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課間休息時間,學校周邊的小賣部總是擠滿了很多買零食、飲料的同學。
我觀察了好多年,發現越會買零食飲料的孩子學習成績越差;買的零食飲料越垃圾的孩子學習成績越差。
為什麼會這樣呢?
美味的零食和飲料對孩子構成了極大的誘惑,而面對誘惑,缺乏抵抗能力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很難好。
西方有句名言:「抵禦誘惑的能力有多大,你的能力就有多大。「想想唐僧就應該知道這一點。
不少孩子,在買零食和飲料時跟風,看到別的孩子買什麼樣的零食,自己也會買同樣的零食吃。
在吃這點小事上,都沒什麼主見,學習成績怎麼可能會好呢。
不盲目跟風,有自己的主見,做事決斷,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因素。
有些孩子在買零食時隨意消費,互相攀比,請客炫富。
這既不是對父母勞動成果的尊重,又是孩子金錢觀、價值觀扭曲的表現。
一個不體諒父母,金錢觀、價值觀扭曲的孩子,學習成績怎麼能夠好?
零食吃完之後,包裝袋、塑料瓶隨地扔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會太好。
學習不僅僅涉及智商、情商、還涉及公德、私德,涉及自我管理能力和對他人利益的維護意願和能力。
我們只要看一看孩子對待垃圾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就可以很直接很迅速地判斷一個孩子大致的學習狀況。
我們學堂的座位是孩子們自由坐的,每次下課後,乾淨的地方是成片乾淨的、骯髒的地方也是成片骯髒的。
包裝袋、塑料瓶、口香糖滿地亂扔亂吐、飲料灑地上黏糊糊一片不會清理的孩子都是集體活動、成群出沒的;而且出沒的空間都是大體固定的「相對安全空間」。
為什麼會這樣?
一方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另一方面這些人心智上和個人的獨立意志上都是弱小者,他們需要抱團取暖。
一流的學習尖子能合群,也能獨處。他們對座位是沒有挑剔的。而且他們的座位極其周邊往往是乾淨整潔的。
離開教室之後,很多老師總強調桌椅要擺放整齊,要保持好教室衛生,有的人做的很好,而有的人總是做的非常差。
大體情況下,那些常常第一個衝出教室的,十有八九都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而那些下完課之後桌椅胡亂擺放、垃圾到處扔的孩子,成績也不會太好。
而主動留下來翻翻當天的筆記,協助整理好桌椅的學生,學習成績也往往不會太差。
孩子放學回家,我們可能會問:
今天你上課有認真聽嗎?數學課都聽懂了沒有?這次語文測試考的怎麼樣呢?上課有沒有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我們換一種問法:
孩子,你下完課桌椅擺放整齊了嗎?自己抽屜、座位周邊的垃圾都清理乾淨了嗎?同桌的桌椅疊放的不整齊,你有主動協助擺放嗎?
我們的孩子就會在一天天內變得優秀。
因為我們將培養出的,是一個對事物的好壞有判斷力的孩子。
一個能主動清除垃圾,維護周邊美好秩序,一個能主動承擔相應責任,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樣的孩子,學習潛力最大,未來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