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時,經常會遇到家長諮詢。說帶孩子來醫院,康復師每天和娃玩玩「遊戲」,孩子語言能力就蹭蹭蹭進步了。
為什麼自己回去照著做,時間還比康復師長,孩子卻沒啥變化呢?
我猜測,有這方面疑問的朋友,一定陷入了一個誤區;
只關注到孩子是否參與到遊戲,而忽略了玩遊戲的初衷,是激發孩子的溝通欲望,引導孩子學會表達。使得這樣的遊戲時間只能算作簡單的陪伴。
那麼怎樣進行遊戲,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呢?大家記住3個原則;
如何有效在遊戲中提高語言能力?
1、以孩子興趣和關注點為中心
提升語言能力的遊戲有很多,但並不是所有都適合。選擇遊戲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評估孩子是否對它感興趣。
因為只有感興趣,才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也是進行給孩子進行訓練的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2、創造語言機會
★方法一:打破常規
比如和孩子玩「五官辨別遊戲」時,在保證孩子已經能夠辨別各五官後,故意說錯,或指錯位置:
例如,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這是眼睛」。
注意,在說完這段話後,故意停頓一段時間等孩子反應一下。
這時如果孩子脫口說出「錯了」,家長要立即對孩子進行表揚,糾正自己的「錯誤」。
這時也可以適當的擴展對話,比如可以對孩子說:「寶寶真棒,這不是眼睛,這是鼻子,這才是眼睛」。說話時,注意結合稍誇張的手勢動作。
★方法二:延遲滿足
遊戲時,將孩子感興趣的遊戲道具,放在一個看得到摸不著的地方,來促使孩子產生表達欲望。
剛開始時,孩子可能會只用手指不說話,這時就需要家長一字一句的引導。直到孩子有明顯的進步,才把道具給TA。
3、尊重選擇同時注意分享控制權
在遊戲過程中,真正參與到遊戲中,注意與孩子分享對活動和物品的控制權。
當孩子提出想要玩滑梯的請求後,我們可以承諾陪TA玩。
但為了真正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我們需要在孩子滑下來後,擋在孩子面前,說「輪到我了」。
之後再滑下來停在孩子面前,輔助TA說出「滑」,或其它他你想要教的詞語。
從易到難,等孩子能說出這個詞語後,再允許TA滑。
4、新舊技能交替
當孩子已經掌握了一個詞彙後,試著在這個詞的基礎上拓展新的詞語。以維持孩子語言學習的動力。
比如孩子學會了「我喜歡」這個詞,我們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的水果來練習。
比如:數蘋果遊戲,來教孩子學習新詞「蘋果」。最後再引導孩子準確的掌握「我喜歡蘋果」這句話。
5、有條件的強化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對強化的控制就是對行為的控制。
舉個例子:
小明很喜歡玩積木,有一天小明指著積木盒希望媽媽幫他打開。
媽媽引導小明說出「積木」,明明沉默,媽媽再引導,明明開始尖叫。
媽媽等他停止尖叫後,再次重複「積木」,這時,明明發出「ji mi」的音,媽媽立即幫忙打開積木盒遞給小明。
像這樣,當孩子出現明顯的進步時,我們要及時肯定TA的努力,這樣後面的訓練才能夠更順利的進行。
今天的分享到這就結束啦,如果還想知道更多語言訓練小遊戲,搜索關注公號: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官微,回復「11」獲取寶寶語言發育的相關知識,每天定期更新,做知識型父母,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