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後注意事項
一、早期下床
1. 目的:早期下床可預防循環系統合併症的產生、促進體能的恢復、促進傷口癒合及排便正常。
2. 注意事項:開刀後第一天可下床活動,手術後第一次下床可能會有暈眩感,此時務必要有家屬陪伴,可先將腿垂於床邊,並在床緣坐一會兒,不覺頭暈再下床。此種現象通常於24小時後消失,並不見得一定有貧血或其他不正常。
二、排空膀胱的重要性
1. 開刀當天會使用導尿管,通常第二天拔除,拔除後注意事項如下: (1) 尿管拔除後 4-6小時應自解小便。 (2) 若解不出小便,可傾聽水聲或以溫水衝洗會陰部等方法誘尿,若仍無效,應通知醫護人員。
三、子宮按摩
1. 目的:促進子宮收縮,預防產後大出血。
2. 子宮位置:手術後子宮高度為臍平,24 小時後每天下降一指,產後十日下降至骨盆腔,即無法由腹部觸摸到。
3. 方法:一手放於恥骨聯合,另一手由傷口兩側輕輕按壓,刺激子宮收縮,按摩至子宮變硬、像球形才可停止,如變軟則需繼續按摩。
4. 惡露:產後子宮內殘留物排出,剖腹產者惡露量會較自然生者少。
四、飲食指導
1. 可進食時間,依麻醉方法而定,一般 8~12 小時無不適情形可開始進食。
2. 採漸進式方式,由流質飲食開始,少量多餐,採溫熱且均衡飲食,儘量少食用產氣食物,如豆類、奶類製品。
3. 二周內不可食用含酒精、人參、生化湯等食物,上述食物可能會影響子宮收縮。
4. 哺餵母乳者,採高蛋白質飲食並增加水份攝取,以促進乳汁分泌。
5. 產後 4~5 天仍未排便,請告知醫護人員。
五、腹部傷口
1. 活動時可使用束腹帶,避免牽扯傷口。
2. 手術傷口會使用『水膠傷口敷料』,醫護人員會說明使用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
3. 傷口如有紅腫、滲液、異味等情形,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六、其他注意事項
1. 性生活:惡露乾淨、子宮完全恢復(約 6~8 周)後,以免造成感染或出血;建議產後 42 天回診,由醫師檢查後再恢復。
2. 月經復潮:無哺餵母奶者,約產後 6 周來潮;餵母奶者,因哺乳期長短而有所異動,可能於產後第 2-18 個月內的任何時候恢復,平均為 6-8 個月,甚至有的在哺乳期間,月經一直不來潮。
3. 避孕:滿月後無論有無哺乳,月經來潮前均可能懷孕,故不能等月經來時才開始避孕。建議開始有性生活就要避孕,一般先用保險套避孕,若考慮其他方式 (如子宮避孕器、服用避孕藥等),產後回診再和醫師討論。
七、出院注意事項
1. 有下列情況,請返院複診: (1) 產後發燒 38℃以上,且連續兩天。 (2) 會陰部發紅、腫脹、疼痛。 (3) 產後大出血:紅色惡露大量且持續自陰道流出 (4) 惡露變色,味道異常。 (5) 乳腺炎:乳房局部腫脹、有熱感、發燒。
2. 岀院後 3~4 天會安排回診;產後42天請再次回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