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有需要,
只要我還走得動,
我都樂意繼續幫他。」
8月7日早上7時許,
長沙市嶽麓區含浦街道乾子村,
82歲的周石冬,
帶著剛剛炒好的土豆和黃瓜,
來到鄰居周壽泉家裡,
靜靜地站在一旁等著他吃完。
22年來,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而這一切,要從1998年
周石冬許下的一個承諾說起!
一諾千金,22年不變
「我這一走,他們兄弟倆恐怕要餓死了,你能幫我維持嗎?」
1998年的一天,一位並無血緣關係也非親屬的村鄰「嬸嬸」離世前,對當時已經60歲的周石冬說。
「嬸,你就放心去吧,我來承擔這個事……」
周石冬想都沒想,毫不猶豫把這個重任接了過來。
為了這句承諾,周石冬一守,就守了22年。
「嬸嬸」口中的兄弟倆,正是周壽泉與長兄周壽明。兩人都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多年前,病情稍輕的周壽明病逝。周壽泉對周圍的人沒有辨識能力,還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和破壞性。周石冬及鄰居送來的衣物時常被撕爛、丟棄,送去盛飯菜的瓷碗也被摔碎。
儘管如此,周石冬夫婦從沒有嫌棄:每天為周壽泉準備一日三餐,按時送過去。自己家裡吃什麼,周壽泉便有什麼吃。瓷碗總是被打碎,夫妻倆就給他改用摔不碎的塑料碗;衣服經常被撕爛,就只準備當季要穿的送過去。
雪天送飯,一趟跌倒三次
「周石冬是個很熱心的老人,跟周壽泉毫無血緣關係,一日三餐送飯,不管颳風下雨,我們群眾對他都豎起大拇指。」乾子村民政主任周智偉說到情緒激動時,舉起大拇指朝空中揚了揚。
周石冬在給周壽泉做飯
提及這22年來走過的千遍萬遍,周石冬回想起四五年前的一個大雪天。他手上提著紅色的塑膠袋,穿著棉襖套著雨靴,深一腳淺一腳地踏在雪地裡。前往周壽泉家的這條路是一個上坡,路上泥雪交融。「年紀大了,摔倒了就只好順勢坐下來緩一緩,又慢慢爬起來。」這條300米左右的路上,周石冬走一趟就摔了三次。
這一幕正好被時任乾子村民政主管的周金華看到了,「當時因為大雪天,我要去周壽泉家裡看他房子有沒有被大雪壓垮,看到周石冬摔坐在地上,又感動又心疼。」
三餐四季,22年,合起來一萬四千多公裡路途,見證著周石冬夫婦倆的無私善舉。
愛心不斷,希望有人接棒
周石冬家並不富裕,兒女都在外打工,加上自己已經80多歲了,基本沒有經濟收入,行動也逐漸不便。儘管自己多年來患有高血壓、腎結石,每天都要吃藥,但是周壽泉依舊被照顧得很好,只是偶爾患點小感冒,沒有得過其他疾病。
「以前會在家裡摔碗,摔東西,從不出門。現在已經逐漸好轉,會自己出去散步溜達,有時候餓了會來我家吃飯,也會告訴我中午要不要送飯。」說起周壽泉的近況,周石冬一臉欣慰。
「壽泉如果有什麼困難,我能夠做到的一定還是要幫助他,直到我做不動為止。」面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周石冬也逐漸有些擔憂,自己年紀大了,兒女都在外面打工,希望能有其他人愛心接力,「如果哪天實在幫不動了,希望有其他的人,能從我的手中接過這根棒子。」
「一諾千金」的周石冬
榮獲第349期正能量獎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
將聯合三湘都市報
為他頒發5000元正能量獎金
推薦人:
三湘都市報總編輯 張繭
「 頒獎詞 」
一句承諾,一日三餐,22年幫護不間斷。四季輪迴,風雨變幻,見證著這份情義堅如磐。信守諾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簡單。
人生有多少個22年,又有多少不求回報的關係可以超越血緣,這個年過八旬的老人,用平凡的善舉給出答案。雖自己已是高齡年邁,但他依舊用生命的餘熱,扶貧濟弱、照亮世界。
願這個故事被更多人看見,接過老人手裡的愛心棒,讓人間溫暖繼續流傳。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綜合自
三湘都市報 記者 葉竹
實習生 熊靜 張以緒
——本期評委團——
【合作媒體評委】
溫州晚報 成都商報 西海都市報 青年報 都市時報 山東商報 三秦都市報 每日新報 蘭州晚報 南昌晚報 都市消費晨報 山西晚報 春城晚報 深圳晚報 南國早報 瀋陽晚報 揚州晚報 南國都市報 新華社新媒體 半島都市報 江海晚報 海峽都市報 城市晚報 現代快報 大河報 湖州晚報 江淮晨報 江南都市報 廈門晚報 金陵晚報
【正能量合伙人評委】
浙江合伙人邵建波 河南合伙人牛振西 甘肅合伙人馬曉菲 西藏合伙人申國強 煙臺合伙人王忠俊 廣西合伙人文潔 湖南合伙人姚曉蘭 黑龍江合伙人王蘇濱 河北合伙人張晶澤 新疆合伙人秦金俐 雲南合伙人土土 湖北合伙人李光明 南寧合伙人郭慧仁 陝西合伙人張子劍 吉林合伙人宮鶴 河南合伙人張運超 內蒙古合伙人秦建國 河南合伙人劉富鵬 河北合伙人焦文更 遼寧合伙人祝瑞伍 貴州合伙人安啟龍 黑龍江合伙人李輝 山東合伙人徐立強 江西合伙人王雲霞 湖北合伙人姜宗俊 浙江合伙人甘露 山東合伙人齊亞珍 浙江合伙人張燕 廣東合伙人廖海飆 江蘇合伙人周明珠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