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發生在陝西延安的這個故事讓外國網友感慨萬千。
面對新華社的鏡頭,果農王大姐談到這些年來自家的變化時,話語中帶著激動。
「20年以前,我們要靠山上種玉米啊、穀子呀這些類型的糧食。人很累很累,收入也不多,一年下來,覺得過得緊巴巴的。」
然而,隨著延安脫貧攻堅事業的展開,當地政府開始推廣扶持村民們種植蘋果樹,王大姐一家也勇敢嘗試這個從未涉足的領域。
讓她喜出望外的是,果樹越種越好,延安的蘋果產業甚至在全國都出了名,自家和全村人的生活都蒸蒸日上。
「車子買下了,房也買下了,雖然還有些貸款,但是我們有幹活的心境,可以還上這些貸款,一年一年的都有收入。」
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交裡鄉太泉村的果園裡,村民在分揀蘋果(新華社)
靠蘋果脫貧的不僅是王大姐一家,果農馮天興的家裡也種植了7畝紅富士蘋果。
「全家原先窩在兩條溝道間的土窯洞裡,遇上下雨,天天是膽戰心驚,夜裡睡覺根本不敢閉眼。因為灌溉條件不好,產下的糧食還不夠自家吃。」
而如今,馮天興種植的果園每畝產量能穩定在3000斤。用他自己的話說:「蘋果就是我家的脫貧果、致富果、幸福果。」
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兩縣脫貧摘帽,這標誌著延安各縣整體脫離貧困。
20世紀60年代的延安城和2019年的延安城(新華社)
曾經的荒山野嶺變成了綠水青山,道路也寬了,老百姓的日子愈發紅火。
發生在普通中國人身上這些脫貧故事,感動了不少外國網友。
「蘋果看起來真美味,祝你們好運,勤勞的中國人民。」
「太好了,祝你們好運,期待更加成功。」
看到中國的扶貧成就,還有一位外國朋友一語道出了真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挑戰,(延安人)克服了困難,還取得了成功。其中的關鍵就是可持續發展,太令人振奮了!」
誠如這位網友所言,在注重生態建設的前提下,延安持續發力現代特色農業,發揮畜牧業、林果業優勢,深化農副產品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如今,在巍巍寶塔山的見證下,「陝北的好江南」被青山、稻田、荷塘環繞,林下養殖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貧困戶家家都有產業。
碩果纍纍的不只是蘋果產業,還有沿黃紅棗,川道大棚,溝道養殖……而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正為延安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5月5日無人機拍攝的陝西延安洛川縣境內包茂高速公路盤道(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