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浪費孩子時間了,大班網課這樣上才更高效
很多家長跟我反映,自家小孩上網課不認真,聽一遍也不知道老師講的是什麼,還好視頻能回放,就讓孩子聽兩遍。
結果小孩更不樂意了,哭著鬧著堅決不看。
現在的幼兒園又不教知識,有的時候就是一起唱一個兒歌,做個手工,明明是很簡單的東西,為什麼小孩子不喜歡呢?
別再浪費孩子時間了,大班網課這樣上才更高效!
我們孩子讀的大班在美國屬於pre-K的階段,這裡的「K」就是幼兒園(Kindergarten)的簡稱。
在這個階段,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打基礎。
孩子對於知識都處於一種最開始接觸的狀態,需要大量重複的練習來熟練並記憶。
讓孩子多看幾遍視頻也可以稱作「重複」,但是這種機械的重複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倦情緒,重複是需要技巧的。
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pre-K階段的孩子注意力只能保持在10~15分鐘,大班的課程也基本上是在這個時間段,在20分鐘左右。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孩子看的動畫片一般都設置成20分鐘一集,這就說明即使是精彩如動畫片,也只能讓孩子的注意力維持20分鐘左右,更何況是沒有動畫片那麼精彩的網課了。
那怎樣讓孩子重複練習呢?
在不同的環境下引導孩子,比如說今天網課的內容猴子撈月的小故事,那在晚上的時候,父母就可以讓孩子看看天上的月亮,幫助孩子回憶這個小故事。
讓孩子講給爸爸媽媽聽,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
上網課如果是學習畫一個蘋果,那在吃蘋果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仔細觀察蘋果,看看真實的蘋果和畫裡面的蘋果有什麼一樣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這裡的重複,並不是今天學了怎樣拿筆畫畫,就讓孩子不斷練習拿筆畫畫;今天學了講故事,就讓孩子一直講故事。
重複指的是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結合現實情景進行聯繫,目的是培養孩子最基礎的表達,練習孩子感知事物、傳達情感的能力。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在家上網課,很方便,電腦一打開就可以開始學習了,而不是像在學校上課一樣,先收拾書包、穿戴整齊,再去上課。
其實在家裡上課,更應該讓孩子有一種「儀式感」。
目的就是讓孩子區分在家裡做遊戲和正式的上課是的區別。
在家裡,孩子一般都是處於一種比較散漫自由的狀態,但是在學校不一樣,因為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就免不了要比較,孩子就會更專注一點。
所以在家裡,家長要讓孩子形成一種:「我9:00要開始上課了,雖然去的地方不一樣,但這也是上課。」這樣的心理。
這就要在上課之前,提醒孩子做好準備工作。
可以是提前是20分鐘,讓孩子放下手裡的玩具,開始收拾書桌,打開手機或是電腦提前看一下上課的內容;也可以是讓孩子穿戴整齊,端端正正地像是在學校一樣,坐在書桌前。
最主要就是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及時調整好自己,進入學習狀態。
在孩子上完網課之後,也引導孩子自己收拾書本,不僅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加深這種學習的儀式感。
在家上網課,最難的就是讓孩子不想在家一樣散漫,區分上課和在家玩這兩個內容。
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專門用來學習的小書桌,孩子坐在這個書桌上,就代表要上課了,要好好學習了。
·不打擾
相信每個家長都坐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上過網課。
也總是忍不住提醒孩子認真聽課,不要跑神。
但是上課的時候,老師是可以看到每個孩子的狀態的,把上課的時間留給老師,不要打擾孩子的正常上課。
把自主權交給孩子,儘量不要打擾孩子正常的上課秩序和慣性。
比如,有些孩子在家裡上課,父母就會比較隨意地給孩子倒杯牛奶,或是一邊吃飯一邊上網課。
這種方式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聽課效率,也會讓孩子覺得,上網課是很隨意的。
·不打斷
「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舉手回答問題,你怎麼不舉手?」
「老師讓你拿筆,怎麼又跑神了?」
孩子跑神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師會不斷提醒孩子保持注意力,不要打斷孩子正常的上網課進程。
雖然上網課和正常的上課是很不一樣的,但是家長頻繁打斷孩子,孩子也會不耐煩,繼而牴觸上網課。
孩子上網課的時候,如果不放心,就和孩子坐在一個房間,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等孩子上完網課,再來復盤今天上網課的內容,和孩子一起回憶,而不是直接讓孩子再看一遍,孩子心不在焉,再看兩邊也沒用。
·不生氣
坐在孩子旁邊上網課,聽了半天,孩子還是一問三不知,家長們輕則大動肝火、重則雞飛狗跳,保持心平氣和確實有點困難。
但是還想勸各位家長一句:淡定、淡定、淡定。
生氣有用的話,那我們家長都是教育學十級學者了。
在這裡也給家長們一點點小小的建議:
抄寫《莫生氣》,不僅能心平氣和,還能練字;
戴上耳機做瑜伽,在保持快樂的同時,還能健身;
看書,和孩子一起學習,給自己充電。
孩子上網課,不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讓孩子知道學習這一個概念,為學前班、一年級的課程做準備。
學習必要的生活技能,大班的課程雖然沒有多少知識,但是能夠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感知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大班還是孩子滿滿求知路上的第一關,爸爸媽媽們要和孩子一起努力,向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