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製大誥:朱元璋的良苦用心,很少有人知道,被批判成暴君的形象

2020-12-12 藍天說歷史

金庸先生所寫的倚天屠龍記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期間有一個小人物朱元璋頻繁出現。他原本是鳳陽分壇的一個堂主,野心勃勃陰險狡詐最後當上了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在這裡暫且不論這部小說如何如何,朱元璋真的就是一個毫無作為的殘暴暴君?如果真的是如此,為什麼沒有像秦,隋一樣二世而亡?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在小編看來不管怎樣評價他殘暴,可他的出發點還是為了老百姓。其在位三十一年,曾經頒布了「御製大誥,」鼓勵支持人們告官維護自身權益。

第一:御製大誥是法外治法,跟大明律的區別,朱元璋鼓勵老百姓告官

1:任何朝代都會頒布法律,明朝有大明律,限制功臣官員的做法

法律早在上古時期的大禹就有了,經過歷朝歷代不斷發展到了明朝已經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朱元璋是個非常有作為強勢的皇帝,打下天下後為了限制功臣跟官員進行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說開國功臣大部分都是武將出身,經常專權跋扈無法收斂自己。特地頒布公侯戒約榜,目的在於讓這些功臣聽從自己安排。老朱的出發點是不錯,晚年對武將的大開殺戒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該做的都做了,這些功臣能夠低調收斂一點,朱元璋斷然不會殺那麼多人。

除了開國功臣之外,跟朱元璋關係最為密切的就是這些官員。他創辦社學國子監的目的在於培養人才,文字獄只不過是老朱受不了一些敏感話題,有些人就是喜歡從雞蛋縫裡面挑石頭。建國之後他重用開國功臣劉伯溫,創建了大明律。跟歷朝歷代一樣都有六部,刑部掌管司法。中央管糾察的官員稱作御史,胡惟庸案之後由御史臺改為都察院。只是更換了一個名字,並沒有很大區別。自古以來皇帝就是天,古代最嚴重的刑罰莫過於造反顛覆政策以及欺君之罪,嚴重一點的不但自己被殺,往往禍及家人。

2:御製大誥是法外治法,封建社會皇帝便是法外治法的代表

封建社會跟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區別便是沒有民主概念,以前上下尊卑的觀念很普遍。皇帝就是老大,皇帝說的的話便是法律。這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打一個很簡單的比方:「朱升很早跟隨朱元璋,奪取天下後朱升不要封爵,只要免死鐵券。」立國十三年後胡惟庸案爆發,他的兒子牽連到胡惟庸案當中去,免死鐵券終究還是沒能起到作用,始終無法逃脫被殺的命運。

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年的時間內,朱元璋一共頒布了四篇大誥。剛開始的叫大誥初編,第二個叫大誥續編,第三個叫大誥三編,第四個叫大誥武臣。朱元璋建國以後根深蒂固的一個理念就是「亂世當用重典」,吸取了元朝滅亡的一個教訓。大誥裡面主要是朱元璋施法的一些例子,其中包括族誅,凌遲,梟首,墨面紋身,挑筋去指等酷刑,針對的大部分都是貪官汙吏。本來在大明律裡面應該是鞭打,流放等簡單刑罰,到了大誥這裡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大罪,就是死刑,而且死狀極其慘烈。

3:朱元璋鼓勵老百姓告官,凡是私自下鄉的官員,老百姓拿著大誥都可報告皇帝

老朱是愛民如子的好皇帝,制定了一系列利民的好政策。制定好大誥,立即裝訂成冊頒布給每戶人家。只要是貪官汙吏下鄉騷擾老百姓的,他們都可以手拿大誥前往京城告狀。這些官員見到手拿的大誥,等同於是皇帝。如果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於挑戰皇帝權威,都是以謀反罪論處。除此之外,一般百姓人家有人會背誦大誥裡面的內容,又或者有所收藏都可以罪減一等。

第二:老朱初心沒有壞,御製大誥沒達實際效果,跟普通開國皇帝不一樣

1:御製大誥原本想懲戒那些不法分子,讓貪官汙吏無所遁形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反腐最厲害的皇帝,沒有之一。農民出身的他經歷了那些,導致他對貪官汙吏非常痛恨。在明朝凡是貪汙六十兩以上的官員,都會判處凌遲處死。如此嚴刑峻法再加上御製大誥的頒布,貪汙之風依舊沒有得到徹底清除。雖然情況有所好轉,連朱元璋自己都不得不感嘆:「我都這樣做,這些人依舊不怕死一股腦的上。」好刀要實在刀刃上,畢竟沒有受到高等教育。明朝中後期官員職場貪汙之風盛行,即使歷代皇帝都像老朱一樣的強勢皇帝,明王朝積重難返也無力回天。

2:歷朝歷代開國皇帝大部分貴族出身,處理貪汙採取半放縱半制止的狀態

我們看諸多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不可否認能夠直接開國那肯定非常有作為。晉,隋,唐,秦,東漢,元,清,北宋等開國皇帝要不出身貴族,要不將門子弟出身,要麼就是打獵遊牧民族出身。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那便是受到小時候環境的影響,個人魅力得到許多人的支持。王朝建國之初貪汙腐敗的問題肯定有,只不過並沒有朱元璋那麼嚴厲的強勢手段。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凡事只要不過分就行。

結束語:朱元璋作為殘元時代的終結者,這一傑出偉大歷史功績還是值得肯定的。另外在位期間制定的許多愛民政策應當採取一視同仁的態度去看待,當然「洪武四大案」等歷史弊政也要給予一定程度的批評。明朝後來滅亡,便是因為少有這樣的強勢勤政皇帝。從皇帝執政方面,明朝中後期大部分皇帝不理朝政,想要達到明朝二祖的高度,幾乎可以說不可能。

相關焦點

  • 御製皇陵碑顯出朱元璋的本色英雄,肝腸寸斷的苦難經歷,刻骨銘心
    《明史·傅友德傳》記載;洪武二十五年,傅友德向皇帝朱元璋求懷遠一千畝的田地,為此朱元璋大怒說:「我給你的俸祿不薄啊,你還要侵奪老百姓的利益,到底安了什麼心?」朱元璋兄弟用破衣包裹好親人的遺體安葬入土;之後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僅剩下的親人;二哥、大嫂和侄兒不得已分開,悽悽慘慘各自逃生。
  • 朱元璋的反腐,聊聊《大誥》之一
    朱元璋的《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就是朱元璋按捺不住「微操」的衝動出臺的。《大明律》是條文法。朱元璋感到過於寬疏,不足以「明刑弼教」。因而朱元璋親自搞出《大誥》這種判例法。因為用刑酷虐,罪罰不匹,個人色彩過於濃厚,因此實際只用於洪武一朝就壽終正寢。《大誥》還有一個特點,曾經被朱元璋下令,戶均一冊,經常舉辦全國性和地方性的「講學背用」比賽,優勝者有獎。大家是不是感覺有點眼熟?是不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 明初的一次大規模普法宣傳:明《大誥》的前前後後
    咱們開頭說到朱元璋為了推行自己這部《大誥》,開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普法運動」,動用了整個明朝的力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策略。朱元璋為了能把普法宣傳做到基層,讓目不識丁的百姓知道自己的主張,於是掀起了一場講讀活動,「詔令各處官民之家,傳誦《大誥》三編。凡遇鄉飲酒禮,一人講說,眾人盡聽」,對於那些講讀出色的人則給予重賞。
  • 朱元璋如何做法制宣傳?了解了他的方法,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
    二、為何《大誥》會成為朱元璋進行法制宣傳的法寶?朱元璋雖然極力推廣《大誥》,但《大誥》卻不是他獨創的。據說他是參照了周公之制才有了這樣的主意。《大誥》先後頒布了四次:第一次《大誥》頒布了74條法規,第二次《大誥續編》頒布了87條法規,後來頒布的《大誥三編》43條,最後又補充了《大誥武臣》,經過多次補充,使《大誥》的內容逐步完善起來。
  • 朱元璋嚴酷訓導,朝中官僚新成國子監
    朱元璋嚴酷訓導,朝中官僚新成國子監,朱元璋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統一全國平定天下,但是要治理統治這個國家,需要一大批治國安邦的人才和各級政府官僚。從朝廷到地方,從部院到州縣,少說也要十幾萬人,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去哪裡尋找這麼些忠實於新王朝,願意赤膽忠心為新政權鞠躬盡瘁的服務文人呢?
  • 朱元璋:養民,首先在於教化
    但是,朱元璋並非只依靠刑罰,相反,他特別重視教化,強調風俗道德的建設和社會風氣的整治。他說:「治道必先於教化,民俗之善惡,即教化之得失也。」如果不把教化這個根本抓住,致使「風凌俗替」,「民不知趨善,流俗為惡,國家於長治久安,不可得也。」如果百姓的風俗敗壞了,老百姓都不知道向善,社會流行著壞的風氣,國家想要長治久安,是不可能的。朱元璋認為,愛養百姓,教化是第一位的。
  • 明刑弼教:淺論朱元璋法治思想的發展及對明朝數百年的深遠影響
    在洪武十八年,朱元璋親自採編處以重刑的案例,主持彙編頒行的《明大誥》及續編《三編》等典型案件彙編,相當於現代英美法系國家的判例法制度和依據;更為嚴格的實行重刑主義,徹底將整個大明朝的重典法治推向了高潮。
  • 朱元璋的鞋拔子臉形象是從哪兒來的?
    這個顯然也不對,因為上面那兩個明朝官員在民間也見過朱元璋的鞋拔子臉畫像,所以當張瀚在宮廷見到官方版朱元璋御容後感慨道:「與民間所傳奇異之象大不類。」也就是說朱元璋的鞋拔子臉形象在明朝中期就已經流行了,不存在是清朝醜化明朝的產物。
  • 朱元璋的「四菜一湯」與鐵腕反腐
    相傳為明太祖朱元璋為整治達官貴人窮奢極欲而首倡。明朝建立初期,官員們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比吃比穿、相互攀比的驕縱之氣盛行。從社會最底層上來的朱元璋深知民間疾苦,也知道元朝亡國的原因,他下定決心要整治這股奢侈風氣。一天,他下旨宴請文武群臣,為皇后祝壽。臣子們非常高興,然而,上來第一道菜是炒蘿蔔;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是兩大碗青菜;最後一道是蔥花豆腐湯。
  • 嚴明以馭吏 寬裕以待民—朱元璋的為政之道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二百多位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是最卑微的,故有「流民皇帝」、「乞丐皇帝」之稱。朱元璋在稱帝後也不隱諱自己的家世,「朕本淮右布衣」常常見諸詔令。在皇權神授觀念盛行的時代,朱元璋能有這樣的氣度實屬難能可貴。  朱元璋,幼名重八,成人後取名興宗。後改名元璋,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少時家境貧寒,為人放牧牛羊。
  • 朱元璋告訴你反貪汙腐敗不能只靠殺人
    到底殺了多少官,估計朱元璋自己也數不清了。朱元璋親自編制的法典《大誥三編》出生底層的朱元璋,極其痛恨貪官汙吏,對待貪官也從不心慈手軟,《大明律》規定「一貫以下杖七十,每五貫加一等,至八十貫即處絞刑」,對貪腐懲罰的起點非常低
  • 康熙貴為清朝的皇帝,為何卻對明朝的暴君朱元璋行三拜九叩之禮?
    朱元璋是一位明君還是暴君,我想可能很多人都無法回答,朱元璋的政績很傑出,廢丞相、設錦衣衛、重開殉葬制度、八股文取士制度、實行君主集權,每一項決定都對後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朱元璋殘暴也是出了名的,誤殺功臣大殺文人當年懷疑宮女和侍衛私通但是又找不到人,於是就把宮裡的5000宮女全部殺了,以儆效尤。並且還恢復了極度殘忍的殉葬制度,讓多少無辜婦女枉死。
  • 根據帝王的參與程度,御製文獻主要分為這幾類
    根據帝王參與御製文獻程度從高到低排列,御製文獻中帝王的參與方式可主要歸納為「御著類」、「教撰類」、「御審類」三種。御著類文獻即帝王個人著述作品,包括帝王個人專著、詩文集、書畫作品等。這類御製文獻數量很少,但因帝王參與度高而彌足珍貴,對於研究帝王的個人思想觀念與文藝水平有直接幫助。
  • 廖永忠平定兩廣,想要屠城,朱元璋一句話讓廖永忠放棄殺念
    在這樣的亂世中,一個男孩出生了,此人名叫朱重八,也就是後來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歷史上其它朝代相比,朱元璋的名氣要大很多,不僅僅是因為朱元璋是皇帝,更是因為朱元璋是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的。因此大部分人都能夠記住朱元璋這個名字。早年的時候,朱元璋的名字是朱重八,到了之後,朱元璋建功立業,才改了名字。
  • 朱元璋發現有人與他生辰八字相同,起了殺心,見到此人卻樂開了花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就迷信算命佔卜之說,他是一位出身貧苦世家的皇帝,他早年在黃覺寺中當和尚時,因戰亂不斷,饑寒交迫,甚至連飯都討不到。當他猶豫不決時,便到佛前佔卜。曾在他的《御製皇陵碑》中記載,當他面臨人生抉擇的時候,都會在佛前佔卜來確定前程。但是卜卦的結果都是不吉利的,所以他決定先投靠附近的軍隊,從此也開創了他傳奇般的生活。
  • 他預言朱元璋損失慘重,被扔到江中卻沒有死,後來朱元璋寫文紀念
    總之,究竟這傢伙是一個觀雲察色的騙子,還是真正具備了呼風喚雨的真功夫,只有天知道了。但不管怎樣,部隊中有這號人的存在,就隨時會找到辦法來穩定軍心。朱元璋在江南時的確遇見過不少奇人異士,上述的朱升、劉伯溫、鐵冠子只不過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已,其他的著名人物還有周顛仙人,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與鐵冠子一樣在參與出徵陳友諒之役時介入了長江祈風之事。
  • 朱元璋在錢上刻了1個字,就解決一千古難題,至今還有人膜拜不已
    毫無疑問,明太祖朱元璋便是一位拯救百姓於水火的千古名君。近些年來,網上的很多文章把朱元璋的殺功臣、殺貪官、設立錦衣衛放大化,並以此為朱元璋是「暴君」的證據,但筆者要說,永遠不要以什麼殺功臣,興文字獄來判斷一個皇帝是不是暴君,而應該看到,他這麼做是為了什麼,有沒有讓社會動蕩,百姓生活怎麼樣,每一件決定的背後,往往都是權力鬥爭和妥協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