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深圳市政府召開學前教育工作推進會,解讀深圳市4月以來最新發布的兩個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文件。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在會議上稱,深圳將大力發展公辦園,幼兒園教師的平均工資要翻倍。
該會議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工作大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為即將召開的全市教育大會做準備。深圳市教育局稱,接下來將進一步做好相關政策的宣傳解讀工作,還將以「1+1+N」的形式陸續發布配套文件。
今年四月份,深圳市政府、市教育局接連印發兩大學前教育文件。一是4月19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的意見》;二是4月30日,經市政府同意,市教育局印發的《深圳市學前教育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0年)》,這兩份文件被稱為「1+1文件」,從起草到出檯曆經兩年。這兩個文件的出臺是深圳進行學前教育改革的大事件。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深圳現有各類幼兒園1771所,其中公辦園68所,佔比3.8%。而在園兒童約52.4萬(非深戶籍佔60.56%),全市中小學學生數為155.3萬,在園兒童人數佔中小學生數的33.7%;全市中小幼學生總數207.7萬人,在園兒童佔20.2%。與之相對應,全市幼兒園專任教師38431人,是中小學專任教師總數的40.4%;省級幼兒園134所,市級687所,省、市一級的標準優質幼兒園佔比46.4%。
但與廣東省全省相比,深圳學前教育的發展存在諸多短板,比如深圳市公辦園佔比低、教師隊伍相對薄弱、財政投入規模小;其次,目前深圳民辦幼兒園教師平均工資較低,每月只有4800元;在園教師專業素質偏低,從學業水平來看,大專以上教師僅佔57%,距離廣東省要求的到2020年大專學歷達到85%的目標還有距離等等。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水發在會議上介紹,經過此前針對學前教育的兩期三年行動計劃,深圳市學前教育發展有一定進步,比如初步構建起以普惠園為主體的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其次,通過實施普惠性民辦園獎勵性補助政策、在園兒童健康成長補貼、保教人員長期從教津貼等惠民政策,初步建立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公共政策體系,深圳市學前教育規範普惠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王水發預計,接下來深圳市新政策實施後,到2020年,公辦園在園兒童佔比將達到50%左右,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將大幅增加。幼兒園師資隊伍水平將大幅提升,到2022年,公辦園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比例將提高到100%,普惠性民辦園將提高到90%以上;幼兒園教師待遇水平也將顯著提升。(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