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博卡拉的「西藏村」

2020-12-25 環球網

2月28日,尼泊爾博卡拉的「西藏村」顯得蕭條冷清。 邱永崢 攝

【環球時報 特派記者 邱永崢】對鄰近中國西藏的尼泊爾來說,3月14日這個敏感日子前後是令人不勝其擾的時期。從今年2月13日起,尼泊爾加德滿都的警察和安全部隊加大巡邏力度,這個結束10年內戰、好不容易重歸和平寧靜的喜馬拉雅山國近來被「藏獨」接連不斷的鬧事攪得不得安寧。長期以來,由於地理位置,尼泊爾成了被蠱惑出逃的西藏偷渡者的中轉站和避難所,美歐等一些國家政客也經常借流亡藏人問題向尼政府施壓。《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赴尼泊爾流亡藏人聚居的「西藏村」深入採訪,感觸最深的是,無論是否有「難民證」,這些滯留在尼泊爾的藏人越來越陷入「沒有根」的迷惘之中。

加德滿都警察背溼毛毯巡邏

3月10日,超過100萬信徒聚居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最大的印度教寺廟帕蘇帕提廟歡慶印度教的溼婆節。不過,在這個熱鬧的日子,加德滿都警方卻不得不加派人手緊盯在當地的少數流亡藏人的「藏獨」鬧事。當天,警方逮捕了至少18名「鬧事」的流亡藏人。這件事立即引起一些外國媒體的關注,法新社、《印度快報》、卡達半島電視臺等媒體立即發出了報導。數小時後,這些「藏獨」分子中的多數人獲釋。

由於尼警方的及時幹預,當天「藏獨」活動沒鬧出什麼大動靜來。一些在尼的「西藏問題活動家」稱,加德滿都政府官員此前致信藏人聚居區,要求在加德滿都的流亡藏人不要舉行「紀念」活動。對此,在印度達蘭薩拉的「西藏流亡政府」的「首席噶倫(總理)」洛桑桑傑對尼恐嚇說:「禁止和平抗議和嚴厲處罰只會逼使西藏人再度自焚!」遠在美國的「西藏國際運動」組織發言人凱特桑德斯呼應說:「尼泊爾的藏人需要和平表達憤怒與團結的空間,否則的話只會讓局勢更緊張!」

面對各種壓力,尼泊爾內政部發言人肖克柯臘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尼泊爾政府不會屈從這種壓力,會在「敏感地區」採取必要的措施,粉碎任何「不應該發生的事件」。《環球時報》記者在加德滿都東郊最有名的博達納特大佛塔看到,這處知名的藏傳佛教聖地信徒與國際遊客往來如織,大佛塔四周遍布售賣各種旅遊紀念品的店鋪,而遊商多是藏族女性。不過,記者發現,在茶館後面的小巷裡,商鋪側面的陰影中,有許多列隊待命的軍警,而遊客和信徒中夾雜著許多兩人一組的巡邏警察。引人關注的是,每個警察的背上都有一個碩大的背包。陪同記者採訪的藏人導遊尼瑪說:「裡頭裝著打溼的毛毯,以備發生自焚時立即將火撲滅!」負責大佛塔一帶安保的警官向記者坦言:「在3月10日、14日和其他敏感的時間,我們都會加大巡邏的力度,全力阻止自焚事件的重演!」

在大佛塔開店做旅遊紀念品生意的尼泊爾商人索南與《環球時報》記者聊天時談起「藏獨」分子蠱惑人自焚鬧事時一臉厭煩的表情,他說:「那人把自己點著的時候,大家以為是在拍電影,所以都沒有反應過來。」這起事件對索南和大佛塔周邊其他商販的生意影響甚大:「有好多天我們的生意都沒法開張,所以大家一起自發地掛橫幅和標語,反對自焚的做法,抗議那些人的極端做法影響了我們的生意。」索南說出了許多尼泊爾人的真實感受:3月7日上午8時,加德滿都博達地區發生「反藏獨」示威,約2000多名加德滿都民眾參加。與會者高呼「反自焚,反藏獨」口號,稱博達是佛教聖地,反對利用它來搞政治活動。

7萬在尼藏人「沒有根」

尼泊爾少數民族基金會秘書長塔姆拉-烏克亞卜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尼泊爾官方對外宣稱,在該國境內的西藏人有約2萬,包括「新來者」、老一代和在當地出生的。而塔姆拉向本報記者透露的內部統計數字卻顯示,在尼泊爾的西藏人「不少於7萬人」。

不過,近年來,非法前往尼泊爾的西藏人從每年2000人銳減到800人左右。《環球時報》記者曾到加德滿都一處「西藏人接待中心」實地探訪,結果沒有遇到任何人。尼瑪打聽了一番後告訴記者:「因為今年以來沒有幾個西藏人新到加德滿都,所以接待中心乾脆放假了。」近些年來,尼泊爾政府不承認「藏人難民」,並於1998年起不再向任何藏人發「難民證」。中國與尼泊爾都加強了邊境防控。不過,尼瑪認為,「多數藏人偷渡來尼泊爾主要並非政治原因,只是想尋找更好的生活,原來我們認為這裡好賺錢。但事實不是這樣的,所以現在人們知道西藏的生活水平要高於尼泊爾和印度,也就不會輕易非法外逃了。」

儘管偷渡來尼的藏人逐年減少,但尼泊爾政府仍然不堪其擾。「尼泊爾境內還有10.8萬不丹難民,這對於人均月收入只相當於500元人民幣的尼泊爾人來說是沉重的負擔。」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尼泊爾高官對記者坦言:「如果我們繼續發放難民證,肯定會吸引更多的人非法前來,並不得不承擔義務。」不過,尼政府的態度卻受到美歐等西方國家的指責。美國和歐洲等一些西方國家媒體曾放風稱,將加大幫助在尼「西藏難民」移居這些國家的配額。然而,這樣的說法大多口惠而實不至。即使增加有限的幾個名額,也根本輪不到普通的「流亡藏人」。記者在尼泊爾遇到的不少藏人青年,如在尼旅遊勝地博卡拉大石嶺「西藏村」當導遊和志願者的達旺和諾加都很不滿地說:「我們只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消息,從來不知道那些名額都到哪去了?」實際上,這些藏人長期滯留在尼泊爾,他們越來越陷入「沒有根」的迷惘之中。

記者的導遊尼瑪自稱已經在尼「混了20多年」。他不願意談及當初他逃離拉薩的原因,但這個現在已經持有尼泊爾護照的藏族漢子還是忍不住向《環球時報》記者談及他「出來混」的艱辛:「原來聽說翻山很容易,但事實上你可能要在山中跋涉數十天,甚至幾個月,隨時可能被風雪吞掉,或者迷路死亡。」尼瑪很幸運地活著翻過了山,進了加德滿都的「西藏難民接待中心」:「那裡提供臨時住所,可以領取一些吃喝的東西。」不過,這一切都是有條件的,尼瑪解釋說:「接待中心裡有流亡政府的人員專門甄別新到人的身份,然後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領取印度大使館發的相關證件,好送去達蘭薩拉。到達蘭薩拉後,就沒有人再管你了。」

尼瑪在達蘭薩拉待了7年,最終被迫回到尼泊爾「混生活」。這一混就是20多年,直到不久前才有了尼泊爾護照。不過,尼瑪一家卻分居四地:「老婆在瑞士,大女兒在印度,小女兒回拉薩當酒店服務員。」在剛過去的藏曆新年裡,尼瑪獨自在加德滿都過:「要團聚的話,費用太高了。」讓尼瑪感到安慰的是:「小女兒和姐姐每次到尼泊爾都會給我帶來拉薩巨大變化的視頻!」

在尼泊爾旅遊勝地博卡拉的「大石嶺西藏村」,在印度班加羅爾讀大學的諾加趁放假回到他的這個出生地:「這裡的生活很簡單,幾乎沒有什麼工作機會,但我卻不得不回來。」諾加沒有「難民證」,這意味著不論他在尼泊爾還是在印度,都不可能找到穩定且體面的工作:「只能回來做點小生意。」

諾加告訴記者,大石嶺「西藏村」有西方國家等的NGO組織資助建起來的展示中心。然而,蕭條是「西藏村」給《環球時報》記者的第一感受。諾加坦言:「現在這裡最多不超過500人,並且多是小孩和老人。」原因很簡單:「這裡沒就業機會。」 在尼泊爾境內,類似的「西藏村」有13處之多,狀況都差不多。

美歐NGO扮演微妙角色

實際上,對於在尼「流亡藏人」問題,對尼政府施壓最大的是美歐等西方國家。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主席弗蘭克沃爾夫曾稱,要是尼泊爾政府堅持不給流亡藏人發籤證以及對待流亡藏人的記錄沒有好轉,將掐斷美方對尼泊爾的援助。除了政客施壓外,在尼泊爾流亡藏人問題上,許多來自美歐國家的非政府組織(NGO)也在扮演微妙角色。

《環球時報》記者到加德滿都博卡拉大石嶺「西藏村」採訪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建成的藏傳佛教轉經塔。塔身上的英文說明顯示: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多個NGO出資建造。在諾加帶領下,《環球時報》記者步入「西藏村」不對外開放的居住區,看到一名澳大利亞女青年帶著一條狗出來遛。諾加介紹說:「來自美歐的NGO人員以『一對一』的形式進駐『西藏村』。他們在藏人家中一住就是幾個月或一年。」

記者在「西藏村」幼兒園看到,來自美國的攝影師彼得薩利斯正給幾個藏族小學生進行擺拍,兩個女教師在教孩子怎麼做。薩利斯坦率地告訴記者:「拿這些孩子們的照片去國內籌集資金。」

尼泊爾中國研究中心主席拉米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因為尼泊爾政府沒有能力對不同群體進行管理,所以在尼境內有1萬多個NGO在活動:「很值得警惕的是,美國與歐洲的NGO和政府組織正在積極支持『按族群重劃尼泊爾行政區域』的計劃,一旦這種計劃形成,就會造成尼泊爾南部完全受印度控制,而北部會成為美國與歐洲人的天下,特別是靠近中國西藏的尼泊爾地區有可能淪為美歐的『半殖民地』。」

相關焦點

  • 從加德滿都到博卡拉,感受尼泊爾的「野趣」
    如果說,加德滿都是看寺廟的好地方,那麼博卡拉必然是戶外冒險和悠閒度假的天堂。從加德滿都到博卡拉,4天感受不同的尼泊爾。尼泊爾的南北平均寬度不到200公裡,可就在這樣短短的距離內,從北部的世界屋脊到南部的萊特平原,地勢高度遞降之急劇,地形變化之巨大,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比擬。
  • 尼泊爾穿越紀行(六):日出博卡拉
    編者按:應尼泊爾駐華大使和尼泊爾國家旅遊局邀請,陝西媒體代表團一行5人於1月19日至26日赴尼泊爾採訪。目前西安-尼泊爾加德滿都有直航班機,通過這次出訪,西部網記者有機會與這個神秘國度有一次穿越之旅,也把世外桃源般的尼泊爾帶給陝西網友。
  • 尼泊爾著名旅遊城市博卡拉「觸電」中國文化
    中新社博卡拉1月7日電 第二屆博卡拉中國電影節暨2017中國故事圖片展6日在尼泊爾著名旅遊城市博卡拉拉開帷幕。該活動由尼泊爾中國文化中心主辦。活動上首次放映的電影為《戰狼2》,同時還展出了配以英文解說的57張大幅照片,生動展現了中國在社會、經濟、科技、文化、自然等領域的風貌。
  • 尼泊爾著名旅遊城市博卡拉「遇上」中國春節
    圖為尼方嘉賓觀看圖片展。 張晨翼 攝該活動由尼泊爾博卡拉華人華僑協會、博卡拉工業商業協會主辦,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協辦。逾400名在尼華僑華人、尼泊爾各界人士觀看了該文藝匯演。中國駐尼泊爾大使於紅在致辭中介紹了2017年中國的發展情況,並回顧了中尼關係在2017年所取得的新成就、新發展。「中國真誠希望尼泊爾實現穩定和發展,願繼續加強中尼合作,推動兩國關係不斷向前發展。」她說。於紅強調,中尼關係密切友好,離不開在尼華僑華人的貢獻。在尼華僑華人艱苦創業,積極協助中國駐尼使館為中國公民服務,為中尼友好貢獻力量。
  • 尼泊爾博卡拉華僑華人協會助力當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詹暉林 攝(抗擊新冠肺炎)尼泊爾博卡拉華僑華人協會助力當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新網加德滿都4月17日電 (詹暉林 張晨翼)尼泊爾博卡拉華僑華人協會近日向博卡拉有關方面捐贈一批物資,幫助他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 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的37天……偶遇尼泊爾
    前言此次行程很長,從蘭州開始出發,繞青海、甘肅、西藏、尼泊爾一整圈,所以所有花費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去花因為行程太長,所以分開三篇:《青海甘肅大環線》、《初識西藏》、《偶遇尼泊爾》,現在開始第三篇,go!
  • 一個人去尼泊爾徒步,可能是我做過最勇敢的事
    2018年10月,生活過的一團糟,每天慌的一逼,最後決定辭職去旅遊,反正了無牽掛,說走就走,工作做到十月底,提了辭職後開始準備出門旅遊的事情,逃避也好,玻璃心也罷,出走不過是為了尋找心靈的安身之處,雲南西藏新疆川西,最後選定了西藏玩幾天後入尼泊爾徒步,至於為什麼想去尼泊爾徒步,現在回想起來,我也想不出個原因來,想到了,看到了,可能都是冥冥之中註定的
  • 從西藏到尼泊爾,四千海拔望星空,翱翔異國天際,感受心靈淨化
    這裡包括 西藏 段:與人拼住青旅40一晚、吃飯與路途中結識的小夥伴攤。 尼泊爾 段:床位青旅+打車與遊玩項目等各種砍價】時間花費包含去程火車(865¥)+返程飛機(1374¥+改籤310¥)+陸路邊境(600¥)+加都往返 博卡拉 (280↑¥)等大約是20天的。
  • 「高山之國」尼泊爾旅遊: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一部電影《等風來》熱映後,尼泊爾美景意外俘獲中國大批粉絲。被譽為「高山之國」的尼泊爾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在博卡拉高空玩滑翔傘,在齊達旺零距離感受野生動物的世界,在釋迦摩尼的誕生地藍毗尼聆聽梵音,徒步攀登世界之巔的終極夢想……這一切在尼泊爾都能成為現實。
  • 看了這篇文章讓你身臨其境——博卡拉滑翔傘
    來尼泊爾最不能錯過什麼?可能大家的答案都是五花八門,但是其中有一項的呼聲還是比較高的,那就是滑翔傘。尼泊爾博卡拉被譽為世界上玩滑翔傘性價比最高的地方,其得天獨厚的適宜地理條件是很多地方無法比擬的,博卡拉這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六十天都在天上飛。之前有朋友問過君君,都說來尼泊爾博卡拉玩滑翔傘便宜,那麼在博卡拉玩一次滑翔傘到底要花多少錢呢?
  • 亞洲的一個美麗國家尼泊爾,來看看它的景色有多美
    其中有一個就叫博卡拉的城市。它位於尼泊爾的中部地區,它位於喜馬拉雅山以南的一個河谷。海拔900多米,所有的地形幾乎全是丘陵,而且特別的平坦。每年降水也十分的多,所以很適合在這裡發展種植業,博爾卡拉的四面環山,在博卡拉這座城市的旁邊有一個佩瓦湖裡,在湖邊有著小餐館和一些酒吧,所以這裡的人們夜晚夜間活動特別的豐富。
  • 尼泊爾 讓你不再憤世嫉俗
    也沒有到過 博卡拉(攻略) ,沒有看到害羞、寡言的小孩,在自家陽臺上或門口放風箏和蕩鞦韆。我的大腦裡卻總是被那些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年月所吸引和環繞。如今我不知道,兩年不見,風流倜儻的尼瓦青年是否已經發家致富,成為國家棟梁,賺錢不再是為了餬口,尼泊爾偏遠山區的那些窮人、盲人及聾啞人是否也已經得到幫助。
  • 尼泊爾最浪漫的大湖:單身女子的孤獨之旅,一人一島一木舟
    尼泊爾之旅最有收穫的兩件事就是看文物古蹟和享受自然,而在博卡拉,最浪漫的兩種享受就是去看安納普爾納雪山日出,和在費瓦湖上看日落。曾經有個流浪詩人跟我說,尼泊爾最浪漫的地方不是去看寺廟,而是在費瓦湖上坐著小船,於夕陽下迎著微風,享受孤獨。費瓦湖是尼泊爾第二大湖,曾是古代尼泊爾的皇家度假勝地。它是博卡拉境內最迷人的風景之一,與魚尾峰是絕配。
  • 尼泊爾官方電視臺首映《今日西藏》紀錄片(圖)
    圖為尼泊爾電視臺舉行《今日西藏》紀錄片首映儀式。 符永康 攝符永康 攝中新網加德滿都12月15日電 (記者符永康)尼泊爾官方電視臺15日舉行《今日西藏》紀錄片首映儀式。該臺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向觀眾展示真實的西藏,增進中尼人民之間的了解。《今日西藏》紀錄片時長約25分鐘,由尼泊爾電視臺拍攝製作。
  • 尼泊爾旅遊時,一定要去這幾個地方,不然就等於白來
    坐公共汽車,我們直接去了博卡拉,這花費了3-4個小時,路況良好。我們住在一個尼泊爾旅館,但在哪裡還看到了一家四川飯店。博卡拉位於尼泊爾中部,喜馬拉雅山南麓,位於加德滿都以東約200公裡處,海拔900米。哪裡有美麗而清澈的費瓦湖,雄偉而連綿不斷的安納普爾娜雪山,翠綠的山巒和清澈的湖水讓人陶醉。
  • 來說說西藏的五個陸路通商口岸
    昨天給大家介紹了西藏的五個機場的分布以及航班通航情況,今天說完天上的,再來和大家說說地上的:西藏的陸路通商口岸。西藏地處祖國西南一隅,有著漫長的國境線,主要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接壤。樟木口岸同時也是著名的318國道終點,在樟木口岸的中尼友誼橋為全長5476公裡的318國道畫上句號,樟木口岸對應開放國家為尼泊爾。曾經樟木鎮是西藏最繁華的所在,有一段時間西藏只有兩個地方有中國銀行的營業網點,一個在拉薩,另一個就在樟木。各式五彩斑斕的尼泊爾卡車在這個蜿蜒的小鎮川流不息,樟木又有西藏「小香港」之稱。
  • 「亞洲之路」延伸到喜馬拉雅山南麓 尼泊爾期盼廣州亞運
    當地時間6月22日上午9時,廣州亞運會「亞洲之路」代表團與尼泊爾國家奧委會舉行了見面會。尼泊爾奧委會秘書長J·斯瑞斯塔籤署了「亞洲之路」通關文牒,為「亞洲之路」尼泊爾站的活動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參加見面會的還有尼泊爾奧委會副主席U·斯瑞斯塔和奧委會的官員,部分參加過北京奧運會的運動員教練員等。  J·斯瑞斯塔表示,中國不僅對尼泊爾的體育事業,還在建設、醫療方面都提供了幫助。
  • 西藏拉薩援助尼泊爾加德滿都兩臺垃圾清運車
    圖為拉薩市政府向尼泊爾加德滿都援助的壓縮式垃圾清運車。拉薩市委宣傳部 供圖中新網拉薩12月13日電 近日,西藏拉薩市政府向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援助的兩臺價值108萬元人民幣的壓縮式垃圾清運車已抵達加德滿都。
  • 小鳥課堂 | 尼泊爾ABC徒步攻略
    在哪裡既有背包客,又有驢友,還有旅行家,所以到尼泊爾旅行不存在難度大小。只看你的選擇。徒步登山、奇旺公園騎大象、博卡拉廣場遊蕩等,根據自己的情況,怎麼選擇都是很好的。你在尼泊爾即可以大環世界第一徒步路線~安娜普爾納,也可以選擇一段ABC、布恩山,然後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的宗教、人文遺蹟,還有自然風光。
  • 尼泊爾安娜普納綜合科學考察報告
    喜馬拉雅山脈的這一系列高山,形成了尼泊爾天然的屏障,由於受到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風的影響,尼泊爾每年大約六月份開始雨季來臨,這一系列高山阻擋了印度洋暖溼氣流向北行進的通道,使大部分的降雨留在了尼泊爾的低海拔地區,同時這一系列的高山又在冬季阻擋了來自中亞的寒流,使尼泊爾大部分地區的冬季不至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