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嘉 策劃:喵大大
每年到高考填報志願時候,我們的後臺就會炸鍋。
經常有小哥哥、小姐姐問,「大學讀歷史專業有麼有前途?」
如果「前途=錢途」,估計要讓你失望了。
如果「前途=前禿」,估計不會讓你失望!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選擇北大考古系,遭無數網友質疑專業選擇的現實性,卻收到整個考古圈的祝福,成為「考古圈團寵」!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受到珍重,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幸福?
歷史學同樣屬於冷門文科專業。許多人在填寫大學志願時一定會收到來自身邊人的規勸,「歷史不好就業」「學歷史沒前途」「讀歷史走路窄」……
人生的路有很多條,不是每一個人都要走那條豔陽高照的柏油馬路,在小徑分叉的花園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風景。
於是乎,我們第6期的大咖問答欄目,給海內外的100餘位歷史學者提了個小問題:大學讀歷史學有什麼價值?希望能給迷茫中的準大學生一點啟發。
我們收到了28位學者的精彩回復,感謝各位老師對歷史研習社的支持!
一
姓名:鄧小南
單位:北京大學歷史系 教授
今天的人類從歷史中走來,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親歷者、觀察者、創造者與傳布者。歷史學特有的縱深感、厚重感,是其獨特價值所在。歷史學涉及的廣博知識,讓我們對自身、對社會、對道路選擇有更為豐富開闊的理解;歷史學致力於從紛繁史料中追尋真相,鍛鍊我們歸納提煉、把握關鍵的能力;歷史學重在反思辨析,關注「表象背後」,強調思維方式的訓練。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大學生涯由此起步,是合理的選擇。
二
姓名:劉一皋
單位:北京大學歷史系 教授
從疫情以來的世界及中國情況看,你方唱罷我登場,形形色色各種表演都有,傳統政治學,經濟學都遭遇挑戰,最好的認識方法無非是歷史。歷史方法是基礎,當然也可以吃飯。
三
姓名:葉煒
單位:北京大學歷史系 教授
傳統與現代有著複雜、辯證的關係,傳統中孕育著現代的因素,現代中也包含著傳統的成分。歷史傳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甚至決定了不同國家走向現代的道路。因此,我們了解和研究歷史具有現實的意義,雖然不能說了解歷史就一定能理解現代,但是可以說,如果不了解歷史,就難以深刻地洞悉現代。而且,學習歷史讓我們養成將事物置於特定時空中思考的習慣,這往往是打破教條的出發點。思考歷史,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質疑我們原本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世界;面對歷史,能讓我們保持謙虛的態度,至少不盲目的認為只有自己的文化是人類歷史的關鍵。
四
姓名:於文杰
單位: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教授
科學培養的是物質和技術,人文培養的是精神和靈魂。歷史為人文之根。
五
姓名:彭華
單位:四川大學 教授
我是歷史學工作者。學習歷史、研究歷史、普及歷史,是責無旁貸的事,也是樂在其中的事。從業三十多年,至今依然無悔。
我之所以選擇歷史學,主要是出於興趣。自從讀小學開始,我對歷史就有一種天然的愛好。現在回憶起來,林漢達、曹餘章的《上下五千年》對我具有啟蒙作用。
以歷史學為職業,確實是備極艱辛的工作。大學讀歷史學,雖然說未來不能發家致富、升官發財,但實在也有一些可貴的意義甚至還有一些寶貴的價值。比如,學習歷史,可以陶冶情操、砥礪人格、激勵人生。再如,學了歷史,在品茶、吃飯、聚會之時,也可以增加一些談資。當然,我覺得,學習歷史最為寶貴的價值,恐怕是「民族記憶」的追尋、「民族文化」的延續、「民族精神」的弘揚。
這是我的一點感受。
願與青年學子共勉!
六
姓名:牛淑貞
單位: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教授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我認為遠不至於此。在現代比較注重物質享受的時代,歷史學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價值。其實不然,也許正是它的這種無用之用,使我們可以愉悅地沉浸其中,不知不覺中就獲取了做人做事所需的諸種給養,諸如穩健、踏實、嚴謹、求實等會使我們走得更遠、更穩的品質。
七
姓名:唐小兵
單位: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教授
歷史學是一切人文學科甚至社會科學的基礎,因為所有以學術為志業的研究都必須奠定在事實的基礎之上,而歷史學就是通過一套嚴格的學術途徑重構已經消失在時間長河的歷史世界的學科,只有在這種事實與細節的基礎之上才可能有我們對於過去的理解與闡釋,也因此才會讓我們在一個具有脈延感的歷史脈絡裡確定個人及所屬的共同體的價值與意義。因此,歷史學既是求真的學問,也是求解的學問,它對過去的反思隱含著對現實的關切,而對過去的書寫也寓意著對於未來的期許。歷史學不但提供讓我們活得明白和篤定的真實,同時也衍生讓我們活得有價值感和尊嚴感的意義。正如著名史家餘英時先生在《史學、史家與時代》一文中所言:「學歷史的人,至少應該有嚴肅感、尊嚴感,對生命有嚴肅感的人,才能真正懂得歷史;有嚴肅感的人,對他的時代,必須密切地注意,決不能將自己關在書房裡,只管自己書桌上的事情,好像其他世上一切皆與我不相干一樣。」
八
姓名:關長龍
單位:浙江大學 教授
孔子說「仁者人也」,仁( 在郭店竹簡中,仁字寫作&39; )道當身心兼修乃可成就。孟子說「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乃可安之,若物物自為,則用物粗窳且身力疲殆;準此,知一人之心須千載之智所兼具,才能有為,必事事臆斷,將臨事顛蹶而心神惘然。讀歷史,就可以走上修心之路了!
九
姓名:馮培紅
單位:浙江大學歷史系 教授
歷史學可以滿足我們閱讀和探索的興趣,歷史上留下來巨量的文獻和文物,提供了我們解讀人類歷史世界的可能性;歷史學是一門扎紮實實的學問,必須以史料為依據,但也要勇敢地質疑和批判史料,容不得半點虛假;史料只是冰山一角且真假混雜,歷史的真相永遠撲朔迷離,但歷史學能力的培養給了我們認識世界的眼睛和無盡的想像力;歷史與現實相對,了解昨天也是為了更好地面對未來,歷史中充滿了當時的現實,現實也很快會變成歷史,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便構成了整部人類的歷史。
十
姓名:鐵愛花
單位:蘇州大學歷史系 教授
我認為學習歷史,具有重要價值。歷史照鑑古今。學習歷史,以史為鑑,可促使同學們汲取歷史經驗與教訓,發揚古人民胞物與,求真、求善、求正、求實之精神,傳承文明,啟迪民智,讓同學們心存敬畏,不忘過去,尊重歷史,傳承文明,開拓創新,繼往開來,促進社會發展進步。學習歷史對國家、社會和人生都有益處。
十一
姓名:臧知非
單位:蘇州大學歷史系 教授
歷史學是研究過去的社會狀況及其發展的學科,以便使我們在當下活得明白些。一個真正的歷史學家,是站在時代高度,以背負青天往下看的視野,古今一體地考察社會發展,在求真的基礎上,探尋歷史發展的因果關係,在眼花繚亂的歷史現象背後,發現歷史邏輯,以他人所無法具有的高度、厚度、和廣度,自我分析,自我批判自我,在自覺地的基礎上從事當代建設,規劃未來,使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任何國家,任何民族,只有科學地把握自己的歷史之路,才能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但是,就具體的個體來說,歷史學很可能是一個「無用之學」,如果是為了找一個賺錢的職業,尤其是在商品經濟時代,一切都以經濟、實用與否衡量其價值的話,學習歷史,無疑是入錯行。
十二
姓名:高芳英
單位:蘇州大學歷史系 教授
歷史學以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為對象,主要考察和探討人類在歷史上取得的突出成就與經驗教訓。所以歷史:古今中外,包羅萬象。即將入學的大學生,正生活在一個信息和知識爆炸、內外環境複雜、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如果選讀歷史學,就能從包羅萬象的歷史中,承接各領域知識的碰撞和融合,培養多學科、跨學科的思維意識;就能藉助各學科領域的視角,對人類文明進行多維度的了解與研究,提高自己適應時代的複合型能力。
十三
姓名:蘇澤龍
單位: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歷史學有二種意義,第一是指對曾經發生過事情的記錄,第二是對於這些事情的理解與分析,即「史有二義」。對於歷史專業學習者來講,學習既往史實是認識人類社會文化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帶你乘風破浪開闊人生空間的過程。而對事情的理解與分析則可以將歷史化遠為近惠己、惠人,實現人生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的價值。
當然,前提條件是必須好好學!
十四
姓名:陳侃理
單位: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副教授
對所有人:1. 真的上一次大學,而不是學一門技術。2. 有大把時間看書,而且都是你想看的。3. 了解歷史書上哪些話是騙人的。4. 運氣好的話,想明白為什麼他們要騙你。
畢業後準備改行的:1. 基礎訓練紮實,換專業讀研頗受對方歡迎。2. 就業面廣,有同學愛玩遊戲,工作去了遊戲公司。
畢業後死不悔改的: 有朝一日可以自己書寫歷史。
十五
姓名:朱毅璋
單位:暨南大學 副教授
我認為歷史學的價值在於能培養學生對事件分析的邏輯思維能力,使之能客觀理性地明是非、辨黑白。當我們分析一件歷史事件時,需要客觀地分析是如何走到這一步,如各構成事件之間有什麼聯繫、哪個環節是關鍵性的。在這個過程中,這種邏輯思維能力就能得到鍛鍊,再加上平時的歷史學知識積累,能有助於學生在未來的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冷靜面對、理性分析各種機遇和挑戰、以及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
十六
姓名:肖清和
單位:上海大學歷史系 副教授
就目前情況下而言,盲目推薦報讀歷史學可能是不負責任的,因為相較而言,歷史學在就業、深造、功用等各個方面可能不如其他學科。然而包括歷史學在內的人文學科的用處不在於眼前的功用,而在於長遠的、整體的、深層的益處。歷史學家不僅僅在於還原過去,更重要的是揭示未來,為未來的走向提供更多可能性。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對人類歷史與社會的影響可能無法用任何功用進行衡量。如果你喜歡歷史、好學深思、心懷天下,願意與先賢對話,願意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麼請報讀歷史學吧,她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十七
姓名:趙晉
單位: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副教授
我認為價值在於:第一,有助於我們養成愛讀書、勤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會伴隨我們一生。無論今後做什麼工作,這種習慣都是極其必要的。第二,古今中外的人類歷史,可以使我們深刻了解今天,知道為什麼今天的中國和世界,會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另外一幅圖景。第三,培養一種腳踏實地、尊重證據、重視實證、窮根問源的治學態度,這是很多人文學科所不具有的,也是歷史學為人稱道和尊敬的魅力所在。最後,有助於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歷。看過了歷史上太多的人和事,就會明白,很多挫折不獨發生在自己身上,有些磨難是成長的必需。這樣,你或許可以變成一個豁達和樂觀的人,你的人生也許真的會與眾不同。
十八
姓名:陶磊
單位:浙江大學歷史學系 副教授
理論上講,學歷史對掌握文明的全景,理解當下的生成,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對於理解不同文明之優劣,促進文明交融意識的培養,同樣不可替代。
十九
姓名:劉可維
單位:南京師範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副教授
大學讀歷史學有什麼價值:
對於歷史學,更多的觀點是從「以史為鑑」的實用角度強調其對於人類社會的指導作用。不過,現實中人們往往會重蹈覆轍,反覆犯著同樣的錯誤。因此,我個人更傾向於從人文主義的視角看待這一學問。芸芸眾生間可能只有少數者懂得欣賞文學的優美,理解哲學的思辨,但不可否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追憶過往,留戀疇昔。而歷史學正是人類集體戀舊情節的一種終極表現形式,我想這正是歷史學的價值,及其在人文學科中獨樹一幟的魅力所在。
二十
姓名:何愛國
單位: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副教授
歷史學科是一門古老的基礎性學科,與人類社會共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發展離不開歷史記憶,民族發展離不開歷史認同,國家發展離不開歷史經驗,歷史學科的重要地位是歷史形成的。從大歷史的角度看,「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歷史學的價值其實是不言而喻的。中國古代史學家早就認識到,歷史學科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鑑往知來」的學科。就當代大學生而言,學習歷史學專業,能夠以自己的歷史學知識、理論與方法,服務於各行各業,特別是文化、旅遊、文博、歷史、管理、教育類的黨政部門與服務部門。
二十一
姓名:尉佩雲
單位: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副教授
首先,「為前途」:通過「史學家法」的系統訓練,以及大量原始材料的甄別選取,歷史研究者能夠具備完善的材料統籌信息組織以及知識體系構建的能力,這有助於未來個人的職業發展。其次,「為修養:我們通常講「腹有詩書氣自華」,德國史學家認為歷史研究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Bildung」,是自我的精神培養和塑造,由此我們就能夠「思接千載,視通萬裡」。再次,「歷史」不僅僅意味著「過去」,他更加指向現在和未來,由此,我們對個人和國家的當下狀態、未來發展會有更加清晰的洞察力,這樣才能結合考量我們的主體意志和時代精神的發展,將自我實現和時代發展更融洽地結合起來。
二十二
姓名:劉敏
單位: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講師
大學讀歷史將會使學生習慣於嚴肅閱讀,習慣於歷史性的思辨,掌握出色的資料收集能力,信息解讀能力和清晰寫作的能力。學生分析問題的視野更加全面,得出結論更加堅實,作出決策更加有主見。
二十三
姓名:丁義珏
單位:蘇州大學歷史系 講師
小編給我的問題是「大學讀歷史有什麼價值?「。我猜他更想問的是「本科讀歷史有什麼價值」。關鍵詞是本科和價值。價值是因人而異的。首先,對那些期待本科學習就實現階層跨越的考生,學歷史基本沒價值。它無法幫助你從做題家變成都市白領。如果想成為教師、公務員,也須經過各自專門的考試。本科階段的歷史學習有些用處,但比較間接。其次,對那些純粹為了求知、期待獲得對眼前世界更全面認識的考生,本科讀歷史有較大價值。它能幫你獲得進入過往世界、不同文明體的鑰匙。局限在於,歷史學本身不教你設問也不給你答案。如果不滿足於對這個世界假裝冷靜、隔岸觀火,可以史學為跳板轉去人文社科其他學科試試。有了史學基礎,一般都能較快適應。最後,對那些立志追問終極的意義和價值,願意為」求道「而去」問學「的小眾考生,本科學歷史也有一定的價值,但萬不能期待太高。只能說現代歷史學能給你提供更開放和多元的視角,教給你遠近高低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方法,或許能讓你更不易被欺瞞與哄騙,僅此而已。
二十四
姓名:白若萌
單位:山西大學歷史系 講師
「歷史學的價值」這個價值觀問題,是個根本的、終極性之問,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轉化為 「文史哲這類人文學科有什麼價值」?
文學、歷史學、哲學是人文學科,這與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這類社會科學是不一樣的,與天文、地理、農、醫、機械、電子、計算機這類自然科學更不一樣。
在很多人看起來,人文學科既不能動手操作去改造自然社會、也不能創造財富,學文科的人天天就是看書、思考、他們口若懸河,還有些特立獨行,很多人於是覺得文科好像沒有什麼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人文學科自然無法直接創造財富、帶來價值,但千百年來,人文學科無疑為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提供了意義、價值、方向、終極關懷。就歷史學來講,她的功能首先在於保存人類的記憶,通過閱讀死去的人們的事跡,會給活在當下的人們提供參照和借鑑,使活著的人們能避免重蹈覆轍、少犯錯誤、更加明智,也能夠豐富人們的心靈世界,讓人活的更加像人,正如易中天老師說的,「有時,看似無用,則必有大用」。
因而,人文學科關注人的精神和心靈,社會科學關注人類社會的規律、自然科學關注宇宙自然,人類的三大知識部類,她們各司其職、各就其位,無高下之分,共同支撐著我們人類的存在和延續。
二十五
姓名:常彧
單位:深圳大學歷史系 講師
如果說物理學是我們理解自然世界的基礎,那麼歷史學就是我們認識人類文明的門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被不同的歷史因素所塑造的。歷史學為我們讀懂自己的人生提供了一種解釋,也為讀懂過去那些人的人生提供了不同的解釋,更為我們理解當下社會中很多人的處境,以及歷史上不同族群、不同國家和人民的命運,提供了宏觀或微觀的多樣化的解釋。我的老師曾經告訴我,人類有精神生活,有自我認識的內在渴求。而人群構成和進化的線索和法則,是埋藏在歷史之中的;人性,是由傳統所塑造的。人類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訴諸歷史。既然如此,那在歷史系接受學術化的理性和良知的訓練,會是所有歷史學的研究者和學習者終身受益的事。
二十六
姓名:羅誠
單位:暨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講師
大學歷史和中學歷史有很大的區別。中學歷史給我們的刻板印象是記憶和背誦,似乎不需要太多思考和探索,而大學歷史具有極大的豐富性,是需要你持續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不斷思考和探索才能有所收穫的學科。各位同學初入歷史學,大多抱有興趣而來,如何將興趣思維轉化為學術思維和專業能力,這是大家接受歷史學學習後才有可能發生的轉變,而這個轉變過程會培養我們強大的思辨能力、整體性的思維及聯結過去的想像力。
在歷史學的學習過程中,你一定會遇到極其困惑的時刻,可能是你弄不清一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也可能是你掉入茫茫史料中無法自拔,但無論是哪一種情形,你只有冷靜地抽絲剝繭,努力探尋問題的答案,才終有可能「上岸」。歷史學的學習和研究,讓我們在浮躁社會中能夠冷峻地思考,從而獲得一種心靈上的寧靜。
二十七
姓名:吳爾蓓密
單位:暨南大學歷史系 講師
進入大學後,很多學生會發現歷史學其實是一門低門檻高難度學科,和高中學歷史完全不同。
真正掌握歷史學的技藝,需要很多能力,比如世界史要求外語能力強,最好精通兩三門語種,還有四處搜集史料的能力,做科研的能力等等。如何鍛鍊這些能力呢?找對方法和跟對老師尤為重要。
個人認為,進步較快也通常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爭取跟著一位負責的且易於溝通的老師做一些科研項目,從事助研之類的工作,這樣能很快了解如何做科研基礎工作,並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日後繼續深造,是真正喜歡研究歷史,還是只是覺得歷史挺有意思而已。
二十八
姓名:史宏飛
單位:中山大學(珠海)歷史系 副教授
啥家境啊就學歷史,家裡有礦啊?
再次感謝各位師友的精彩分享,特此整理髮布以饗讀者。
▼
在小編看來,歷史學就猶如莊子所說的無用之用,其價值並非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歡迎於評論區與我們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