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誠品書店:24小時書店值得堅守?

2020-12-19 觀察者網

談到24小時書店,首先跳入腦海的就是臺灣的誠品書店。據悉,十幾年前,誠品曾舉辦了「夢想中的書店」徵文,結果有40%以上的人夢想有一家24小時都開放的書店。誠品隨即推出「閱讀零時差、全天不打烊」的敦南店和京華城店。

前不久,臺灣誠品書店舉辦了20周年店慶活動,董事長吳清友表示,計劃兩年內進軍大陸開店。人們不禁相問,兩三年後,是不是在大陸就可以逛有誠品特色的24小時書店了呢?大陸的文化土壤是否適合全天候書店的培育和生長呢?要知道,許多人就是慕了誠品24小時書店的名,專程前去體驗一番。

 

星光下的閱讀

據悉,四川成都市紅牌樓商圈目前正在建一個「臺北社區」,類似於24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也將入駐該商圈,預計2010年8月全部竣工。對於兩三年後的事,我們或許不得而知,但在大陸提到24小時書店已並非新鮮事。想當年,風靡一時的席殊書屋和思考樂書局都曾效仿誠品開過全天候書店,現在都已被歷史塵封。近年來,也零星地出現過幾個24小時書店,但很快便銷聲匿跡。

營造適宜的閱讀氛圍的確應該成為全天候書店的關注點。顯然,隨著網絡書店、網上閱讀、電子書閱讀的大力推廣,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閱讀,對實體書店,特別是夜間營業的24小時書店的衝擊勢如破竹。以往逛書店的夜貓子多以年輕人居多,而現在他們的角色則更多地傾向於網購的擁護者。實體書店只有另闢蹊徑,發揮自身優勢,以因時因地打造特色閱讀氛圍為突破口才能抓住讀者。作為書店服務讀者的另一內容——多元化經營,已經成為實體書店的一大趨勢。業內人士認為,對於24小時書店來說,輔以其他產業如食品店、飲料店、服裝店等生活必需品與圖書一同經營,更有助於書店的長遠發展。

看好晚間延時

經濟危機彰顯出的「口紅效應」保證了圖書銷售的增長,人人忙於補充所需知識和參加各種有益於自身發展的培訓,大眾閱讀的需求量並沒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趨勢。但經採訪,仍有許多書店表示目前沒有必要開設一家24小時書店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量。

甘肅廣場書城圖書發行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劍認為,蘭州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較低,流動人口數量較少,夜間文化生活並不豐富,市內的大書店就足以滿足一般性圖書需求。杭州市解放路新華書店相關負責人認為,開一家24小時書店要經過綜合評估,盈利空間很難說,如果一定要開,那就只能依靠白天的盈利來彌補晚上的虧損。重慶現代書城有關人員也表示,在重慶開一家24小時書店意義不大。今年年初,重慶的一家購書中心開業,在網上打出了「24小時營業」的旗號。實際上,它並非真正的24小時書店。從「重慶購書中心」的博客上可以看到,它的營業時間是從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書店設有讀者咖啡吧,每人最低消費10元,全場圖書可免費取閱。現代書城業務部經理孟凡勇也證實重慶目前並不存在24小時書店。

不過,近年來,許多書店都越來越重視開發利用晚間的售書時段。開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而讀者也的確存在晚間到書店閱讀購書的需求,所以書店往往會採取延長晚間營業時間的折中方法。大眾書局南京書城一年多來堅持營業到晚上12點。蘭州廣場書城一直很重視對讀者的服務,王劍表示,現在的晚間營業時間較同城其他書店延長了2小時30分鐘,夏季延長3小時。曉風書屋經理姜愛軍告訴記者,書店的營業時間是早8點半到晚10點半,夏季也會開到晚上12點。重慶現代書城也會根據活動需要,如舉辦讀書節期間,書店也會營業到凌晨兩點。而且目前,現代書城正在推出一個特色項目,即把每月最後一個星期的周五晚7點到10點確定為優惠售書時間,全場圖書7折銷售。這也與供貨方浙江新華書店集團低價適銷書工程相呼應。今年2月份以來,天津市的一些新華書店為了提升服務檔次、方便讀者購書,也推出了晚間延時、設立書吧等人性化措施,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現在,天氣漸暖,像其他商業一樣,適當的晚間延時也將成為許多書店應對金融危機的妙招。

24小時書店經營之道

儘管或受網購衝擊,或受當地經濟條件、人們生活習慣的制約,或因無力平衡投入與產出的比例,目前多數書店認為全天候書店的開設沒有必要,但包括深圳中心書城相關負責人在內的許多業內人士仍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要開一家24小時書店,選址最為重要。首選繁華的街市地段,靠近社區或者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等更好。處於經濟條件允許的城市的大書城,也可以考慮開一家24小時書店,打造成大書城延伸服務的窗口。規模不應太大,400平方米左右的便利店還是可行的。店內應設有咖啡、茶等飲料食品和休閒閱讀區域。圖書品種最好是時尚的、最新的,關於眼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熱點主流讀物,並且要經常更新。最好將其定位成生活、文化、政治、經濟等類別的時尚店。同時,在開設前期和開辦過程中,注重利用網絡、媒體等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力。

要想讓24小時書店得以長期經營,培養目標讀者群是很關鍵的工作。對已有一家書店的經營者來說,首先,要在已有的讀者群中,確定夜間目標讀者的大致數量;其次,要做大量的調查分析,了解夜間讀者的閱讀需求;再次,制定夜間圖書銷售的特殊措施,如安保,以及相關輔助產業的服務手段;最後,仍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產品及服務。

相關焦點

  •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 「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 「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2020年06月01日 09:05:00來源:澎湃新聞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被稱為「臺北文化地標」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於5月31日正式謝幕,其24小時營業制模式將由誠品信義店接棒。
  •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被稱為「臺北文化地標」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於5月31日正式謝幕,其24小時營業制模式將由誠品信義店接棒。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誠品敦南店5月31日午夜熄燈,誠品董事長吳旻潔當天出席閉幕活動並接受媒體聯訪表示,誠品敦南店的逝去,某種程度就像誠品創辦人、父親吳清友的離開,但很幸運有機會好好說再見。
  • 誠品創始首店5月熄燈,但24小時書店永不消失
    為了這一場「告別式」,誠品足足醞釀了兩年多的時間。敦南店是誠品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門店,對於業界和粉絲們來說,TA是一個獨特的精神角落,很難輕鬆說再見。在4月23日的記者會上,誠品也正式宣布新的「24小時書店」將由信義店正式接棒,於6月1日開始延續「不打烊營業」。
  • 接棒後的誠品24小時概念夜書店——誠品信義店
    5月25日誠品信義店揭開改裝後全新概念夜書店的面紗,帶給讀者的不只有和世界接軌的閱讀,還可以微醺、、買菜、聽演唱會,更有名人相伴夜讀。誠品信義店的 24hr 營業雖只在三樓,但別小看這一層樓,面積已是敦南店的 2.5 倍,超過17 萬種書籍選物也是敦南店的 1.8 倍。5/30 晚上 10 點將舉辦首場「名人夜讀」。
  • 臺灣誠品創始店2020年熄燈 市場擔憂24小時書店恐劃下句點
    臺灣敦南誠品(圖片來源:「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東森新聞雲」5月29日報導,24小時不打烊的臺北敦南誠品因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吹熄燈號。誠品董事長吳旻潔今日(29日)證實此事,敦南誠品的24小時書店也將消失。
  • 誠品書店的「奇蹟」
    誠品書店不僅是臺灣家喻戶曉的書店,而且在東南亞甚至在世界華人圈裡,都享有盛譽,它「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理念,將過去只賣書的傳統書店成功轉型為極受現代人歡迎的新型書店,它曾創下的「史無前例」的三項紀錄,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
  • 臺灣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張,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5月告別讀者
    誠品敦南店是誠品書店創立的起點,亦是全球首家24小時營運書店,因城市更新不得已告別讀者。據悉,誠品敦南店即將於5月31日閉幕。閉店前,誠品在5月推出「31天異想倒數」,邀請讀者一起與敦南店說再見。與此同時,誠品也近期向讀者宣告,全新的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將與敦南店無縫接軌,即將於5月29日開始試運營,3層書店有逾17萬種書籍選品,是敦南店的1.8倍,書店面積更是敦南店的2.5倍,同時,豐富的閱讀空間將為讀者提供更多閱讀體驗。
  • 「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敦南24小時書店「熄燈倒數」
    新華社臺北11月14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14日下午在此間舉辦記者會,宣布將於明年5月31日謝幕。對於這家臺北知名的文化地標店的「熄燈倒數」,很多市民表示不舍,期待下一家24小時書店能順利「接力開啟」。
  • 首家誠品書店在臺結業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6月1日凌晨零時正式熄燈結業。5月31日,書店安排連串紀念活動,現場聚集大批民眾,在深夜共同倒數送別。據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導,5月31日凌晨開始,書店邀請各界文化藝術界人士到店內舉辦講座。隨著6月1日凌晨將至,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與員工、讀者一同倒數並喊出「敦南誠品,晚安」,誠品敦南店正式熄燈告別。
  • 誠品書店首家分號5月閉店,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告別讀者
    誠品敦南店是誠品書店創立的起點,亦是全球首家24小時營運書店,因城市更新不得已告別讀者。據悉,誠品敦南店即將於5月31日閉幕,閉店前,誠品在5月推出「31天異想倒數」,邀請讀者一起與敦南店說再見。與此同時,誠品也於近期向讀者宣告,全新的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將與敦南店無縫接軌,即將於5月29日開始試運營,3層書店有逾17萬種書籍選品,是敦南店的1.8倍,書店面積更是敦南店的2.5倍;同時,豐富的閱讀空間將為讀者提供更多閱讀體驗。辭舊:「31天異想倒數」告別誠品敦南店1989 年吳清友先生創辦誠品,致力推廣閱讀。
  • 誠品書店發布閱讀報告
    12月14日,誠品書店在臺北發布2017年度閱讀報告及閱讀大調查。書店方面指,經營者對圖書行業的理想並非實體書店永續之道;如何在碎片化時間裡讓讀者進行完整的閱讀,值得業者思考。圖為誠品書店總經理李介修(左五)、副總經理林婉如(左一)與書店2017年合作出版社負責人合影。中新社記者楊程晨攝  2016年起,誠品根據其位於臺灣、香港、蘇州三地的實體書店數據發布綜合性閱讀報告。
  • 臺灣最大書店: 誠品還要關幾家?傳統書店將成臺灣稀有風景..
    圖為近日即將成為新24小時書店的誠品信義店。臺灣最大的誠品書店,陪伴讀者數十年的誠品敦南店及士林店將於5月31日同日歇業,加上日前熄燈的臺南安平店及臺東店,以及同於5月歇業的高醫店和6月收攤的實踐店,光是上半年度,誠品就已收起6間門市。
  • 臺灣誠品書店推出全新電商平臺
    臺灣知名書店誠品1日啟動全新的電商平臺「誠品線上」,不僅上架200萬種書籍,也囊括文創商品、化妝品、服裝飾品和食品等生活類商品,致力於線上線下「虛實整合」。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在1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誠品線上」(eslite.com)的推出是誠品書店發展的一個「裡程碑」。「從今天開始,誠品將成為線上線下融合的企業。
  • 臺灣首家二十四小時書店月底「熄燈」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4月底的一天,誠品書店臺北敦南店。賴先生又一次來到這裡。看到店內彩虹色的「熄燈倒計時」裝置,他的心裡五味雜陳。「這是臺灣的第一家24小時營業書店,從童年到中年我在這裡度過了不少時光。
  • 臺灣誠品書店經營理念:配合文化人的生活作息和思維
    重慶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近日開幕,這間斥資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購書中心佔地9000平方公尺,店內設有文藝沙龍空間、咖啡廳和小型會議室,書店總經理說,籌備過程曾經多次到臺灣誠品取經,「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對大陸書店的影響非常深遠」。
  • 堅持了21年18萬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關門了
    21年18萬小時不打烊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關店了這個曾經被CNN評為「全球最酷書店」,被《時代》雜誌評為「亞洲最佳書店」,一度令其衝破實體書店的經營範圍,成為臺灣文化地標。雖然這次關店的客觀原因是「房東不續約」,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1989年,吳清友在臺灣創立了誠品書店。初期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1999年誠品敦南店首開24小時營業,結合書店與商場的複合式經營模式等,成功經營出特殊的誠品書店文化。
  • 臺北誠品敦南店5月底熄燈 信義店將成為新24小時書店
    人民網臺北4月23日電(記者孫立極、陳曉星)臺北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因租約到期即將熄燈,誠品董事長吳旻潔23日在臺北宣布,誠品信義店3樓之後接棒,成為24小時營業書店。誠品敦南店1989年創立,1999年成為24小時書店,因租約到期,將營業至5月31日。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誠品選在這一天舉辦「新24小時書店宣告記者會」。記者會上,吳旻潔感性致辭。她說想到《小王子》中小王子一生鍾愛的玫瑰,她認為誠品敦南店是每一個人心中的玫瑰,玫瑰是小王子獨有的,而敦南店是大家共同擁有的。
  • 臺北著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據資料記載,當時重慶南路名為「本町通」,日本人在這裡設立「臺灣書籍株式會社」出版日文中小學教科書和參考書。臺灣光復後,「臺灣書記株式會社」改名為「臺灣書店」是全臺灣第一家書店。此後大小書店、出版社都開始匯聚至此。到1949年,國民黨敗退到臺灣,幾家大型出版社和書店也隨之來到臺灣,包括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等等,這些書店紛紛落地在重慶南路。重慶南路一時之間成為臺灣的出版重地。
  • 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廖美立
    原標題: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廖美立:書店不只有文學世界,我們的世界是一本大書臺灣行人文化實驗室創辦人、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的廖美立給人的印象就是這樣既柔軟又堅毅的女性。  她身上有很多標籤,「誠品書店曾經的二號人物」「方所的總顧問」「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的製片人」……當很多身份與標籤賦予一個人身上時,能夠堅守從容以及內心那份信仰更顯得彌足珍貴。
  • 吳清友——67歲誠品書店創辦人因病去世
    吳清友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1988年曾進行過第一次開胸心臟手術,正是手術的危險讓他開始思考生命的問題,並以此契機創立誠品書店。20多年來,誠品書店已成為臺灣最著名的文化品牌。據媒體報導,吳清友5月底還親自出席誠品股東會,後天原本還預計出席一場新書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