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法院嚴懲危害食藥品安全犯罪 2017年14個典型案例分析

2020-12-23 法治青島

3月14日,第36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青島中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17年青島全市法院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審判工作情況並發布十四個典型案例。

案例1:用工業用火鹼、工業用甲醛加工小銀魚

2014年7月至今,被告人馬某某利用工業用火鹼、工業用甲醛等化工產品加工有毒、有害的小銀魚,批發銷售獲利。期間,安某某從事記帳、銷售及安排接送貨物等活動;劉某某根據馬某某安排用工業用火鹼、工業用甲醛等化工原料大量加工小銀魚並發貨、送貨;陳某某跟馬某某打工,根據馬某某安排生產並接貨、銷售。個體商戶李某某明知小銀魚系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進行加工後,仍然購進銷售。

馬某某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二十萬元。安某某等人分別被判處一年至二年不等的的有期徒刑,並處一萬元至二萬元不等的罰金。

點評:本案從生產到銷售一條龍服務,在當地海鮮市場經營時間較長,影響較大。安某某等人均系打工人員,他們明知馬某某生產、銷售利用工業用火鹼、工業用甲醛等化工原料加工過的小銀魚,仍然參與生產、送貨等行為,與馬某某構成共同犯罪。啟示人們,維護食品安全,人人有責,切不可助紂為虐。

案例2:頂風作案銷售「巴西牛肉」

施某某系個體工商戶,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間,其明知「巴西牛肉製品」系國家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而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食品,為獲取非法利益,仍從廣東省番禺市購入「巴西牛肉製品」,對外銷售「巴西牛肉製品、巴西牛腩筋、牛寶等牛下貨」,銷售金額約68萬元。

施某某銷售國家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銷售的巴西牛肉及牛製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有其他嚴重情節,其行為構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百四十萬元。

點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項之規定,屬於國家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的「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即構成犯罪。

案例3:工業松香用於家禽褪毛並銷售

2016年2月至5月17日期間,劉某某在菜市場經營的家禽屠宰點內,使用國家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松香對鴨、鵝進行褪毛並在市場上銷售。案發後,查獲並扣押疑似松香的黃色晶狀固體76公斤、黑色膠狀物質5公斤。經鑑定,主要成分為松香酸(工業松香)。

劉某某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五千元。

點評:使用國家明文禁止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工業松香為鴨、鵝褪毛,並加工成有毒、有害食品進行銷售,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鑑於劉某某主動投案,依法對其從輕處罰。

案例4:白菜上噴灑含有甲醛成分防腐劑

2016年5月3日,被告人馬某某為使收購的白菜在長途運輸中保持新鮮,指使工人向白菜根部噴灑非食用物質甲醛。公安機關在收購白菜的現場扣押已經噴完甲醛的白菜1500餘公斤,綠色噴壺一把,白色方桶一個,經鑑定,扣押的綠色噴壺和白色方桶內的液體中均檢出甲醛成分,含量分別為116.45g∕kg、267.90g∕kg。馬某某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

馬某某在食用農產品運輸、貯存過程中使用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為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定,均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點評:《刑法修正案(八)》出臺後,加重對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行為的處罰,只要有生產、銷售有害食品行為即構成犯罪。此案中,馬某某添加禁用食品添加劑,雖然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是食品生產、銷售者保障食品安全,責無旁貸。

案例5、銷售含有「西地那非」成分的保健食品

2014年至2017年初,胡某在明知「德國黑金剛」等男性用壯陽類保健食品中含有「西地那非」等西藥成分,通過網絡購買該類男性用壯陽類保健食品,又通過網絡、物流等方式進行批發銷售,銷售金額達18萬餘元。經檢測,被查扣的39種保健食品中含有「西地那非」、「他達拉非」等西藥成分。涉案保健食品總價值為17 397.5元。

胡某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保健食品,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定,應以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點評:「西地那非」、「他達拉非」系列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於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第一批)》中的物質。根據《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的規定,《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上的物質,應當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案例6:在散裝糧食上噴灑農藥滅蟲

2016年8月1日至4日,王某某在市場內經營糧油店,在其銷售的散裝糧食上噴灑農藥滅蟲,致銷售的糧食受汙染。經檢測,查獲的玉米粒、毛綠豆、五常大米、花生等13種糧食中,均檢測出敵敵畏成分。

王某某其行為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

案例7:種植大蔥使用農藥甲拌磷

李某某在自己家的蔥地中,使用國家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農藥甲拌磷殺蟲,將大蔥銷售給某大蔥收購點,郭某某到該收購點收集蔥葉帶回養殖場餵羊,導致飼養的34隻羊死亡,價值36760元。經檢測,在大蔥中均檢出甲拌磷成分。

李某某使用國家明文禁止使用的農藥甲拌磷,並對其種植的有毒、有害的大蔥進行銷售,並造成了他人所飼養的羊部分死亡的後果,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三萬元。

點評:經檢測確認,送檢的大蔥樣本檢出含有農藥甲拌磷成分,含量在0.022-0.072mg/kg不等(國家標準限量0.01mg/kg),不符合GB2763-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要求。

案例8:用亞硝酸鹽醃製鹹鴨蛋

2015年4月份至2016年4月份,陶某某從身份不明人處,購進8噸粉狀鹽產品、3噸塊狀鹽產品,使用上述兩種鹽產品醃製鹹鴨蛋,共銷售44624斤。公安機關和食藥、鹽政部門聯合檢查,檢測出陶某某使用的粉狀鹽產品、塊狀鹽產品均不符合GB5461-2000食用鹽標準,且含有亞硝酸鹽。

被告人陶某某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十五萬元。

案例9:用工業用火鹼浸泡牛肚

2015年6月份以來,王某某與其妻高某(已判刑)加工生產豬下貨、牛肚等肉製品,2人使用非食用的工業用氫氧化鈉(俗稱工業用火鹼)浸泡牛肚,並將牛肚對外銷售。其中,王文濤負責購買原料、烹煮牛肚、添加工業用火鹼,高某負責清洗原料、對外銷售。經鑑定,生產加工的半成品牛肚中的PH值為10.33。

王某某夥同妻子高某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摻入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工業用火鹼,並將添加了工業火鹼的食品對外銷售,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點評:本案系由青島市電視臺記者暗訪發現並報案。「工業用火鹼」系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中的非食用物質。

案例10:用「吊白塊」加工合成澱粉絲

2015年底以來,董某某未取得任何食品生產許可手續,私自開辦合成澱粉絲(人工翅絲)加工廠。在生產過程中,違法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用物質,並冒用「巨昌」品牌銷售,涉案價值15萬元。經檢測,在其生產的成品及半成品合成澱粉絲中,檢出甲醛次硫酸氫鈉(吊白塊)及甲醛等有毒有害成分。

董某某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八萬元。

案例11:無證屠宰生豬

2013年5月份以來,趙某夥同妻於某某,在未辦理屠宰手續及許可證的情況下,從周邊養殖戶手中收購生豬進行屠宰,在未經檢驗檢疫的情況下對外銷售。截至案發,共屠宰生豬500餘頭,銷售金額達人民幣80餘萬元。經對趙某屠宰場內當場查扣的二份生豬肉進行檢測,沒有檢出沙丁胺醇、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物質。

趙某、於某某私設生豬屠宰場,從事生豬的屠宰、銷售等經營活動,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構成非法經營罪,在共同犯罪中,趙某系主犯,應按照其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於某某系從犯,依法予以減輕處罰。趙某犯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二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六萬元。於某某犯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點評:趙某屠宰場的生豬肉雖然沒有檢出沙丁胺醇、克倫特羅(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物質,但是其未辦理屠宰手續及許可證,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案例12:麵條湯料中添加罌粟殼

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間,遲某某在經營小吃部時,為吸引食客,違反國家規定,在加工的麵條湯料中非法添加罌粟殼,至案發生產銷售金額為4萬餘元。經鑑定,依法提取並送檢的麵條湯料中含有嗎啡、罌粟鹼、那可丁。

遲某某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法食品原料,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並處罰金幣八萬元。

點評:小小一碗麵條,直接關係到消費者身體健康。本案彰顯了審判機關依法嚴厲打擊犯罪、維護人民群眾舌尖上安全的決心。

案例13:用工業鹽假冒加碘食鹽

被告人徐某某在自己家中,以標有「中國高級精鹽」字樣的精製鹽為原料,使用「海藻碘鹽」字樣的包裝材料,進行分裝生產假冒的加碘食鹽。2016年3月份,將17包(每包50千克)精製鹽和加工的60箱「海藻碘鹽」(每箱50袋,每袋400克),分別以每包30元和每箱38元的價格銷售給調味品超市。案發後,在徐某某家中查獲假冒的「海藻碘鹽」44箱(每箱50袋,每袋400克)、大包精製鹽22包(每包50千克)及包裝機等包裝工具一宗。經檢測,查獲的「海藻碘鹽」均為精製工業鹽,不含碘成分。

徐某某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源性疾病,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五千元。

案例14:製售涼皮摻入非食品原料

2014年初至2015年7月13日,徐某某未辦理生產經營合法手續,為了使生產的涼皮筋道、賣相好,在生產涼皮中加入其從淘寶網上購買的涼皮改良劑、涼皮調面料等物質,又從夜市地攤購買了硼砂,在製售涼皮過程中加入硼砂,共計銷售3000餘斤,銷售金額達7200餘元。經抽樣檢測,查獲的涼皮檢出硼砂301.1mg/kg,涼皮改良劑檢出硼砂24.7mg/kg,涼皮調皮料檢出硼砂14.3mg/kg。

徐某某為牟取非法利益,明知硼砂系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而故意在生產涼皮食品過程中摻入,並在市場上銷售,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五千元。

點評:衛生部《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第一批)的規定中,明令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硼砂。

編輯:董楠

相關焦點

  • 湖北省法院發布5起危害食藥安全典型案例 一人被判無期
    湖北日報訊(記者楊康、通訊員蔡蕾、實習生黃隆和)9月17日,省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我省法院審理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情況,並發布有關典型案例。省法院副院長張忠斌介紹,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全省法院共受理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一審案件302件573人,已審結269件,判處罪犯488人,涉案食品藥品總金額達9564萬餘元,判處財產刑總金額1.046億餘元,追繳違法犯罪所得1945萬餘元。
  • 最高檢發布20個典型案例:嚴懲犯罪,保護孩子!
    最高檢發布20個典型案例:嚴懲犯罪,保護孩子12月2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以「從嚴懲處涉未成年人犯罪,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檢察機關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 「四個最嚴」監管食品藥品 五部門公布15件典型案例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布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食品藥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對於推動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提高食藥監管執法司法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通過發布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執法司法的引導規範功能,為依法從嚴懲處危害食藥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提供示範和指導。
  • 南通警方通報5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作為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南通警方嚴厲打擊各類食品藥品違法犯罪,全力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今天起,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正式啟動南通警方通報5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01 羅某等人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案2020年6月,南通市公安局根據工作發現線索,經前期縝密偵查,精心組織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31人,查獲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羊肉1萬多公斤。
  • 我局一案例入選中央依法治國辦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
    為充分發揮執法司法的引導規範功能,中央依法治國辦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監局等部門,發布了15件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其中,我局治安大隊辦理的李某等人生產銷售假藥案被列為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
  • 中央依法治國辦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就發布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
    同時,通過發布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執法司法的引導規範功能,為依法從嚴懲處危害食藥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提供示範和指導。  本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五部門各提供了3件案例,共發布15件典型案例。
  • 溫州法院通報十大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8月10日下午,溫州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十大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食品安全犯罪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起來看看!我市法院從重打擊此類犯罪,護衛市民「菜籃子」的安全。國外疫區凍品的入境、銷售、運輸在當地儼然已成為產業,法院對此類犯罪的嚴懲,對於保護國內消費者健康以及維護境內畜牧業防疫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回收藥品再出售、減肥膠囊含禁藥……青島法院線上發布食藥安全...
    3月13日上午,在第38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線上新聞發布會,通報一年來青島法院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審判工作情況,並發布10個典型案例:1、非法生產化學原料藥牟利,被判重刑並宣告禁止令被告人楊某某2010年和2012年先後成立兩個公司
  • 五個典型案例提示:毒品犯罪必被嚴懲
    近年來,遼寧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持續發力,依法從嚴打擊毒品犯罪。6月23日,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布全省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情況,並公布了毒品犯罪五個典型案例。省法院有關人士表示,繼續對毒品犯罪保持「零容忍」和高壓震懾態勢,仍是下一步毒品犯罪審判工作的重點。新聞發布會現場。遼寧省法院刑三庭廳長賈娜發布典型案例。
  • 泰州警方通報4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今年以來,泰州全市公安機關偵辦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7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9名,3起案件被省公安廳掛牌督辦,破獲全國首例生產、銷售假「太歲」保健品案和全國首例生產、銷售罌粟花粉案,確保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 2020年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今年6月,為充分昭示人民法院依法從嚴懲處毒品犯罪的政策立場,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門從全國法院範圍內收集、整理了10件2019年以來審結的毒品犯罪和吸毒誘發次生犯罪的典型案例。罪犯吳籌、吳海柱已於2020年6月15日被依法執行死刑。(三)典型意義近年來,我國面臨境外毒品滲透和國內製毒犯罪蔓延的雙重壓力,特別是製造毒品犯罪形勢嚴峻,在個別地區尤為突出。本案就是一起大量製造甲基苯丙胺後予以運輸、販賣的典型案例。
  • 株洲發布食藥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件件都是身邊事
    紅網時刻株洲10月24日訊(記者 蘇莉雅 通訊員 劉再武)今日上午,株洲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17-2018年株洲市食品藥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17-2018年株洲市食品藥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案例涉及食品方面7個、藥品方面1個、虛假宣傳方面1個、醫療器械方面1個。
  • 最高檢通報11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6起為瀆職
    正義網北京8月5日電(記者 高鑫)病死豬、地溝油、假洋奶粉、不合格燕麥片……近年來,檢察機關堅持重拳出擊,不斷加大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力度,辦理眾多危害食品安全案件及其背後瀆職犯罪。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11起檢察機關加強食品安全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 湖南法院發布涉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華聲在線3月14日訊(記者 張鼎峰)3月14日,湖南高院向社會發布湖南法院2019年度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旨在通過以案說法的形式,引導消費者積極理性維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提示廣大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營造良好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
  • [最新]山西高院發布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山西高院發布毒品犯罪典型案例發布時間:2020-06-30 08:22:47 在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省高院召開「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依法嚴懲毒品犯罪」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向大家通報2017-2019年三年全省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審判情況,發布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促使人民群眾深刻認識毒品犯罪的嚴重危害,動員全社會認真開展全民禁毒宣傳教育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2020年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6·26」國際禁毒日即將到來,為充分昭示人民法院依法從嚴懲處毒品犯罪的政策立場,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門從全國法院範圍內收集、整理了10件2019年以來審結的毒品犯罪和吸毒誘發次生犯罪的典型案例。被告人吳籌、吳海柱糾集多人參與犯罪,在選定的製毒工場制出毒品後組織運輸、聯繫販賣,形成「產供銷一條龍」式犯罪鏈條。吳籌、吳海柱犯罪所涉毒品數量特別巨大,僅查獲的甲基苯丙胺成品即達1噸多,另查獲800餘千克毒品半成品,還有大量毒品已流入社會,社會危害極大,罪行極其嚴重。人民法院依法對二人均判處死刑,體現了對製造毒品類源頭性犯罪的嚴懲立場。
  • 南昌嚴厲打擊「食藥環」違法犯罪 通報三起典型案例
    、藥品、生態環境安全,侵犯智慧財產權和涉野生動植物等領域違法犯罪。12月16日,記者從南昌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查支隊獲悉,截至目前,在「崑崙2020」專項行動中,南昌公安機關共偵辦各類「食藥環」案件414起,其中食品類126起,藥品和醫療器械類36起,環境類56起,智慧財產權類16起,證章類33起,其他11起,食品和環境類行政案件136起;抓獲食藥環犯罪嫌疑人340人,其中取保38人,刑拘160人,逮捕75人,起訴判決67人;處理各類違法人員150餘人。
  • 浙江溫州公布十大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網絡圖保健食品添加處方藥、甜蜜素饅頭、境外疫區凍品……8月10日,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相關工作情況及十大典型案例。自2019年1月至今年6月,溫州兩級法院共受理危害食品安全一審刑事案件171件,審結177件,生效判決被告人306人。溫州地區食品安全犯罪呈現出以下特點———涉案食品種類繁多,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各個環節,有的是在蔬菜種植、動物養殖中使用禁用農藥、獸藥;有的是在饅頭、豆腐、熟食等食品中超範圍、超量添加甜蜜素、防腐劑、著色劑等。
  • 最高法發布典型案例「零容忍」依法懲處證券、期貨犯罪
    央廣網北京9月26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年來,隨著我國證券、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等證券、期貨犯罪不斷發生,嚴重損害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嚴重破壞證券、期貨市場管理秩序,危害國家金融安全和資本市場健康穩定。
  • 宜昌公布一批食品藥品違法犯罪典型案例
    會上還通報了一批食品違法犯罪典型案例。案例一、宜昌市伍家崗區炫冶商行(王靜)經營標籤內容不符的食品案2018年2月,伍家崗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移交案件線索,對宜昌市伍家崗區炫冶商行(王靜)進行檢查,檢查中發現該店經營的稻花香珍品1號38%vol白酒標籤內容與實際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