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11日消息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教育系統經歷了一次全面檢驗,全國教育系統通力合作、克服困難,教育教學秩序平穩有序恢復。在此背景下,教育行業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後疫情時代,如何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近日,節奏嘟嘟智能音樂教育CEO張崑崙接受採訪時表示,傳統的藝術教育要想更長遠的發展下去,就要抓住這種變革,跟上時代的腳步。
疫情期間通過線上教學 贈送課時等方式確保生源不流失
2020年突如其來的這場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教育行業,面對這次疫情,很多機構都顯得手足無措,面對長時間的停課,招生困難,無法消課,退費等問題,同時房租和人力成本的支出都讓機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1.面對一系列突發問題,機構首先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去應對,並做好持久戰的準備,第一時間做好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工作,取得諒解,通過線上教學,贈送課時等方式確保生源不流失。
2.眾所周知,大部分藝術教育機構都是線下培訓,因此選擇適合的線上教學工具,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讓學生和老師都有課上,讓課消轉起來,才是重中之重!
3.通過線上直播,免費課,社群營銷等形式招新,轉化生源,注入資金。
4.同時,機構也要做到不斷的開源節流,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我們誰也說不準疫情還會不會捲土重來,所以我認為機構想要更長遠的發展,一定要做出適合自己的改變,讓危機變成常態,當真正的危機到來時,才能更好的應對他!
相對於學科類的機構,藝術教育影響更大,尤其是音樂舞蹈類的培訓,更注重參與度和體驗性,很多時候只有經過體驗才會有轉化。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讓學生在家也能進行線上體驗,如1對1或者是小班課的直播,強調高頻互動,用高效的溝通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豐富的線上教學工具不但能滿足日常的教學所需,讓學生在家也能動起來,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哪怕是疫情期間也可以達到生源的轉化,幫助機構逐步恢復正常運轉。
藝術教育機構要轉變傳統的思維 讓發展「在線」,標準「在線」
其實隨著80後,90後成為新生代的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對於教育的投資,以及政策的紅利,都使得藝術教育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然而多年來藝術教育的市場雖然很大,但大多還是傳統的線下小作坊式的培訓機構,缺乏標準化,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缺乏在線化的發展。
尤其是這次疫情,我們可以看到,在線化的教育模式帶來的極速發展,面對龐大的教育需求,錄播,直播,雙師課堂等諸多在線模式都得到了驗證,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師資不足,和師資質量不平衡的問題。而標準化的課程內容,也確保了教育水平相對落後地區的孩子也能夠享受和高水平教育地區的孩子一樣的課程。所以藝術教育機構也要轉變傳統的思維,讓發展「在線」,標準「在線」。
未來的音樂教育 更傾向於AI技術和智能化培訓
這次疫情影響最大的是傳統文化課,但是新興的藝術教育也同樣面臨著變革的挑戰。就拿音樂教育舉例來說,傳統的樂器學習,大多是線下枯燥式的技能培訓,和填鴨式的樂理知識灌輸,這種方式顯然已經跟不上現在教育變革的速度。未來的音樂教育,更傾向於AI技術和智能化培訓,比如單調的樂理知識通過趣味的動畫形式展現,孩子喜歡,他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動力學下去,再通過AI技術,分析演奏中的節奏,音準等數據,加以課後的智能陪練,效果會比單純的線下練習更明顯,孩子也更能堅持下去。傳統的藝術教育要想更長遠的發展下去,就要抓住這種變革,跟上時代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