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基層醫師公社
作者 / 仲盈
近日,廣西衛健委官網發布文章《樂業縣: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全面施行村醫職業化管理》,詳細介紹了樂業縣建立的責、權、利相結合,績、獎、懲相統一的鄉村醫生隊伍激勵約束機制。
要求村醫必須中專以上學歷,不合格者淘汰
樂業縣要求將村醫隊伍建設「專業化」,待遇「工薪化」,崗位「專職化」,管理「規範化」,工作「責任化」。
其中在學歷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對村醫的準入和退出進行了明確規定,村醫必須是中專以上的醫療衛生專業畢業生,並且通過考核能勝任本職工作的人員,村醫不得兼任村委或其他企事業單位工作。
所有村醫全部納入職業化管理範圍,全面進行履職考核。對不合格、不勝任、不履職的村醫進行淘汰、撤換。
中專學歷漸成村醫最低門檻
如今各地都在政策上推陳出新,以更好解決村醫隊伍問題。無論是解決身份問題還是提高待遇薪資,都不是「大包大攬」式,解決問題的同時伴隨著的,是通過設置門檻進行選聘來整治和規範村醫隊伍。
想提升村醫隊伍同質化水平,學歷是首先要規範的因素之一。從今年各地在招攬基層醫療人才的公告中,可以明顯看出中學學歷是招聘的最低門檻。
不少地方開始要求逐步清退學歷水平達不到崗位需求的衛生技術人員,這裡學歷水平一般指普通中專學歷及以上。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一則消息:《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山西寧武:資源整合破冰基層衛生服務不均衡之困》。文章提到山西寧武縣嚴格村醫準入管理,讓合格赤腳醫生穿上鞋,不合格者給予清退。
今年8月,安徽省發布《關於做好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接受普通專科學歷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按照崗位勝任力的要求,對於學歷水平達不到崗位需求的衛生技術人員,逐步從醫療衛生崗位清退。
10月,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發布消息:要求鄉村醫生隊伍「大換血」,進行徹底整改。將原有鄉村醫生整體解聘,以具備醫學背景(具有中等或高等學校醫學專業學歷)為前提。
貴州省麻江縣推出的著名的「員額制」,其學歷門檻也定在中專及以上。要求在職鄉村醫生競聘「員額制」必須具備正規中專醫學學歷或中專水平以上並考核合格;
新競聘「員額制」鄉村醫生的人員必須具備全日制中專及以上醫學學歷,大專學歷或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者優先。
這些政策都預示著,中專以下學歷的鄉村醫生將面臨著清退或淘汰的風險。要麼逐步清退,要麼整體解聘再重新招聘,通過「換血」來實現隊伍的新陳代謝。
中專及以下學歷的村醫急需提升自己
可能有些人會說,那這些老醫生哪怕是高中都沒畢業,但是多年的實踐經驗累積的治療技術是很豐富的,反觀那些名牌畢業的醫生,技術未必就很好。
但醫學是一門特殊學科,其他的工作可能在學會一門技術之後不會有很多改變,但醫學則不同,醫生需要根據疾病的病發狀態確定相對應的治療手段,這不僅僅需要依靠豐富的臨床經驗,還需有強大的理論知識的支撐。
高學歷的人學習吸收新知識的效率要遠遠高於學歷低的人,對於不斷更新的醫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能夠更好消化和運用。
在發達國家,醫生的學歷水平普遍比較高。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時期,醫生學歷水平參差不齊,現在有很多在職的老年村醫可能僅僅是初高中畢業。
因此,中專及以下學歷的村醫急需提升自己,對於年老村醫來說,考取新的學歷難度比較大,但提升自己的醫師資質水平也是一條出路,相對學歷水平,各地在醫師資格方面給予的寬鬆度更高。
具備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及以上者,即便學歷較低,也能留在村衛生室工作,甚至具備納入「鄉聘村用」或者「縣聘鄉用」。學歷不夠者可以從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或者中醫專長考核入手,獲得資質後就有資格考取執業助理醫師等資格。
無論如何,鄉村醫生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危機意識,選好適合自己的路,並努力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