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洪武十三年(1380年),大明王朝發生了一件舉國震驚的事情,太祖皇帝朱元璋以「謀反罪」,逮捕並誅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胡惟庸,並下旨廢除丞相制度,自此從秦朝延續1600年的丞相一職壽終正寢。
殺了胡惟庸之後,朱元璋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以此為藉口,大肆誅殺功臣宿將,被牽連的人多達一萬。一時間朝廷內外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很多大臣早晨上朝前,甚至都與家人交代好後事,那心情真是「上朝如上墳」一樣沉重。
百官心中都清楚,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殺紅了眼,不論有罪的沒罪的,只要看不順眼或說錯一句話,就要腦袋搬家。對於朱元璋的這種濫殺行為,為了自保,平時勇於進諫的百官集體沉默了,相比百官的視而不見,有一人站了出來,連上三道奏疏,指出了朱元璋的一系列錯誤。
在這個風口浪尖的時刻,誰有這麼大膽子,敢上書直言皇帝的錯事,
他不怕掉腦袋嗎?
此人名叫李文忠,是大明朝開國六大公爵之一,除了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有另一個更加顯赫的身份,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外甥。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李文忠的母親是朱元璋的二姐,當年朱元璋一家落魄逃難到江蘇盱眙時,當地人李貞在媒人的介紹下,娶了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兩人結婚後不久,生下了李文忠。後來由於天災不斷,朱家人和李貞一家在逃難過程中失去了聯繫。
1350年,李文忠十二歲,母親朱佛女病死,父親只能帶著年幼的他到處流浪。兩年之後,李貞聽說朱元璋參加了義軍,並當上了官,於是帶著李文忠前來投奔。得知姐夫帶著外甥前來投奔,朱元璋喜出望外,親自出城迎接。
因為當年朱家窮苦潦倒時,沒少得到姐夫李貞的接濟,對此朱元璋心中非常感動,發誓將來要加倍的報答。當他看到李貞父子後,立刻抱著李文忠痛哭流涕,對旁邊的人直言道:「吾甥猶吾子也。」
從那之後,朱元璋就把李文忠帶在身邊,悉心教導,而李文忠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迅速成長為一名能徵善戰的武將。西平陳友諒,東徵張士誠,北伐蒙元,立下赫赫戰功,明朝建立之後,他與徐達、常遇春等人一起成為開國六公爵,被封為曹國公。
到了洪武中期,朱元璋對外甥更加重用,在胡惟庸案發生前一年,他剛剛讓李文忠主管大都督府都督兼國子監,前者是全國最高的軍事機構,後者則是最高學府。
對於舅舅的重用,李文忠受寵若驚,工作更加盡心盡力。當胡惟庸案發生之後,李文忠見百官沉默不語,就決心冒死上書,勸陛下改正時下弊政,不再濫殺無辜。在前兩次上書中,他勸明太祖放棄徵討日本和重用宦官,結果奏摺送上去之後,如泥牛入海,一直沒有得到朱元璋的回覆。
李文忠見朱元璋非但沒有停止誅殺功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勢頭,於是決定上第三道奏疏。在這道奏疏中,他言辭更加激烈、直接,不僅指出了朱元璋的錯誤,還公開表示皇帝是在濫殺無辜。第二天早朝,朱元璋看見奏章後,大怒,當堂訓斥李文忠說:「混帳小兒,休要胡言亂語,我殺叛臣賊子,不用你管。」
李文忠早已做好一死的準備,大聲回答說:「陛下功臣大將誅殺殆盡,將來如果戰事再起,恐無人可用,那大明江山豈不危矣。」朱元璋聽完大怒:「好,你竟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你不怕死,朕就成全你!」說罷叫人將李文忠壓下去,等候處斬。
退朝之後,李文忠要被問斬的消息立刻傳遍京城,身在後宮的馬皇后聽說此事後,知道這並非朱元璋的本意,只是在氣頭上做出的決定。於是她特意找出了一件當年窮困潦倒時的破衣服,穿在身上去見朱元璋。
朱元璋見了很驚訝,問皇后為何如此打扮?馬皇后落淚道:這件舊衣服是我在認識你之前,窮苦潦倒時穿的,每次看到它,都會讓我回憶起咱們一起打天下的艱苦歲月。皇上您的父母、兄弟、姐妹,一大家子人都死在了元朝的暴政下,如今只剩文忠一位親外甥,殺了他,將來如何向地下的姐姐交代,請陛下三思。
此時朱元璋的氣已經消了大半,回想起李文忠所說也並非全然不對,於是重新下旨,饒了李文忠的死罪,只是將他罷官以示懲戒。
雖然罷了李文忠的官,但朱元璋心裡還是很惦記這位外甥的。1384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親臨府上看望多次,每次去都止不住落淚。幾個月後,李文忠病逝,朱元璋不僅追封他為岐陽王,還將他的畫像放在太廟,位列功臣第三,可謂寵愛至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