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要殺外甥,見馬皇后穿了一件破衣服,朱元璋:不殺了

2020-12-24 網易

2020-12-21 12:23:26 來源: 偉家齊娛樂大師

舉報

  導讀:

  洪武十三年(1380年),大明王朝發生了一件舉國震驚的事情,太祖皇帝朱元璋以「謀反罪」,逮捕並誅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胡惟庸,並下旨廢除丞相制度,自此從秦朝延續1600年的丞相一職壽終正寢。

  殺了胡惟庸之後,朱元璋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以此為藉口,大肆誅殺功臣宿將,被牽連的人多達一萬。一時間朝廷內外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很多大臣早晨上朝前,甚至都與家人交代好後事,那心情真是「上朝如上墳」一樣沉重。

  

  百官心中都清楚,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殺紅了眼,不論有罪的沒罪的,只要看不順眼或說錯一句話,就要腦袋搬家。對於朱元璋的這種濫殺行為,為了自保,平時勇於進諫的百官集體沉默了,相比百官的視而不見,有一人站了出來,連上三道奏疏,指出了朱元璋的一系列錯誤。

  在這個風口浪尖的時刻,誰有這麼大膽子,敢上書直言皇帝的錯事,

  他不怕掉腦袋嗎?

  此人名叫李文忠,是大明朝開國六大公爵之一,除了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有另一個更加顯赫的身份,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外甥。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李文忠的母親是朱元璋的二姐,當年朱元璋一家落魄逃難到江蘇盱眙時,當地人李貞在媒人的介紹下,娶了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兩人結婚後不久,生下了李文忠。後來由於天災不斷,朱家人和李貞一家在逃難過程中失去了聯繫。

  

  1350年,李文忠十二歲,母親朱佛女病死,父親只能帶著年幼的他到處流浪。兩年之後,李貞聽說朱元璋參加了義軍,並當上了官,於是帶著李文忠前來投奔。得知姐夫帶著外甥前來投奔,朱元璋喜出望外,親自出城迎接。

  因為當年朱家窮苦潦倒時,沒少得到姐夫李貞的接濟,對此朱元璋心中非常感動,發誓將來要加倍的報答。當他看到李貞父子後,立刻抱著李文忠痛哭流涕,對旁邊的人直言道:「吾甥猶吾子也。」

  從那之後,朱元璋就把李文忠帶在身邊,悉心教導,而李文忠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迅速成長為一名能徵善戰的武將。西平陳友諒,東徵張士誠,北伐蒙元,立下赫赫戰功,明朝建立之後,他與徐達、常遇春等人一起成為開國六公爵,被封為曹國公。

  

  到了洪武中期,朱元璋對外甥更加重用,在胡惟庸案發生前一年,他剛剛讓李文忠主管大都督府都督兼國子監,前者是全國最高的軍事機構,後者則是最高學府。

  對於舅舅的重用,李文忠受寵若驚,工作更加盡心盡力。當胡惟庸案發生之後,李文忠見百官沉默不語,就決心冒死上書,勸陛下改正時下弊政,不再濫殺無辜。在前兩次上書中,他勸明太祖放棄徵討日本和重用宦官,結果奏摺送上去之後,如泥牛入海,一直沒有得到朱元璋的回覆。

  李文忠見朱元璋非但沒有停止誅殺功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勢頭,於是決定上第三道奏疏。在這道奏疏中,他言辭更加激烈、直接,不僅指出了朱元璋的錯誤,還公開表示皇帝是在濫殺無辜。第二天早朝,朱元璋看見奏章後,大怒,當堂訓斥李文忠說:「混帳小兒,休要胡言亂語,我殺叛臣賊子,不用你管。」

  

  李文忠早已做好一死的準備,大聲回答說:「陛下功臣大將誅殺殆盡,將來如果戰事再起,恐無人可用,那大明江山豈不危矣。」朱元璋聽完大怒:「好,你竟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你不怕死,朕就成全你!」說罷叫人將李文忠壓下去,等候處斬。

  退朝之後,李文忠要被問斬的消息立刻傳遍京城,身在後宮的馬皇后聽說此事後,知道這並非朱元璋的本意,只是在氣頭上做出的決定。於是她特意找出了一件當年窮困潦倒時的破衣服,穿在身上去見朱元璋。

  

  朱元璋見了很驚訝,問皇后為何如此打扮?馬皇后落淚道:這件舊衣服是我在認識你之前,窮苦潦倒時穿的,每次看到它,都會讓我回憶起咱們一起打天下的艱苦歲月。皇上您的父母、兄弟、姐妹,一大家子人都死在了元朝的暴政下,如今只剩文忠一位親外甥,殺了他,將來如何向地下的姐姐交代,請陛下三思。

  此時朱元璋的氣已經消了大半,回想起李文忠所說也並非全然不對,於是重新下旨,饒了李文忠的死罪,只是將他罷官以示懲戒。

  雖然罷了李文忠的官,但朱元璋心裡還是很惦記這位外甥的。1384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親臨府上看望多次,每次去都止不住落淚。幾個月後,李文忠病逝,朱元璋不僅追封他為岐陽王,還將他的畫像放在太廟,位列功臣第三,可謂寵愛至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稱帝後殺光所有功臣,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死自己的皇后
    朱元璋稱帝後殺光所有功臣,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死自己的皇后至正十五年(公元一三五五年)朱元璋帶領大軍渡江作戰的時候,家屬都留在和州。和州是後方基地,馬大腳親率將士鎮守,照管家眷,使軍隊作戰無後顧之憂。這是小編今天所講故事的背景。
  • 大臣穿破了衣服也不換,朱元璋直誇是清官,劉伯溫卻說此人留不得呀!
    大臣穿破了衣服也不換,朱元璋直誇是清官,劉伯溫卻說「此人留不得呀! 一般說來,自己的大臣穿著舊衣服生活節儉,作為皇帝應該是比較高興的。只不過題目中所說的這個人也就是張昶,事實上是有很大問題的,因為劉伯溫識破了他的居心,所以最終勸朱元璋殺了他。
  • 馬皇后下葬當天大雨傾盆,朱元璋大怒,一和尚說句話救了大家
    過幾年,寺廟也坐不下去了,他四處化緣、風餐露宿,好不悽苦。即使如此,朱重八仍然滿足,好歹餓不死。上天要逼你,不逼到絕境不罷休。馬皇后是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朱元璋娶了她,才在起義軍中節節高升。郭子興的兩個兒子忌恨他,把他投入大牢,還不給他飯吃,餓死他。馬氏救夫心切,每次都帶烙餅去看他。有一次看見郭子興兒子,她慌忙把烙餅放在懷中。
  • 馬皇后問了個問題,朱元璋:後宮不得幹政!馬皇后踢翻了凳子
    好在朱元璋在皇覺寺裡認識幾個字,人也算體貼,夫妻倆非常恩愛。朱元璋受郭天敘(郭子興之子)等人欺負時,馬皇后極力維護朱元璋。有一次,朱元璋被孫德崖算計,差點丟了命,馬皇后背著朱元璋逃過一劫,因此在朱元璋的內心中,馬皇后不僅僅是妻子,更是患難之交。
  • 馬皇后和朱元璋的愛情,同患難,共富貴,矢志不渝
    朱元璋在少年時期又趕上家鄉發生嚴重的天災,父母以及大哥先後死去,朱元璋為了生計,不得不去做沙彌,後來因為糧食短缺,連沙彌也當不下去了,只能去街邊乞討,艱苦度日。那麼又是什麼讓這兩個毫不相關的兩個人走到一起的呢?
  • 朱元璋:在位期間殺了十五萬貪官,連女婿也不放過
    所以在王朝建立以後,治理貪汙成為統治者必須要解決的難題。如果問那個皇帝對貪官最痛恨,殺的貪官最多,恐怕非朱元璋莫屬了。朱元璋是歷史上少有的草根皇帝,他從小看到貪官壓榨,欺壓老百姓,所以建立明朝以後,是十分厭惡貪官的,據說朱元璋在位期間,殺了貪官有十五萬之多。朱元璋不是說說而已的,那是真的做的,頒布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刑法,只要有貪官貪汙六十兩以上,不管是誰,就是殺。
  • 朱元璋性格粗暴、冷酷無情,為什麼卻對馬皇后言聽計從?
    平日裡,她會帶著公主和宮女刺繡紡織,還把自己親手縫製的衣服送給宮中其他的嬪妃。這些嬪妃看到皇后如此勤儉,也紛紛效仿。因此,馬皇后的賢良淑德也讓很多人敬佩。但對於朱元璋來說,馬皇后是少有可以改變他注意的人,尤其是他一意孤行的時候,馬皇后總能力挽狂瀾。
  • 朱元璋治理朝政,馬皇后功不可沒,為此提出了很多建議
    朱元璋治理朝政馬皇后功不可沒,為此提出了很多建議,在朱元璋的統一事業中,馬皇后是一個不可低估的人物對這一點,朱元璋自己也認識得很清楚,朱元璋在登基大典進行完畢後回到宮中對馬皇后說:非後德齊一安有今日其敢以富貴忘貧賤哉朱元璋這話說得並不過分在他叱吒風雲的一生中,馬皇后一直和他「憂勤相濟
  • 朱元璋知道後派人將她殺了
    謝氏臂力驚人,常常手持重達百斤的鐵器隨軍出徵,是個不讓鬚眉的女英雄。她的膽子和臂力一樣驚人,說話不經大腦,不過謝氏剛開始和馬皇后的關係還是比較好的。根據餘永麟《北窗瑣語》的記載,朱元璋登基之後,徐達和夫人謝氏進宮的時候,徐達去見朱元璋,而謝氏就去找馬皇后。
  • 朱元璋曾對一個餵豬女子傻笑,馬皇后把她接進宮,為何朱元璋不要
    朱元璋就當了一回皇帝,但是,歷史上留下的有關他的傳說,絕對比歷史上任何一個帝王都要多,甚至比所有帝王加起來都要多。不知道為何,只要是有關微服私訪的故事,基本上都是能套用在朱元璋身上的,都是和朱元璋有一點關係的。當然了這可能和朱元璋的作為有關係。
  • 為什麼朱元璋的兒子朱標,並非馬皇后親生子嗣,還是被立為太子
    當朱元璋在聽到消息後,他心情大好,當即登上附近的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可以看出朱標的出生給朱元璋帶來了初為人父的喜悅,據說朱元璋的原配妻子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一直沒有子嗣。朱元璋一生最愛的就是馬皇后,所以朱元璋就將朱標這個長子一直放在馬皇后身邊撫養。
  • 朱元璋得到一個美女,一夜過後讓朱元璋面紅耳赤!立即下令殺了她
    朱元璋對這蘇坦妹愛慕有加,打算將她留在自己的身邊,可是第二天發生的一件事,不得不讓他對這個江南才女痛下殺手。胡德濟被人告到了朱元璋那裡,朱元璋大怒,立即將胡德濟抓了起來,可是胡德濟卻抓住朱元璋與蘇坦妹的事情不放,那意思就是,你朱元璋身為統帥尚且如此,我們作為你的部下,只不過是有樣學樣而已。
  • 馬皇后得了重病,卻拒絕醫治,臨別一句話,朱元璋悲慟大哭
    馬皇后在做皇后之前,也沒有什麼大的背景,反而還比較辛苦,她只有一個父親,從小她就跟著自己的父親一起流浪。直到後來遇到了是財主的老友郭子興,本來郭子興決定幫助他度過難關的,但父親不求別的,只決定將馬皇后託付給他照顧。郭子興也痛快答應下來,把馬皇后視為己出,十分疼愛她。不久之後,父親身亡,馬皇后徹底成了孤兒,好在她已經有了安全的住所。
  • 朱元璋要殺大臣,大臣卻趴在地上吃屎,朱元璋立馬說:饒他一命
    朱元璋曾經說過自己不是一個喜歡殺人的人,有一次朱元璋曾對大臣們說:張士誠恃富,陳友諒恃強,「朕獨無所恃,惟不嗜殺人,布信義,行節儉,與卿等同心共濟」。不過他做了皇帝之後卻殺了很多人,大多都是官員,尤其是那些不好的官員,而且還殺了很多功臣,大臣們都非常怕他。
  • 一個侄子一個外甥,為什麼朱元璋對兩人態度截然不同?
    這之後朱元璋的一些親戚開始陸陸續續的開投奔了。像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和親外甥李文忠,這兩位並不是個紈絝子弟,看著朱元璋得勢了,前來享福來了。畢竟是自己的至親,朱元璋對他倆也不錯,可謂是盡心培養,希望他們可以成才。他們在軍事上的成就並不亞於那些開國功臣,某種程度上用軍事天才形容這兩位表兄弟也不足為過。
  • 讀懂朱元璋的大腳馬皇后,就明白了
    馬秀英知道朱元璋出身貧寒,沒讀過什麼書,胸間也就缺少文韜武略,要想擁有大境界,僅憑力氣與鬥狠是不行的,要讀書明智,要豐富識見,於是,在朱元璋打仗之餘,讓他讀書識字,了解歷史興衰。
  • 朱元璋為何殺徐達?
    那麼吃蒸鵝導致得背疽的徐達當日即死,除非朱元璋在蒸鵝裡面下了毒。最早提出徐達死於朱元璋賜食的是《翦勝野聞》,成書於明朝中期,專門記述一些明初的軼事,但這本書裡面並沒有交代徐達是食用何種食物致死的。《四庫全書總目綱要》的觀點認為《翦勝野聞》「書中所紀,亦往不經。」並不足信。
  • 朱元璋計殺水師主帥李扒頭
    他想:取得太平,功在水師,而如今水師都還要在朱元璋的管轄之下,聽從朱元珠的指揮,他很不服氣。他想:只要除掉朱元璋,就能接管朱元璋的部隊了。怎麼能除掉朱元璋呢?密謀的辦法是:以慶賀攻取太平的勝利為由,擺下宴席請朱元璋來喝酒,其間設下埋伏,把朱元璋抓住殺了。密謀定下後,部下有人擔心,朱元璋可除,但那許多軍隊如何能服?眼下是在陸上,水師已經顯不出多大威力,萬一朱元璋的部下反了起來,互相廝殺,說不定是魚死還是網破。
  • ​馮學榮:朱元璋確實是一個殺人狂
    朱元璋參加革命,投軍到起義軍領袖郭子興的旗下,朱元璋得到郭子興的賞識和提拔,不但如此,郭子興還把自己的養女(馬氏,後世人稱馬皇后)許配給朱元璋。 換句話說,郭子興既是朱元璋的伯樂、恩公,也是朱元璋的嶽父,然而郭子興死後,朱元璋把恩公的兒子給殺了。
  • 朱元璋要殺劉伯溫,劉伯溫說「有個字我不會寫」,最後竟保住一命
    可乾隆卻看得開心,「自古臣子不吵,皇帝哪能安心?」 朱元璋也是如此,他有意扶持胡惟庸打擊劉伯溫,讓這兩人互相制衡。可隨著猜忌心越來越重,朱元璋誰也不願相信了,他的屠刀到底落在了劉伯溫的頭上。馬皇后得知此事之後,連夜派人送給劉伯溫一籃子水果,打開一看,裡面只裝著棗子和桃子。劉伯溫何其聰明,立馬明白自己將大禍臨頭(「棗桃」即「早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