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酥是大家都很喜歡吃的一種點心,而且賣得還非常火爆,各種麵包店、糕點店都會有蛋黃酥賣,因為本身就很好吃而且群眾有購買需求,所以這款點心還是很有市場的,甚至有的人會在中秋節用蛋黃酥來代替月餅給親朋好友送禮。但是現在市面上的蛋黃酥價格參差不齊,同樣大小的蛋黃酥,有的只要兩三塊一個,有的卻要賣到十幾塊一個。那麼一個真材實料又好吃的蛋黃酥成本到底需要多少錢呢?
蛋黃酥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它的用料多樣,口感層次非常豐富,最外一層是酥皮,口感酥脆;第二層是牛奶麻糬,口感Q彈勁道;第三層是豆沙,口感香甜綿密;最裡面一層就是蛋黃酥精髓所在的鹹蛋黃,鹹鮮適口。一口蛋黃酥,四層不同的味道口感盡在其中,這樣的點心能不好吃,能不被大家喜歡嗎?因為好吃喜歡吃就想去要買,結果發現有的蛋黃酥只要兩三塊一個,而在一些私人手工小作坊裡卻要賣到十來塊一個。很多人說肯定是用料上有好壞,所以才價格差這麼多。美食君特意去問了在這方面懂行的朋友,他說做的大的店家們都有專門的進貨渠道,能夠拿到低價原材料,批量生產的話,其實蛋黃酥的成本沒有那麼大,利潤還是很高的。
第一層酥皮的製作需要用到油,講究一些的商家一般是會用到豬油或者黃油。傳統的製作需要用的是豬油,現在也有用黃油來做的,因為豬油的起酥性雖然好,但是做出來的酥皮容易稍碰一下就碎成渣。黃油則正相反,起酥一般但延展性好,做出來的酥皮不容易碎成渣能夠保持蛋黃酥的完美外貌。再就是黃油比起豬油來,更有一股奶香比較容易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現在市面上的蛋黃酥,如果是本地現做現賣即時銷售的,基本都用的豬油,而那些線上售賣需要長途運輸送到買家手中的蛋黃酥,大多則是用動物黃油來做酥皮的。如果說是大企業自己來提煉油脂,特別是豬油,那成本就更低了。
再就是麻糬,其實有的蛋黃酥是連這層麻糬都沒有。因為蛋黃酥的基礎搭配就是酥皮、豆沙和鹹蛋黃。不過這層麻糬的成本其實是四層裡最低的,它只要用牛奶和糯米粉就能做出來,要是牛奶是用奶粉來替代的話,成本可能會高一些。
第三層豆沙的好壞,大家一口就能吃出來,品質好的豆沙吃起來清甜綿密,但是品質差的豆沙吃起來口感就不那麼美妙了。市面上質量好的豆沙大概實在十塊錢左右一斤,而差的豆沙基本都在每斤五塊以下。不過對於一些點心廠家來說,豆沙還是自己炒最省成本,也能夠控制得了品質和豆沙的綿密程度和甜度。
最關鍵的是最裡層的鹹蛋黃。市面上很多鹹蛋黃其實是把蛋黃先分離出來後打成蛋液再加入各種食物添加劑放進模具裡重新二次製作出來的,雖然成本低但是口感非常的不好,要是有商家食用這樣的鹹蛋黃來做蛋黃酥那就是自毀名聲。講究的廠家大多用的都是整顆的鹹蛋黃,鹹香十足口感好,但也有廠家會把整顆鹹蛋黃弄碎了用,也就是每個蛋黃酥裡事實上就沒有完整的一顆鹹蛋黃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降低了成本。
大批量生產蛋黃酥的廠家,各種原材料進貨價低,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一個普通蛋黃酥的成本大概是酥皮5毛、麻糬3毛、豆沙5毛、鹹蛋黃1塊,再加上其它七七八八的包裝費、人工、水電、運輸之類的費用,成本也就是3元左右,如果加上25%~30%左右的利潤,一個售價在4、5塊的蛋黃酥味道和口感就算非常不錯了。沒有必要去買那些什麼網紅火爆的高價蛋黃酥,那些蛋黃酥的成本估計都在廣告費裡了,羊毛最後還不是從你身上薅?花高價買網紅蛋黃酥的錢全交了智商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