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時期,各地起義軍接連不斷地出現,此時天下大亂。在這樣的亂世中,一個男孩出生了,此人名叫朱重八,也就是後來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歷史上其它朝代相比,朱元璋的名氣要大很多,不僅僅是因為朱元璋是皇帝,更是因為朱元璋是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的。因此大部分人都能夠記住朱元璋這個名字。
早年的時候,朱元璋的名字是朱重八,到了之後,朱元璋建功立業,才改了名字。少年時期的朱元璋經歷苦難,後來在湯和的引薦之下,朱元璋加入了起義軍,從此在郭子興帳下南徵北戰。通過不斷的徵戰,朱元璋的地位越來越高,同時功績也是越來越大,這樣一來,朱元璋的能力凸顯,功績卓著的朱元璋不斷籠絡人心。
最終在公元1368年建立了明朝。明朝的建立,成為了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此後朱元璋仍然南徵北戰,雖說明朝建立了,但是天下還沒有統一。元朝的殘軍敗將仍然存在。這時候的朱元璋雖然不用親自南徵北戰了,但是朱元璋手中的武將可是沒閒著。明朝建立後,問題就出現了,朱元璋開始卸磨殺驢。
朱元璋發動了洪武四大案,這讓明朝的官員人人自危。因此朱元璋晚年大肆殺伐,給人以「暴君」的形象。人們對朱元璋的評價存在爭議,原因就是朱元璋的洪武四大案讓太多的人受到牽連,大部分人沒有得以善終,全被朱元璋給殺了。這樣一來,朱元璋就有了「暴君」的形象。實際上,如果單純說朱元璋是「暴君」,未免有失偏頗。
朱元璋在徵戰的過程中,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建立了明朝。其次,單單說洪武四大案,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怕這些明朝的開國功臣對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產生威脅,所以朱元璋剷除了這些明朝的開國功臣。朱元璋曾以「仁義」奪天下,通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內心,並不是一個殘暴的昏君,由於朱元璋當時所處的環境,不得不殺死這些明朝的開國功臣。
猛將常遇春雖然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喜歡「殺降」,被朱元璋多次批評。古代的時候,戰爭是不殺降將的,這是一條默認的規矩。其次,在洪武元年的時候,徐達和常遇春北伐,朱元璋還曾告捷常遇春「勿有輕敵之心、勿殺伐過重」,當時的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中的大將,可是常遇春殺降將的毛病一直改不了。
後來在朱元璋的勸說之下,殺降將的毛病才改掉了。除了常遇春、湯和、徐達這樣的大將之外,朱元璋能夠奪得天下,廖永忠也是功臣之一。公元1367年,朱元璋打敗張士誠,開始籌備登基。雖然朱元璋已經開始籌備登基,但是這時候的明朝仍然不是大一統王朝。此時朱元璋最為在意的,就是如何一統天下。
北方仍然屬於元朝控制,浙東地區方國珍、福建地區陳友定都是敵對勢力。此時的天下並未太平,朱元璋仍然需要南徵北戰。兩廣、陝甘、川蜀、雲貴等地,也都有待統一。相比之下,兩廣的平定,則較為順利。平定兩廣的功臣就有廖永忠,與明朝的其他大將相比,廖永忠的名氣並不大。《明史·廖永忠傳》記載:尋拜徵南將軍,以朱亮祖為副,由海道取廣東。
通過這樣的記住來看,廖永忠對平定兩廣立下了功勞。洪武元年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為徵南將軍,平定廣東等地,朱亮祖為其副將。廖永忠是朱元璋非常得意的一位大將,早在朱元璋剛起兵時,一路南下,在渡江時,面對元朝的水軍,朱元璋無計可施。這時候的廖永忠和兄弟廖永安前來投奔朱元璋,於是面對元朝的水軍,朱元璋得到了擅長水戰的將軍。
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帶著巢湖水軍前來投奔,幫朱元璋把元朝水軍打得落花流水,從此,廖氏兄弟變成了朱元璋麾下水軍翹楚。從公元1355年投奔朱元璋後,廖永忠已經為朱元璋南徵北戰14年,其中,廖永忠的大哥廖永安也為了大明朝的建立而英勇捐軀。當時廖永忠打下了兩廣地區的城池。廖永忠拿下了兩廣地區。
可是當時的兩廣地區屬於民風彪悍的地方,於是廖永忠請示朱元璋:「若蠻人不化,可否屠一城而警一域?」廖永忠這樣說,就是想要屠城。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屠城都是非常殘忍的,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上鮮有發生,但是仍然是存在的。廖永忠假設了兩廣地區很難攻打,其後是不是可以屠城,面對這樣的情況,朱元璋如何回答呢?
朱元璋的回答非常精簡,其次也顯示了朱元璋的仁義。朱元璋沒有批評廖永安,而是悄悄在廖永安耳邊說了10個字:師從善念,方可人心悅服!廖永安聽完後,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在兩廣境內,不枉殺一人,不焚毀一舍,最終僅用了9個月,就把兩廣全部平定。有了朱元璋的話,廖永忠放棄了殺念。
《廣東通志》曾評價廖永忠:廣民感廖公之德,乃相謂自元氏失綱,瀕海之城,瓜分棋據。天子命一舉而靖南服,萬裡土宇,拯於焚溺之中。其偉德豐功將垂後世矣。廖永忠之所以能夠名震兩廣,和他的「仁德」關係很大,而這份「仁德」,實際上是朱元璋告訴廖永忠的。也可以說,朱元璋並不是一個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