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女兒留守老家6年,從電視迷打造成小書迷,她說: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2021-03-01 土豆番茄媽

她說,她兒子馬上六歲,因為上的機關幼兒園,孩子在幼兒園基本以玩為主。回家就看電視,在家從來不看課外書,提起閱讀就頭疼。

眼看要上一年級了,她很擔心兒子趕不上,想要幫兒子報個閱讀班,看看能不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問我有沒有好的推薦。

我特別能理解朋友的焦慮,要知道,她現在經歷的事情,我3年前就感受過。甚至,我當時比現在的她更無助。

我給朋友講了我用一年時間,把當初那個電視迷的女兒,打造成現在完美蛻變的小書迷的經歷,最後當然沒有給她推薦所謂的閱讀班。

從內心而言,我希望朋友多花些時間給孩子陪伴。畢竟,童年是孩子最美好的回憶,為人父母一旦錯過就再也補不回來。

我發現從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樣的,家長卻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太多父母只願在孩子身上花錢,不願意花時間、精力和心思了。

我缺席了女兒6年的成長

3年前,我家女兒6歲,也是即將踏入小學的校門。

然而,由於我個人原因,和先生常年在外工作,女兒被留守在家,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是個不打折的電視迷。

當我和先生決定回家陪著女兒成長時,才後悔之前真的錯失了很多。

可以說,我缺席了女兒這6年的成長,回家後女兒和我關係又生疏,加上馬上要上一年級,她在幼兒園也沒學什麼知識,可想而知我當時有多著急。

好在還有兩個月暑假才上小學,我痛定思痛後,做了全職在家帶娃的決定。

身邊的人都說這個決定很蠢,但只有我知道,育兒,繞不過「難易」兩個字,無非是先難後易和先易後糟心的區別。趁著女兒還小,也許現在難上幾年,以後就容易N年。

用「家庭公約」撬開孩子的閱讀意願

記得,我剛接手帶女兒時,她從早餐後就開始看電視,直到晚上睡覺前,整整一天全程在看動畫片。

她跟著爺爺奶奶一直都是這種作息時間,用他們的話說,孩子這麼小,不看電視能幹嘛?

我知道,把孩子留給老人照看,這是自己犯下的錯誤。

無規矩不成方圓,我想到的第一個辦法就是用「家庭公約」來約束孩子。女兒一開始肯定是拒絕呀,這裡給大家幾個小Tips:

1)女兒不知道家庭公約是什麼,會有好奇心,好好利用它;

2)公約條例我們一起商量,讓孩子有參與權,還會賦予孩子小權利,比如:有獎有罰,媽媽沒做好的話,孩子有權利罰。女兒高興地跳起來:太好了,我終於可以管媽媽了!

3)家長以身作則,說到做到,不能說我們是家長就光說不做。

我告訴女兒,人生在世,沒有人不想玩,就像你喜歡看電視,媽媽也喜歡玩手機。但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從現在起,我們相互監督,看誰做得更好。

這樣好說歹說,終於在第三天,我們的公約通過啦。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我以後不玩手機,女兒也不能看電視。

我們約定好,把女兒看電視、我玩手機的時間,統統用在閱讀上。女兒剛開始對閱讀很排斥,所以我就帶著她去書店,把選擇權交給她,我們一起挑選書籍,讓女兒有參與感。買了不少繪本回家後,我開始給女兒講故事。

當然,我講的是繪本故事,但是女兒看的卻是繪本圖畫。我一邊念她一邊在書上指手畫腳,無法集中專注力。一本繪本講完後,孩子根本沒聽懂。

於是我們嘗試,一起看完圖畫再講故事,或是講完故事再看圖畫,經過幾次改變後,我和女兒一致認為:講完每一面的文字後,再穿插這一面的圖畫,這樣既生動有趣,又加深了女兒對故事的理解,可謂兩全其美。

相信習慣的力量

都說21天就能養成一個新習慣,我發現女兒從最初天亮就吵著要看電視,到現在好像已經忘了電視這回事。除了自己玩一些簡單的積木和畫畫外,她一看到我有時間就纏著我講繪本。

偶爾,我會讓她複述以前講過的故事,發現孩子娓娓道來,還加上一些自己的改編,真的很不錯。怪不得人家說,我們要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不知不覺中,我買繪本的速度,已經趕不上女兒要我講繪本的節奏了。於是,我帶著孩子去讀書館辦了借書卡,我們可以在圖書館看幾個小時的書後,再借書回家看。環境真的會影響人,女兒特別喜歡圖書館的氛圍。

此時,我已經不擔心女兒想看電視了,她完全被書中各種各樣的故事吸引。兩個月的暑假生活結束時,我陪著女兒看了200多本書。

後來,她上一年級了,每次一完成作業,就纏著我陪她閱讀。我想做個懶媽媽,更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趁女兒剛好一年級學拼音的階段,鼓勵她自己看書。

孩子起初不相信自己,看得也很慢。我無條件給她信任,事後幫她補充。然後反過來纏著女兒,要她給我講自己沒看過的書。

女兒很有成就感,看得越來越認真了。我才發覺,她已經很久沒找我陪她閱讀了。我只知道,每當周末她就嚷著要我帶她去圖書館,每個星期借4本書回來,因為一張借書卡最多一次只能借4本書。

這時候,我經常有意無意讓女兒給我講故事了。她講完之後,我大致看了看,總結很到位。從此,對於她的閱讀我基本放手了。

4點掏心窩子的閱讀建議

老師舉辦班級講故事比賽,女兒第一個報名。全班73個孩子,經過半個月的篩選,女兒脫穎而出,老師獎勵了女兒一套《笨狼的故事》作為鼓勵,女兒更加堅定了要認真閱讀。

這大概就是我陪女兒閱讀的故事,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件事上,我想給大家分享4點建議:

1. 從易而難,選擇孩子喜歡的書

剛開始親子閱讀,孩子可能會排斥,尤其是像我家女兒,6歲前沒接觸過課外讀物。我會把選擇權交給女兒,讓她挑選自己喜歡的繪本。

不管她挑了什麼書,我從未反對過,因為相信開卷有益。但是我會和女兒商量,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從易而難,下次,我們挑選稍微文字多一點點的繪本,這時候,孩子一般都會答應。

2. 引導孩子從閱讀中思考,提高參與感

一板一眼的照著念只是媽媽的單向輸出,和孩子有來有往的互動,才是閱讀的雙贏。

1)在懸念處或關鍵處打住,讓女兒猜一猜後續情節,並請她幫忙翻頁。

2)等到孩子對繪本感興趣了,我會雷打不動地提幾個簡單的問題,比如:寶寶,你最喜歡繪本裡面主角是誰呢、為什麼喜歡他?假如你是這個主角,遇到事情後將會如何解決?有沒有不一樣的想法,我們一起討論討論?

女兒興致很高,但是回答得很不全面。可是那又怎樣,這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而且,我可以補充啊,女兒講完自己的想法後,我也會說一些自己的看法,然後我們一起討論。多次下來,女兒對繪本的理解有了很大的進步。

3. 硬環境、軟環境同等重要

每次爸爸下班回家,會特意問女兒一句話,今天你吃飯了嗎?喝水了嗎?看書了嗎?來和爸爸分享一下心得。

每天重複一句這樣的問話,讓女兒產生錯覺,原來閱讀和吃飯喝水一樣重要。

我也會給孩子創造閱讀氛圍,孩子的床頭櫃,客廳的沙發和茶几上,甚至是洗手間,只要是孩子觸手可及、一眼所見的地方,我都會放上她喜歡的書籍。讓她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想閱讀,就能有書可看。

4. 閱讀能力上去後,可以試著讓孩子講故事

孩子有了一定的閱讀水平後,我會讓她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書籍的大致內容。不僅開拓了她的思維,更加提升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這可能就是孩子後來講故事比賽,能在班級脫穎而出的原因。

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我就教她做閱讀記錄卡。把文章裡面的精彩句子抄一抄,用自己的話寫一寫她的感受。

為此,即將4年級的女兒,作文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經常被老師當做範文。

閱讀的重要性我想每個當媽媽的都知道,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要給孩子報閱讀課、上大語文班。

通俗一點就是,假如孩子閱讀能力不好,一旦到了高年級,他會連數學題目都理解不了,更別說如何做答了。

孩子在最開始就是一塊潔白無瑕的璞玉,孩子能否成器就看父母如何雕塑。

就像紀伯倫在《論孩子》中提到: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育兒任重而道遠,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誰也不是完美的爸爸媽媽,慶幸的是,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同學們,你們喜歡今天的分享嗎?我想以後每周三,邀請身邊的大神媽媽給大家分享一期學習方面的文章,雖然咱們不一定走雞娃的路,但如果某個點能幫到大家,應該也不錯。

原本我只是想找一個可以安放土豆的地方,還真沒指望他一定要學到什麼知識,開心安全就可以了。沒想到還有挺多意外收穫的,老師說他的英語非常好,中文寫字也進步很多。
只要孩子在正確的路上,我們也確實做了努力,剩下的就靜待花開好啦。
你們在娃學習上有遇到什麼問題嘛?歡迎在留言區留言,也許我下一個話題就寫到了哦。

—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哦 —

你好,我是旅居德國的土豆番茄媽!3歲女兒番茄、7歲兒子土豆的麻麻,已出版書籍《萌寶土豆在德國》《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

這裡有婚姻婆媳、母嬰育兒、學童成長、幽默吐槽,我想通過文字和漫畫,讓大家在家長裡短裡得到一點有價值的東西。關注我,我們一起經營幸福家庭。

相關焦點

  • 女兒留守老家6年,從電視迷到小書迷,她說: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她說,她兒子馬上六歲,因為上的機關幼兒園,孩子在幼兒園基本以玩為主。回家就看電視,在家從來不看課外書,提起閱讀就頭疼。眼看要上一年級了,她很擔心兒子趕不上,想要幫兒子報個閱讀班,看看能不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問我有沒有好的推薦。我特別能理解朋友的焦慮,要知道,她現在經歷的事情,我3年前就感受過。甚至,我當時比現在的她更無助。
  • 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其中有幾個小男生異口同聲的說,就做吳京那樣的演員,一部片子54億,多牛! 我反問大家了一句:誰知道吳京成功的背景都經歷了什麼? 大家一臉茫然,我把百度上採訪吳京的一段採訪播放給大家,才發現吳京光環的背後,是辛苦和血汗:6歲開始鼻子斷,8歲腦袋開票,14歲下肢癱瘓,17歲腳斷,身上縫針100針,就連結婚都是拄著拐杖去的。
  • 當熊遇上「有電」的鹿,會發生什麼?熊: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當熊遇上「有電」的鹿,會發生什麼?熊: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電是一種我們生活當中必備的東西,有了它我們的夜晚才有了光明,雖然電對於人們來說非常的便利,但是在生活當中也會出現很大的危險,就像視頻中的這隻大猩猩,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竟然從動物園裡面逃跑了出來。
  • 「我不想在奶奶家」,三歲女兒滿臉的「委屈」,是留守兒童的無奈
    一:「我不想在奶奶家」,三歲女兒滿臉的「委屈」,是留守兒童的無奈三歲的彤彤是眾多留守兒童中的一員,她的父母是一對85後小夫妻,在女兒彤彤三歲前,小夫妻兩人一直將孩子帶在工作的城市廣州,過著普通家庭孩子擁有的幸福與美好生活。到了彤彤三歲後,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媽媽小麗也不想一直不上班做全職媽媽,於是選擇把孩子送回老家交給爺爺奶奶帶。
  • 農村留守兒童報告:重男輕女導致女童成"隱形人"
    2012年3月27日,四川大竹縣一位農婦將兌了白糖的農藥「百草枯」灌進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嘴裡,自己也喝了下去。  她此前曾與丈夫多年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留守。後來,她回家照顧孩子,常在電話裡對千裡之外的丈夫說,帶孩子太累了。  那位丈夫百思不得其解:他背井離鄉出門賺錢,絕大部分收入都寄回了家,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 不想女兒成為留守兒童 90後農民建Hello Kitty小公主民宿
    90後農民為女兒建Hello Kitty小公主民宿   不想女兒成為留守兒童,他和妻子選擇留在老家種烤菸 未來,他還想給女兒建造一座鄉村裡的「兒童樂園」修建中的小公主民宿。修建好的 小公主民宿。你還記得父親送過你最珍貴的禮物是什麼嗎?最近,28歲的重慶農民呂興旺就為喜歡凱蒂貓的女兒建造了個Kitty貓水泥管小屋,作為女兒兩歲的生日禮物。他給這座純手工打造的小屋取名為「小公主民宿」,他還說未來要為女兒建造一座鄉村裡的「兒童樂園」。
  • 母親說女兒的孩子不會再成留守兒童,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
    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而鍾芳蓉本人,鮮少在媒體露面。這個暑假,對於她的家庭意味著什麼?過去這些年,她的家庭經歷了什麼?本周,《面對面》記者來到湖南耒陽,見到了鍾芳蓉和她的父母。
  • 杭州漫威迷手工打造鋼鐵俠盔甲 去女兒幼兒園秀了一場
    耗時兩年,杭州漫威迷手工打造一套鋼鐵俠盔甲,還去女兒幼兒園秀了一場我爸爸是鋼鐵俠「我爸爸是鋼鐵俠……」那時才7歲的樂樂開心地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分享這個秘密。「你騙人,怎麼可能啊……」小朋友們都不相信。樂樂很傷心,直到那一天。
  • 不想女兒成為留守兒童 他為女兒建Hello Kitty小屋
    你還記得父親送過你最珍貴的禮物是什麼嗎?  最近,28歲的重慶農民呂興旺就為喜歡凱蒂貓的女兒建造了個Kitty貓水泥管小屋,作為女兒兩歲的生日禮物。他給這座純手工打造的小屋取名為「小公主民宿」,他還說未來要為女兒建造一座鄉村裡的「兒童樂園」。
  • 小書迷王國2017兒童書單發布 肯德基攜手中國兒基會推廣兒童閱讀
    在啟動儀式現場,趙東花、朱錫生、黃進栓,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莉,以及兒童閱讀專家代表由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心理學家、兒童圖書館館長等專家組成的兒童閱讀顧問團共同發布「小書迷王國2017年兒童書單」,並向留守兒童「小候鳥「代表贈書。
  • 留守6年無性生活 達州丈夫戀上失足女寫6萬字<出軌日記>(組圖)
    我曾經是一個很傳統的男人,但是卻做了很不光彩的事情,"他說:"我相信我的經歷在很多留守家庭都曾有過,所以才鼓起勇氣找到你,希望媒體的報導能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思考,找到解決這一社會惡疾的辦法。"  他拿出兩本硬面抄筆記本交給記者:"這是我記的兩本共6萬多字的《出軌日記》,你看了之後就知道在我身上發生過什麼。"
  • 世界讀書日,有道樂讀攜手肯德基打造「小書迷童聲守護計劃」
    今天是4月23日,正值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有道樂讀攜手肯德基「小書迷王國」傾情推出「小書迷童聲守護計劃」。「小書迷童聲守護計劃」打造優質科普繪本書單,採用明星名師和兒童互動閱讀的形式守護「童聲」,幫助小朋友提升科學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 13歲的二女兒與7歲的小女兒身高無異,原因讓人心酸
    對於一些留守兒童來說,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是和父母團聚的好機會。家人團聚總是美好的,但一些細節也能反映出留守兒童的心酸。陳鵬在廣東打工20年,400多公裡是他與廣西家鄉的距離。小女兒、小兒子陪在身邊,老大、老二兩個女孩留在老家。13歲的二女兒與7歲的小女兒身高几乎無異,拼音也不如妹妹掌握得好,「打工不可能兩邊都兼顧得那麼好」,他無奈、愧疚,但也不得不如此。
  • 做護士,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隨著奧運網紅傅園慧的走紅,她的那句「洪荒之力」火了,與此同時,另一句「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也被大家一遍遍念叨。
  • 我為留守兒童拍電影
    那時我發現很多看過的小說都被改編成電影,開始迷上了電影,看了很多經典電影,包括一些紀錄片,還根據影評介紹去租帶子看。我買了一臺電腦,不去上課就在寢室裡看電影,後來又泡圖書館。在閱覽室,我翻看雜誌時第一次看到「留守兒童」這個詞,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是留守兒童,而且中國的留守兒童還不少,僅僅我們老家就有很多。我學的是工業設計,跟電影不沾邊。但迷上電影後,我想自己也能拍點什麼。
  • 八歲,五年閱讀1500本書的小書迷
    今天周六,本來要帶女兒去圖書館還書借書,但現疫情期間要提前一天預約,昨天忘了約,只能明天啦。我們是圖書館的常客。女兒珊珊今年八歲多,上小學二年級。2歲啟蒙,開始陪她看圖識字,每晚睡前閱讀成習慣,三歲看圖書繪本,四後讀兒童故事。
  • couch potato是「電視迷」,那mouse potato是指什麼迷呢?
    1、couch potato這個說過不下三遍,不是「沙發土豆」,而是指那些成天躺著或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即極為懶惰的人或電視迷。想想天天躺著看電視,時間長了不得圓的跟土豆一樣。你這個電視迷,趕緊趁廣告時間起來運動運動吧!2、Mouse potatoMouse potato是個什麼東西?老鼠土豆?當然不是,意思是指「電腦迷,滑鼠土豆;整天趴電腦前的胖子,沉迷網絡無法自拔的人」。
  • 一歲成留守女生高考676分,報北大考古專業,是留守孩子的榜樣
    一歲成留守女生高考676分,報北大考古專業,是留守孩子的榜樣各省市高考成績均已放榜,而一位留守女生高考考出676分的好成績受到了許多網友的關注,大家稱她是留守孩子的榜樣。這位高分留守女生準備填報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 回老家探望女兒,離開時,看著兩歲女兒的背影,媽媽忍不住流淚
    每次看到網上關於留守兒童的新聞報導,我都感觸很深,也許很多人會說,不管多艱難都應該把孩子帶在身邊,但是作為父母的何嘗不想陪伴兒子啊,很多事情都是迫不得已。我叫林霞,今年29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大的三歲,小的兩歲,還有一個剛出生一個月,大的目前在我們工作地方讀幼兒園,兩個小的在老家,婆婆幫忙照看,老公和我都是月薪族,兩人每個月的收入剛好維持家庭的生活開銷,現有一套房還在還貸,每個月還4000元。
  • 母親說女兒的孩子不會再成留守兒童,報考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
    自7月末湖南省高考成績發布,圍繞鍾芳蓉「676分的高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的巨大關注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而鍾芳蓉本人,鮮少在媒體露面。這個暑假,對於她的家庭意味著什麼?過去這些年,她的家庭經歷了什麼?本周,《面對面》記者來到湖南耒陽,見到了鍾芳蓉和她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