福,他與妻子一見鍾情。加裡彬彬有禮本分踏實,從來沒有對她發過火,到加裡被捕時,他的妻子都不敢相信。

 


的確,加裡是最恐怖的連環殺人犯,但他的性格並不是刻意偽裝出來的,所以他幾乎沒有被懷疑過,甚至逃過了警方的排查。

 

與小說裡或者現實中那些典型的變態殺人狂不一樣,加裡在犯罪之外沒有表現出變態的跡象,僅有的劣跡是時常去嫖娼和他童年的一件事。

 


加裡的家庭很簡單,父親是一名公交車司機,母親是個時髦的主婦,雖然已經多次生育,但是卻總是打扮得非常前衛惹眼,鄰居形容她是個過於美豔的主婦,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

 

這個美豔母親在加裡的童年記憶裡留下了非常深重的印記。加裡有個尿床的毛病,一直到十幾歲都沒能克服。每次媽媽發現他尿床,她總是抓著加裡去到浴室,親自給他清洗下體,而十幾歲的加裡已然懂得一些兩性之事,但媽媽卻從不避嫌。

 


一次,加裡又被母親拽到浴室洗下體,這次母親穿著寬鬆的睡袍,裡面並沒有衣服打底,碰巧在過程當中睡袍鬆開,加裡看見了母親的胴體,他起了反應。加裡當時對母親產生了欲望,甚至翻看母親的泳裝照片,沉迷其中的細節,但他潛意識裡是感到罪惡和不安的。這件事放在任何一個少年身上都是會引起強烈衝擊的。

 


除了母親的奇怪行事風格之外,加裡父親在兩性的觀念上也頗為矛盾。父親常常在駕駛公交時審視每一位女性乘客,他會當著加裡的面直接說這個女人是個妓女,並且痛罵她,譴責她,告訴加裡妓女是這個世界上最骯髒最糜爛最該死的人。


但他的妻子又恰好是打扮得過於惹火的人,加裡父親言論裡的意味令人難以解讀。更為矛盾的是,父親一邊譴責妓女卻又一邊做嫖客,有時候甚至把加裡鎖在車裡自己去和妓女尋歡作樂。



加裡原本就不是一個機靈的人,成年後他的智商只有80多,甚至可以說有點愣。童年的這些破事讓他的內心有些畸形。中學時,加裡毫無徵兆地用刀捅了一個6歲的小男孩,差點出了人命。他把刀子拔出來在小男孩肩膀上蹭幹血跡,告訴男孩,他只想知道殺人是什麼感覺。



不太聰明的加裡因為學業成績不好延遲了兩年才從高中畢業,畢業後的第二年他就和關係穩定的女友結了婚,同時加入了海軍被派遣至菲律賓。當他回到美國時,他的妻子承認她出軌了,對象是一位兩人的共同好友。

 

這件事對加裡的打擊很大,他怒不可遏地罵妻子是骯髒的妓女,用各種粗口辱罵她。從此,這段婚姻就開始變味,加裡的情感生活變得混亂。


在成為汽車廠的油漆工之後,加裡遇上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此時的加裡像是把生活的壓力都釋放到了性生活上,他也非常享受與第二任妻子這樣的生活,妻子也總是配合他玩一些花樣,比如露天等半公共的場合。

 


但這段婚姻也並沒有走遠,孩子5歲時,第二任妻子也離開了他。這一次的打擊不亞於之前,從那時起開始,加裡就頻繁地招妓。綠河殺手也正是在那段時間開始在人們口中相傳。

 

加裡對待妓女的態度可能來自於父親的言論,他似乎並不把妓女當做人看待,而是一種物品一種洩慾的工具。毀壞一件物品不需要有罪惡感,況且在加裡看來這樣還能省去不少的嫖資。


人們心中的滔天大罪只不過是加裡生活中的小插曲而已,他甚至記不清自己殺了多少個女人,只記得那些拋屍的地點,因為他不僅要經常載著新的受害者過來,又是還要找回那些被拋棄的物品撿起來再用一次。

 


很多人初初聽聞綠河殺手的罪行會將加裡形容為一個冷血無情的變態殺人狂,但實際上並不確切。加裡不是一個完全無情的人。在第二段失敗的婚姻中,加裡開始信教,一度非常虔誠,也會在閱讀聖經後流淚。


加裡在1982年至1985年期間犯下幾十起命案,卻在之後戛然而止。因為他遇上了自己的第三任妻子茱蒂絲,這是段幸福的感情,茱蒂絲非常愛這個她心目中的好男人,而加裡也體會到了幸福,因此他在與茱蒂絲交往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殺人(90年代再次犯案),他真的愛她。

 


加裡被捕後,茱蒂絲多次接受採訪,每次回憶起這段婚姻和加裡,她都滿臉惋惜。「他正直、隨和、溫柔,我一度以為這是段完美的婚姻」,茱蒂絲總是這樣回答。

 


是什麼製造了這樣的殺人犯?還是說他們生來就是惡魔,無情冷酷以殺戮取樂?

 

安·茹爾,前西雅圖警察局官員,著名的非虛構犯罪作家,也是《綠河,紅色》的作者。她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是我比較認同的。

 

安·茹爾不相信有孩子會是天生殺手,但的確有些孩子是天生有暴力傾向的。如果這些孩子在對他們而言安全的環境中成長,讓他們感受愛和陪伴,這種暴力傾向就不會顯現出來。

 

但如果孩子成長於糟糕的家庭,讓他們感到恐懼、被忽視、被虐待,那麼一個連環殺手就可以在完美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2003年,加裡在最終的宣判中對48起兇殺案都做出了有罪承認,回答時他面無表情聲音柔和。加裡·裡奇韋被判48次終身監禁,不得假釋。

 

庭審的最後,法官命令加裡接受受害者家屬們的控訴。在各種憤怒的指責、痛罵聲下,加裡並沒有流露出過多的表情。

 


作為受害者的父親,一位鬍子花白的老者對加裡說:「這裡有很多人痛恨你,而我不一樣,上帝指引我們去寬恕所有人,所以你被原諒了,先生…」

 

加裡·裡奇韋,綠河殺手,臉上的肌肉抖動著,強忍著抽泣用手帕掩飾著失態,轉過頭壓下了自己的視線。

 


天生殺手?


相關焦點

  • 這部法國紀錄片,讓我忘卻煩惱傻傻笑
    獨立紀錄片導演和製片人,也是《陽光寶貝》這部紀錄片的總導演。(上面那句話我簡直拍大腿同意,然而老媽為什麼明白這個道理卻在我小時候總拉著我逛街???)所以作為影片主角的四個寶寶,拍攝者自然要尊重兒童世界的意願,以他們的視角來記錄屬於他們生命開始的第一段旅程。這種拍攝手法因和兒童眼中的世界高度統一,因而也更具有真實性和情景帶入性,讓觀者也更容易投入身心。
  • 大案紀實:誘殺4名婦女奸屍,北京城南變態殺人狂張雙立
    落入法網的張雙立自知死罪難逃,在檢察官提訊時,他又陸續交代了幾起殺人奸屍案,但可以查實的只有白某一起原來,早在2002年,他就以同樣手段作案2002年8月17日23時許,張雙立攜帶斧子等兇器,將28歲的白某騙至朝陽區北京鴻華綠苑高爾夫球場會館規劃用地西北側草叢內
  • 中國大案紀實:誘殺4名婦女奸屍,北京城南變態殺人狂張雙立
    2002年8月17日23時許,張雙立攜帶斧子等兇器,將28歲的白某騙至朝陽區北京鴻華綠苑高爾夫球場會館規劃用地西北側草叢內,將白某殺死後姦污。,殺人後我心裡痛快。」變態犯罪嚴重危害公眾安全  檢察官介紹說,張雙立是典型的色情殺人狂,色情殺人狂在刑事犯罪中,特別是變態犯罪案件中,是性質最惡劣、手段最殘暴
  • JOJO:吉良吉影,塑造最成功的反派,超細膩刻畫的變態殺人狂
    沒人能阻止指甲生長,就像沒人能壓抑住與生俱來的本性。吉良吉影的指甲,變態啊,收集這麼多而當他由於某些原因而,無法殺害對方時,他會咬指甲。比如,當他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份,已經被他那個名義上的兒子「早人」發現時,他準備痛下殺手。
  • 豆瓣評分上升黑馬,一朝失憶背上6條人命——《精神變態日記》
    這是最近在tvN電視臺更新中的懸疑喜劇,講述了善良懦弱被欺負不還手的冤大頭陸東植因委屈而選擇自殺,偶然目擊了殺人現場後失憶,撿到精神變態記錄殺人過程的日記本,因為一系列巧合而誤以為自己是日記本的主人,認為自己是精神變態殺人狂的故事。
  • 心理學黑暗三角效應:每一個變態,都可能是你身邊的普通人
    最近惡性事件頻發,性侵養女、活埋親媽……施暴者的行徑讓我們無法理解,只能用「心理變態」、「非人類」來形容。不過,「心理變態」真的離我們很遠嗎?心理學家曾總結了三種心理變態的特質,發現,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
  • 兔兔那麼可愛,怎麼就成了「邪惡化身」?
    說兔子因為繁衍能力而象徵欲望,我倒覺得它的另一種負面形象更解釋得通:俗話說「狡兔三窟」,一些古老部落文化中認為,兔子詭計多端,狡猾,還喜歡用無辜、楚楚可憐的外表偽裝自己的本性。不過如果說邪惡,放在以前兔子的形象頂多只能稱之為帶有反面意義,在現代,人們才給它真正賦予了恐怖的氣質。
  • 豆瓣9.0神劇揭露殘酷事實:變態殺人狂,都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這樣的臺詞使我第一次看它,就被它那種神經質、頹廢喪以及英式變態美主基調徵服。而現在,再一次看到17歲的少年嫻熟殺人後冷靜地吃吃喝喝那幾幕,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男主埃裡克斯·勞瑟,95年的男孩子,看起來像個小奶狗。
  • 看電影 | 百名觀眾不適離場,影史十大「變態殺人魔」電影!
    由此,那些被電影塑造出的「變態殺人魔」似乎比那些妖魔鬼怪更讓人毛骨悚然了!無論作者還是導演,都是大師級的人物,我覺得他們合力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講述1980年代的德州西部,因為邪惡入侵了平靜城鎮,導致一場貓捉老鼠的五人追逐的故事。
  • 小馬寶莉:邪惡的蟲繭女王魅力無限,會像其他反派被洗白嗎?
    還是會像其他反派一樣,會被洗白呢?作為忠實的小馬迷,你希望蟲繭女王洗白嗎?失去邪惡的韻味蟲繭女王是人氣最高的反派,不希望每一個反派都被洗白,如果一部動畫片中所有的反派都被洗白就失去觀看的樂趣了。而且,蟲繭女王作為最有特色的角色,暗黑的膚色,不規則的身體構造,缺失的可愛標誌,純粹的反派作風,她的個人反派邪惡的特色很引人喜歡,被洗白可能會削弱她的獨特的邪惡的韻味。
  • 大案偵破紀實:全球十大變態美女殺人狂,沒想到會這麼恐怖
    我們都知道殺人狂這個詞,很多是通過看電影知道的,比如《電鋸驚魂》、《德州電鋸殺人狂》,他們之中的殺人狂一般以男性為主,並且似乎是存在於電影之中,而在我們的真實社會裡,也有很多真實存在的殺人狂。下面是為大家盤點整理的十大美女 變態殺人狂 :10、黛安娜·唐斯 1名受害人 這個女人親手謀殺了自己的孩子,只為了和情人廝守
  • 《精神變態日記》憨憨傻白甜自從得了精神病整個人都精神了
    不過小編今天的要說的不是這部恐怖黑暗劇,而是近期上線正在熱播的另一部關於變態連環殺人魔的故事——《精神變態日記》。精神變態日記就這樣我們的男主傻白甜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逆襲,且發現了當「變態」的快樂。加上之前他窩囊廢的形象深入人心,現在的他無論怎麼作妖,根本就沒人相信這是他幹的壞事。這時候劇情就又回到了男主背鍋的事情,傻白甜不肯再背鍋被上司告到了領導那裡。這個領導其實是大老闆的小兒子,本事沒有卻很愛搞事情。
  • 《生門》這部紀錄片,帶給我的是默默的感動與深思
    :《生門》這部紀錄片吸引了很多人講述的就是圍繞著產房發生的故事有新生,有死亡,有欣喜有悲痛,有希望,也有絕望……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個紀錄片的故事,我有個女性朋友跟我說,她看完這個紀錄片的感想:克裡希納穆提說「我們學習謀生,但我們從來沒有生活過。」
  • 殘忍,血腥,暴力,變態的歐美恐怖電影推薦,你看過幾部
    第1部:溫子仁的《電鋸驚魂》系列電影《電鋸驚魂》在恐怖表達方式非常單一,如果要形容的話,就是一場「大型人體解剖視頻」,只是非常直觀的拍了出來,殘忍,變態,血腥而又噁心。故事劇情就不用贅述了,一是系列太長三言兩語難以講清楚。
  • 殘害6女子 "變態殺人狂"羅賓遜令美國人聞風喪膽
    大洋網訊近來,美國人一提起約翰-羅賓遜這個名字就心有餘悸。約翰-羅賓遜何許人也,竟能讓舉國上下談之色變?原來,他就是去年被抓獲的涉嫌在過去16年間殺害至少6名女子的「性變態殺人狂」。目前,美國警方已經在他家附近找到數具早已腐爛的女屍,並另外掌握了大量證據。前不久,法庭舉行了首次聽證會。相信不久就會有結論。
  • 《法醫宋慈》:看這部紀錄片,需要膽量
    But,小編今天要推薦的不是這部經典的懸疑劇集,而是以這位 「世界法醫學鼻祖」命名的新紀錄片——《法醫宋慈》,B站評分9.6分。宋慈,南宋建陽(今屬福建南平)人,祖籍河北邢臺,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法醫學家,被稱為「法醫學之父」。曾任廣東、湖南等地任提點刑獄公事。著有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專著《洗冤集錄》五卷,該集錄也被公認為世界最早的法醫學專著。
  • 據說,這部2小時長紀錄片,洗白了殺馬特們
    近期有一部紀錄片,位居豆瓣一周口碑榜第一名,就是這部《殺馬特我愛你》。很多人都說這部片子拍得特別好,稱其為「論文電影或彙編式紀錄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蘭友也去了解了一下這部片子。搜了半天,卻沒有搜到片源。
  • 19年前的這部犯罪片:鄭中基演活變態兇手,導演去年已經離世
    還有那道FBI關於變態性格的測試題,雖然和主線情節關聯不大,但卻成為不少人對這部影片最深刻的記憶點之一,有趣的是,幾年後的《武林外傳》中也有這道題出現,不知是不是受到了本片的影響。片中JASH有一段獨白,其中有一句是「每次魔鬼被消滅後,上帝都會做出另一個更可怕的魔鬼」,到影片的最後,隨著真相大白,這句話似乎真的成為了現實,JASH死了,但邪惡卻不會消失······02、導演已於2020年去世提到《互動殺人事件》,不得不提到本片的導演鄧衍成。
  • 從這部BBC紀錄片,看杜甫的人與詩
    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為這部適時上映的紀錄片賦予了獨特的意義,我們得以趁機回顧這位在苦難中站立起來的「文化形象」,並以此觀照自己所處的時代與生活。01「誠懇而非獵奇」的拍攝手法4月6日,BBC推出一部關於我國「詩聖」杜甫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 看這部紀錄片就懂了
    看完這部紀錄片就懂了 鏡頭前下的泰勒。去年雙十一期間,借著「貓晚」(「天貓雙11狂歡夜」晚會)表演的機會,「黴黴」泰勒·斯威夫特在廣州舉辦了粉絲見面會,可惜能入場的只是少部分幸運兒,多少人在體育中心外假裝「同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