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廖氏宗親總會」加入廖氏大家庭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廖;讓我們一起擁抱中華廖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廖氏文化,共建繁榮廖氏,傳播廖氏正能量。
點上面藍字加入廖氏大家庭
熱點推薦
▼
《廖氏宣傳片》獻給全球500萬廖家人,廖家人頂起來!
廖永忠,(1323一1375年),從永安還太祖於巢湖,巢縣(今安徽省巢湖)人,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貴乎?』永忠曰:『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願耳。』太祖嘉焉。副永安將水軍渡江。拔採石、太平,擒陳埜先,破蠻子海牙及陳兆先,定集慶,克鎮江、常州、池州,討江陰海寇,皆有功。
永安陷於吳,以永忠襲兄職,為樞密僉院,總其軍。攻趙普,勝柵江營,復池州。陳友諒犯龍江,大呼其軍,突陣,諸軍從其後,大敗之。從伐友諒,至安慶,破其水寨,遂克安慶。從攻江州,州城臨江,守備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橋於船尾,名曰天橋,以船乘風倒行,橋傳於城遂克之。進中書省右丞。
從下南昌,援安豊,戰鄱陽,決圍殊死戰。敵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常迂春射走之。永忠乘飛舸追且射,定邊被百餘矢,漢卒多死傷。明日,復與俞通海等以七舟載葦荻乘風縱火焚敵樓船數百。又以六舟深入博戰,復旋繞而出,敵驚為神。又邀擊涇江口,友諒死。從徵陳理,分兵柵四門,於江中連舟為長寨,絕其出入,理降。還京,太祖以漆牌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賜之,懸於門。己,從徐達取淮東,張士誠遣舟師薄海安,太祖令永忠還兵水寨御之,達遂克淮東諸郡。從伐士誠,取德清,進克平江,拜中書平章政事。
尋充徵南副將軍,帥舟師自海道會湯和,討降方國珍,進克福州。洪武元年(1368年)兼同知詹事院事。略定閩中諸郡,至延平,破執陳友定。尋拜徵南將軍,以朱亮祖為副,由海道取廣東。永忠先發書諭元左丞何真,曉譬利害。真取奉表請降。至東莞,真帥官屬出迎。至廣州,降盧左丞。擒海寇邵宗愚,數其殘暴斬之。廣人大悅。馳諭九真、日南、朱厓、儋耳三十餘城,皆納印請吏。進取廣西,至梧州,降元達魯花赤拜住,潯、柳諸路皆下。遣亮祖令(會)楊璟收未下州郡。永忠引兵克南寧,降象州。兩廣悉平。永忠善撫綏,民懷其惠,為之立祠。明年九月還京師,帝命太子帥百官迎勞於龍江。入見,仍命太子送還第。復出,撫定泉、漳。三年從大將軍徐達北徵克察罕腦兒。還,封德慶侯,食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明年,以徵西副將軍從湯和帥舟師伐蜀。和駐大溪口,永忠先發。及舊夔府,破守將鄒興等兵。進至瞿塘關,山峻水急,蜀人設鐵鎖橋,橫據関口,舟不得進。永忠密遣數百人持糗糧水筒,舁小舟踰山渡關,出其上流。蜀山多草木,令將士皆衣青蓑衣,魚貫走崖石間。度已至,帥精銳出墨葉渡,夜五鼓,分兩軍攻其水陸寨 。水軍皆以鐵裹船頭,置火器而前。黎明蜀人始覺,盡銳來拒。永忠已盡破其陸寨,會將士舁舟出江者,一時並發,上下夾攻,大破之,鄒興死。遂焚三橋,斷橫江鐵索,擒同僉蔣達等八十餘人。飛天張,鐵頭張等皆遁去,遂入夔府。明日,和始至,乃與和分道進,,期會於重慶。永忠帥舟師直擣重慶,次銅鑼峽。蜀主明昇請降,永忠以未至辭。俟和至,乃受降承制撫慰。下令禁侵掠。卒取名(民)七茄,立斬之。慰安戴壽,向亨等家令其子弟持書往成都招諭。壽等已為傅友德所敗,及得書遂降。蜀地悉平。帝制『 平蜀文』旌其功,有『傅一廖二』之語,褒賚甚厚。明年北徵,至和林。六年督舟師出海捕倭,尋還京。
初,韓林兒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師應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諭諸將曰:『永忠戰鄱陽時,忘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楊憲為相,永忠與憲比。憲誅,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龍鳳諸法事賜死,五十三歲。
子廖權,十三年嗣侯,從傅德徵雲南,守畢節,及瀘州,召還。子鏞不得嗣,以嫡子為散騎舍人,累官都督。建文時與議兵事,宿衛殿廷。與弟銘皆常受學於方孝儒。孝儒死,鏞、銘收其遺骸,葬聚寶門外山上。甫畢亦見收,論死。弟鉞及從父指揮僉事昇俱戍邊。
初,廖永忠等之歸太祖,趙庸兄弟俱降,後亦有過不得封公,與永忠類。
致廖永忠前後世系的研究工作者及廣大族人:
最近有不少族人探討永忠世系,我對此沒有研究,把十年前從圖書館,《明史》上抄錄的資料,以供沒有此資料者參考,抄錯的大家指正。也請有資料者獻出。集眾人之力,發揮更大效益。從以前收集的史料看,永忠前後世系都有不少問題,永忠前有從伯廖分別從兩條線路傳至永忠,我在『辛伯廖』新浪博客已作過對比,從遺傳線路上是不可能的。也有從叔安傳至永忠的。永忠子孫中,涉及〈廖永忠傳〉所記載的子孫甚少。大家都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