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男孩走進整容醫院:誰說男人就該陽剛一點?

2021-02-22 新周刊

如今不止女孩整容,男孩也早已加入潮流。/綜藝《Let 美人》男孩為什麼整容?他們說,為了變得自信,為了找工作更方便,為了吸引戀愛對象,為了符合大眾審美,為了實現自我賦權。

高考結束的第二天,凱文就和同班的女生奔向了整容醫院。

 

對於18歲的男孩來說,割雙眼皮這事兒刻不容緩,「連大學志願都沒顧上填」。

 

這個年紀的凱文儘管有很多生活問題還不能自理,但在變美這件事上卻相當自立。跟接受了十二年教育的學科不一樣,沒有人主動給他做過有關整容的啟蒙,也沒有足夠多的男性樣本讓他學習——時尚雜誌裡的美麗參照幾乎都是女性,但「割雙眼皮就意味著變美」這個常識21世紀的高中生早已篤信。

 

高二的時候,學校流行武俠玄幻小說,故事大都很熱血,是青春期孩子一向鍾愛的打怪變強的路數。但這些十五六歲的同齡人沒有注意到的另一種流行是,臺灣女明星大S的《美容大王》正在市面上火熱暢銷。為此,凱文專門跑到書店「偷偷摸摸地買了一本,回家認真鑽研」。按照大S書裡的變美指南,他陸續淘來四五十塊錢的染眉膏、小黃瓜水、蘆薈膠、雅頓唇膏,敷上大S力薦的紅酒面膜,學著把ZA那支顏色過白的BB霜塗在臉上,試探著在「美」這個模糊的概念下觸摸到一點兒具體的輪廓。

 

這一切都如火如荼地發生在他的臥室裡,沒有越出過一步。臥室外面,大人正如火如荼地吵架,沒有人看見男孩為了變漂亮的種種行動。

「我太著急了,想變成另一個人」

在「整容紅利」「彎道超車」「早投入早回報」這些進入社會後才逐漸總結出來的詞彙用光之後,凱文乾脆以18歲的心情,回答第一次躺在手術臺上忍受疼痛的簡單動機:「誰不想變得好看?」

 

變美任重道遠。從18歲到29歲,整容逐漸變成了凱文的一種剛需。「割完雙眼皮後,我就上癮了,看自己哪兒都不好看」。那天的手術過後,雙眼皮在這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臉上開始顯得鶴立雞群。作為五官的所有者,他有義務一視同仁,慷慨解囊,讓其他遜色的部分也一併雞犬升天。「上癮」,這幾乎是所有整容狂人都會經歷的心理過程。

 

他開始頻繁上網翻看明星的照片和海報,跟各種明星去做比較,從細枝末節研究自己和他們的差距。大一開學沒多久,他忽然意識到鼻頭圓得過分,讓室友陪著去做了鼻頭縮小的手術。手術出來,同去的男生覺得他敢在臉上動刀子,「太勇敢了」。以包紮的樣子回到學校,女生們大都竊竊私語猜測他是整了容,男生們則會直接跑來,關切他出了什麼事,凱文只是壓低聲音說道:「撞了一下」。

實際上,這次手術的效果相當失敗,淤青,腫脹,脫皮的情況持續了半年之久。鼻部手術的不適感並沒有打擊他的熱情,大一結束的暑假,他又覺得下巴太短。在當時流行的黃曉明、韓庚、馬天宇的男明星中,他慢慢確定了目標,走進整容機構跟大夫直抒胸臆,「我想要一個黃曉明的下巴」。

「再怎麼折騰也不會有翻天覆地的好看」

短短一年,凱文頻繁做了三個動刀的手術。同時靠著每天跑4000米,只吃一頓飯,從128斤減到102斤,「我太著急了,完全想要變成另一個人」,那時候他年輕,焦急,渴望大刀闊斧和翻天覆地,「能動刀就絕不注射。」

 

十幾年過去,凱文不再大動幹戈。「對整容這件事失望了,再怎麼整也不會像我期望的那樣翻天覆地的好看」。數年下來折騰了很多次,他意識到可能這件事的極限就到這兒了,在小小的方寸之間竭盡耕耘,也不會有他想要的「徹頭徹尾的變化」。 

 

上個月,他回了一趟家鄉阜新,一個在遼寧省內穩定排名末位的地級市。「這麼多年過去,這城市居然好像什麼也沒變。」位於內蒙古高原和東北遼河平原的中間過渡帶,阜新城仍帶著工業印記,這跟他已經紮根多年的北京很不一樣。

 

北京城一刻不停地擁擠、代謝、急促呼吸,凱文適應。他的焦慮有用武之地。

 

現在他的工作內容之一,是代表所屬的網際網路公司出席很多公共場合,公司規模足夠大,社交圈足夠廣闊,捧著獎盃與一群人合影時,凱文飽滿的蘋果肌派上了用場。

 

從高中在臥室裡試著塗抹護膚品開始,到現在做過的種種努力,我問他,你認為自己作為男性追求美麗的心情和行動,跟女性一樣是合理正常的對嗎?凱文回答,「我沒覺得正常,而是覺得自己前衛。」

整形手術後,病人不僅要忍受面部腫脹,還要經歷一個漫長且痛苦的癒合過程。/圖蟲創意

但他已經不再將變美的渴望限制在阜新市那間小小的臥室裡,在十幾年後李佳琪和男明星們為口紅公開代言的的今天,有語氣不善的人來問,你臉上這塗的什麼東西啊,凱文不再遮掩「不知道嗎?阿瑪尼大師粉底液啊」。

 

曾經為那個高中男孩「美的意識」服務過的名不見經傳的護膚品牌,也被換成了嬌蘭、迪奧,手上可翻看的男士時尚刊物變得更多,美甲和香水也逐漸成為了日用品。

 

前一段時間凱文有點兒抑鬱,去做完醫美後感覺好了很多,「一些對自己的積極改變,就能成為繼續生活下去的希望」,從某些方面來看,這跟甜食的作用很像。

「天啊,我太好看了!」

李臻曦腫著一張臉,躺在上海九院的病床上,媽媽跟病人家屬聊天的聲音時不時飄進耳朵,他張不開嘴,只得昏昏沉沉地聽著:哦,隔壁病床那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是跟人打架骨折了被抬進來的,另一張床上二十歲的小夥子是出了車禍,骨頭碎得厲害。

 

病因都很壯烈。

 

你兒子因為什麼住院啊?

 

臻曦媽媽回答,因為長得難看。

 

沒有人再做追問,醫院裡什麼奇怪的原因都有,「難看」也不算卓越。

 

一個月後,正頜手術拆板的那天,臻曦舉起手機,屏幕上映出了一張新的臉,他忍不住喊了一句「天啊,我太好看了!」

 

整容以後,媽媽終於得到了在朋友圈發自己兒子照片的許可,過去臻曦總是不讓她拍,或是強烈要求刪掉。臻曦也越來越喜歡出門、咧嘴大笑,甚至在B站發布手術心路歷程,獲得超過10萬的播放量。經過手術後他的下頜縮小、回收到正常水平,不再突出得令人生厭,他很滿意,「終於跟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了」。

 

臻曦是從小好看的漂亮男孩兒,尤其眼睛和鼻子,「像我媽」。中學時期他開始迅速發育,嘴巴突出得讓人意外,牙齦暴出嚴重,「類似於猩猩」 。比起身體,他的審美意識晚一步發育。

 

他學會了跟突如其來的缺點和平相處:避免拍攝側臉角度的照片,以「波折」的臉部線條示人;避免笑容,露出誇張的牙齦,以前媽媽問過他為什麼不愛笑,臻曦理直氣壯「我笑起來這麼醜為什麼要笑」;每天出門必戴口罩,上課戴,跟朋友們逛街也戴,「即便是非常開心的時候也不摘下來,不太想要讓別人看到我的下半張臉。」嘴巴作為五官傳遞情感的功能,就這樣被粗暴地禁止了。

即使只有細微變化,也能讓整容心切的男孩心滿意足。/圖蟲創意

「男孩子應該陽剛點」

網紅經濟的崛起和自媒體關於「顏值正義」的強輸出,讓臻曦在事事不順的時候,會習慣性地「都怨這張嘴」,他說,「我整容是因為不想異於普通人,而不是想錦上添花。」

 

媽媽一直在幫他。高三,媽媽就陪著臻曦去了當地的整容機構了解情況。這件事兩個人一直謹慎考慮到了大學三年級,上海九院的醫生向他們普及了正頜手術,不做手術對咀嚼功能沒有影響,如果對外貌有要求的話也可以做。

 

父母早已離婚,從小學開始臻曦就和媽媽一起生活。單親家庭收入不高,但這次手術前後花費了15萬,全是媽媽努力籌措的。

 

也想過向爸爸求助。

 

儘管在七八歲還是個漂亮男孩的時候,就總被做初中老師的爸爸說「尖嘴猴腮的」。長大後意識到自己嘴巴有點突出,臻曦就會忽然回想起這句」尖嘴猴腮」,猜測是不是爸爸早就發現,所以才這麼說他。也是會在每次見面時都吵架的,父親是那種仿佛在國內某個流水線上批量生產出來的、典型的父親,「脾氣很臭,嘴巴很倔」,但臻曦和媽媽還是覺得應該跟他打個電話。

 

兩個人是分頭聯繫的,媽媽希望爸爸分擔一部分手術費用,小孩子面對這麼大的事情,作為大人總要站出來「負責任的」。結果對方對整容手術非常牴觸,覺得「男孩子完全沒有必要去做這種手術」,只給了15000塊。媽媽生了氣,「本來嘴的缺點就是遺傳的你!」索性把錢全退了回去,「連做個牙套都不夠」。

 

手術前一天,20歲的臻曦看著要籤署的責任書,手術工具裡的刀和電鑽,以及三四頁的帳單,撥通了爸爸的電話。「我希望」,臻曦說,「我希望,做完手術,你能夠來病房裡看看我,出了重症監護室我也想一眼看到你」。但對方連高鐵二十分鐘的路程都不願意過來,以看股票的理由搪塞了他。事後臻曦主動猜測,「可能我要整容等於是否定了父母給的基因,我爸這麼要面子.而且我的嘴是像我爸的,眼睛鼻子像媽媽。」

 

手術後臻曦回了一次初中看班主任,爸爸也在同一所中學教書。女班主任看到他整容後的樣子特別吃驚,叫來了爸爸。臻曦回憶,我爸當時都愣住了。父子兩個像以前一樣沒有直接搭話,而是通過班主任唇槍舌劍。沒過一會兒,爸爸先開始指桑罵槐:「男孩子就該陽剛一點你說是不是,天天想著在臉上動手術幹什麼」,女班主任回答:「可是你看兒子變得多好看啊」。

 

「我心裡是感受到他覺得我變好看了,但是他不願意說」,臻曦再次猜測,「因為會對之前他不支持我的態度打臉,所以咬死沒有誇我」。

 

媽媽和中學班主任,他遇到的女性對美是有要求的,也懂得追求美的心情,所以幫助他,理解他,不管他是男孩還是女孩。高三的時候,媽媽覺得他臉色不好看,會幫他擦BB霜和唇膏,算是教會了他化妝,一點兒也沒有擔心引導錯了性別方向。 

 

但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如此。

 

臻曦一直很注重衣著裝扮,在B站發布的視頻裡,有他講述的手術心得,也有很多「衣櫥大公開」的專題。他會特別耐心地給你介紹:這件有蕾絲邊的衣服,工藝非常精緻,這套芥末綠的之所以會買它是因為看中了袖口的細節。整容前,他聽到班裡的一個漂亮女生說他長得不好看,也不配花心思穿得這麼好看。

羅英錫專門製作了一檔關於男生穿搭的搞笑PK節目。/綜藝《麻浦帥小夥》海報

發完手術視頻後,他把每一條彈幕都看了。除了陌生人的鼓勵,他認出了很多來自於身邊同學的留言,「就是整容臉」「太娘了」「大一的時候明明那麼醜還穿的好看」「當時性格也不好」,一看就是周圍的熟人。他刪完了留言,又學著拆解這些人的敵意,「他們一直提以前的事情,提醒我即便整容也擺脫不了過去的陰影,是想要把我打回原形」。

 

哪怕是他比起以前更願意跟別人交流,會跟迎面走過來的人進行目光接觸,而不像之前趕緊低下頭快步走過。哪怕同學和老師都反映他的性格變好了,容易接觸了,拍照時的肢體語言也變得開朗。哪怕最近面試服裝公司時,部門女領導會說我覺得今天這個男生長得很不錯,直接敲定讓他入職,還讓他主持視頻直播。哪怕是他把手術後的照片放在社交APP上,很快就找到了戀愛對象,「立竿見影」。

 

他努力去理解別人的討伐,雖然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但這不重要,臻曦說,做了這麼多,就是為了往前走幾步,人要往前看。經歷了拔掉牙齒,切掉牙床,釘上鋼板,重症監護室裡的水深火熱最終有了一個好結局。手術這種方式看起來是粗暴的,但比終年不摘的口罩和「男孩子應該陽剛點」的口頭解決辦法,都要溫和得多。

「人總要追求某個東西,只要他自己覺得值」

整容醫生郭榮最近接診了不少來做乳腺手術的男性患者。

 

一個23歲的小夥子,身形很瘦,但胸部卻特別容易招惹注意。郭榮說,這位患者單純乳腺增生的狀況已經達到了B罩杯,「和女性的乳腺是一樣的,只不過長在了男人身上。」

 

跟大多數就診的患者一樣,這位「乳房肥大症」纏身的小夥子是由媽媽陪著來的。郭榮診室裡的父親角色長久缺位,即使出現也是沉默寡言。在郭榮面前,患者表現得非常開朗,但種種窘迫已經伴隨了他七、八年——即便在炎熱的夏天,病人也根本沒辦法穿T恤出門,還要再穿一件外套隱藏缺點。

 

郭榮所在的上海東方整形醫院接診過各式各樣的患者,眼睛、鼻子、吸脂是最火的項目,還有針對女性的私處美容,以及逐漸失去市場的男性陰莖延長手術。來修復的也不少,歐式大雙眼皮這幾年不流行了,患者喊著要收窄,漢人的臉卻想要迪麗熱巴的鼻子,過幾年也許還要再整回去;同樣都是胸部手術,女性選擇隆胸,男性則會選擇將它縮小。

 

有兩個三十歲左右的健身愛好者,最近也來做乳腺手術。健身房嘛,總是要露肉的。但是只穿背心,胸就會凸出來,並且無論怎麼鍛鍊都不會出落成胸肌。在更衣室和洗澡間,只要脫掉全身衣服,即使別人沒有看,他們也會覺得別人在盯著自己的胸看。於是健身狂人不再想去健身,身體繼而發胖,乳腺就顯得更腫脹,惡性循環。從一定程度上說,他們失去了炎熱氣溫裡的穿衣自由。

來自菲律賓、現年42歲的赫伯特·查維茲(Herbert Chavez)自小迷戀超人,19歲起就開始整容,整容次數多達25次,終於變身現實版超人。2013年,他因收藏1253件超人周邊入選金氏世界紀錄。

也有年紀大的人來預約手術,一個五十歲的男人來割眼袋,他剛剛生了二胎,擔心以後給孩子開家長會,被誤認為成爺爺,想變得年輕一點。也常有老人自己一個人面診的時候跟郭榮表達「阿拉老想做雙眼皮手術了,已經想了好幾十年」,但第二次子女們跟著來,很可能就不同意:年紀大了愛美有什麼用。郭榮從不會過早地給他們安排上手術日程,「老年人做手術的顧慮更多,面臨年齡風險和家人的反對,年輕人就更勇敢,更容易作決定。」 

 

為什麼整容?這是個老話題了,而你能得到的答案往往非常有限,仿佛出自同一本教材。

為了變得自信,為了找工作更方便,為了吸引戀愛對象,為了符合大眾審美,為了實現自我賦權。

 

《看上去很美》一書裡,作者提到「美容整形手術在個人層面上實現了女性的賦權,在集體層面卻是對男性霸權的鞏固」。在審美這件事上,男性掌握了主導地位,但在如何變美這件事上,女性實在有更多的鬥爭經驗與發言權。2018年《中國青年顏值競爭力報告》顯示,女性比男性平均早5年有顏值競爭意識,51.9%的女性表示在18歲前感受到顏值壓力,但57.14%的男性在18~25歲間才感受到。

 

現在,越來越多的男性也走進了整形醫院,他們削骨、豐唇、除皺、墊高鼻梁,淘寶2018年發布的《中國男性消費報告》顯示,男士彩妝年成交額增長140%,他們塗粉底、口紅,描畫眉眼,越來越多的男明星作代言,讓他們有了可以學習的賣家秀。

去年上線的潮流節目,實際上也利用了男明星的時尚帶動效應。/綜藝《潮流合伙人》

在變美這條道路上,他們的經驗並不豐富,甚至對自己的審美還沒有成熟。男孩們在自我摸索,且會以經驗豐富的女性作為參照物。新氧科技《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的用戶畫像裡,男性只佔一成,女性佔到九成。在對美的追求上,女性大張旗鼓,男性更為遮掩。在我接觸到的男性採訪對象裡,有人憤怒地質問:誰告訴你我整過容的?立即掛斷了電話;有人整了兩三次,覺得剛剛好,但如果「像某些人」整容達到一定次數就會「很娘」,「沒有精神追求」;有人沒贏得父輩的同意但得到了女性的理解和支持;有人關注PUA小組很久然後去做了整容手術;還有一個醫美從業者愛講「顏值正義」的金句,極力推銷我購買整容項目。

 

醫生郭榮分享了一個故事,他的親戚在二十年前因為自行車事故受了傷,臉上撕裂出一條長長的疤,扯開了眼角,露出很多下眼白。郭榮並不了解情況,只知道這個親戚戴了十幾年的墨鏡,甚至天黑的時候也戴,郭榮只覺得性格怪異,「我們知道他受過傷,但不知道已經影響他到這麼嚴重了。」

 

當你過於關心外貌時,的確有很多東西可以幫你分神,世界足夠精彩,光是短視頻就能轉移注意力。但對生活影響的嚴重程度,只有墨鏡底下的那雙眼睛才知道。人總是要追求某個東西的,郭榮說,整容當然可以成為其中一種。以前,美貌意味著付出巨大代價,但現在不用了。在一片起伏的並不漂亮的地勢上,人為的滄海桑田,至少不會那麼艱巨。


相關焦點

  • 中國男人有「陽剛焦慮」麼?
    雖然在這次事件中,網友對「陽剛之氣」產生了諸多爭議,但鳳凰網的調查卻顯示,64.23%網友認為有必要培養男性青少年的陽剛之氣。事實上,對於當代男孩氣質趨於「文弱」的討論,早已不是新鮮事。2018年,《開學第一課》因為邀請了氣質陰柔的男性嘉賓助陣,引起了部分家長明確的牴觸和反感。
  • 男孩缺乏「陽剛之氣」該怎麼解決?專家是這樣說的
    男孩缺乏「陽剛之氣」的「男生危機」、「偽娘現象」正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然而,用建立「男子中學」的辦法,去除男孩的「偽娘」化,以為將男孩統一起來教育,就能恢復他們的「陽剛之氣」,雖然想法很「陽剛」,但卻脫不了臆想的嫌疑。首先需要追問的是,「男子中學」是否找對了「男生危機」的癥結所在?男性「陽剛之氣」的喪失、「偽娘現象」的出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 2020鼠年寶寶取名起名字大全:鼠年張姓陽剛一點的男孩名字
    張有大張之義,作為姓氏來說氣勢龐大,對於張姓男孩來說,自然要搭配一個大氣陽剛點的名字。鼠年出生的男寶本身性格就有著生肖鼠的膽怯,讓名字陽剛一點也是希望男孩能夠勇敢點。下面是為大家推薦的鼠年 張姓陽剛一點的 男孩名字 。
  • 為了變陽剛,男人們付出了什麼代價?
    但男人也會難受和悲傷,但他們卻沒有自由表達自己感受的權利。」在我們身邊,少不了從學生時代就被同學甚至老師叫做「娘娘腔」的例子:「可能因為我聲音太細了,還喜歡和女孩子一起玩,初一的時候,全年級都叫我姐之類的。感覺很難過,想自殺。剛開始就像個女權運動倡導者一樣,誰叫我娘,我就和誰打架,這個標籤導致初三之前都會在自卑當中無法自拔。
  • 防止中國男孩女性化?網友熱議:別再逼男孩陽剛了!
    這裡當然不是想說,大家一起鍛鍊是一個不好的提議。而是想說,在他們說「女性化」的時候,實際上是將其等同於不擅長運動、體格不好。這是一種汙名化。而對於「陽剛之氣」的推崇,傷害到的也不僅僅只是女性。在每一個男性的成長過程中,他也會因為整個社會對於他的陽剛要求,而被迫改變自己。但每一個人生來都自有其形狀,削足適履,將自己填進「陽剛」的框架中,永遠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 家有男孩一枚,對有毒的「陽剛教育」,怎麼破?
    近日,中國教育部提出要培養男孩的「陽剛之氣」,這樣的性別化教育,究竟會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 2021年男孩陽剛硬氣的名字(帶字義)
    男孩子還是要陽剛硬氣一點才好,太過柔和的名字和男孩的性別不合適,嚴重點還會造成男孩偏女性化,下面是2021年男孩陽剛硬氣的名字,有需要的家長可以參考一下。#男孩起名2021年男孩陽剛硬氣的名字男孩起名帶字義 陽剛硬氣的男孩名字推薦【奕諾】
  • 「男孩」的陽剛之氣都被家長們趕走了
    我閨女現在小學三年級,以前教育孩子都說女孩要寵著,男孩要管著。可是我發現現在的女孩確越來越自立、越堅強。男孩反而越來越柔弱,越來越媽寶。這是為什麼呢?仔細觀察,我發現問題不在孩子身上,都在家長身上。 前些天和我閨女同學家長一起吃飯,席間一男孩手不小心破了點皮。我的教育方式一定會是告訴孩子就破點皮沒事,玩去吧!最多用嘴給兩下,然後說堅強點。
  • 初三男孩看完《星星》欲赴韓國整容成「都教授」
    原標題: 初三男孩看完《星星》欲赴韓國整容成「都教授」  《來自星星的你》讓「韓流」兇猛  東方網3月5日消息:在全國兩會上,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竟成為熱門話題,連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主持人崔永元都參與討論。而心理醫生認為,韓劇滿足了觀眾的心理需求,是一安慰劑,但看過了也會「中毒」。
  • 哈卷穿裙子登Vogue封面遭嘲諷:把男人的陽剛氣找回來吧……
    在周六,她在推特上轉發了哈卷的Vugue封面並寫道:如果沒有強壯的男人,沒有一個社會能夠生存下去,把陽剛氣的男人帶回來吧。「東方人知道這一點。西方國家我們的男性逐漸女性化,我們的孩子被灌輸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這不是巧合。這是一次徹底的攻擊。把陽剛氣的男人帶回來。」她的言論瞬間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也讓其遭到了哈卷粉絲和其他支持哈卷的網友的炮轟。
  • 陽剛之氣的男孩名,朝氣蓬勃,奮發向上!
    充滿陽剛之氣的男孩,不僅給人一種陽光和積極向上的感覺,而且還很有魅力。所以,為男孩起一個帶有陽剛之氣的名字,既是一種對生活的責任感的體現,又帶有美好的品質,例如,心胸寬廣、正義凜然等。因此,這種帶有青春正能量的名字類型,太有韻味了。
  • 男孩陽剛硬氣的名字 張桉寧起名分享
    男孩陽剛硬氣的名字 張桉寧起名分享 電視讓我們見識到了更多男性的形象,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男孩類型,其中就有一種硬漢形象,將男性的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這些父母在給男孩取名的時候,就會加入自己喜歡的男生形象元素,給男孩取一個陽剛硬氣的名字,以下就整理了相關內容,可以看看。
  • 別再逼青少年「陽剛」了
    但整個社會對於男人表達脆弱幾乎是零容忍的,哪怕是對2歲的小男孩,家長都會說「男孩子不能哭!」男人不能哭,也不能像「怨婦」一樣抱怨。因此,他們的挫敗感往往只能通過暴力的情緒和行為表達出來。「有毒男性氣質」(toxic masculinity)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後來被學者廣泛運用在性別研究中。
  • 防止男孩女性化,培養「陽剛之氣」?網友熱議:別再逼他們了!
    這裡當然不是想說,大家一起鍛鍊是一個不好的提議。而是想說,在他們說「女性化」的時候,實際上是將其等同於不擅長運動、體格不好。這是一種汙名化。而對於「陽剛之氣」的推崇,傷害到的也不僅僅只是女性。在每一個男性的成長過程中,他也會因為整個社會對於他的陽剛要求,而被迫改變自己。但每一個人生來都自有其形狀,削足適履,將自己填進「陽剛」的框架中,永遠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 未成年人整容誰說了算? 要警惕監護權濫用
    正義網北京3月27日電(見習記者郭璐璐)整容低齡化問題日益受到社會關注。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曾就該話題進行熱議,認為未成年人整容會帶來不必要的風險,要加強對未成年人整容問題的規範。  來自鄭州的醫療美容行業從業人員張麗(化名)在工作中也會遇到前來整容的未成年人,多是做割雙眼皮、埋眼線以及玻尿酸填充面部等小手術,做磨骨、隆鼻、豐胸等大手術的則比較少。「正規醫院通常是不接受這種手術的,但是不正規的醫院、診所很多,所以未成年人整容還是比較容易。」她說。
  • 【彈舌】《奇蹟男孩》:我不是普通十歲小孩,我整容了27次
    整容越來越盛行,對大多數人而言,那是美麗的捷徑。但對有的人而言,那卻是想變成普通人的手段。今天喵小主要推薦的這部口碑可以媲美《尋夢環遊記》的電影——《奇蹟男孩》,講的就是一個關於整容男孩的故事。看了他的故事,相信你一定會想要抱抱他!
  • 男孩不像男孩樣子,父母要負很大責任!真正的男子氣概要這樣培養
    耳濡目染之下,他很容易女性化,講話不陽剛,走路也沒有一點男人的樣子。這提醒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對於孩子的教養,爸爸是不能缺位的。尤其對於男孩子來說,要讓他從小的成長環境中,有爸爸的存在,有男性的影響在。爸爸對於一個男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 英國整容男人數量漸增 有人瘦胸為遊泳好看(圖)
    為一窺男性整容背後的原因,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拉德分別陪同3位男士步入整容手術室,發現男人整容日漸風行,原因可能是女人、事業或中年危機,也可能只為取悅自己……  汽車教練塑鼻  為尋女友加分  25歲的汽車教練詹姆斯嫌自己鼻子太大,到倫敦一家整容醫院重塑鼻型。
  • 男孩不像男孩的樣子,父母要負很大責任
    當今社會,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男孩子膽小脆弱、優柔寡斷、缺少擔當,完全不像男孩樣。 探究起男孩缺乏陽剛之氣的原因,其實與他從小的家庭教養方式密切相關。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把男孩培養得有男子氣概,把女兒培養得很有氣質。
  • 男生要陽剛,深圳一中學選修課限性別,男運動女插花,啥是陽剛呢
    有陽剛之氣的男人,一定是勇於負責的。可是不知何時起,願意在家承擔育兒責任的爸爸越來越少了。「喪偶式育兒」、「消失的爸爸」背後是越來越多的男性逃避了教育孩子的責任。不要摸,當心細菌,別去蹭,衣服要髒……」這麼圈養著長大的男孩,哪來的陽剛之氣?男性帶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更能容忍孩子試錯,孩子可以盡情地摸爬滾打,發揮自己的天性。只有爸爸更多地參與到教育孩子中來,兒子才會更有陽剛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