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為了實現山清水秀的願望,60年來,他用鎬刨鍬挖的方法,義務栽樹百萬餘棵,綠化荒山40多公頃,老人無兒無女,孑身一人和大山為鄰,與林木為伴
「大架山呀大架山,水衝地,房被淹,樹葉黃,草發蔫,鳥兒不落這座山。」幾十年前,吉林遼源市東遼縣遼河源鎮由山得名的大架山村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如今的大架山,已變成「青山綠,溪水歡,糧滿倉,果滿園,百歲樹翁住其間。」這百歲樹翁指的就是義務種樹60年的106歲世紀老人——代喜增。
百年樹翁代喜增家中,面前的老人盤腿坐在炕上,腰杆拔得挺直,臉上布滿皺紋,眼神裡卻透著幸福和滿足。
種樹 全家齊動手 栽樹治山洪
代喜增老人生於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解放前舉家搬到大架山村。老人的弟妹81歲的劉淑珍說:「自打在這落了戶,他就沒閒著,放著地不種,一有工夫就栽樹,溝溝坡坡都栽上,從沒中斷過。」問他為啥要栽樹,劉淑珍老人說,剛搬到大架山村時,住的是土坯房,四周都是荒山,每到下雨的時候,都發山洪,夏天得修幾次房子,為保住山上的水土,他就領著全家人開始種樹,「從他46歲開始,這一種就是60年。」
無兒女無錢財 滿山樹為伴
回憶當初種樹治山洪的事,劉淑珍說:「他們一共兄弟四人,那時候他當家,特『摳』,領著我們幾個小家過緊巴日子,弄點錢全買了樹苗,而且還讓我們也跟著種樹、澆水,有時一家人累得想埋怨他,但一想他也是為了這個家好就算了。」
為了不再讓山洪衝著房子,代喜增口挪肚攢,有錢時到處買樹苗,沒錢時就動員全家上山採樹籽,剪枝條,只要能把樹種活,他什麼辦法都用。
「他幹了一輩子了,錢沒攢下幾個,連個孩子也沒有,可他不窮,他攢下的是這滿山的樹!」他的侄子代萬庫說。順著他指的方向,一眼望去,代家門前的兩座山上栽滿了松樹、柞樹……
無私 留5000多棵果樹其他獻國家
代喜增的侄媳婦王秀霞說,老人50多歲時妻子病故,沒留下兒女,此後老人沒有續弦,而是全身心地種樹,60年下來,老人親手栽下的樹一茬又一茬,累計有百萬餘棵,40多公頃,除了5000多棵果樹外,全都獻給了國家。老人時常叮囑後輩:「給國家種點樹,這樣蓋住了土,保住了水,咱們也能過上安生日子。」
愛樹 一生好脾氣惟樹動不得
老人上了年紀後,樹種不動了,每年春天就讓侄子帶著子孫上山種樹,還讓侄子在山上蓋了小棚子,天氣好時,他乾脆把鋪蓋搬到山上,當起護林員。王秀霞說,老人對人非常好,果熟了,不管誰吃多少都行,臨走還可以帶些,他就有一條鐵律:不許糟蹋樹,不許打鳥!「看見有人折個樹枝,老人就心疼得跟什麼似的。」
王秀霞說:「老人的身體非常好,在我的記憶中,老人沒進過醫院,偶爾得個感冒,挺幾天就過去了。」提起老人的長壽秘訣,王秀霞說:「老人一生不抽菸,不喝烈性酒,平時最愛吃的是粗糧和青菜,偶爾吃點肉,但他有一嗜好,就是喜歡喝葡萄酒,吃冰糖,就是現在,老人仍然堅持每天都喝一杯葡萄酒。在我的印象中,老人的脾氣特別好,很少和別人發火,只有在別人破壞樹木的時候,老人才會異常生氣。」
破鐵鍬當拐 不砍樹蓋房
老人有個特別的拐——一把破鐵鍬,這些年拄壞了好幾把鐵鍬了,這滿山的樹能做多少拐杖呀,可老人硬是不讓家人用山上的樹給他做。3年前,老人的房子因年久失修,隨時都有倒的危險,可老人家卻沒有讓家人上山砍過一棵樹,讓家人想辦法維修土房,一直到政府幫助蓋了新房。老人說:「滿山的樹就是我的孩子,你們砍樹不就是要奪走我的孩子嗎?」可是國家在需要的時候,老人從不含糊,如今滿山遍野的樹都歸了國家和集體了,老人卻顯得格外高興。
因為感動 副省長探望政府幫蓋房
代喜增老人60年為青山披綠,感動了大架山村的村民,每年春天,他們也會在種地之餘拿上鍬鎬,上山種樹。
2002年「五一」期間,副省長楊慶才專程趕到大架山看望老人。當看到老人仍居住在當年落戶時的低矮土坯房時,楊慶才百感交集,當即要求市、縣、鄉各級政府出錢出力,為老人蓋一座新房,讓這位用一生為國家、為集體造福的百歲老人安度晚年。臨行前,楊慶才贈送老人一幅《松鶴延年》的畫,並親筆寫下了「造林綠化、積德積壽」八個字。
老人栽下了滿山樹木,除自家的5700多棵果樹外,其餘的都獻給了國家。老人已把樹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的一句口頭禪是:「這滿山的樹就是我的子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老人沒有喊出這樣的口號,但他卻用60年一如既往的執著,詮釋了這句話最深刻的含義。
編輯:鄧京荊 董淼 來源:作者:新文化報(記者 趙春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