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
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習近平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攜中共新的領導集體以「更年輕、代表性更廣泛、更富活力」的姿態亮相,成為全世界媒體熱議焦點。
習近平在中國老百姓當中有著很好的口碑,他受過高等教育,也經歷過艱難的生活,用老百姓的話說,「吃過苦、受過罪」。長期以來他廉潔自律,在國內視察活動中頻頻體現出對普通群眾的真摯情感打動人心。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習近平的言行讓世人對處於重要發展節點的中國的前景充滿期待。
普京
2012年3月5日,普京以64.39%的得票率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他就任俄羅斯第四任總統、三度入主克裡姆林宮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政治神話。
此次當選後他感極而泣的畫面,也昭示了此次勝選的不易。儘管他可能預料到有些國家不會希望他再次主政,但絕未料想過會遭遇如此強度、如此規模的來自國內外的阻擊和反抗。中產階級「俄羅斯不需要普京」的宣言令普京驚痛的同時,也意識到須得拋開往日的政治成就與輝煌,為俄羅斯帶來進一步實質性的改變。
在恢復俄羅斯大國形象,維護國家統一、提高國家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成就,是普京贏得主流民意支持的關鍵所在。除此之外,俄羅斯人還有幾多期待,這位「鐵腕總統」能夠強悍出擊,改善俄羅斯「可控的民主」,有效治理俄羅斯嚴重的貪腐。
歐巴馬
歐巴馬此次勝選不可謂不艱辛,與羅姆尼的爭奪幾度得失,最終峰迴路轉。四年後再入白宮,歐巴馬已熬白了頭髮。
雖然沒有完全實現民眾的希冀,經濟復甦乏力、失業率高企,醫保改革也進一步加深了國內政治分裂,但歐巴馬實現了初次勝選時伊拉克撤軍的承諾,阿富汗撤軍也在進行中。尤其,他致力於恢復美國中產階級「美好的生活」的決心再次贏得了選民的信任。目前他力圖推行的許多政策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兩黨政治分歧的掣肘,全世界都在關注著歐巴馬總統能否帶領美國人民迎來「美國最好的時代」。
默克爾
作為德國標誌性的女性政治人物,默克爾的思想和作為影響著歐債危機的解決與歐洲一體化的走向。德國的實力是她發揮政治影響力的後盾,當然,「德國巨大的影響力」也離不開這位回歸的「鐵血宰相」。雖然以「鐵」著稱,但在媒體眼中,默克爾適應變化能力驚人,甚至堪稱柔軟。面對2013年大選,面對深陷歐債危機的歐盟,人們期待看到,這位既不缺鐵腕又比柴契爾夫人「會轉彎」的「歐羅巴」夫人更加精彩的表現。
金正恩
2012年一顆光明星3號升空,金正恩以小博大再次獲勝,造成東北亞局勢震蕩。當今世界最年輕的國家領導人金正恩高票當選《時代》周刊 「2012年度風雲人物」榜狀元。
2013年金正恩剛剛發表新年賀詞,就成為熱評焦點。從內容看來,他對朝鮮當前的形勢和要務認識清晰,其核心直指建設經濟強國,改善民生,並呼籲結束朝韓對抗。雖然美國人回應說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但外界還是想觀望一下,在瑞士受過教育,至少學習過三種語言的金正恩將會給朝鮮帶來怎樣的改變。
巴沙爾
中東幼獅巴沙爾?阿薩德未能在2012年內解決其內憂外患的執政危機,繼續停留在中東政治風雲的風暴眼。
從2011年下旬危機肇始,就有人在猜測巴沙爾是否會步卡扎菲的後塵,網際網路世界甚至有人製造巴沙爾被刺殺事件。在2012年末敘利亞危機最新的進展中,美、俄都明確表態的結果仍然是一個僵局。俄羅斯明確的支持或許能讓巴沙爾暫時鬆一口氣,最終的政治結局如何,要看包括巴沙爾在內各方的妥協程度。
穆爾西
穆罕默德?穆爾西成為2012年國際社會關注焦點,絕不僅僅因為他當選埃及新總統終結了埃及60年軍人專權的歷史。這位教授出身的總統給自己的擴權法令不久前引發了埃及的「憲政危機」。
因為懼怕一個「新法老」的誕生,超過10萬埃及人示威遊行反對穆爾西。而支持者和反對者們發生的流血衝突使埃及為和平、穩定、富足付出了又一次血的代價。
在國際國內社會的雙重壓力下,穆爾西最終完全廢除了該聲明,但埃及國內世俗派和宗教力量的矛盾已經被挑起。當前,新憲法草案雖已生效,兩派的對抗仍在繼續。國際社會都在關注,穆爾西能否帶領埃及早日結束社會分裂和動蕩的狀態,走上經濟重建之路。
翁山蘇姬
2012年,緬甸批准翁山蘇姬所領導的民盟為合法政黨。24年的奮鬥之後,她終於正式走上緬甸政治舞臺的中央。
翁山蘇姬這個名字在緬甸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允許被提及,而只能被以「夫人」(the Lady)指稱。在緬甸普通民眾眼中,她是「國父女兒和民主領袖」;在西方社會,她被稱為「民主鬥士和亞洲曼德拉」,前後15年失去自由時光的奮鬥歷程為她贏得了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無數光環。當翁山蘇姬以民盟領導人的身份會見歐巴馬總統、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政要,受到輿論追捧的時候,與其說是國際社會關注翁山蘇姬,不如說是對她正式參政議政後的緬甸未來政治走向的高度關切。
查維茲
委內瑞拉現任總統查維茲在2012年的總統大選中獲勝,再度出任總統。身患絕症而擊敗強勁對手,使查維茲成為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最為傳奇的領袖人物。
他在任內所推行的一系列以減輕貧窮和財富不平等為目標的社會保障計劃,為他贏得執政14年至今委內瑞拉中下層人民的不離不棄。而國際社會也難以遺忘這位從不放過任何攻擊美國機會的「反美鬥士」。如今這位拉美左翼的「旗手」深受絕症之困,已經著手安排接班人。自身身體的發展狀況,委內瑞拉社會的結構性矛盾走向、拉美左翼火種的存滅都成為查維茲的不能承受之重。
野田佳彥
由於所在政黨在眾議院選舉中遭到慘敗,第95任第62位日本首相、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黯然下臺。
背棄了民主黨的「中道偏左」路線,將民主黨帶往極右道路;忘記了競選綱領中「要全力構築與中韓等亞洲諸國的信賴關係」的明示,把中日關係推向邦交正常化40年來最為緊張低落的境地;一方面深深明白日本與亞洲是「雙贏的關係」,但另一方面卻唯美國馬首是瞻。
日本一直在走馬燈般地換首相,這並非是野田佳彥一個人的悲劇,這是整個日本政治、經濟、社會、外交的歷史結構性問題。其實野田可以聊以自慰一下,他至少是小泉純一郎之後短命首相中最「長壽」的一位。
(《當代世界》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