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我很遺憾我是個女的丨鳳凰副刊

2020-12-11 鳳凰網讀書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做女人和做人的平衡

文/龍應臺

我很遺憾我是個女的。我很遺憾別人發覺了龍應臺是個女性。

在編輯、記者、讀者、作家發現我是個女性之前,我被當作一個正常的「人」看待。

他們很冷靜地讀我的文章,而後寫信來。不同意的人試圖指出我所忽略的地方;厭惡我的人用最惡毒的語言攻擊我;欣賞我的,更是毫不保留地把傾慕的話寫下寄來。

我的反應也是一貫的冷靜;覺得我用的邏輯不周全嗎?好,讓我再演繹一遍證明給你看。資料引用有誤,對不起,我道歉並且更正。惡毒的人身攻擊?我不屑於理會。至於讚美和傾慕,讓我清心思索一下自己究竟值得幾分;這個世界大得很。

不幸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有人發覺這個陽剛的名字後面居然是個女人!消息傳了出去,像野火一樣燒開。

突然之間,我不再是教授,而是女教授;不再是作家,而是女作家;不再是博士,而是女博士,總而言之,被人發現正身之後,我就不再是個「人」,而是個「女人」。

本來稱我「教授」的大學生,突然改口稱「小姐」。本來恨恨想跟我打一場硬筆仗的作家,頹然擲筆長嘆:「唉!對方原來是一介婦女!」本來要罵我「刻薄」、「激烈」的人,現在理所

當然地改口罵「妓女」。本來想寫信來表示欣賞的人,突然猶豫起來:會不會被人誤會?最奇妙的,莫過於訪問記者。在我還是個「人」的時候,』訪問者所擬的題目往往平淡無奇:你為什麼寫「野火」?批評家必須具備什麼條件?目前教育的最大癥結在哪裡?等等等。變成「女教授」、「女作家」、「女學者」,換句話說,「女人」之後,訪問的內容突然活潑生動起來:你結婚了嗎?先生是哪裡人?在哪裡墜入情網?他在做什麼?他對你文章看法如何?他高不高興太大出名?陪不陪你買菜?你們有幾個毛毛?長了幾顆牙齒?還打算生幾個?用什麼避孕方式?一天換幾次尿布?誰換?你的文學批評幹不幹擾臥房生活?你如何一面教書、寫文章,一面照顧丈夫?你買什麼牌子的尿布?在被「發現」以前,在我還是個教授、學人、正常「人」的時候,也有人讚美我的文章思考縝密、條理清晰。我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一個思考不縝密、條理不清晰的人本來就不該選擇學術的路。頭腦清楚只是所謂「學人」的基本條件罷了,就像鴨子非有一身羽毛不可,不然怎麼能算鴨子!可是,被發覺是個女人之後,連這個基本條件都在一夕之間變成稀奇的東西,惹來許多問題:作為一個女人,你怎麼會寫出理性的文章?你有沒有感性的一面?你究竟為什麼會有那樣清晰的思路?你是不是個女強人?你是不是為了向世界證明女人也能理性思考所以才寫這麼強勁陽剛的文章?你的家庭是怎麼教育你的,你會變成這個樣子?父母兄弟、街坊鄰居看得慣你嗎?你的丈夫能忍受你嗎?

我其實從來也不曾故意隱瞞自己的性別,只因為旅居國外多年,此地幾乎沒有人認識我。而「龍應臺」三個字又十分的男性化;小時候,為了名字,還發展出一點恨父情結,怨他沒給我取一個比較秀氣的名字,譬如龍咪咪、龍美麗或龍可愛之類。但是父親後來解釋,他當初只有兩個方案,一個是龍應臺,另一個就叫「龍三條」,因為我排行第三。兩相比較之下,我反而心生感謝,還好沒叫「三條」。那麼,別人是怎麼發覺龍應臺是女的呢?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中午,電話鈴響..「請問龍教授在不在?」一個很雄壯的男人聲音。

「我就是,您哪一位?」「嗄嗄!」對方突然斷了聲音,我的耳朵陷在電話線的真空裡。等了半晌,正想掛斷,他又說話了,結結巴巴的:「你你你,你是個——」我很同情他的受驚,趕忙把聲音放得更輕柔一點:「對不起,是啊!很抱歉哪!」他長長地噓了口氣,又沉吟了半天,猶疑地說:「我是大文人出版社的負責人——怎麼電話裡傳來香味?」我趕忙解釋:「廚房裡正在煎豬腦..」「哦;是這樣的,龍——龍小姐,我打電話來是想徵求您的同意將您一篇大作編入我們今年的最佳散文選,不過,現在既然知道您是,是個女的,我就想把那篇大作收在敝社下個月要出版的『我見猶憐——女作家心心相印散文集』,不知您是否同意?」「讓我考慮一下好嗎?」「好,那我就不打擾了。抱歉妨礙了您煎豬腦——」「啊!沒關係!」我打斷他,「是我先生在煎豬腦;我剛剛在修理馬桶..」「嗄———」他又半天沒聲音,最後才找出話來:「再見,龍小姐。」

第二天,龍應臺是個女的消息就上了花邊新聞,也開始了我這今人同情的遭遇。

《龍應臺評小說》出版了,記者來電話;是個嬌滴滴的女聲:「龍小姐,這本書非常的知性,可是才一個月就印了四版;能不能說說您對這本書的期許?」「這書只是一個粗磚,我拋出去希望引出文學批評的風氣來,使嚴格公平的批評——」「您覺得一個女人寫這樣的東西合適嗎?」「呃———」「我的意思是說,」她緊接下去,「這樣硬的東西平常都由男性來寫,您寫來覺不覺得奇怪?有沒有壓力?」「呃——壓力很大,因為有些作家不能忍受負面的批評——」「對,您先生能不能忍受您的作品風格?」「呃——我不知道我的先生和我的作品有什麼關聯——容忍與開放是一個評者必備的態度,他不能以一己的道德意識加諸作品;他不能感情用事——」「對對對,我很同意;你們夫妻感情如何?」「感情用事就不能直言針砭,我們需要的是說實話的勇氣———」「您覺得異國婚姻需要特別的勇氣嗎?」

就是這樣!被發覺是「女的」之後,與人的溝通變得比較困難一點。常常這麼陰差陽錯的,牛頭馬嘴對不上。但這還算小事,比較令我傷心的倒是,被發覺是個女人之後,我不再能沾沾得意以為自己的文章好。有一天,一位作家(你瞧,我說「作家」,當然指男的,不必加個「男」字)陰惻惻地對我說:「你現在名氣大噪,知道為什麼嗎?」我理直氣壯地回答:「當然因為我文章好——我思考縝密、條理清晰、頭腦清——」「得了!」他打斷我,陰惻惻地從鼻子裡哼了一聲;說:「得了!文章好!哼。只因為你是女的!女的!」我頓時覺得心靈受傷,很難過,掙扎著反問他:「拿出證據來!」他斜眼睨著我,從頭看到腳,陰惻惻地一笑:「怎麼,你不是女的?」低下頭來看看自己,六個月大的肚圍,已經看不到腳指頭了。我嘆口氣:「是的!我是個女的!」我很遺憾。

相關焦點

  • 龍應臺:民主?理直氣壯罷了!丨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作為一個公民,我倒是很確切地知道為什麼要為實質的民主嘶喊。第一個理由:我要我的社會,以及代表我的政府,做個有尊嚴、受尊重的社會與政府。多少年來,臺灣的國際地位一直不高,大陸開放以來情況更壞。
  • 龍應臺:有什麼副刊,就有什麼社會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有什麼副刊,就有什麼社會——1——常常聽見國內的評論家說,西方報紙沒有副刊。一個習慣了英國報紙風格的人,讀《法蘭克福匯報》副刊可能要大驚失色、落荒而逃;德文副刊硬得像塊大磚頭,可以將人砸死。相反的,《匯報》副刊讀者會覺得最嚴肅的英國報紙都太花哨、太浮淺、太主觀。德國的評論者忌諱用「我」這個字。對一個事件發表批評。雖然是「我」的看法,也要以最客觀、最無我的筆觸寫出。
  • 王朔:說我是個跳蚤?|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我成長過程中看到太多知識被濫用、被迷信、被用來歪曲人性,導致我對某些自稱知識分子者的不信任,反感乃至仇視。我也認識我值得尊敬的知識分子,他們使我意識到自己的狹隘和偏見,但每當一個知識分子剛剛令我擺脫了偏見立刻會有另一個知識分子出現用他的言行將我推回原處。我相信這是一種人性弱點,就像有幾個錢會使人墮落,掌握了知識也會使人存心欺世。我本來是把知識和知識分子區別對待的。
  • 史鐵生: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寫點東西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文/ 史鐵生有一回記者問到我的職業,我說是生病,業餘寫一點東西。這不是調侃,我這四十八年大約有一半時間用於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來,成群結隊好像都相中我這身體是一處樂園。
  • 失眠之夜,我的家鄉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比方,高粱米那東西,平常我就不願意吃,很硬,有點發澀,(也許因為我有胃病的關係)可是經他們這一說,也覺得非吃不可了。但什麼時候吃呢?那我就不知道了。而況我到底是不怎樣熱烈的,所以關於這一方面,我終究是不怎樣親切。但我想我們那門前的高草,我想我們那後園裡開著的茄子的紫色的小花,黃瓜爬上了架。而那清早,朝陽帶著露珠一齊來了!
  • 龍應臺簡介
    女,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於臺灣高雄,1974年畢業於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深造,攻讀英美文學,1982年獲得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系博士學位後,曾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及梅西大學外文系、並任臺灣「中央」大學外文系副教授、臺北市文化局長等。現任香港大學傳媒及新聞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 1985年 龍應臺《野火集》刮來一場「龍捲風「
    1985年龍應臺在時報副刊上的專欄「野火集」結集成書出版,短短二十一天裡就再版了24次,四個月賣出十萬本。據說當時的臺灣家庭幾乎家家戶戶的客廳裡都有一本「野火」,「不是兄姐,就是弟妹中的某個人買回來的」,作家余光中稱之為「龍捲風」。龍應臺《野火集》問世二十年◎金敏華文/圖七月果然「流火」。
  • 村上春樹:我的呈奶酪蛋糕形狀的貧窮 | 鳳凰副刊
    有聞,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我的呈奶酪蛋糕形狀的貧窮村上春樹我們都管那個地方叫「三角地帶」,此外我琢磨不出如何稱呼是好。因為那的的確確是個三角形,畫上畫的一般,細細長長,狀如楔子。
  • 王小波:個人是尊嚴的基本單位|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提到尊嚴這個概念,我首先想到的英文詞"dignity",然後才想到相應的中文詞。在英文中,這個詞不僅有尊嚴之義,還有體面、身份的意思。尊嚴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還是人價值之所在。從上古到現代,數以億萬計的中國人裡,沒有幾個人有過屬於個人的尊嚴。舉個大點的例子,中國歷史上有過皇上對大臣施廷杖的事,無論是多大的官,一言不和,就可能受到如此當眾羞辱,高官尚且如此,遑論百姓。
  • 帕慕克:春季的午後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要是我可以進入這些公寓,可以回到冬季;要是我兜裡有把鑰匙,能打開公寓內一扇熟悉的房門,可以沉浸在那涼爽、幽暗、熟悉的氣息裡,可以輕快地走到內室,遠離陽光和讓人不堪忍受的擁擠,該有多好!如果內室有一張床,旁邊有個床頭櫃,上面有些報紙、書籍和我喜歡的雜誌,乃至電視,可以供我隨意翻閱、觀看;如果我可以這麼和衣躺下,一個人欣然自得地品味沮喪、痛苦和不幸的人生,該是多麼美妙。
  • 羅素:我認為每個中國人都有尊嚴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我記得有一個熱天,我們一行人出遊,坐轎登山。山道崎嶇難行,轎夫十分辛苦。到了旅行的最高峰,我們休息十分鐘,讓轎夫也可休息一會兒。他們於是就坐成一排,取出煙管,互相取笑,仿佛世間萬事都已了無牽掛。如果在任何一個工於心計的國家,他們肯定會乘機抱怨酷暑難當,以求增加小費的。
  • 金庸談表哥徐志摩:我只和他的兒子做朋友|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徐祿只比徐志摩大一歲,卻是徐志摩的堂姑媽。查家和徐家早就結成了姻親。1900年,徐志摩在家啟蒙讀書,第二個塾師即是查家「澹遠堂」的查桐軫,其子查猛濟後來也當過徐志摩獨子徐積鍇的塾師。徐祿嫁入赫山房查家,與「敬業堂」的查樞卿結婚,查、徐兩家再度結親。1925年,徐志摩接手主編著名的《晨報副鐫》,出版第一部詩集《志摩的詩》,在新詩壇上放射出奪目的異彩。可惜天不假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一詩成讖。
  • 川端康成:晚秋,我是一顆憤怒的慄子|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慄樹對面是個土窯子。從那兒到溫泉旅館之間悄悄過往的浴客,經過慄樹樹蔭的時候,總要刺溜地摸一下阿信的禿頭。夏日的一天,三四個客人一起來要了些冰水。一個客人剛喝了一口,就呸地一聲吐了出來,皺了皺眉頭。「不能喝嗎?」旅館女傭說。他指了指慄樹對面,說:「是從那家拿來的吧?」「是啊。」「是那兒的女人給舀的吧?多髒啊!」
  • 蔡康永:髒話到底髒在哪兒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如果我是評審,一定判你輸,除非你現場表演給我看,還要我看得下去才行。中國人這種一心要當別人的爸爸、當別人祖宗的心,我很少在別的文化裡看到。美國同學偶爾在生活中開玩笑,會在你訴苦撒嬌的時候,吃豆腐地說:「好了好了,乖,過來爹地抱抱。」但我真的還沒看過用英文或日文吵架,吵到臉紅脖子粗的時候,會來上一句「我肏你奶奶」的。
  • 羅輯思維:讀書人必須換個活法了丨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我父母特別有先見之明,大概在我三四歲剛記事的時候,他們就天天在我耳朵邊念叨,你得先考取個本地最好的中學,這算是中了秀才;然後得考取個大學,這算中了舉人;接下來還有進士,現在叫研究生,那時才算踏上整個社會的登天之梯,也就是到了金字塔頂端的小房間。
  •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我們在本文中,就通過史料,去探個究竟。先來聽一聽瞎子阿炳生前的朋友、無錫人闞獻之的說法。不料想,闞獻之的說法,令人大跌眼鏡:阿炳的眼睛,是患梅毒致殘的,並非出於日寇的迫害,相反,阿炳和當年侵佔無錫的日軍,關係似乎還不錯。王亞法在其《我知道的瞎子阿炳》一文中,收錄了闞獻之的這篇回憶。
  • 龍應臺小檔案
    文人龍應臺1984年,龍應臺於中國時報撰寫「野火集」專欄,引起熱烈迴響;隔年出版,一上市即告罄,一個月內印刷24次,印行100版,銷售20萬冊,風靡臺灣,是1980年代對臺灣民主發展極具影響的一本書。余光中稱其為「龍捲風」。同年出版《龍應臺評小說》震動臺灣文壇。
  • 天真女俠龍應臺——走過野火時代
    摘自龍應臺《野火集》(三十周年紀念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過完年的春天,龍應臺跑來紐約,一心想赴聯合國總部"朝聖",會會那些她心儀已久的保釣健將劉大任、郭松棻等人,由當時任人間副刊海外聯絡人的我充當地陪。我已經記不得當時大家都聊了什麼,獨獨對龍一面之緣的印象,十分鮮活。
  • 蒙田隨筆:論友誼|鳳凰副刊
    我們喜歡交友過其他一切,這可能是我們的本性所使然。自古就有四種友誼;血緣的、社交的、待客的和男女情愛的,它們無論是單獨還是聯合起來 都不符合我所談的友誼。亞里斯多德就是證據:有人逼問他是否很愛孩子才生下他們的 ,他聽後鄙夷地說,倘若懷的是蝨子和鱅蟲 , 他也會把它們生出來的。這是我的兒子 ,這是我的父親,可他野蠻殘暴,他是個壞蛋或傻瓜。況且,越是自然法則和義務強加給我們的友誼。我們的自由意志就越少。
  • 不安的野火——專訪龍應臺
    龍應臺:第一個段落當然是寫《龍應臺評小說》、《野火集》的時代,那個時候是憤怒少年的心情,在一個自己看起來非常醜陋、非常黑暗的時代,心情是少年的,憤怒是少年的,激情是天真的;當時寫作有個明確、短期的目的,就是看到眼前的一些現象,使我決定要過一個比較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因為這直接影響我的生活及生存狀態,因此,我寫文章有一大目的,就是要改變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