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饒日報》
「視如己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沒有任何情感利益,卻像母親般愛著別人的孩子,它是無微不至、令人感動的,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在全國道德模範陳美麗的家鄉——德興市李宅鄉宗儒村,提起一位名叫王香花的老人,村裡人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為了當年的一句承諾,她接過母親的接力棒,15年如一日地照顧沒有血緣關係且患有智力障礙的「侄子」。
父母哥哥先後離世
她接棒照顧患有智力障礙的「侄子」
王香花照顧的「侄子」名叫王東海,今年51歲。王東海剛出生不久,他的母親就去世了。隨後,王東海的父親將他送給他人為子,自己回到了老家浙江。王東海在新的家庭生活了兩年後,他的養父母發現其身體有問題,就將他送養給另外一個家庭。可在新家庭裡生活了3年多,養父母發現他可能有智力問題,就又想將他送養出去。
王香花有個哥哥,一直未成家,因此她的父母很是著急。在得知有人想將王東海送養他家的訊息後,1974年,父母做主為她哥哥收養了6歲的王東海。當時她的母親及哥哥認為王東海可能只是懂事較晚。然而隨著王東海一天天長大,她的父母及哥哥發現王東海是個患有智力障礙的孩子。儘管知道情況,但她的父母及哥哥還是把王東海當成親生孩子,照顧有加。
王東海長大成人後,除了會吃飯睡覺和上廁所,其他一概不懂。本想養兒防老,沒想到父母年齡大了反而還要照顧王東海。之後,王香花的父親和哥哥相繼去世,年邁的母親獨自照顧王東海。2005年,王香花的母親臥病在床,臨終前,多次對王香花說,自己走後,如果王東海沒有人照顧會餓死的。王香花把母親的惦記告訴了丈夫王堂紅,並徵求他的意見。儘管她自家已有4個孩子,家庭生活並不寬裕,但她丈夫還是表示,如果老人去世,願意繼續照顧王東海。
視如己出親如一家
她15年如一日細心照顧
王香花兌現了承諾,接過了母親照顧王東海的接力棒。當忙完母親的喪事後,她就將王東海接到家裡,並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照顧他。給自己的子女買衣服,少不了給王東海買,自己的子女吃什麼,王東海就吃什麼。王香花和丈夫還經常教育子女們,不能嫌棄王東海。正是有了好家風,在父母親的潛移默化下,子女們沒有因為王東海患有智力障礙而嫌棄他,反而親切地叫著哥哥,宛如親兄弟姐妹,一家人同吃一鍋飯、同嘗一桌菜、同在一屋生活。
此後,王香花自己的4個子女相繼成家立業。王東海今年51歲,從外表看和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儘管十多年來,王香花不斷引導他,幹什麼活都帶他去,教他怎麼做,但他連3個數字都數不來,給他錢都不知道怎麼花。
2016年和2018年,王香花先後兩次到吉林照顧外孫和孫女一段時間,臨走前,她將王東海交給兒子王淦春和兒媳莫香鳳照顧。在照顧外孫和孫女期間,王香花時常惦記著王東海,並經常打電話問王東海身體怎麼樣、聽不聽話,並再三叮囑兒子兒媳一定要照顧好王東海。而王淦春和莫香鳳則像對待親哥哥一樣照顧著王東海,這讓王香花很是放心。
「在我有生之年,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會一直堅持照顧王東海。」王香花說道。
王香花為了一句承諾,15年如一日地照顧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王東海這一事跡,受到了當地村民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