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當年一句承諾 老人接棒照顧「侄子」15年

2020-12-19 中國江西網

■據《上饒日報》

「視如己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沒有任何情感利益,卻像母親般愛著別人的孩子,它是無微不至、令人感動的,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在全國道德模範陳美麗的家鄉——德興市李宅鄉宗儒村,提起一位名叫王香花的老人,村裡人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為了當年的一句承諾,她接過母親的接力棒,15年如一日地照顧沒有血緣關係且患有智力障礙的「侄子」。

父母哥哥先後離世

她接棒照顧患有智力障礙的「侄子」

王香花照顧的「侄子」名叫王東海,今年51歲。王東海剛出生不久,他的母親就去世了。隨後,王東海的父親將他送給他人為子,自己回到了老家浙江。王東海在新的家庭生活了兩年後,他的養父母發現其身體有問題,就將他送養給另外一個家庭。可在新家庭裡生活了3年多,養父母發現他可能有智力問題,就又想將他送養出去。

王香花有個哥哥,一直未成家,因此她的父母很是著急。在得知有人想將王東海送養他家的訊息後,1974年,父母做主為她哥哥收養了6歲的王東海。當時她的母親及哥哥認為王東海可能只是懂事較晚。然而隨著王東海一天天長大,她的父母及哥哥發現王東海是個患有智力障礙的孩子。儘管知道情況,但她的父母及哥哥還是把王東海當成親生孩子,照顧有加。

王東海長大成人後,除了會吃飯睡覺和上廁所,其他一概不懂。本想養兒防老,沒想到父母年齡大了反而還要照顧王東海。之後,王香花的父親和哥哥相繼去世,年邁的母親獨自照顧王東海。2005年,王香花的母親臥病在床,臨終前,多次對王香花說,自己走後,如果王東海沒有人照顧會餓死的。王香花把母親的惦記告訴了丈夫王堂紅,並徵求他的意見。儘管她自家已有4個孩子,家庭生活並不寬裕,但她丈夫還是表示,如果老人去世,願意繼續照顧王東海。

視如己出親如一家

她15年如一日細心照顧

王香花兌現了承諾,接過了母親照顧王東海的接力棒。當忙完母親的喪事後,她就將王東海接到家裡,並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照顧他。給自己的子女買衣服,少不了給王東海買,自己的子女吃什麼,王東海就吃什麼。王香花和丈夫還經常教育子女們,不能嫌棄王東海。正是有了好家風,在父母親的潛移默化下,子女們沒有因為王東海患有智力障礙而嫌棄他,反而親切地叫著哥哥,宛如親兄弟姐妹,一家人同吃一鍋飯、同嘗一桌菜、同在一屋生活。

此後,王香花自己的4個子女相繼成家立業。王東海今年51歲,從外表看和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儘管十多年來,王香花不斷引導他,幹什麼活都帶他去,教他怎麼做,但他連3個數字都數不來,給他錢都不知道怎麼花。

2016年和2018年,王香花先後兩次到吉林照顧外孫和孫女一段時間,臨走前,她將王東海交給兒子王淦春和兒媳莫香鳳照顧。在照顧外孫和孫女期間,王香花時常惦記著王東海,並經常打電話問王東海身體怎麼樣、聽不聽話,並再三叮囑兒子兒媳一定要照顧好王東海。而王淦春和莫香鳳則像對待親哥哥一樣照顧著王東海,這讓王香花很是放心。

「在我有生之年,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會一直堅持照顧王東海。」王香花說道。

王香花為了一句承諾,15年如一日地照顧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王東海這一事跡,受到了當地村民的一致好評!

相關焦點

  • 十五年視如己出 只為當年一句承諾
    十五年視如己出 只為當年一句承諾 2020-05-14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照顧「侄子」15年 -上饒日報-上饒數字報-上饒新聞網
    本報訊 見習記者任曉莉報導:近期,由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2020年9月網絡點讚評議活動正式開始。德興市李宅鄉宗儒村村民王香花入圍9月「中國好人榜」誠實守信類候選人。  「在我有生之年,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會一直堅持照顧王東海,他就是我的家人!」
  • 就因為當年的一個承諾,他為戰友掃墓47年
    位於祖國邊疆的饒河農場,75歲的張發祥老人已經在這裡駐守了近五十年。他的老戰友也是老首長因事故長眠在這片土地上,參加追悼會向戰友告別的時候,他在心裡默默地許下了一個承諾,在有生之年,經常來看望陪伴老戰友,不讓戰友的墳頭顯得孤單和冷清。
  • 一句承諾,三餐四季,22年堅守!這位82歲老人的心願,淚目
    而這一切,要從1998年 周石冬許下的一個承諾說起! 一諾千金,22年不變 「我這一走,他們兄弟倆恐怕要餓死了,你能幫我維持嗎?」
  • 北京一老人是溥儀的親侄子,拿著一把寶刀找專家,專家:神器呀!
    先來介紹下這位老人,他叫做金燦嵐。其實從金這個姓氏上就能看出來,這個大爺可能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因為當年大清朝結束,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愛新覺羅家族的人都改了姓氏,其中大多數改成了金姓。而這位大爺確實是清朝的皇族後裔,是恭親王的重孫子,也就是溥儀的親侄子。皇帝親侄子的身份是不是很厲害?那他說的那把寶刀是什麼刀呢?會讓專家第一時間就問他的祖上是誰。
  • 這場跨越千裡的尋親之旅,只為滿足重病老人回家的願望!
    這場跨越千裡的尋親之旅,只為滿足重病老人回家的願望!2020年10月12日,杭錦旗公安局錫尼鎮第一派出所接到錫尼鎮民政辦、杭錦旗人民醫院求助電話稱:「希望能幫助核查一個肝硬化住院老人的人員信息,幫助聯繫一下家屬。」
  • 69年,15任校長,每天堅持做同一件事,只為最初的承諾!
    69年來,在15任校長的接力堅守下,這道「318國道最美風景線」幾乎每天都在重複上演.不論寒來暑往,不論颳風下雨,只因為首任校長龍時中的那句話——「讓每一個孩子安全回家,一個也不能少」。該校學生來自周邊的金雞、薛山、勝洪等六個行政村,現有學生116名,其中大部分為留守兒童,孩子們的接送大多依靠腿腳不便的老人。
  • 房客臨終前囑託,他信守承諾撫養孩子成年,如今又為義子尋生母
    房客臨終前囑託,他信守承諾撫養孩子成年,如今又為義子尋生母——為了那一句承諾的信義老人孫仁傑(左)與義子楊景彤(右)記者 徐蕾 文/圖若不是一個尋親求助,誰也不知道,我市63歲的孫仁傑老人為了一位房客的臨終囑託,三年多來一直幫忙照顧房客留下的孩子
  • 遺產被現任妻子全部帶走,姑姑為侄子討要,侄子:生活很好不差錢
    第一樁心事:十四年前弟弟離婚,當時17歲的侄子判給母親撫養,如今侄子已經長大成家有了孩子。按理說父親去世墓碑上應該刻上兒子一家的名字,但侄子只願意刻上自己一個人的名字,理由是當年父母離婚後,父親並沒有對他盡到義務。這讓秉承傳統思想的麻阿姨無法接受。
  • 新竹縣恩恩怨怨20年,全因一句承諾惹的禍?
    沒錯,國民黨在新竹縣,可以說一直在分裂,而分裂的20年,有時國民黨險勝,有時則讓民進黨漁翁得利。而國民黨的多次分裂,全因一個人當初的一句承諾!2018年,民進黨推出新竹縣長候選人鄭朝方,一個非常年輕帥氣的小夥子。
  • 2020年8月—9月中國好人榜隆重發布,我市再添2名「中國好人」!
    10月27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20年8月—9月中國好人榜名單。小編獲悉,江西共有15人(12事跡)榮登榜單,其中上饒2人。 他們分別是: 退役軍人勇救2名溺水女子熊斌、周志泉 只為當年的承諾
  • 106歲老人60年義務植樹百萬感動中國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為了實現山清水秀的願望,60年來,他用鎬刨鍬挖的方法,義務栽樹百萬餘棵,綠化荒山40多公頃,老人無兒無女,孑身一人和大山為鄰,與林木為伴「」他的侄子代萬庫說。」愛樹 一生好脾氣惟樹動不得老人上了年紀後,樹種不動了,每年春天就讓侄子帶著子孫上山種樹,還讓侄子在山上蓋了小棚子,天氣好時,他乾脆把鋪蓋搬到山上,當起護林員。
  • 96歲臺灣老兵離家70年,盼回湘,問侄子: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位老兵,96歲的臺灣老兵離家70年,每時每刻盼著回湘,問侄子:我沒錢你還養我嗎?01這位老兵名叫鄧雪桂,他原本是一位湖南人士,他的家中還有一位弟弟和兩個妹妹。家中孩子不少,生活也非常拮据,鄧雪桂從小便沒有上學,也沒有什麼文化。22歲時,鄧雪桂離開家鄉,最終跟著部隊去了臺灣,由於種種因素,他不得不落居在那裡。
  • 為了一句承諾 照顧外甥11年 攤開你的掌心讓我輕輕對你說
    這是安吉忠11年前的一句承諾。年過六旬,本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但太原市迎澤區橋東街道橋北社區64歲的安吉忠,還在抱病照顧著重病的外甥康安寧。 9月2日,記者在社區工作人員帶領下,前往安吉忠的家中。還沒走到小區門口,就遠遠看到一個精神矍鑠的老人筆直地站在那裡,等待著我們。走近卻發現他滿臉皺紋,步履有些蹣跚。
  • 湖南益陽八旬老人遠行去看望侄子卻迷路,兩地警方攜手尋親助團聚
    本報益陽訊 近日,在湖南省益陽市沅江市草尾鎮,一位 82 歲高齡老人獨自遠行探親時不慎迷路,幸遇熱心群眾和民警幫助,老人最終順利與親人團聚。3 月 17 日 21 時許,在沅江市草尾鎮樂園路口附近,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步履蹣跚地行走在路上,不時四處張望,神情充滿焦急和不安。見此情形,一位熱心群眾十分擔心老人安危,於是趕忙報警求助。沅江市草尾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後,耐心詢問老人老人身份信息及家庭情況,但老人言語含糊不清,且帶有濃厚鄉音,民警只能依稀聽出老人要去益陽市大通湖區千山紅鎮看望親戚。
  • 姑子天天回娘家,五歲侄子一句戲言,姑子破口大罵:我嫂子心真毒
    姑子天天回娘家,五歲侄子一句戲言,姑子破口大罵:我嫂子心真毒姑子和嫂子在一起,總會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姑嫂總是會因為一些小矛盾而鬧彆扭,這也是很常見的事情,姑子會覺得,自己雖然嫁出去了,但依然還是這個家的主人,家庭裡的事情自己也有權利參與
  • 老人15年沒洗澡,終於等來了這個80後
    李立平開路要去的目的地是一位癱瘓老人家,老人癱瘓在床一躺就是15年,15年沒有洗過熱水澡、理過發,頭髮都是等長了自然脫落……爺爺是位孤寡老人,沒結婚沒孩子,以前和母親住,前些年母親和兄弟都去世了,他就一個人癱瘓在床。這期間,吃飯靠侄子送,鄰居偶爾也幫襯,上廁所只能靠床邊的盆解決。
  • 需要讓座的老年人,卻有力氣拉著推車接山泉水,只因一句俗話
    尊老愛幼本是中華美德,主動禮讓是應該的,但當你看到六七十歲的老人家,走起路來顫顫巍巍,卻還要每天拉著小推車,擠公交去接山泉水,甚至還要提著接滿水的小推車上公交,會作何感想?杭州的西湖龍井茶名揚天下,外地人卻極少知道在當地還有一句俗話:龍井茶葉虎跑水。虎跑是西湖風景區內有名的山泉水,水質純淨,甘冽醇厚,用虎跑山泉水泡的龍井茶,清香溢口,沁人心脾,兩者一同被譽為「西湖雙絕」。
  • 11.25小侄子
    一個新生的嬰兒,如果照顧他的人每周只和他說一次話,每次只持續1個小時,其餘的時間,都只有物質上的照顧,沒有任何語言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