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聰明的開國功臣,一家三兄弟全部逃過朱元璋的屠殺

2020-12-13 騰訊網

在歷史上,如說到最傳奇最勵志的皇帝,則莫過於朱元璋。他以一介布衣起家,挨過最飢的餓,遭過最毒的打。為了生存,他替地主放過牛,出家做過和尚。為了讓士兵信服自己,他作戰勇敢,從不居功自傲。為了彌補知識上的短板,他禮賢下士,虛心請教。正是這樣一個農民,竟驅逐韃虜,開創了大明帝國!不過,如此英明神武的他,在屠殺功臣時卻也是毫不留情。和平的歲月還沒過多久,當年的一眾開國功臣,就紛紛死在他的屠刀下!然而,在大明功臣中的郭家三兄弟,不僅在風波甚重的胡惟庸案中得以倖免,甚至在一場一場的大屠殺中均安然無恙,那麼,他們是如何藉助自己巧妙智慧倖免於難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郭家三兄弟,分別就是郭興、 郭英 、郭德成三兄弟。那麼為什麼朱元璋不殺郭家三兄弟呢?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 郭寧妃 ,寧妃也是這郭家之人,在朱元璋還沒有發跡的時候,郭寧妃就已經嫁給了朱元璋,因材朱元璋對寧妃也是非常寵愛,甚至一度將後宮交給寧妃來管理。也正是 寧妃 的緣故,朱元璋愛屋及烏,自然對郭家兄弟偏愛了一點。這便是是郭家三兄弟能過免遭於難的第一個原因。再有就是因為郭家三兄弟本身,這三人可以說是各憑本事,才能獲得一個善終。而首先要說的就是對朱元璋有救命之恩的老二郭英。

在郭家兄弟裡,郭英屬於那個最有本事的人,因此也是最有可能被朱元璋殺害的人。郭英曾經有過寧死不退,大敗陳友諒的經歷,也有過在朱元璋處於危難時,及時來救援的經歷。郭英也正是因為他的戰功赫赫,得到了朱元璋的加官進爵。可是,朱元璋殺得哪個武將不是戰功赫赫?論起戰功,藍玉、常遇春全都在郭英之上,不還是被朱元璋冠以謀反罪給殺了。

相比與藍常兩位將軍,郭英就把他的忠誠完完全全的表現了出來。可能也是他妹妹寧妃的提醒,因此郭英從不做讓朱元璋感到忌憚的事。既不居功自傲,也不結黨營私,總之就是絕不去觸碰朱元璋的底線。而也是因為朱元璋從沒有在郭英身上感到威脅,才使得郭英能夠逃過被誅殺的命運。

再有就是聰明的老三郭德成了。在郭家三兄弟裡,論功績郭德成可是屬於墊底的那個,因此也是最不讓朱元璋忌憚的一個。可是郭德成卻因為一次醉酒得罪了朱元璋,險些被朱元璋殺害。話說那次郭德成喝多了,披頭散髮的就跟朱元璋胡言亂語,還說最不喜他的頭髮,真想全都剃光了。可恰恰就是這全都剃光了,就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要知道朱元璋早期可是當過和尚的啊。

而郭德成在醒酒後,想到自己喝多了說的那些話,自然是心驚膽戰,為了能讓朱元璋不要找自己的麻煩,郭德成竟然真的去把頭髮都剃了,還在朱元璋面前扮起了和尚。這朱元璋看後自然是開心異常,而郭德成也因此躲過朱元璋的追究。

最後就是老大郭興了。這郭興可以說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人,他雖然也被朱元璋封了侯,卻處事十分低調。他既沒有老二的顯赫功績,也沒有老三那種急中生智,他就是規規矩矩的做著他的官。只要是朱元璋吩咐做的,郭興肯定是認真的做,只要是朱元璋不喜歡的,郭興肯定是碰都不碰。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規規矩矩,使得朱元璋根本就對他一點殺心都沒有過。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屠殺大臣,一番苦心為子孫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北有韓林爾劉福通,南朱元璋,東有張士城,西有陳友諒,可謂是豪傑無數。但這其中唯有朱元璋一支統一了天下,消滅了暴元,藍玉在捕魚爾海大破元昭帝標誌著明帝國的統一。  在朱元璋建國後發生了四大案牽連,被殺人數不下10萬,開國功臣徐達李善長藍玉接連被殺。朱元璋還設立了廷杖,只要皇上看不順眼的大臣立馬就會被打。無恐不入的錦衣衛,更是朱元璋誅殺大臣的鷹犬,當時連大臣在家中生悶氣,朱元璋也一清二楚。
  • 晚年朱元璋為什麼會性情大變,殺光開國功臣?只因此人突然去世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可謂傳奇。從幼時飯都吃不上的小和尚,到獨攬大權的大明天子,朱元璋不可思議的一生讓後人無比佩服。在他的統治下,國家秩序平穩,經濟快速發展,國力明顯增強,史稱洪武之治。然而,在朱元璋晚年,卻性情大變,將跟隨自己打下大明江山的眾多功臣幾乎屠戮殆盡,這是什麼原因呢?
  • 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達100萬,為何被屠殺殆盡?
    歷史上開局最慘的皇帝,開局一頭牛,裝備全靠打,一朝翻身必須盡情作!說朱元璋是歷史上開局最慘的皇帝毫不為過,他是世代貧農出身,從小給別人放牛維持生計,家人因沒東西吃活活餓死,後朱元璋淪為乞丐,因此還有「乞丐皇帝」之稱。朱元璋稱帝後曾回憶說「我19歲之前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餓。
  • 朱元璋請大臣吃飯,紅燒兔肉再加一盤狗肉,看完學到了
    明朝在我國歷史上也算是一個非常強盛的時代,朱元璋從一介平民變成帝王,可見能力有多麼強。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後,徹底的將我國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給結束,並且頒布了許多新政策。歷史上對朱元璋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朱元璋是一代明君,有人則否定朱元璋。
  • 朱元璋和朱棣這對皇室父子,誰在穩固大明江山方面更勝一籌
    隨後,統轄北平兵馬,與節制山西兵馬的晉王遙相呼應,成為了諸王之中最具實權的藩王,並在出徵漠北中嶄露頭角。03這二位在青年時期把時間基本都貢獻給了軍隊,朱元璋在和元朝作戰,同義軍作戰,朱棣同北元騎兵作戰,都為大明王朝的建立與穩定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 朱元璋為何只封他誠意伯?李善長笑得太早
    導語:劉伯溫堪稱幫助朱元璋建國的第一軍師,也是公認的聰明人,幫助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可是為什麼劉伯溫偏偏做不成大明王朝的宰相呢?不管宰相做不成,就連爵位,劉伯溫都是比較低的,連個侯爵都混不到,朱元璋只給了他一個誠意伯。
  • 朱元璋大肆誅殺開國功臣的動機是什麼?並非完全是為了鳥盡弓藏
    明太祖朱元璋在歷史上的諸多帝王中有個著名的標籤,即殘酷殺戮開國功臣,歷史愛好者凡是談到這一類帝王,總會把劉邦和朱元璋拿出來並列舉例,不過,相比起劉邦只誅殺幾個異姓王,朱元璋是葷素不忌,殺掉的功臣及其附屬者數以十萬計。
  • 馬皇后通過水果暗示劉伯溫,讓劉伯溫逃過一劫
    大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慢慢的一步步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徵戰,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對手,最終建立大明朝,當上了一國之君,而朱元璋當上一國之君之後,皇帝不能沒皇后啊,因此朱元璋就要立皇后了,而皇后按照規矩那都是自己的原配來當的,朱元璋當然也是有原配夫人的啦,原配夫人姓馬,她是一直陪伴在朱元璋身邊的
  • 給官不做,只愛美酒胸無大志的郭德成卻逃過一劫,這是為何呢
    朱元璋做皇帝之前只是一個小小的平民,所以一下子掌握著前天下人的性命,朱元璋是有點激動但是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不安全感。所以在朱元璋的晚期,他大批量地殺害當初幫助自己上位的那些大功臣,把他們手中的權力重新拿回到自己的手中。
  • 巢湖水師李國勝欲殺害朱元璋,幸得桑世傑報信,朱元璋才逃過一劫
    ——聞遵道不知道,桑世傑對朱元璋最偉大的功勞是什麼!那是渡江攻克太平之後的秘聞!當時巢湖水師頭目李國勝欲設宴殺害朱元璋,幸得桑世傑報信,朱元璋才逃過一劫!——桑世傑之於朱元璋,猶如葉帥之於老毛啊!所以,聽聞桑院判戰死,吳國公當然心中悼念!甚至,日後朱元璋稱帝後,桑世傑還得到最高殊榮——配享大明皇朝之太廟!功臣之外甥女,畢姑娘,即將成為朱文忠的妻子!
  • 乞丐皇帝朱元璋,打破了無良教育機構的起跑線邏輯
    卷一「朱元璋」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童年開始講起,到起義抗元、與陳友諒等其他軍閥的逐鹿中原,到一統天下後「鳥盡弓藏」地為了子孫而誅殺開國功臣,一直講到朱元璋死後,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從侄子朱允炆手中搶了皇位。朱元璋在元末的起義浪潮中,聲勢是相對小的,起步更是比別人晚,不過,歷史一再地證明搶頭香的行為往往是失敗的。
  • 開國功臣李善長,70多歲還下地勞作,朱元璋為何將他滿門抄斬
    舉例來說,當時擔任參議的李飲冰、楊希聖無意中稍微冒犯了李善長的權威,結果後者立刻上書朱元璋說明二人犯下的罪行,將二人直接廢黜。甚至,面對同是開國功臣的劉基,他也是十分囂張,甚至於一次二人談論法令,堅持自己看法的李善長直接破口大罵,害得後者從此有了陰影,不久後辭官回鄉。
  • 朱元璋晚年屠殺無數大臣,因他的身份很特殊,為何偏偏不敢殺他?
    朱元璋晚年屠殺無數大臣,因他的身份很特殊,為何偏偏不敢殺他?要問誰對朱元璋開創江山的貢獻最大,當屬徐達也。朱元璋也沒有辜負徐達對自己的貢獻,他稱徐達是劉伯溫之後對自己最為忠心的人。徐達也在明朝建國大臣中,官職排名第二,僅僅在李善長之後。
  • 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
    明朝時期,有個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其實,朱元璋從小沒受過什麼教育,後來有幸到皇覺寺為僧,做了義軍首領後,李善長等人給他講書時也都是講正統的儒學。也就是說,朱元璋對佛家和儒家,還是心存敬畏的,但唯獨對道家,並沒有什麼興趣。
  • 朱元璋告訴你反貪汙腐敗不能只靠殺人
    明朝法典大明律明朝殺官員,從開國皇帝朱元璋起就盛行起來。後世人多稱其就是殺功臣,其實這麼說有失偏頗。朱元璋殺了一部分開國功臣確是事實,譬如藍玉、胡惟庸、李善長等,但說到這裡面的原因,也有這些大臣本身的問題,居功自傲,位高權重,難以管束是自然的。為了後世子孫的江山穩固,替年幼的下一代皇帝朱允炆拔一拔樹枝上的刺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你想想,殺官員殺到到朱元璋這份上,動輒幾萬人,這肯定就不單單是殺功臣這個理由就能解釋的了。殺功臣也不用殺幾萬人啊!
  • 一個侄子一個外甥,為什麼朱元璋對兩人態度截然不同?
    這之後朱元璋的一些親戚開始陸陸續續的開投奔了。像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和親外甥李文忠,這兩位並不是個紈絝子弟,看著朱元璋得勢了,前來享福來了。畢竟是自己的至親,朱元璋對他倆也不錯,可謂是盡心培養,希望他們可以成才。他們在軍事上的成就並不亞於那些開國功臣,某種程度上用軍事天才形容這兩位表兄弟也不足為過。
  • 朱元璋是怎麼從和尚變成殺人狂魔的,難道他的經都白念了嗎?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生殺人無數,甚至在野史上稱他為「屠夫皇帝」,我們不禁要問:朱元璋是怎麼從和尚變成殺人狂魔的,難道他的經都白念了嗎?這主要和他的經歷有關首先要看看他小時候,朱元璋家中實在是太貧困了,以至於自己的父母相繼餓死,在這種飢餓狀態下的百姓會把食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他害怕自己的東西被搶了最後餓死,長時間受到這種思維的統治,自然對外界有一種不信任感。
  • 康熙帝每次給朱元璋掃墓,為何都要行三跪九叩大禮?
    從理論上講,大明是滅於闖王的大順軍之手,但是,被漢族知識分子視為異族的滿人入主中原,人們在心理上仍是很難一下子接受的,所以,明亡清興之際,各地反清復明的聲音與行動就從沒間斷過。尤其是江南之地的士紳與民眾,更是直接用鮮血與生命與清軍對抗,因而引發了歷史上最血腥的屠城事件,比如慘絕人寰的「揚州十日」。
  • 御製大誥:朱元璋的良苦用心,很少有人知道,被批判成暴君的形象
    金庸先生所寫的倚天屠龍記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期間有一個小人物朱元璋頻繁出現。他原本是鳳陽分壇的一個堂主,野心勃勃陰險狡詐最後當上了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在這裡暫且不論這部小說如何如何,朱元璋真的就是一個毫無作為的殘暴暴君?如果真的是如此,為什麼沒有像秦,隋一樣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