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忠平定兩廣,想要屠城,朱元璋一句話讓廖永忠放棄殺念

2020-12-15 談古論金說歷史

元末時期,各地起義軍接連不斷地出現,此時天下大亂。在這樣的亂世中,一個男孩出生了,此人名叫朱重八,也就是後來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歷史上其它朝代相比,朱元璋的名氣要大很多,不僅僅是因為朱元璋是皇帝,更是因為朱元璋是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的。因此大部分人都能夠記住朱元璋這個名字。

早年的時候,朱元璋的名字是朱重八,到了之後,朱元璋建功立業,才改了名字。少年時期的朱元璋經歷苦難,後來在湯和的引薦之下,朱元璋加入了起義軍,從此在郭子興帳下南徵北戰。通過不斷的徵戰,朱元璋的地位越來越高,同時功績也是越來越大,這樣一來,朱元璋的能力凸顯,功績卓著的朱元璋不斷籠絡人心。

最終在公元1368年建立了明朝。明朝的建立,成為了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此後朱元璋仍然南徵北戰,雖說明朝建立了,但是天下還沒有統一。元朝的殘軍敗將仍然存在。這時候的朱元璋雖然不用親自南徵北戰了,但是朱元璋手中的武將可是沒閒著。明朝建立後,問題就出現了,朱元璋開始卸磨殺驢。

朱元璋發動了洪武四大案,這讓明朝的官員人人自危。因此朱元璋晚年大肆殺伐,給人以「暴君」的形象。人們對朱元璋的評價存在爭議,原因就是朱元璋的洪武四大案讓太多的人受到牽連,大部分人沒有得以善終,全被朱元璋給殺了。這樣一來,朱元璋就有了「暴君」的形象。實際上,如果單純說朱元璋是「暴君」,未免有失偏頗。

朱元璋在徵戰的過程中,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建立了明朝。其次,單單說洪武四大案,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怕這些明朝的開國功臣對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產生威脅,所以朱元璋剷除了這些明朝的開國功臣。朱元璋曾以「仁義」奪天下,通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內心,並不是一個殘暴的昏君,由於朱元璋當時所處的環境,不得不殺死這些明朝的開國功臣。

猛將常遇春雖然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喜歡「殺降」,被朱元璋多次批評。古代的時候,戰爭是不殺降將的,這是一條默認的規矩。其次,在洪武元年的時候,徐達和常遇春北伐,朱元璋還曾告捷常遇春「勿有輕敵之心、勿殺伐過重」,當時的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中的大將,可是常遇春殺降將的毛病一直改不了。

後來在朱元璋的勸說之下,殺降將的毛病才改掉了。除了常遇春、湯和、徐達這樣的大將之外,朱元璋能夠奪得天下,廖永忠也是功臣之一。公元1367年,朱元璋打敗張士誠,開始籌備登基。雖然朱元璋已經開始籌備登基,但是這時候的明朝仍然不是大一統王朝。此時朱元璋最為在意的,就是如何一統天下。

北方仍然屬於元朝控制,浙東地區方國珍、福建地區陳友定都是敵對勢力。此時的天下並未太平,朱元璋仍然需要南徵北戰。兩廣、陝甘、川蜀、雲貴等地,也都有待統一。相比之下,兩廣的平定,則較為順利。平定兩廣的功臣就有廖永忠,與明朝的其他大將相比,廖永忠的名氣並不大。《明史·廖永忠傳》記載:尋拜徵南將軍,以朱亮祖為副,由海道取廣東。

通過這樣的記住來看,廖永忠對平定兩廣立下了功勞。洪武元年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為徵南將軍,平定廣東等地,朱亮祖為其副將。廖永忠是朱元璋非常得意的一位大將,早在朱元璋剛起兵時,一路南下,在渡江時,面對元朝的水軍,朱元璋無計可施。這時候的廖永忠和兄弟廖永安前來投奔朱元璋,於是面對元朝的水軍,朱元璋得到了擅長水戰的將軍。

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帶著巢湖水軍前來投奔,幫朱元璋把元朝水軍打得落花流水,從此,廖氏兄弟變成了朱元璋麾下水軍翹楚。從公元1355年投奔朱元璋後,廖永忠已經為朱元璋南徵北戰14年,其中,廖永忠的大哥廖永安也為了大明朝的建立而英勇捐軀。當時廖永忠打下了兩廣地區的城池。廖永忠拿下了兩廣地區。

可是當時的兩廣地區屬於民風彪悍的地方,於是廖永忠請示朱元璋:「若蠻人不化,可否屠一城而警一域?」廖永忠這樣說,就是想要屠城。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屠城都是非常殘忍的,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上鮮有發生,但是仍然是存在的。廖永忠假設了兩廣地區很難攻打,其後是不是可以屠城,面對這樣的情況,朱元璋如何回答呢?

朱元璋的回答非常精簡,其次也顯示了朱元璋的仁義。朱元璋沒有批評廖永安,而是悄悄在廖永安耳邊說了10個字:師從善念,方可人心悅服!廖永安聽完後,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在兩廣境內,不枉殺一人,不焚毀一舍,最終僅用了9個月,就把兩廣全部平定。有了朱元璋的話,廖永忠放棄了殺念。

《廣東通志》曾評價廖永忠:廣民感廖公之德,乃相謂自元氏失綱,瀕海之城,瓜分棋據。天子命一舉而靖南服,萬裡土宇,拯於焚溺之中。其偉德豐功將垂後世矣。廖永忠之所以能夠名震兩廣,和他的「仁德」關係很大,而這份「仁德」,實際上是朱元璋告訴廖永忠的。也可以說,朱元璋並不是一個暴君。

相關焦點

  • ​明朝開國將領廖永忠
    廖永忠答:「能夠為聖明的主子效力,掃除寇亂,名垂史冊,正是我的願望。」朱元璋聽後稱讚不已。廖永忠協助廖永安率水師渡江之後,攻取採石、太平,擒獲陳野先,打敗蠻子海牙及陳兆先,平定集慶,攻克鎮江、常州、池州,徵討江陰海盜,都有功勞。作戰勇猛,累建戰功,廖永安因中毒箭被俘,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在囚牢中逝世,死後,朱元璋為之痛哭,並親自寫文祭奠,配祭功臣廟。
  • 《明史·廖永忠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廖永忠傳》原文及翻譯廖政青提供資料明史原文:    廖永忠,楚國公永安弟也。從永安迎太祖於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貴乎?」永忠曰:「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願耳。」太祖嘉焉。    陳友諒犯龍江,忠大呼突陣,諸軍從其後,大敗之。從攻江州,州城臨江,守備甚固。
  • 廖永忠傳
    廖永忠,(1323一1375年),從永安還太祖於巢湖,巢縣(今安徽省巢湖)人,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貴乎?』永忠曰:『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願耳。』太祖嘉焉。兩廣悉平。永忠善撫綏,民懷其惠,為之立祠。明年九月還京師,帝命太子帥百官迎勞於龍江。入見,仍命太子送還第。復出,撫定泉、漳。三年從大將軍徐達北徵克察罕腦兒。還,封德慶侯,食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以徵西副將軍從湯和帥舟師伐蜀。和駐大溪口,永忠先發。及舊夔府,破守將鄒興等兵。進至瞿塘關,山峻水急,蜀人設鐵鎖橋,橫據関口,舟不得進。永忠密遣數百人持糗糧水筒,舁小舟踰山渡關,出其上流。
  • 小明王突然溺死之謎,是朱元璋蓄意為之,還是有人藉機謀取功名?
    二 、廖永忠這個水軍大將帶領著一堆水軍,竟救不了小明王一人。三、 廖永忠為何要捨近求遠?廖永忠從滁州繞去瓜州渡,那可是多繞行了幾百裡,從瓜州渡回到應天,又多走了幾百裡。最好的解釋是廖永忠是故意要繞去瓜州渡的,因為那裡是他的地盤,他在自己的地盤自然好下黑手。那麼廖永忠為何要殺小明王?他與小明王之間並無私人恩怨。
  •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割據於重慶的「大夏國」是何時被滅的?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夏,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不服,不與相通,自稱「隴蜀王」。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明玉珍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以恢復漢族王朝的統治為號召,建元天統,並定都於重慶,這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唯一定都於重慶的王朝,雖然存在較為短暫。
  • 此人打時天下勇冠三軍,統一後聽說打仗就裝病,朱元璋卻留他一命
    1370年朱元璋對當年追隨自己建功立業的文人、武將論功行賞。具有世襲罔替特權的開國功臣一共34人,但其中有14位被朱元璋殺掉。同時,朱元璋還屢興大案,誅殺成千上萬的名臣宿將,甚至傳說徐達、劉伯溫也是為朱元璋暗害而死。但在諸多功臣之中,有一位「懦夫」卻成功地保住了性命,他便是大明開國功臣——廣德侯華高。華高本是水賊,在巢湖起義軍領袖廖永忠手下做事。
  • 一代傳奇明太祖朱元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鐵血帝王
    等韓山童死了後,朱元璋又將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奉為小明王。此時的朱元璋全是憑藉韓林兒的威望來招兵買馬。可以說,如果沒有韓林兒,朱元璋的起義不可能得到那麼多人的響應。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乘人之危,派部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軍趕到安豐時,劉福通已被呂珍殺死,朱元璋只救出小明王韓林兒,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朱元璋率主力營救小明王時,陳友諒認為反攻時機已到,於是率兵進攻洪都 。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領將士堅守八十五天。
  • 廣西平南縣東華鎮龍口屯廖氏家族,據說先祖為明朝將軍廖永忠的長子
    據說龍口屯廖氏先祖為明朝將軍廖永忠的長子,逃難至龍口屯遂定居,曾給富人家放牛,機緣巧合之下學會了木工手藝,由此發家。
  • 理解朱元璋:家人、朋友、親戚都謀逆,叫我怎能不猜忌
    因為在明白了紹榮謀反的事實之後,朱元璋竟「欲宥榮死」。也就是說即使紹榮謀反,朱元璋也想免他一死,後來常遇春百般阻諫,朱元璋「乃飲榮酒,流涕而戮之」。我們可以想像,如此信任的朋友的背叛,對最初時期的朱元璋的打擊有多大?親戚第二個背叛他的人是謝再興。關於謝再興,大家可能稍微熟悉一些,因為他和朱元璋是親戚,確切地說,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嶽父。
  • 當上皇帝後的朱元璋,為何殺盡昔日部下?連教書先生也不放過
    並且毒殺名臣劉伯溫,在一次又一次挑戰朱元璋底線後,朱元璋以謀反罪誅其九族,並且捉拿其黨羽,並殺了幾十家開國權貴。並且廢除宰相制度,取消中書省,讓六部管理全國事務。郭桓案則是關於懲治貪官汙吏的大案子,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懷疑有人貪汙,於是嚴查全國財政稅務。
  • 朱元璋要殺外甥,見馬皇后穿了一件破衣服,朱元璋:不殺了
    殺了胡惟庸之後,朱元璋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以此為藉口,大肆誅殺功臣宿將,被牽連的人多達一萬。一時間朝廷內外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很多大臣早晨上朝前,甚至都與家人交代好後事,那心情真是「上朝如上墳」一樣沉重。
  • 發小投奔朱元璋,為何一個被殺一個封高官,全是一句話的事
    貧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容易有自卑,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貧窮家中成長的,他家裡窮到不能同時養活兩個孩子,所以將他送去出家做和尚,就是希望能讓他有口飯吃,能夠活下來。當朱元璋當上皇帝後,他小時候的朋友都來投靠他了,他也力所能及地伸出了援手。
  • 窮朋友來見朱元璋,興高採烈說了一句話,朱元璋:拉出去斬了
    窮朋友投奔朱元璋,興高採烈說了一句話,朱元璋:拉出去斬了在古代,為了表示尊敬,對於皇帝的名字或是尊者的姓氏,是避免直接說出口或寫出的。漢朝的時候,為了避諱,劉秀曾將秀才改為「茂才」,漢明帝劉莊為了避諱,竟把《莊子》改為《嚴子》,但要說在這方面最敏感的,可能就要屬朱元璋了。朱元璋出身寒微,還做過和尚,所以最忌諱別人提自己當和尚的經歷,與「僧、禿」有關的發音更是提都不能提,有次,一個書生上表拍朱元璋馬屁,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
  • 朱元璋稱帝後殺光所有功臣,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死自己的皇后
    朱元璋稱帝後殺光所有功臣,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死自己的皇后至正十五年(公元一三五五年)朱元璋帶領大軍渡江作戰的時候,家屬都留在和州。和州是後方基地,馬大腳親率將士鎮守,照管家眷,使軍隊作戰無後顧之憂。這是小編今天所講故事的背景。
  • 明朝一直被冷落的皇帝:智慧不差於朱元璋,功績不亞於朱棣!
    但是明朝有位皇帝一直被很多人忽視了,說起他的功績:真的是不亞於明成祖朱棣,幾次都挽救了國家;智慧不差於明太祖朱元璋,會用人、會權衡朝廷。在他統治年間,國家慢慢走向興盛,這位皇帝就是明憲宗朱見深。由於清朝人編史書,所以把朱見深這段歷史給抹掉了,我們來看看這位有著驚人能力的皇帝,有哪些值得稱頌的!
  • 朱元璋為何殺徐達?
    朱元璋賜蒸鵝致使徐達中毒身亡,歷來是個傳說,屬於民間流傳的版本,徐達的死實際上迷霧重重。話說徐達生了背疽,也就是背上長了毒瘡。據說,生背疽的人,吃蒸鵝立即會死。於是朱元璋便派人慰問徐達,並御賜蒸鵝一隻。
  • 朱元璋:在位期間殺了十五萬貪官,連女婿也不放過
    如果問那個皇帝對貪官最痛恨,殺的貪官最多,恐怕非朱元璋莫屬了。朱元璋是歷史上少有的草根皇帝,他從小看到貪官壓榨,欺壓老百姓,所以建立明朝以後,是十分厭惡貪官的,據說朱元璋在位期間,殺了貪官有十五萬之多。朱元璋不是說說而已的,那是真的做的,頒布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刑法,只要有貪官貪汙六十兩以上,不管是誰,就是殺。
  • 朱元璋設宴功臣,吃青菜豆腐平安,吃燕窩兔肉都被殺,這是為何?
    在漢朝的時候,韓信就面對劉邦此景,說了這樣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每一個功臣竭盡全力扶持新主上位,同時面臨的也有自己性命的安危。在經過激烈的競爭後,朝局不穩固,而每一任新主擔心的無非就是這些功臣們會傭兵自傲,功高蓋主,這樣就不利於君王的統治,所以,才會發生這些歷史的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