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蒲新區:三重三強培養鄉村振興 村級組織領軍人才

2021-02-28 新蒲黨建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今年以來,新蒲新區聚焦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從重幫帶強培養責任落實、重機制強培養規範運行、重項目前培養後續效果三個方面,落細落實,著力培養一支能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村級組織領軍人才隊伍。

重幫帶,強培養責任落實

圍繞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配套出臺「一對一」導師幫帶培養工作方案,成立14個區級領導任組長的導師組,採取「因村施策、一人一策」方式,全方位、近距離、立體式幫帶培養幫帶培養14名市區級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一是政策理論「面對面」講授。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結合黨和國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區黨工委系列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指導幫帶對象學習政策理論,講授重點難點,推薦學習書目。目前,向各村級組織領軍人才推薦《治國理政》《習近平在正定》等學習書目10餘冊。二是能力水平「手把手」傳導。各導師工作組幫助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制定能力水平提升計劃14份,為其列出任務清單,重點以出主意、想辦法、教方法為主,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和工作舉措,「手把手」指導領軍人才提高抓基層黨建、抓產業和集體經濟發展、抓社會治理、抓民生改善、抓脫貧攻堅成效鞏固的能力水平。三是困難問題「點對點」解決。圍繞產業發展、脫貧攻堅成效鞏固、民生改善、社會治理、基層黨建等重點內容,要求村級組織領軍人才結合村情和自身實際,梳理幫帶需求清單,呈送各導師組協調落實解決。目前累計為14名村級組織領軍人才解決困難問題20餘個。四是思想作風「硬碰硬」加強。為抓好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的思想教育,明確各導師組從任務完成、現實表現、群眾評價等方面,廣泛關注和了解領軍人才的思想動態,勤敲「警世鐘」,常念「緊箍咒」,教育引導其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幫助形成按制度辦事、按規矩辦事的良好作風,對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糾偏。

重機制,強培養規範運行

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積極創新機制,確保培養工作規範化運行。一是建立談心談話機制。在結對幫帶領導與幫帶對象開展談心談話的基礎上,區黨工委組織人事部每季度組織召開1次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座談會議,聽取幫帶對象情況匯報、交流工作心得、分析查找不足、提出下步工作思路。目前,各導師組共計開展談心談話18次,優化培養舉措12條。二是建立年度述職機制。每年底,要求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圍繞產業和集體經濟發展、脫貧攻堅成效鞏固、民生改善、社會治理、基層黨建、自身建設等內容,認真撰寫年度述職報告,全面梳理總結年度工作情況,分析查找突出問題,提出改進工作和加強自身建設的措施。三是建立教育培訓機制。將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教育培訓納入幹部教育培訓規劃和年度教育培訓計劃,採取「請進來教、走出去學、到現場看」等方式,圍繞基層黨建、脫貧攻堅、園區建設、產業發展、基層治理、民生改善等重點內容開展專業培訓,通過集中授課、現場教學、交流研討等培訓方式,不斷強化專業思維,擴寬工作思路。如,新舟鎮組織2名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分別到安順市平壩區塘約村、銅仁市思南縣青崗壩村學習考察,並邀請冷朝剛書記到新舟鎮授課。目前,全區已開展政策理論、產業方面培訓2期共6天。四是建立實績評價機制。為進一步加強對幫帶對象的跟蹤管理,建立培養檔案,做到一人一冊,如實記錄幫帶對象教育培訓、實踐鍛鍊、培養使用等過程中的現實表現。組織人事部每半年圍繞產業發展、脫貧攻堅、民生改善、社會治理、基層黨建等內容,建立半年任務完成情況實績檔案,跟蹤調研評估,持續優化培養措施。目前,已建立完善14名市區級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檔案。

重項目,強培養後續效果

堅持項目化推動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實踐能力提升,通過編制項目、交任務、壓擔子,促其在實踐中增長才幹,並將編制項目責任分解到區直相關部門,切實推動項目落地落實,著力強化培養效果。全區14名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共編制項目22個。一是編制集體經濟項目。要求各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圍繞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堅持以合作社為主導,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完善「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入社分紅,持續助農增收,鞏固脫貧成效。如,市級領軍人才永樂鎮山堡村支部書記盛吉韋,通過大力發展4500餘畝辣椒產業,編制建設辣椒深加工作坊項目,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預計可為村集體創收100萬元以上。二是編制鄉村治理項目。為切實推動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在鄉村治理中提升能力本領和強化治理水平,積極支持協助村兩委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如,區級領軍人才新舟鎮平遠村村委會副主任張靈華圍繞村級重大事項決策、村級事務辦理、基層政治生態、民主法治建設、環境衛生整治等內容,編制實施「雙清單+雙積分」項目,推行「正向加分、負面扣分」的積分管理模式,對黨員和群眾實施動態激勵管理。同時,通過開設集體經濟積分超市,將積分結果物質量化,在群眾購買商品時給予一定折扣優惠。三是編制民生改善項目。為厚植村級組織領軍人才為民情懷,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需,堅持在實踐中補齊民生短板、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比如,市級領軍人才新舟鎮永福社區王弋針對社區實際,編制實施幼兒園建設項目,既解決社區居民子女就近入學問題,又大力發展社區集體經濟,預計項目成功實施後可為社區集體經濟每年增收90萬元。

文章來源:區組織人事部

編輯:韋瑋、張澤宇

審核:張昭暉、唐果果

相關焦點

  • 新蒲新區:三重三強培養鄉村振興 村級組織領軍人才
    今年以來,新蒲新區聚焦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從重幫帶強培養責任落實、重機制強培養規範運行、重項目前培養後續效果三個方面,落細落實,著力培養一支能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村級組織領軍人才隊伍。
  • 新蒲新區:加強村級後備幹部培養 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在蝦子鎮三臺村的便民服務站,村級後備幹部胡璟正耐心地詢問著前來辦事群眾的需求,竭力為他們辦理相關事項。今年以來,新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加強村級後備幹部培養,努力打破鄉村振興人才瓶頸。今年3月,因疫情待業在家的胡璟通過自我推薦、村級綜合篩選後,被三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聘用。
  • 紅花崗區:「三進三出」暢通鄉村振興人才培養主渠道
    為著力解決村級組織人才隊伍年齡結構不優、幹部隊伍「青黃不接」等問題,紅花崗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關於實施「雙培養」工程重大戰略部署要求,通過嚴格「進口」、暢通「出口」,切實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全面儲備、全面提升,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 務川創建「五化」村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
    為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務川自治縣堅持黨管人才,著力打造村級鄉村振興人才智慧高地、技術窪地、創業園地、服務陣地、技能賽地,下好「人才振興」先手棋,高標準創建123個村(社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將驛站建成人才智慧中心、數據中心、交流中心、服務中心、實踐中心,不斷增強鄉村振興人才歸屬感
  • 「四進幫帶」育出村級組織「千軍百將」——遵義市播州區「雙培養...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今年來,遵義市播州區緊盯村級組織「前無領軍」和「後繼乏人」難點問題,深入實施「選準一個人、帶好一支隊、振興一個村」行動,探索推進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和後備力量「雙培養」工程,著力把「後備」培養成「千軍」,把「千軍」淬鍊成「百將」。
  • 「優引厚留」教育人才落戶新蒲新區
    近年來,貴州遵義市新蒲新區不斷加大引才力度、強化平臺支持和健全服務體系,「優引厚留」教育人才落戶新蒲新區,全力打造高素質創新型教育人才隊伍,加快建設教育集聚區。加大引才力度,打造聚才匯智「強磁場」。堅持拓寬渠道、高位引才,制定出臺《新蒲新區教育系統人才引進管理辦法(試行)》,組建人才引進工作專班,主動對接京津冀、長三角區域優秀人才資源,著力引進名校(園)長、名師、公費師範生、研究生等各類高層次、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育人才。
  • 雲縣茂蘭鎮三抓三強 築牢鄉村振興根基
    持續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凝聚廣大黨員的思想、行動、力量和智慧,激發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建設美麗家園的內生動力,齊心聚力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20年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3期,完成黨員教育培訓500餘人次。二是支部引領聚合力。
  • 新蒲新區:全力打造年輕幹部培養「鍊金廠」
    近年來,新蒲新區從「選出來、育出來、用出來、管出來」四個方面下足功夫,全力打造年輕幹部培養「鍊金廠」,著力鍛造一支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對黨忠誠、堪當重任、作風優良的高素質專業化年輕幹部隊伍。    專業引進,打造精準的人才「供應鏈」    藉助貴州省人才博覽會、省外知名高校專場引聘活動,面向全國重點院校引進114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同時,從外區縣重點引進31名有一定工作經驗、專業素養高的「90後」年輕幹部,充實到基層一線。
  • 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今年全國脫貧攻堅任務即將完成,在實現全部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的接續工作至關重要。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振興,人才興則農業興,人才強則農村強。通過構築吸引外出人才回流農村、加強培養本土人才、輸送鄉村振興人才的人才體系,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打造引鳳「強磁」,優化造血功能。
  • 山東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方案(全文)
    三、重點工作  (一)聚焦「引進來」,實施高端人才引進計劃。  1.強化農業科技領軍人才「領頭雁」作用。依託泰山人才工程、外專雙百計劃,加大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圍繞加快農業轉型升級,適當增加農業領域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外專雙百計劃支持數量,擴大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規模,持續做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高效生態農業創新類遴選工作。加大省級引進外國專家項目支持鄉村振興力度,著力提升國外先進農業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開發利用水平。到2020年,支持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團隊數量達到100個左右。  2.推動農業自主創新整體水平提升。
  • 「銅仁·松桃」「三注重」紮實推進鄉村人才振興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松桃苗族自治縣「三注重」積極推進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夯實鄉村振興的人才基礎。注重農民隊伍培育,激發發展內生力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加強基層黨員幹部、農村致富帶頭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返鄉知識青年等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培養,結合該縣鄉村經濟發展需要,聚焦生態畜牧業、茶葉、蔬果、食用菌、中藥材、油茶六大主導產業,印發《松桃苗族自治縣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方案》等文件,通過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田間講堂
  • 加強村級班子建設 為鄉村振興提供幹部隊伍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加強村級班子隊伍建設關係到各項政策能否在農村落實落地。但部分村班子隊伍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部分村班子凝聚力需加強。村黨支部凝聚力、戰鬥力弱,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幹部管理鬆散,沒有形成「一股繩」,凝聚力、戰鬥力不強。
  • 玉林市出臺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
    創新機制,將人才振興與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協同推進,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所能,打造一支數量足、結構優、素質高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提升鄉村人才隊伍素質  《方案》要求,全面建立高素質農民培養制度,重點培養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每年培育高素質農民2000人以上。同時,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素質提升」行動,組織鄉土人才示範培訓和鄉村財會人員開展輪訓,每年培養各類鄉土人才1000人以上、農村財會人員500人以上。
  •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玉林市出臺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鄉村人才...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記者 陸小青)每年引進20名以上農業農村創新人才,實施「大學生基層創業就業」計劃,開展「千名專家服務千村」活動……日前,《玉林市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圍繞爭當全區鄉村振興示範市和排頭兵發展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將人才振興與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協同推進,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所能
  • 心得體會範文:鄉村振興的感悟5篇
    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先由鄉村組織群眾自己進行編制,這樣才能「接地氣」,在群眾充分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再交專業規劃部門審定修改完善,這樣才能保證科學性。既提升和展現鄉村的文化品位,也讓地方歷史文脈得以有效傳承。依黨建,組織興。實現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關鍵,要強化黨建引領、建好基層組織。
  • 【新工院】新疆工程學院鄉村振興學院(和田分院)揭牌成立啦!!!
    ——習近平組織和引導高等學校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高校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面向鄉村基層幹部開展成人學歷提升教育。
  • 昌化鎮培養村級後備幹部有「法寶」
    7月21日,昌化鎮49名新當選村黨組織班子成員正式任職,集體籤訂任職承諾,打響了村級組織換屆的「頭炮」,開好了「新局」。 在這「履新」的10天時間裡,這49名新上任的昌化村級「雁行方陣」第一梯隊,有的已在村莊建設的第一線,奮力實現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的與駐村組細緻謀劃村莊五年發展思路,繪就鄉村振興美好藍圖;有的則走村入戶收集村民的微心願、了解民情民意,為下一步村委換屆組織意圖與群眾意願有機融合奠定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忙碌的「雁群」中,出現了許多85後年輕幹部的身影
  • 【經驗交流】揚武鎮:「三治三育」開啟鄉村振興新徵程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治理,丹寨縣揚武鎮以「三治三育」為抓手,強化黨建引領,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開展鄉村振興戰略新徵程。
  • 武勝縣中心鎮:引領鄉村振興,培養本土人才是關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要認識到,人才振興與鄉村振興之間是雙向良性互動關係。
  • 黃道鄉:著力引進培育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黃道鄉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把鄉村人才振興放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著力引進培育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人才,為加快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自脫貧攻堅以來,該鄉抓住契機、大膽探索、積極實踐,紮實做好「人才+產業」的文章,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和「村社合一」模式,以人才推動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