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顏運友
來源|實效工廠管理
全文總計1687字,需閱讀4分鐘,以下為正文:
經歷製造企業的人對於5S管理太平常不過,如果連5S管理都不知道估計都會讓人說不專業,他已經被認為是製造企業最基本的管理工具了。
但是市面做5S管理的其實對它理解有些偏見:認為就是整理整頓,打掃衛生,沒有真正理解5S管理是要給企業帶去效益,減少品質問題,減少浪費等,他是建立在IE科學管理基礎上,需要用到動作經濟/現場布局/標準包裝/作業標準/人機工程等基礎之上,才能真正發揮5S管理效能,而不是把5S理解為簡單管理方法。
整理可以節約空間,那到底多長時間物料可以退回呢?一天/一周還是一個月呢?有的項目定義每天要清理不要的物料,把作業區域物料清空;也有的認為留一天都物流屬於正常現象,下班就把所有物料清退了。
大家有沒有想過整理需要時間和成本的,員工花費大量時間去整理,生產效率照樣提升不了,這不是我們做5S的本意,整理我們需要有節制的整理,結合生產任務(周日月計劃的時間情況進行),有些訂單生產時間長達一周,就沒有必要非要下班清空作業區域,保持住就可以第二天接上,可以節約時間提升生產效率。至於整理是一天一周還是一個月,還真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加以應用(勿濫用)。
現場市面上對5S之整頓中的「三定」:定位/定容/定量;管理者就把他理解為劃線,他們沒有建立在在科學管理基礎上,例如:定位需要多大位置,大多數是按照託盤位置,周轉器具位置進行定位劃線,那周轉器具用多大呢?
這就需要用到標準包裝,標準包裝決定物件的容與量(容量決定了周轉頻次,周轉的頻次和生產節拍又是息息相關),決定選用器具的大小,器具大小決定定位的大小。從產品設計開始就是決定了產品容器大小,如何流轉,如何定位來。
三定也就有了科學的依據,而不是隨手一划就說是三定。
區域劃線位置又和動作經濟息息相關,有人說區域位置離工位位置越近越好,方便員工作業與物料拿去(有時候太近會影響員工作業與動作),這也是動作經濟原則的要求。
看似合理其實很多細節問題沒有考慮到,我們每個員工動作幅度都不一樣:有點人高/有的人矮/男人與女人手臂長短不一/有人左右手習慣又不一樣等等。
雖然我們考慮動作經濟原則,但是沒有考慮人的因素,沒有針對人的特點設置區域位置,甚至也沒有考慮作業區域動作幅度因素,場地需要大多才能讓我們作業人員更加舒適。如果細節問題不考慮,也會影響效率及5S管理。
區域位置固定了就需要考慮物流流轉問題,怎麼樣方便把物料放置到指定區域內,我們流轉通道需要設置多寬,才能滿足流轉要求。
有些項目區域設置好了後,物流運轉到制定區域後,需要大車換小車(小推車)因為地方太窄了進不去,需要人工重新搬運一次,才能滿足,這就是我們在設置區域時,沒有考慮流轉問題(一次配送到位最省力),導致物流效率不高。
通道劃線留多寬(留寬了浪費,留窄了影響效率),需要考慮從供應鏈到入庫,入庫到倉庫,倉庫到生產,生產到入庫等整個系統標準包裝/流轉標準/作業標準,避免中間因標準不統一,需要多次搬運費時費力,所以區域位置需要考慮流轉問題(搬運問題)。
清掃現在很多中小企業認為就是打掃衛生,下班需要打掃衛生,而沒有把他理解為:是需要保持一個清潔的環境,規避作業場所不清潔導致產品質量問題/性能問題等產生;而不是大多數管理者理解的下班後花5分鐘打掃衛生。
清掃不是一個動作,是個持續的動作。他的目的是要保持一個清潔的狀態,避免產品質量問題,這才是清掃的核心要義。就需要員工隨時隨地保持清掃的動作,保持清潔的環境,而不是打掃衛生那麼簡單。
如1:車床加工時刻要保持清掃動作,因為遇到換產品時候如果不及時清掃,下個產品可能會被鐵屑壓傷。
例如2:臺面有膠水比較髒,做下個產品的時候就需要保持臺面乾淨來規避下個產品表面不良,造成大量返工返修問題。
5S管理看似很尋常的管理行為,其實他結合大量科學管理方法,而不是大家所理解的把東西擺放整齊,把現場衛生打掃乾淨把表面做做那麼簡單,5S管理需要以效率/價值為導向,做了個「面子」工程就認為是精益生產,是對精益生產及5S管理的誤解,每個管理理論都有他背後的深刻的科學基礎與管理邏輯。
精益生產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科學就是背後的管理邏輯,科學就是支持管理邏輯的方法論。
精益通APP有幸和GembaAcademy合作,把5S這門課程 免費 提供給大家學習。
掃碼立即免費學習
文章編輯:Blean
投稿方式:wangyj@benchmarklean.cn
將標杆精益設為星標,關注精益最新動態
由於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要錯過標杆精益的精益乾貨文章和限時活動,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這樣每次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