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喜慶節日,貼春聯、貼門神,還會在堂屋牆上貼上一些喜慶的年畫,如吉慶有餘、年年有餘之類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為有史以來第一副春聯了,為後蜀孟昶所撰。
除夕是團圓的日子,年夜飯聚集著各家美食和溫暖,是家最具意義的象徵之一。家家戶戶過年時都會準備魚作年夜飯的主菜之一,一般是吃鯉魚。鯉魚一般是吃青色的,其尾巴是一半是紅色的,看起喜慶。而全身通紅的鯉魚被稱作錦鯉,一般僅供觀賞,很少有吃的,據說其肉味道不佳,沒嘗過,不知是否屬實。
臘月二十八九,承包堰塘的人會放水打魚,爸爸會去兩三條鯉魚回來,每條重約二三斤。我家常做的是紅燒鯉魚,在打整鯉魚時,會先去鱗,摳鰓,剖腹,去腸,家裡有老人或體弱者,還會將其背筋抽出來,據說沒抽背筋的鯉魚是發物,吃了會舊病復發,不知是否有何科學依據。過年吃鯉魚,重點是要將魚尾完整地宰下來,貼在廚房門上,越粘得久越好,真真」年年有餘」了。
紅燒鯉魚可是熱鬧的年夜菜了,象徵紅紅火火、年年有餘。家裡有小孩子的,還可以討個好彩頭----鯉魚跳龍門,都盼望自家孩子能有出息,望子成龍心切。鯉魚肉質鮮美,紅燒更入味,一家老小吃得津津有味,團團圓圓,開開心心。
紅燒鯉魚所需調料有:小蔥、姜、蒜、生抽、料酒、調和油、白糖、鹽等。
做法:
1、 小蔥切碎、姜去皮切片,鯉魚去鱗、摳鰓、去內臟及黑色腹膜;
2、 魚身抹鹽和酒;
3、 開火將鍋燒熱,適量調和油,待油溫升上去;
4、 先放少許姜粒入油,再放魚,不要立即翻動魚,以免翻爛;
5、 約一分鐘後可翻動魚,將魚移到一邊,再往鍋裡放入蔥、姜、蒜,煎出香味,加料酒,烹出酒香味之後,再加入鹽之外的其他調料,加入熱開水,用鍋鏟將調料調勻;
6、 用鍋鏟將湯汁澆到魚身上,一直到魚肉熟透,此時鍋內湯汁只剩下薄薄一層底,嘗嘗味道鹹淡,再決定是否還需加鹽;
7、 魚盛盤後,將小蔥碎撒魚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