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當前,正值脫貧攻堅決勝期,鄉村振興戰略起步期,重任在肩,道阻且長。為著力解決村級組織人才隊伍年齡結構不優、幹部隊伍「青黃不接」等問題,紅花崗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關於實施「雙培養」工程重大戰略部署要求,通過嚴格「進口」、暢通「出口」,切實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全面儲備、全面提升,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 關於印發《關於在中等職業學校培養鄉村振興人才
充實村級後備力量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緊扣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開啟鄉村振興全面振興的迫切需要,成立「雙培養」工程領導小組,建立區委、區直部門、鎮(街)黨(工)委一抓到底的「1+1+1」協同推進機制,統籌區直機關工委、區人社局等部門形成「1+8」協同推進格局。先後印發《紅花崗區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關於在中等職業學校培養鄉村振興人才充實村級後備力量的實施方案》,制定「一人一策」「一村一策」,從制度層面暢通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渠道,著力培養一支餘留芬、冷朝剛式的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隊伍,儲備一批村級優秀青年後備力量。
▲ 紅花崗區2020年村級組織領軍人才
培養工程專題培訓班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真正把想幹事、有闖勁、善創新的優秀人才選入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和後備力量隊伍。實施村級領軍人才選拔「四步」法和後備力量選拔「六步」法,細化年齡、學歷、經歷等要求,制定8項正面標準和5項負面清單,從全區35歲左右,具備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在任村(社區)「兩委」成員及新入學中等職業院校學生中,擇優選拔重點培養對象,建立鄉村振興人才資源庫。目前,嚴格按照「高標準、高素質、高質量」的要求,會同12個部門對「雙培養」工程培養對象開展綜合審查3輪,區委常委會逐一研判確定市級領軍人才培養對象6名,綜合評選區級培養對象50名,中職院校鄉村振興後備力量培訓班學員160名。
▲ 紅花崗區鄉村振興後備力量培訓班
利用遵義社區幹部學院、區委黨校、鎮級黨校、新時代大講堂等平臺,強化對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和後備力量的近、中、遠期培養,進一步提升綜合能力。建立區級領導、鎮街主要領導與領軍人才培養對象「一對一」幫帶機制,結成幫帶聯繫對子12個。圍繞產業發展、經營管理、基層治理等內容,舉辦「領軍人才交流座談會」及「後備力量交流座談會」,區委書記、區長、組織部長開展專題授課3次,開展區級專題培訓5期,現場觀摩1期,外出學習1期。完成鎮街輪訓全覆蓋。培養區級領軍人才培養對象苟恩遠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顧露露、餘海松2名同志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
▲ 中青年幹部培訓班
「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主題座談會
堅持「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保持培養規模相對穩定,推行動態調整管理。每季度組織召開1次座談會,聽取培養情況匯報、交流工作心得、分析查找不足、提出工作思路,全方位觀察了解、考察識別培養對象。明確6項「一票否決」標準,對存在嚴重違法違紀、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道德品行敗壞、侵佔集體資產、無法正常履職等情形的,及時進行調整。對在疫情防控、防汛減災、基層治理等基層一線發現的優秀人選,根據需要動態納入培養計劃,推動培養對象隊伍新陳代謝,全面提升「雙培養」工程培養對象隊伍整體質量水平。
▲ 紅花崗區開展幹部考察工作專題培訓
印發《紅花崗區「雙培養」人才考核評價辦法》,堅持「區委統攬、組織主導、鎮街主抓」,圍繞「素質過硬、實績過硬、口碑過硬、作風過硬」「思想品德好、學習成效好、實踐鍛鍊好」標準,每半年對「雙培養」工程培養對象開展一次考核評價,考核結果納入「成長檔案」。嚴格按照「自下而上、抽查覆核」標準規範考核程序,量化積分標準,制定21條加分項,33條扣分項,按照「A」「B」「C」「D」四個等次評定考核結果,考核綜合評定為「A」的在評優評先、到村(社區)任職時優先推薦,為「C」的由主管部門或鎮街進行提醒談話,做出半年限期改正處理,評定為「D」等次的,直接調整出培養對象隊伍。
▲ 龍江村村集體經濟
突出學幹一體、實戰歷練的培養導向,始終將基層一線、急難險重任務作為「雙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實踐鍛鍊的重要渠道,進一步推動作用發揮。區級領導定點幫扶培養對象所在村項目發展,建成「雙培養」實訓基地10個,落實龍江集團、好菇娘食用菌基地等村集體經濟項目12個,總投資1.99億元。建立上掛鍛鍊和頂崗實習機制,幫助在學中幹、幹中學,切實提升綜合能力,實現歷練培養與項目推進「雙豐收」。目前,已有15名中等職業院校後備力量培訓班學員利用暑假期間到居住地村(社區)跟崗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