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他就沒有大明,朱元璋卻沒好好善待,以致他鬱鬱而終!

2020-12-13 鳥兒的叫聲

自古以來,天下出現了紛亂,就有特別多的諸侯相爭。而要打敗其他的諸侯,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君主的開明,自身實力的強大,當然如果實力比較弱小,那就要靠謀臣了。

大多數的謀臣才識淵博,謀略深遠,往往一個計謀就可以讓敵人陷入困境之中。在元朝末年,朱元璋只是一個小諸侯,實力還比較弱小,無法跟其他的勢力相爭。

後來,朱元璋就請來了一位謀士,這位謀士為朱元璋提供了不少的建議。可是後來,這位謀士卻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局,他就是劉基。

劉基從小就有特別高遠的志向,一心想要為百姓做點事情。他努力讀書,考上了進士。劉基的才能被元朝的大臣看在眼裡,也重用了劉基。

劉基也想著改變朝廷的風氣,讓皇帝減少對其他民族的壓迫,降低賦稅,但卻沒有得到實現。他了解到百姓的日子過得非常差,吃不飽,取名字都沒有正式,用數字代替。

劉基對朝廷非常的失望,雖然年紀輕輕就做了大官,但他一點也沒有不舍,直接辭掉了官職。他和好友歐陽蘇回到了故居,一起讀書。

在隱居期間,劉基的名氣變得非常大,他時常能夠從百姓的隻言片語中分析局勢。徐壽輝聽聞了劉基的大名,就想要把他請去,當做自己的謀臣。

徐壽輝非常清楚,只有吸引了劉基的加盟,才能夠讓更多的人投奔他。劉基本來想要拒絕他的,但實在礙於徐壽輝的兵鋒,沒辦法,只能在他手下做了官。

但劉基早就看清了徐壽輝,並沒有提供多少的建議,後來徐壽輝失敗,劉基乘機離開了。此時的朱元璋也開始自立,實力一下子膨脹起來,但不怎麼好管理地盤,急需要人手,於是親自把劉基請了過來。

劉基並不想就此隱居,他知道正是大好男兒建業時。在和朱元璋交談過後,就認他為主公了。劉基開始為朱元璋出謀劃策,不斷提供建議。

在朱元璋的周圍還有其他的敵人,在其他的諸侯紛紛稱王時,劉基建議他緩稱王,多積累糧食,防守好敵人。後來,他又建議朱元璋一面承認朝廷,一面承認紅巾軍,在這兩方中搖擺,減少了防禦壓力。

一些諸侯慢慢地被消滅,只剩下了朱元璋、陳友諒等軍隊。陳友諒擁兵60餘萬,而朱元璋卻只有20來萬。在很多將領擔心時,還是劉基肯定了朱元璋攻打陳友諒的決心。

在打敗陳友諒之後,朱元璋的士兵都變得志得意滿,開始胡亂作為。那些淮西將領每打完一個地方,都會稍微放縱這些士兵到城中搶姑娘,並且還殺了不少沒有百姓。

劉基深知兵法,若是再這樣下去,可能朱元璋對這些將領和士兵都不好進行管理。為了能夠儘快地奪取天下,獲得百姓的支持,劉基也建議朱元璋整頓軍紀。

正是劉基的提醒之下朱元璋才醒悟過來,開始約束朝中將領。那些將領們非常不高興,聽聞是劉基的主意,對他非常的仇恨,都想要把他給扳倒。

劉基還是很想在朝中做出一番事情的,只是在朱元璋統一天下後,他越來越感覺到那些淮西大臣對他的敵意。加上朱元璋在做上皇帝後,好像換了一個人,時常想要監督朝中大臣。

同時,朱元璋還時時防著他,不但在劉基的府中安排耳目,還不怎麼重用他,讓劉基只做了一個侯爺。如果按照功勞,劉基至少比李長善的功勞大,怎麼也要封個國公。

劉基也能夠察覺到這位皇帝的心思,加上淮西將領的逼迫,讓劉基對朝政有些厭倦。於是,他就辭官,回到了老家。

經過多年的隨軍出戰,劉基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了,終於患了重病。劉基的身邊人就是朱元璋的耳目,所以朱元璋對他的情況也非常了解,在知道他患病後,朱元璋就讓胡惟庸帶著御醫進行探望。

起初劉基還是非常感激朱元璋的,認為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功勞。但在按照御醫方子抓藥,並吃下去後,劉基的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加重了。

劉基這才知道,自己若是不死,朱元璋心不安。劉基感到非常心寒,也就沒有再去請人看病了,以致鬱鬱而終。你們說,朱元璋這是為何如此對待劉基?

相關焦點

  • 他輔佐朱元璋建立大明,是為了報答諸葛亮!
    明朝之所以能建國,除了依靠朱元璋的軍事天才以外,和劉伯溫的輔助也有莫大的關係。古時常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甚至有人傳劉伯溫之所以會去輔助朱元璋,完全是因為諸葛亮。所以民間一直流傳著,劉伯溫之所以幫助朱元璋開創大明,就是為了報答三國時期諸葛亮對劉備的恩情。當年劉伯溫並沒有打算去幹涉天下大事,一日就在路邊隨處走走。突然看到了當時還是放牛娃的朱元璋,當時朱元璋正在偷偷睡覺,枕著一根木頭睡覺,兩腿伸直張開,雙手也張開很方,恰好是一個大字,加上他頭頂的那根木頭,正好是一個天子。
  • 劉伯溫臨終使出什麼計策,讓朱元璋每天擔驚受怕,最後鬱鬱而終?
    可當朱元璋真的殺了劉伯溫後還是擔驚受怕,這又是為何呢?據說這和劉伯溫費盡一生心血編撰的《百戰奇謀》有關。回到家鄉後劉伯溫就已經預料到自己時日不多,所以並沒有吃親人和鄉裡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只是維持正常的飲食罷了。
  • 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
    明朝時期,有個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其實,朱元璋從小沒受過什麼教育,後來有幸到皇覺寺為僧,做了義軍首領後,李善長等人給他講書時也都是講正統的儒學。也就是說,朱元璋對佛家和儒家,還是心存敬畏的,但唯獨對道家,並沒有什麼興趣。
  • 大明首富沈萬三被抄家流放!朱元璋表示:我沒有,我不是,別瞎說
    因為,結合眾多史料來看,沈萬三能不能活到那個歲數是一說;就算是活到了那個歲數,他會不會被流放雲南也是另外一說。沈萬三算不算大明首富歷史上關於沈萬三的生存朝代,一直存在著這樣兩種爭議:一、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沈萬三已經去世好幾年;二、沈萬三卒於洪武年間。
  • 朱元璋當小兵,他請吃飯嫁女兒,朱元璋當皇帝,他求著不要當官
    朱元璋當小兵,他請吃飯嫁女兒,朱元璋當皇帝,他求著不要當官文|歷史冷少女朱元璋能夠推翻元朝做了大明的開國皇帝確實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平頭百姓一下子到一國之君在整個古代歷史中也是絕無僅有的一位他當時投靠紅巾軍也其實是被逼無奈,沒了飯轍總得想個法子生存,恰巧碰上紅巾軍招兵,就直接當了兵。而且他但是確實也僅僅就是個小兵,還是個啥都得幹的小兵。當時元朝末期,幾乎全國上下都是農民起義的隊伍,隊伍是打到哪裡兵就招到哪裡,朱元璋就經常會接到一些到村子裡村子裡招兵的差事。有那麼一次,又要到一個小村子去招兵,這小村子有多小呢?
  • 朱元璋的諡號是什麼?他的廟號又是什麼?
    朱元璋諡號其實也是有講究的,諡號裡面的「欽明」二字是指朱元璋推翻元朝而建立了大明,元朝的統治使得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歧視民族以及對漢族人的不公平規定都使得漢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能好好過日子,有些甚至吃不到飯,後來,朱元璋帶領人打倒了元朝,成立了明朝,因此後人給朱元璋諡號中有「欽明」兩個字。
  • 沈萬三富可敵國,大明建立後使勁巴結朱元璋,為何最後沒有落得好下場?
    沈萬三富可敵國,大明建立後使勁巴結朱元璋,為何最後沒有落得好下場? 朱元璋作為開創明朝的皇帝,一步步從下往上走,走到高位。他經歷的是普通人無法理解的事情。他不怕農民從乞丐手中起義,因為他是農民,人民的利益是他最關心的。
  • 為了找出大明的敗家子,朱元璋建了個皇帝聊天群且看他們聊天記錄
    話說在公元1645年(乙酉年)的某一天,也就是大明滅亡的第二年。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準備通過聊天群開個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討論會,召集了大明的歷屆皇帝,只為討論一個話題:為啥大明只存續了276年,誰是大明的敗家子?
  • 大明最聰明的開國功臣,一家三兄弟全部逃過朱元璋的屠殺
    在歷史上,如說到最傳奇最勵志的皇帝,則莫過於朱元璋。他以一介布衣起家,挨過最飢的餓,遭過最毒的打。為了生存,他替地主放過牛,出家做過和尚。為了讓士兵信服自己,他作戰勇敢,從不居功自傲。為了彌補知識上的短板,他禮賢下士,虛心請教。正是這樣一個農民,竟驅逐韃虜,開創了大明帝國!不過,如此英明神武的他,在屠殺功臣時卻也是毫不留情。
  • 朱元璋和朱棣這對皇室父子,誰在穩固大明江山方面更勝一籌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至正二十年四月十七日出生於應天(南京)。當時,朱元璋已經依靠應天發展起自己的勢力,可時值朱元璋的死對頭陳友諒兵攻太平,陳友諒在攻克太平後劍指應天。軍情緊急,朱元璋都沒來得及看自己這位兒子,就奔赴前線了。總的來說,朱元璋兒時經歷著天災人禍,朱棣兒時經歷著戰火紛飛。
  • 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鄰居劉繼祖贈給墳地,後來朱元璋怎麼報答?
    朱元璋是大明的開國皇帝,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位皇帝,我覺得大家不要只看到朱元璋怎麼的殺功臣,很多時候他也是迫不得已,自古以來皇帝都是疑心病太重。而從一無所有,到創立大明王朝這樣大的基業,朱元璋自然知道創業的艱辛,也想讓朱家王朝長久,所以才會殺掉一些居功自傲的功臣。
  • 一句醉話冒犯朱元璋,醒酒之後他如此補救,朱元璋卻笑他瘋了
    馬皇后死後,寧妃曾經統攝後宮事務,說明她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寧妃給朱元璋生下一個兒子,就是排行第十的魯王朱檀。朱檀後來娶了湯和的女兒,可見他最初很得朱元璋的喜愛。但朱檀後來開始走邪路,服用金石之藥,結果弄瞎了眼睛,不到二十歲就死了。
  • 他文武雙全,膽識過人,然而卻一生不得重用,最後還鬱鬱而終
    在南宋的時候,有這麼一個人,文武雙全,一生夢想就是收復河山,然而,卻得不到重用,最終鬱鬱而終,讓人覺得可惜。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南宋的辛棄疾,提到他大家都十分熟悉了,因為他一生寫過無數首詩,很多都流傳至今,十分精彩,我們每個人也都能夠背上這麼幾句,可是,他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那種悲憤之情,實在有些沉重。
  • 好好善待自己的孩子吧,他也就快樂那幾年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會那麼早有孩子,也沒辦法理解那些,在朋友圈瘋狂曬娃的好友。但是自從生了娃之後,我瞬間就明白了:感謝寶貝選擇了我當他的媽媽,是他的到來,讓我們變得不一樣,也正是因為他的到來,讓我們的家庭充滿了生氣~每天都充滿了歡聲笑語!讓我想記錄下孩子每一天的成長,每一天的變化,不放過任何一個值得被記錄的瞬間。
  • 朱元璋的兒子,歷經明朝6位帝王,還曾經造過反,他是誰呢?
    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建立大明一朝。當上皇帝後,開始享受人生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他生了近二十個兒子,再加上之前生的,總共有二十六個兒子。 除了太子外,朱元璋把這些兒子分封到了全國各地,希望他們能夠拱衛大明,預防外敵。
  • 他是朱元璋兒時的玩伴,戎馬一生為朱元璋打下天下,卻不得善終
    朱元璋打天下,身邊的能人異士更是很多,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是和朱元璋從小一起玩到大的髮小,一直都在一起彼此都很熟悉,他就像是朱元璋的家人一樣,也是布衣出身,只不過今天我們說的這個從小習武,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他就是徐達。
  • 《大明風華》朱元璋的扮演者其實也是路人長相?海一天:與我無瓜
    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就是劇情醜化朱元璋這個角色,坦白說,他一扭臉兒小編嚇得三天睡不著覺!我壓根兒就沒見過長成這樣的人!然而歷史上的朱元璋祖祖輩輩都是大餅臉!對不起……國字臉!怎麼到了你們「歷史正劇」《大明風華》裡就成了鞋拔子臉了?小編一直很好奇,這個角色是電腦特效做的嗎?
  • 陳友諒中箭身亡後,他兒子陳理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怎麼對待他?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至八月,陳友諒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史稱「鄱陽湖之戰」,中流矢而死。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理稱帝,改元德壽。次年,朱元璋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陳理被朱元璋封為歸德侯。 陳理住在京城,一直悶悶不樂,有時還口出怨言。朱元璋說:「這只是小孩所犯的過錯,恐怕他會受到小人的欺騙誘惑,不能牢記朕對他的恩典,還是應當讓他遠離京城為好。」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將陳理與歸義侯明升一起遷居高麗,讓元朝降臣樞密使延安答理護送他們,並賞賜高麗王羅綺,讓其善待他們。
  • 徐達去世的原因:是朱元璋讓他吃「蒸鵝」,還是因病而亡?
    後世對朱元璋爭議比較大的一條,就是他對功臣大開殺戒。民間還盛傳著蒸鵝殺徐達,即:徐達得了背瘡,朱元璋明知他不能吃鵝卻偏偏送去蒸鵝,徐達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就含淚吃下,結果瘡發而亡。野史傳說,可信度低,這種蒸鵝的記載,出現在徐達死後的一百多年。如果朱元璋真要殺徐達,可以找無數個理由。
  • 朱元璋賞給道士丘玄清兩個宮女,他沒有感激,卻揮刀自裁?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自帶光環的皇帝,關於他的故事實在多得讓人眼花繚亂。我們常常用「平民皇帝」來說他的出身。的確,人們不斷地提說朱元璋的家庭背景。傳說他的出生很有傳奇色彩,這為他後來成為真龍天子(皇帝)做了很好的鋪墊。也為他一生和道教解不開的情緣找到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