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蜉蝣歷史】獨家原創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喜歡的請點擊關注,防止迷路哦。
朱元璋稱帝後殺光所有功臣,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死自己的皇后
至正十五年(公元一三五五年)朱元璋帶領大軍渡江作戰的時候,家屬都留在和州。和州是後方基地,馬大腳親率將士鎮守,照管家眷,使軍隊作戰無後顧之憂。這是小編今天所講故事的背景。
當時戰爭形勢犬牙交錯,朱元璋在江南作戰,和州孤立江北,兩地的交通被元兵割斷達七八個月之久。馬氏內外忙碌,和將士共同度過了難關。後來到了集慶,她又帶領婦女給士兵縫補衣衫,做鞋子,幹了不少後勤工作。陳友諒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朱元璋,兵臨應天城下,人心惶惶,馬氏把吳王宮中的金銀財寶都拿了出來,獎給有功將士,幫助朱元璋鼓舞士氣。她還經常勸丈夫告誡士兵,不要搶掠燒殺,才能籠絡天下百姓的心。
乎定天下以後,她當了皇后,仍然不忘學習,每天都要人教她讀書。她對丈夫非常了解,知道朱元璋能幹,但是主觀武斷,而且脾氣很大,容易發火,容易受人挑撥。有好多事情,朱元璋不冷靜,又不了解情況就要處罰部下,經馬皇后勸阻,再深入了解時,果然與事實不符。這樣糾正了不少錯誤,救活了許多好人。馬皇后對丈夫這個毛病很不放心。朱元璋稱帝以後,常在宮裡的西樓上處理政事,她常常在外面探聽,如果聽說丈夫發怒,便等到朱元璋回宮的時候詢問他:「今天為什麼事你發那麼大的火兒?」她不怕朱元璋不高興,重重地說他:「你都有五個兒子了,積點德吧!動不動就殺人,難免有冤枉。活人性命,子孫才有福氣,國家也才能長治久安。」
為了不冤枉別人,馬皇后看見丈夫怒責宮人的時候,自己也假裝生氣,叫人扭送宮正司(管理宮中人役的機構)治罪。朱元璋不明白,認為自己就可以懲罰,何必要送宮正司呢?皇后便乘機對他說:「當帝王的不要以喜怒、好惡來懲治或獎賞別人。你發火的時候,就容易出偏差,處罰不當。送宮正司便能斟酌情況,公平處理。」正因為有馬皇后苦口婆心的規勸,朱元璋才少做了許多莽撞的蠢事。
江南大財主沈秀,請求出錢犒賞三軍,朱元璋大怒,認為一個老百姓要慰勞皇上的軍隊是收買軍心,是居心險惡,圖謀不軌的行為,非殺了不可。還是經馬皇后解勸,才留了沈秀一條性命。李希顏是朱元璋幾個孩子的老師,教孩子十分嚴格。他不管龍子龍孫那一套,誰不好好學就加以訓斥,甚至還要體罰。有個小王子仗著爸爸是皇上,調皮搗蛋。李老師氣急了,在頭上敲了他幾下,他便哭著到父親跟前去告狀。朱元璋一聽就火了,臉拉得老長。馬皇后見事情不好,忙說:「你幹啥呀?老師教書管孩子,是自古以來的規矩,你生什麼氣。」一句話提醒了朱元璋,於是他撫摸著小王子的頭說:「好啦好啦!以後可得聽老師的話。」
宋濂是個很有學問的人,幫朱元璋平定天下,算是有功之臣,也曾經當過諸王子的師傅。洪武十三年,丞相(相當於總理)胡惟庸犯罪被殺,宋濂的孫子宋慎也被牽連進去。因此,朱元璋逮捕了宋濂,定成了死罪。馬皇后知道這件事之後,對丈夫說:「鄉下人給侄男子弟請個老師很不容易,所以老百姓對先生都十分敬重,一向很有禮貌,善始善終。我們帝王家就更應該這樣。何況宋先生早已告老還鄉,隔得那麼遠,孫子的事情爺爺並不一定知道。你不能殺他。」朱元璋不聽勸,堅持要殺。
馬皇后心裡十分難過,在和丈夫同桌吃飯的時候,不吃肉,不喝酒,也不說話。朱元璋見她反常,便問,你是不是身體不舒適了?」皇后回答說:「不是。宋先生快要死了,我們沒有按照待老師的禮節對待他,我只能為他祈禱、修福。」朱元璋被皇后的情緒感動了,心裡也有點不好受,放下筷子沒有再吃下去,第二天便赦了宋濂的死罪。
俗話說「好人壽短,壞人命長」。洪武十五年(公元一三八二年)的秋天,這位賢德的大腳皇后得了重病,朝廷內外都十分憂慮,為她尋求良醫。但是她深知丈夫的缺點,什麼藥都不吃。朱元璋焦急地問她原因,她說:「如果吃了藥救不了我的命,你會治醫生死罪的。」不管明太祖怎樣勸說,她一點藥也沒沾唇。寧願自己病死,也不叫丈夫枉殺一人,多好的心腸啊,就這樣,病很快惡了,臨終時朱元璋俯身輕聲地問她:「你有什麼話要說嗎?」馬皇后語言艱難地對他說:「希望你改改脾氣,求賢納諫,對待功臣善始善終;把子孫教育好,使天下臣民各安其所。」說完就咽了氣,死時才五十一歲。
馬皇后的死使滿朝文武大臣為之哀悼。朱元璋哭得也很傷心,從此不再立後。但是不久他卻把妻子臨終的規勸忘得一乾二淨。晚年更加喜怒無常,屢興大獄,肆意殺戮功臣,再也沒有能夠勸戒他的人了。
小編覺得,「每個成功的後面都有一個女人」,這句話說的沒有錯,朱元璋能夠取得成功,和馬皇后有很大的關係,馬皇后可以說是明朝的頭號功臣,馬皇后對朱元璋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說意義非凡。馬皇后對朱元璋的弱點、長處都了如指掌,也正因如此,朱元璋用自己的強勢逼死了幫助自己建立豐功偉業馬皇后,如果馬皇后沒有英年早逝的話,朱元璋也不會濫殺功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