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功臣李善長,70多歲還下地勞作,朱元璋為何將他滿門抄斬

2020-12-19 讀否

李善長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人物,作為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謀士,他在其剛平定滁州時就跟隨左右,此後多有功勳。後來明朝建立,李善長官居左相國、太子少師、上柱國,爵至宣國公,在朝中地位極高,甚至朱元璋出巡時,還將軍國大事全權委任給他,並準許其靈活處事。

隨著年事漸高,李善長逐漸退出了權力中心,將精力放到頤養天年上,但儘管如此,他卻沒能在朱元璋對功臣的清洗中倖免。洪武二十三年(1390),76歲的李善長被朱元璋處死,其妻子兒女、同族子侄共計70餘人也都被一併誅殺。

明朝建國之初,李善長毫無疑問稱得上是位極人臣,正如上文所說的,朱元璋對其十分信任,也給予了充分的重用。甚至,據《明史》記載,朱元璋還賜給李善長鐵券承諾免其兩次死罪,其子也可以免一次死罪。然而,有了如此崇高的地位,李善長的心境也發生了變化,他日漸驕傲,對待他人也變得非常苛刻。

舉例來說,當時擔任參議的李飲冰、楊希聖無意中稍微冒犯了李善長的權威,結果後者立刻上書朱元璋說明二人犯下的罪行,將二人直接廢黜。甚至,面對同是開國功臣的劉基,他也是十分囂張,甚至於一次二人談論法令,堅持自己看法的李善長直接破口大罵,害得後者從此有了陰影,不久後辭官回鄉。

其實,早在這次衝突之前,李善長就曾經多次試圖加害劉基,而原因則多半是為了排除異己,鞏固自己的權勢。對於李善長的小動作,朱元璋心知肚明,因此曾經找到劉基,表示自己想要懲罰李善長。不過,劉基卻顧全大局,表示李善長雖然有過錯,但德高望重,能夠調和諸將領,避免矛盾。也因劉基的這番話,朱元璋才忍住自己心中的厭惡堅持重用李善長,結果後者卻仍然處處針對劉基,可以想見朱元璋對於此事會有多麼不悅。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因病輟朝近十日,結果李善長無動於衷,其子李祺作為駙馬也是六天不上朝,還在被召至殿前時拒絕認罪。這兩件事疊加在一起,朱元璋終於沒法忍耐,削去了李善長一千八百石俸祿。後來,因李善長舉薦而官至宰相的胡惟庸謀反被誅,牽連者多達數萬人,但李善長卻因為年事已高倖免於難。

五年後,有人告發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參與到了胡惟庸的謀反中,朱元璋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將其免死,但李善長卻仍然是無動於衷,沒有感謝皇恩,這讓朱元璋更加不滿。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長多次上書請求朱元璋饒恕自己受株連被發配邊疆的侄子丁斌,結果朱元璋怒而直接將丁斌收押。

在獄中,丁斌供出了當初李存義與胡惟庸暗中交往的細節,朱元璋聽聞後又派人將李存義父子抓起來審問,結果這二人的供詞又把李善長也牽連進了當年的謀反案中。據供詞所言,當初胡惟庸曾經勸說李善長與自己一同起兵,並約定事成後將淮西之地分給他,封他為王。當時,李善長儘管表面拒絕,但其實非常心動,後來甚至乾脆表示: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

另外,有人還對朱元璋告發道,當年將軍藍玉在邊關抓到了胡惟庸暗中聯繫北元的使者,但李善長卻將此事隱瞞了下去。可以說,李善長不但是知情不報,還暗中幫助了胡惟庸的謀反行為,這對朱元璋來說自然是無法被饒恕的惡行。在得知自己寵信和縱容的李善長暗中做出了這些事情後,朱元璋勃然大怒,終於是將李善長一家七十餘口一同處死,以發洩心中的憤恨。

總的來說,其實李善長的死並不算冤枉,他曾經多次犯錯,甚至一心加害同僚想藉此更加穩固的權力。在被饒恕後,他並沒有心懷感激從此收斂,而是在位極人臣的情況下仍然對裂土封王心存覬覦,儘管沒有直接參與胡惟庸的謀反,但他暗中包庇的牆頭草行為已經足以被判定為心存不臣之心了。

李善長的死在封建時代說得上是罪有應得,但他的親族則大多是無辜的,這些沒有犯錯,甚至毫不知情的人遭到牽連而死,這是朱元璋的以及封建時代的錯誤,但李善長作為一家之主、一族之長,他的行為是需要為全家、全族負責的,因此,他同樣也要承擔批評和指責。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把嶽父滿門抄斬,強忍6年才說出罪名,百官聽完竟瑟瑟發抖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嗜殺,很多開國功臣都遭了他的毒手。但朱元璋誅殺功臣的理由是「他們謀反,威脅國家統治」,所以大臣們也無話可說。可後來朱元璋把嶽父一家都滿門抄斬,這就讓大臣們有點想不通了。雖然嶽父不是他的親生父親,但好歹還有他老婆這層關係在。沒個由頭便將人家滿門抄斬,這有點說不過去吧?
  • 76歲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洪武二十三年,告老還鄉的李善長還被朱元璋以十年前的「胡惟庸案」追責,最後斬草除根,斬盡殺絕。什麼叫斬盡殺絕?那就是幾乎,李家以及和他相關的人,幾乎被屠戮而盡。當年比朱元璋還年長十四歲的李善長,就這樣未過八十歲生日而死掉了。恰好,他也是擁有丹書鐵券者之一,擁有這個號稱,大明催命符的「保命符」。
  • 朱元璋為何將嶽父滿門抄斬?6年後他自曝四個字,讓百官心生寒意
    說起朱元璋的嶽父,也許大家第一反應是郭子興。大腳馬皇后是朱元璋最心愛的女人,而郭子興只是馬皇后的義父。但別忘了,作為皇帝,不僅有無數後宮佳麗。嶽父自然也有無數。我們今天說得朱元璋的嶽父,並不是靠裙帶關係從政的。他為朱元璋建立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還被朱元璋賜免死鐵券。
  • 劉伯溫為何不能做宰相?朱元璋為何只封他誠意伯?李善長笑得太早
    ---《明史》所以說朱元璋集團內部的淮西將領是比較多的,他們佔據了開國功臣的大多數。而這些人手底下還有淮西子弟,一層層下來,整個朝堂有一大半都是淮西人在做官。淮西人自然不服氣其他地方來的人管理他們,除了朱元璋能管得住他們外,還必須要選出一位能夠管理淮西將領們的丞相來。
  • 1390年,朱元璋為何要賜死已經賦閒在家,77歲的李善長?
    李善長被殺的時候,胡惟庸都已經被賜死10年之久了。就連李善長他自己,當時都已經77歲,而且也回到老家去耕地種田。這麼一位遠離朝堂的農家翁,怎麼看都不是能威脅到朱元璋的人。那既然如此,朱元璋為何還是要在1390年賜死李善長,甚至還順帶著賜死李善長一家七十餘人呢?
  • 朱元璋有多狠?38位開國元勳只有一人善終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34人,其中公6人,侯28人。此後他又分封了一批公侯,均頒賜鐵券。 如果按照真正的歷史來說,明朝開國功臣排名基本上是這個情況: 文臣以李善長為首,李善長和朱元璋頗似劉邦和張良,一見如故,十分投機。
  • 已77歲的李善長,能掀起什麼浪花,竟然也被朱元璋殺害?
    不過朱元璋之所以這麼做,根本目的是為了老朱家的天下世代穩固。所以雖然殘忍,但是朱元璋這麼做,還是可以讓人所理解的。可是,對於誅殺李善長,在很多人看來,卻是有些意外,至少是沒有想到。畢竟當時的李善長已經77歲了,這個年紀在現在來說,也已經是高齡了。
  • 皇帝睡覺夢見洪水,醒來一想,立刻將開國第一功臣滿門抄斬
    下面這位皇帝,做夢夢見洪水淹了金鑾殿,醒來立刻將開國第一功臣全家殺絕,滿門抄斬。這個發生在隋朝末年,也就是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這位皇帝雖然能力十分強,但是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修運河,築宮室,三徵高麗。用民力過甚了,搞得民不聊生,各地叛亂四起。而此時,卻傳出讖語:「楊花落,李花開」,「李洪當王」等,搞得隋煬帝更是膽戰心驚。
  • 通過李善長的死,就知道朱元璋鳥盡弓藏
    惟庸亦自勵,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獨相數歲,生殺黜陟,或不奏逕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 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胡惟庸接替楊憲的職位,但他卻以權謀私,當時已權傾朝野。書中還記載到,朱元璋的大將軍徐達和謀臣劉基都對胡惟庸很反感,又說胡惟庸家的古井上長出了石筍,又說胡惟庸太爺爺的墳山上「夜有火光燭天」,因此胡惟庸開始有了謀逆的計劃。
  • 將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將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從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投奔了農民領袖郭子興起,到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朱元璋徵伐了16年,歷經險惡,其中也遇過貴人相助,在鄱陽湖之戰中還有名大將曾替朱元璋擋了9箭,這才留著條命,建立起了大明朝。
  • 朱元璋大肆誅殺開國功臣的動機是什麼?並非完全是為了鳥盡弓藏
    明太祖朱元璋在歷史上的諸多帝王中有個著名的標籤,即殘酷殺戮開國功臣,歷史愛好者凡是談到這一類帝王,總會把劉邦和朱元璋拿出來並列舉例,不過,相比起劉邦只誅殺幾個異姓王,朱元璋是葷素不忌,殺掉的功臣及其附屬者數以十萬計。
  • 朱元璋長子,太子朱標死因之謎
    朱元璋一直將太子朱標視為自己的接班人,下大力氣培養他,不僅讓他早早地接觸儒家思想教育,甚至還讓太子直接參加國家的具體管理。但是太子朱標參加國家的具體管理後,他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朱元璋處理問題的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在太子朱標和朱元璋之間就形成了矛盾。
  • 滿門抄斬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滿門抄斬,投沒財產,殺戮全家。出自:魯迅《吶喊·阿Q正傳》:「看你抓進縣裡去殺頭,——滿門抄斬,——嚓!嚓!」近義詞有:斬盡殺絕,滿門抄斬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殺戮全家。滿門抄斬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滿門抄斬(mǎn mén chāo zhǎn)成語釋義:投沒財產,殺戮全家成語出處:魯迅《吶喊·阿Q正傳》:「看你抓進縣裡去殺頭,——滿門抄斬,——嚓!嚓!」
  • 將軍冒死替皇帝擋九箭,為報恩,朱元璋抄家時給他留了個7歲孫子
    而歷史上最愛殺功臣的皇帝,幾乎不需要評比,那就是朱元璋,然而有個將軍卻在朱元璋手下好好地活著,那又是為何呢? 當時朱元璋想要平定江南,必須要與勢力強大的陳友諒對敵,後者佔據金陵城的上遊,地域廣闊,手上的水軍比朱元璋的10倍還要多。而朱元璋仔細分析了自己的形勢,想竭盡全力攻打陳友諒,後者也自然感受到了朱元璋的威脅,在營帳中與謀士謀劃幹掉朱元璋。
  • 李善長:手下留情,劉基:殺李彬,天必雨!李善長:你想混下去嗎
    而此時正好朱元璋外出巡視不在家,李善長認為這個時候就是好時機,連忙去找劉基說情,說,咱們同朝為官,還是老大的左膀右臂,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咱們哥倆平時關係就很好,以後有啥嘛事找老弟(劉基大3歲),哪怕上刀山下火海,老弟也要上。老哥,給個面子嘛,放他一馬吧。話說到這情分上,於公於私,也需考慮考慮的,是嘛,天天在朝堂上碰面,以後萬一有求於他呢?
  • 劉伯溫為何只被封為誠意伯?位列第105位,他和李善長差距在哪
    所以明初所謂的浙東黨和淮西黨之間的鬥爭,純屬扯淡,因為劉伯溫這杆大旗還不足以撼動李善長集團。可是劉伯溫給朱元璋辛苦做了8年的謀士,為何最後只有這麼點收成呢?01劉伯溫是個清高之人,朱元璋這個大老粗最討厭這種人。
  • ...曹評帶徽柔出宮,兩人互許終身,趙禎一怒之下要將曹家滿門抄斬!
    《清平樂》曹評帶徽柔出宮,兩人互許終身,趙禎一怒之下要將曹家滿門抄斬!《清平樂》隨著劇情的發展,徽柔已經到嫁人的年紀,趙禎為她安排了一場相親宴,苗娘子以為趙禎是想在宴會上給徽柔選駙馬,於是找董秋和過來幫忙,給徽柔好好打扮,找到那個讓她看一眼就想與他共度一生的那個人。
  • 朱元璋晚年屠殺無數大臣,因他的身份很特殊,為何偏偏不敢殺他?
    朱元璋晚年屠殺無數大臣,因他的身份很特殊,為何偏偏不敢殺他?要問誰對朱元璋開創江山的貢獻最大,當屬徐達也。朱元璋也沒有辜負徐達對自己的貢獻,他稱徐達是劉伯溫之後對自己最為忠心的人。徐達也在明朝建國大臣中,官職排名第二,僅僅在李善長之後。
  • 開國功臣被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清楚上面5個字
    起初,朱元璋不過是郭子興手下的小卒,不過後來卻成功逆襲,最終於1368年還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的成功離不開如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這樣功臣的大力輔佐,不過他在坐上龍椅後卻對那些有功之人揮起了屠刀。如"胡惟庸案"就一口氣殺死了至少3萬多人,但當時其中有個涉案大臣卻多活了10年才被處決。他是誰,又為何有這樣的特殊待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