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九藝術」,遊戲早已不是單純以休閒娛樂、刺激感官為目的。越來越多的製作人開始借遊戲去表現更宏偉的世界觀、更有深度的思考,而這些遊戲也往往比普通的遊戲更有感染力和影響力。
縱觀近幾年在劇情和背景上公認出眾而有內涵的遊戲,「反烏託邦」是其中非常火熱的一類題材。《尼爾:機械紀元》對於末日廢墟的描繪、《Orwell》對於英國作家奧威爾《1984》的還原,更有《Beholder》這樣直接在明面上構造一個反烏託邦社會,讓玩家直接去參與其中的優秀獨立遊戲作品。悲劇的感染力是比喜劇要強得多的,通過或明或暗地批判「烏託邦」這樣空想中的美好世界,站在理想主義、樂觀主義的對立面,引發玩家的深度思考與辯證,理所當然地,這些遊戲的背景故事在各大論壇也是相當火熱的話題。
這樣看來,貌似「反烏託邦」這一題材的遊戲風格多以壓抑、黑暗為主,而今天筆者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款遊戲《PikuNiku》卻是其中不羈的另類。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這款冒險解謎遊戲的畫面,相信你會為這款遊戲貼上「輕鬆」「明快」「子供向」等標籤。而事實上,這款遊戲的背景故事並非是簡單的「解救公主」或者「回家」這樣偏俗套的題材。「PikuNiku」在日文中與「郊遊」同音,但是這款遊戲講述的也並非只是一個簡單的「郊遊」的故事。這個看起來古靈精怪,只有兩隻眼睛和兩條腿的主角其實是一個「革命家」,玩家在操縱角色解開重重謎題的同時,也是在逐步揭開隱藏在這個遊戲世界後的陰謀,進行一場小小的「革命」。
雖然是一款以反烏託邦為背景故事的遊戲,但是遊戲整體風格卻相當的「沙雕」,主角依靠可以自由伸縮的兩條腿去移動場景中的道具、觸發機關,甚至是作為繩子去勾連屋頂不讓自己掉下來,哪怕是最普通的走路姿勢,最後表現出來的風格也十分有趣。遊戲畫面整體簡潔而富有趣味,角色經常會露出誇張的表情或者能莫名其妙戳中人笑點的對話——「莫名其妙」正是「沙雕」的重要構成因素之一。
該遊戲的製作人Arnaud De Bock是一名從小受到日式ACG文化薰陶的英國人,他在製作遊戲時,加入了很多自己對於日式文化的理解,所以雖然該作在畫風上整體偏美漫畫風,卻瀰漫著一股日式遊戲特有的詼諧和冷幽默。
同《傳送門2》一樣,遊戲分為單人劇情模式和雙人解謎模式,畢竟在與朋友共同遊玩娛樂時去思考深度的哲學題材並不見得是好的選擇。雙人解謎的關卡也比單人模式更考驗配合、更具趣味性。是和朋友一起開著小汽車在路面上橫衝直撞,還是用繩子把兩個人拴在一起東倒西歪?這些歡樂的元素都是遊戲的一部分。
《PikuNiku》無疑是一款老少鹹宜的佳作,如果你只是想和朋友一起過一個美好的下午,這款遊戲裡的「沙雕」元素足夠你們開懷歡笑,而如果你是想在這個看似荒誕不經的世界裡幫助主角解開陰謀,追尋和思考更深的哲學意義,這款用心打磨的遊戲也絕不會讓你失望。該遊戲現已在steam和NS雙平臺發售,定價43元。無論你是單機愛好者還是聯機達人,是喜歡體驗精妙的關卡設計還是喜歡發掘遊戲背景故事,都不妨來一試《PikuN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