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數學教材是好教材:教育部課程大綱這麼建議

2020-12-13 數學教師兔基

現在,不同省份、地區的學校在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這些教材在學習內容的順序上或有前後的調整,但主要部分一應俱全。它們的編寫,都是嚴格按照教育部課程標準進行的。那麼,讓我們來看一下課程標準,對於教材編寫,有什麼要求。

教材編寫建議

數學教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了學習主題、基本線索和知識結構,是實現數學課程目標、實施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數學教材的編寫應以本標準為依據。教材編寫要努力凸顯特色,積極探索教材的多樣化。教材所選擇的學習素材應儘量與學生的生活現實、數學現實、其他學科現實相聯繫,應有利於加深學生對所要學習內容的數學理解。教材內容的呈現要體現數學知識的整體性,體現重要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的產生、發展和應用過程;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並關注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教材的編寫要有利於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

課程內容是按照學段制訂的,並未規定學習內容的呈現順序。因此,教材可以在不違背數學知識邏輯關係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認知規律、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合理地安排學習內容,形成自己的編排體系,體現出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一)教材編寫應體現科學性

科學性是對教材編寫的基本要求。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數學的學科特徵,另一方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1.全面體現本標準提出的理念和目標

教材的編寫應以本標準為依據,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全面體現和落實本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各項目標。

2.體現課程內容的數學實質

教材中學習素材的選擇,圖片、情境、實例與活動欄目等的設置,拓展內容的編寫,以及其他課程資源的利用,都應當與所安排的數學內容有實質性聯繫,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數學實質的理解,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

3.準確把握課程內容要求

本標準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有明確和具體的目標要求,教材的編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準確地把握「過程目標」和「結果目標」要求的程度。例如,關於距離的概念,在第二學段要求「知道」兩點間的距離,在第三學段要求「理解」兩點間距離的意義,「能」度量兩點間的距離。在編寫相關內容時,一方面要把握好「知道」與「理解」「能」之間程度的差異,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內容之間的銜接。

4.教材的編寫要有一定的實驗依據

教材的內容、實例的設計、習題的配置等,要經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檢驗,特別是新增的內容要經過較大範圍的實驗,根據實踐的結果推敲可行性,並不斷改進與完善。

(二)教材編寫應體現整體性

教材編寫應當體現整體性,注重突出核心內容,注重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繫,注重體現學生學習的整體性。

1.整體體現課程內容的核心

教材的整體設計要體現內容領域的核心。本標準在設計思路中提出了幾個核心詞: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它們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內容的核心,也是教材的主線。因此,教材應當圍繞這些核心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和編排。

例如,在方程、不等式和函數的各部分內容編排中,應整體考慮模型思想的體現,突出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的過程。

再例如,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無論是「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還是「統計與概率」的內容編排中,都要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證明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2.整體考慮知識之間的關聯

教材的整體設計要呈現不同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一些數學知識之間存在邏輯順序,教材編寫應有利於學生感悟這種順序。一些知識之間存在著實質性的聯繫,這種聯繫體現在相同的內容領域,也體現在不同的內容領域。例如,在「數與代數」的領域內,函數、方程、不等式之間均存在著實質性聯繫;此外,代數與幾何、統計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實質性聯繫。

幫助學生理解類似的實質性聯繫,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為此,教材在內容的素材選取、問題設計和編排體系等方面應體現這些實質性聯繫,展示數學知識的整體性和數學方法的一般性。

3.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要體現螺旋上升的原則

數學中有一些重要內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學生經歷較長的認識過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如,分數、函數、概率、數形結合、邏輯推理、模型思想等。因此,教材在呈現相應的數學內容與思想方法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與知識積累,在遵循科學性的前提下,採用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原則。螺旋上升是指在深度、廣度等方面都要有實質性的變化,即體現出明顯的階段性要求。

例如,函數是「數與代數」的重要內容,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比較難理解和掌握的數學概念之一,本標準在三個學段中均安排了與函數關聯的內容目標,希望學生能夠逐漸加深對函數的理解。因此,教材對函數內容的編排應體現螺旋上升的原則,分階段逐漸深化。依據課程內容的要求,教材可以將函數內容的學習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通過一些具體實例,讓學生感受數量的變化過程、以及變化過程中變量之間的對應關係,探索其中的變化規律及基本性質,嘗試根據變量的對應關係作出預測,獲得函數的感性認識。

第二階段,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歸納概括出函數的定義,並研究具體的函數及其性質,了解研究函數的基本方法,藉助函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等,使得學生能夠在操作層面認識和理解函數。

第三階段,了解函數與其他相關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繫(例如,與方程之間、不等式之間的聯繫),使得學生能夠一般性地了解函數的概念。

4.整體性體現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配置習題時應考慮其與相應內容之間的協調性。一方面,要保證配備必要的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理解所學知識內容;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配置的習題所涉及的知識超出相應的內容要求。

教材內容的呈現既要考慮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又要使整套教材的編寫體例、風格協調一致。

數學文化作為教材的組成部分,應滲透在整套教材中。為此,教材可以適時地介紹有關背景知識,包括數學在自然與社會中的應用、以及數學發展史的有關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數學的作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家治學的嚴謹,欣賞數學的優美。例如,可以介紹《九章算術》、珠算、《幾何原本》、機器證明、黃金分割、CT技術、布豐投針等。

(三)教材內容的呈現應體現過程性

教材編寫不是單純的知識介紹,學生學習也不是單純地模仿、練習和記憶。因此,教材應選用合適的學習素材,介紹知識的背景;設計必要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感悟知識的形成和應用。恰當地讓學生經歷這樣的過程,對於他們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增強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1.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設計一些新知識的學習活動時,教材可以展現「知識背景—知識形成—揭示聯繫」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理解數學實質,發展思考能力,了解知識之間的關聯。例如,分數、負數和無理數的引入都可以體現這樣的過程。

2.反映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教材應當根據課程內容,設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應體現「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有利於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活動經驗;要有利於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每一冊教材至少應當設計一個適用於「綜合與實踐」學習活動的題材,這樣的題材可以以「長作業」的形式出現,將課堂內的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堂外,經歷收集數據、查閱資料、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實踐檢驗、推理論證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提倡在教材中設計更為豐富的「綜合與實踐」活動題材,供教師選擇。

(四)呈現內容的素材應貼近學生現實

素材的選用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活動經驗。這些素材應當在反映數學本質的前提下儘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現實,以利於他們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知識與方法的過程。學生的現實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生活現實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中,許多內容都可以在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找到背景。

第一學段,學生所感知的生活面較窄,從他們身邊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選取學習素材,容易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也易於他們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的作用。

第二學段、第三學段,學生的活動空間有了較大的擴展,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已拓展到客觀世界的許多方面,他們逐漸關注來源於自然、社會中更為廣泛的現象和問題,對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內容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因此,教材所選擇的素材應儘量來源於自然、社會中的現象和問題。如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圖片和圖形(照片、簡單的模型圖、平面圖、地圖等),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和趣味。

2.數學現實

隨著數學學習的深入,學生所積累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就成為學生的「數學現實」,這些現實應當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素材。選用這些素材,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內涵,還能夠更好地揭示相關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數學,構建數學認知結構。例如,因式分解知識的引入可以藉助整數的分解,平行四邊形概念的引入可以藉助三角形,等等。

3.其他學科現實

數學的許多內容與其他學科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繫,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其他學科的知識也就成為學生的「現實」,教材在選擇數學學習素材時應當予以關注。

(五)教材內容設計要有一定的彈性

按照本標準要求,教材的編寫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考慮到學生發展的差異,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體現一定的彈性,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便於教師發揮自己的教學創造性。例如:

1.就同一問題情境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或開放性問題。

2.提供一定的閱讀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識應用等,供學生選擇閱讀。

3.習題的選擇和編排突出層次性,設置鞏固性問題、拓展性問題、探索性問題等;凡不要求全體學生掌握的習題,需要明確標出。

4.在設計綜合與實踐活動時,所選擇的課題要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不同的學生可以通過解決問題的活動,獲得不同的體驗。

5.編入一些拓寬知識或者方法的選學內容,增加的內容應注重於介紹重要的數學概念、數學思想方法,而不應該片面追求內容的深度、問題的難度、解題的技巧。

6.設計一些課題和閱讀材料,引導學生藉助算盤、函數計算器、計算機等工具,進行探索性學習活動。

(六)教材編寫要體現可讀性

教材應具備可讀性,易於學生接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教材可讀與否,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標準。因此,教材的呈現應當在準確表達數學含義的前提下,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從而有助於他們理解數學。

對於第一學段的學生,可以採用圖片、遊戲、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種方式,直觀形象、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對於第二學段的學生,由於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達能力,所以教材的呈現應在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表格、文字等形式的同時,逐漸增加數學語言的比重。

對於第三學段的學生,隨著數學學習、語言學習的深入,他們使用文字和數學符號的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教材的呈現可以將實物照片、圖形、圖表、文字、數學符號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

關注本號,讀取數學與教育相關;更多資料,私信獲取。

相關焦點

  • 2014考研數學:解析大綱與教材大綱區別
    一、考研大綱與教材大綱  考研大綱:考研大綱是綱要式的文件,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制訂,對當年考研數學複習內容做出的指導。  考研大綱每年7月份出版,由於考研大綱篇幅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考綱的制定者「教育部考試中心」在編制考綱同時,編寫出具有同等權威的《*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數學考試大綱解析》(以下簡稱「考綱解析」),並同時修改編擬出有同樣權威性的新的參考試卷。  教材大綱:大學課本或者數學教材中規定學習的內容。
  • 03330小學數學課程與研究 第二章 小學數學教材
    四、第四套教材(1963年編)1963年5月,教育部頒發下六年制《全日制小學算術教學大綱(草案)》,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了千二年制學校《小學算術課本》(十二冊),以及《珠算(暫用本)》(一冊)。五、第五套教材(1978年-1985年編)1978年2月由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數成教學大綱(試行草案)》,根據這個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了第五套全國通用教材《小學數學(試用本)》。
  • 印度數學教材晦澀難懂 教學大綱愁壞老師
    【環球時報記者 王曉雄】以往都是學生抱怨課程太難,如今,印度的數學老師們也加入到這一行列。他們抱怨稱,印度數學教材晦澀難懂,課時安排完全與實際不符,亟需簡化。據印度《班加羅爾鏡報》7日報導,在今年的十年級數學標準考試中,學生不僅要接受教學大綱內容的測試,還要接受綜合評估計劃的項目測試。
  • 教育部答覆「統一編訂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程教材」建議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王俊9月10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519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統一編訂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程教材的建議」的具體內容。
  • 數學教師注意:教育部課程大綱建議這樣教學
    對於教師應該教什麼,教育部課程大綱有明確規定;這些內容應該怎麼教,其實大綱也是有明確規定: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處理好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揚教學民主,當好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 2021年廣西省自考統考課程使用考試大綱、教材目錄清單十一
    點擊查看:2021年廣西省自考統考課程使用考試大綱、教材目錄清單匯總2021年廣西省自考統考課程使用考試大綱、教材目錄清單十 一序號課程名稱課程代碼學分大綱名稱教材/推薦用書名稱主編出版社版次預計啟用時間146小學數學教學論004115小學數學教育自學考試大綱小學數學教學論周玉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教材怎麼管?教育部規定義務教育不得用境外教材
    日前,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回答各級各類教材誰來管、管什麼、怎麼管的問題。其中明確,義務教育學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與龍華區舉行...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0月26日訊(記者 胡安坤 通訊員 連志遠/圖)10月26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以下簡稱「課程教材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與深圳市龍華區共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籤約儀式在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政府舉行
  • ...長江學者領銜,泰山學堂卓越教授主編 山大新推高校創新數學教材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數學教指委主任委員徐宗本為教材作推薦序,長江學者、山東大學副校長劉建亞擔任叢書總顧問,長江學者、教育部高等學校統計學類專業教指委副主任委員、山東大學數學學院院長陳增敬擔任叢書編委會主任並作叢書序,山東大學泰山學堂卓越教授、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負責人張天德擔任教材主編,多位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參與教材的編寫並配套視頻課程的錄製。
  • 推薦給普娃的IB數學教材—牛津PYP Math
    新年伊始,沒啥大願望,就希望這折騰人的病毒儘快過去,讓一切恢復正常吧~小學階段的數學,我們以前介紹過新加坡數學和AOPS的怪獸學院數學。這兩套都是非常不錯的數學教材,尤其是妙趣橫生的怪獸學院數學,小魚同學從G3開始一路刷上來。這兩套教材的主要麻煩在於和北美學校(主要是公校)的教學大綱有出入,學習過程中與學校教學部分不太好互動。
  • 【簡報】國際數學課程教材發展系列論壇——與UCSMP教材創始人Zalman Usiskin對話
    全國各地逾百名優秀教師及碩博研究生參與本次活動,與多位與會專家共同追憶數學課程教材發展的歷程,共話教材研究與發展。北京師範大學綦春霞教授在開幕式對國際數學課程教材發展系列論壇的背景及今後發展作了介紹。舉辦國際數學課程教材發展系列論壇,一是為搭建平臺以促進與國際數學教材、數學資源的交流,把數學教材建設專業化;二是為加強與國際教材理論方面的交流,我國目前對教材理論方面研究較少,更多的是對教材內容的比較;三是為申辦第四屆數學教材研究與發展國際會議做準備。東北師範大學史寧中教授作了題為《中國數學課程教材發展歷程及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演變》的報告。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實驗區紅色教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11月17日至18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實驗區紅色教育現場會在山東省臨沂市舉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陳雲龍表示,當前要把紅色教育放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中考量,讓紅色教育為時代新人打好底色,培好根、鑄好魂;紅色教育要放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推進課程改革的進程中謀劃,讓具有很強政治思想性、實踐性與綜合性的紅色教育在落實五育並舉總體要求、推進五育融合中發揮重要作用;紅色教育要放在本地區特有的紅色文化傳承工程中理解和推進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將在博實樂召開
    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辦、博實樂教育集團承辦的第二屆全國實驗區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將於12月10—11日在博實樂廣東碧桂園學校和博實樂碧桂園實驗學校召開。重磅嘉賓雲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出席本次大會的領導有:副主任張國華、副主任陳雲龍、課程處副處長王杉杉、理科課程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瑩,以及雒義凡、
  • 中小學教學大綱為何改成課程標準?
    它只提出原則性的教學和評價建議,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時間分配等具體內容,更加突出地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這門課程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比如,科學課程目標包括科學素養、科學探究、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科學技術與社會等。數學課程目標包括數學素養、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
  • 小學數學教材60年回望
    小學數學教材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佔有重要位置,人教社小學數學教材建設經歷了風雨兼程的六十年。從1960年起,中宣部和教育部加強了對教材研究和編寫工作的領導,編輯幹部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改進教材的編排體系,編出具有中國特點的小學數學教材(統稱63年教材)。這套教材的使用和積累的編寫經驗,對以後的教材研究編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中南傳媒助力南蘇丹教育 量身定製三個科目教材
    紅網長沙3月22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楊豔)這兩天,中南傳媒旗下的三大出版社都在忙著對接南蘇丹教育系統的官員與學者,大家就南蘇丹小學(1-8年級)數學、英語、科學英語三個科目的教材編寫總綱修訂展開研討、審查和驗收。作為商務部立項主導,中南傳媒具體承擔的國內首個綜合性教育援外項目,中南傳媒集結國內頂尖基礎教育編寫團隊,力求為南蘇丹的師生奉上好用、好看的教材,助力南蘇丹教育重建。
  • 教育部:語文教材篇目基本未變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教育部表示,新課改以來,中學語文教材篇目基本沒有變化。目前有北師大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負責高中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的出版。  6出版社負責語文教材  教育部新聞辦提供的一份聲明表示,目前有北師大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負責高中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的出版。
  • 官方答覆「統一編訂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程教材」建議
    9月10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519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統一編訂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程教材的建議」的具體內容。上述由教育部成文於8月31日的《答覆》稱,教育部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系統融入課程教材中,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樹立珍愛生命、健康第一的理念,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 教育部11問答詳解義務教育三科新教材
    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教材局局長鄭富芝,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申繼亮出席發布會,介紹義務教育三科教材有關情況。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日前,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小編帶大家一覽!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與中國教育報刊社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7月30日訊(實習生 王若熙 記者 楊桂青)為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與中國教育報刊社今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