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進入職場的第一年,在地鐵上拿出手機,朋友圈不出意外地被高考刷屏,我有些恍惚——五年前我還是個高考成績650的優等生,但如今除了和同事一起吐槽語文作文題,我和學生時代仿佛已經失去了聯繫。
作為一隻新媒體運營狗,今天最好的主題當然是懷舊,而學生時代是懷舊的絕佳素材。
這些年來湧現的無數青春片,多是把學生時代的美好與踏入社會的不堪相比以博人眼淚。
即便爛片十之八九,也能賺得盆滿缽滿——畢竟永遠有人願為情懷買單。
但努力地在地鐵上懷舊了一小時後,我想說的卻是,學生時代固然美好,但我不願永遠停留在學生時代。
本文由LinkedIn領英原創,作者陳昌。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學生時代到底好在哪裡:
老狼的唱詞「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是對學生時代最好的寫照。
學生時代,你很忙,但你不急,即便桌上堆著永遠寫不完的試卷和模擬題,也不過是用三年時間去準備一場考試,你來得及細水長流。
用幾年時間暗戀一個沒有結果的姑娘,暑假裡一個星期什麼也不幹追完一部美劇。
這些被「浪費」的時光,最終都將被冠以青春之名,成為你的美好回憶。
而當你離開學生時代,緩慢的日子將成為一種奢侈,升職升值與生殖,每一件事看起來都刻不容緩。
每個月的KPI,半年一次的績效考核,高不可攀的房價,給你介紹對象的七大姑八大姨,知乎上「為什麼畢業三年人與人之間差距這麼大」的回答,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你:
你的人生,隨時都可能陷入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危局。
自然的,你想回到過去,想回到蟬鳴的午後,牽手的黃昏,那是所有電影裡可以肆意揮灑的青春,而房租與地鐵,當下的一切,都不過是眼前的苟且。
當你為苟且感到悲傷,對著庸俗的青春片留下淚水,你不會去想,究竟是什麼給了你所謂的自由和大把的時間。
你自由,因為你無需自立,你心安理得地依靠他人的饋贈生活,父母讓你不必為衣食費心,老師讓你不必花費篩選信息的成本,學校在10萬一平的房價和10塊一個的雞蛋煎餅的城市裡給你三環內800塊一年的宿舍和5毛錢的雞蛋。
你不必去考慮如何創造價值,學生時代的你心安理得,什麼都不創造也能過得寵辱不驚,歲月靜好。
但我並不願留戀這樣的幸福,因為依靠別人饋贈而來的幸福,終究沒有靠自己雙手掙來的自立來得踏實。
初入職場的焦慮實際上是曾經安全感的缺失,這種安全感,就是你依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立足於社會的自信。
當你覺得離開校園的生活是掙扎於庸俗的泥潭時,你可以對著青春片唱《回到過去》,也可以捫心自問,在學生時代,你是否利用那份自由賺夠了自立的資本。
畢竟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不能為別人創造價值的人,別人也沒有義務養活你。
學生時代犯下的錯誤,通常都能以年輕為藉口,冠冕堂皇的取得原諒。
就算不被原諒,你也還有願意替你擋子彈的父母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就算你用彈弓打瞎了鄰居家的狗,用二踢腳炸掉學校小賣部的窗戶,用見異思遷傷了初戀的心,你也能夠逃脫罪責。
即使多年以後回憶起來,你也能抽一口煙,嘆一口氣:「畢竟當時太年輕」,雲淡風輕。
學生時代也不怕失敗,連高考失敗都能重來,還有什麼東西不可挽回?
你做過的所有閱讀理解,看過的所有心靈雞湯都告訴你,失敗是成功他媽。
但他們並沒有告訴你失敗是怎麼生孩子的。
每當你犯錯或失敗時,總會有許多人站出來安慰你:
「沒關係,年輕就是資本。」
而當你離開學生時代,犯錯與失敗帶來的,是上司的冷眼,完不成的KPI,扣掉的績效獎金和晉升無望的恐懼,每一點都能刺痛你焦慮的心。
想發朋友圈求安慰,可你要先屏蔽掉上司,因為上司不喜歡為失敗找藉口的員工。
再屏蔽掉同事,以維護自己積極陽光的職場形象。
還要屏蔽掉父母和親友,以免他們懷疑你的人生選擇,勸你回家考公務員。
等你屏蔽一圈下來,你大概也不想發朋友圈了,因為剩下的那些人根本不care你。
自然的,你會懷念傷心時在朋友圈發一張自拍求安慰,全世界都在為你加油的學生時代。
但當你哀嘆世態炎涼人心不古時,你不會去想,為什麼當年犯錯收穫的都是安慰鼓勵,如今卻是辛酸和苦楚。
你以為那些鼓勵和安慰是對你知錯認錯的獎賞,但其實那只不過是對年輕的寬容。
在學生時代,不承擔責任的人也不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你以為年輕是你最大的資本,其實不過是給你「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的錯覺,讓你疏於反省,以為自己有百折不撓的勇氣。
但那只是年輕給你的底氣,你不加反省的失敗,都將成為無可挽回的沉沒成本,在你踏入社會後,加倍的化為你輸不起的焦慮。
別人沒有義務永遠寬容你。
所以,當你翻開大學時的朋友圈顧影自憐,也可以好好想想,是別人太苛刻,還是你自己太弱。
成年人的世界裡,你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每個人在回憶學生時代時,都繞不開一個詞:純真。
學生時代的友誼很純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偷睡懶覺。
學生時代的集體很純真,軍訓時抱怨教官,合唱時吐槽訓練,也不妨礙你們送教官和賽後聚餐哭得稀裡譁啦。
而在職場,只有生意,沒有友誼。
自然的,在一次次職場交鋒之後,你會懷念那個所謂真心流淚沒有爾虞我詐的學生時代。
學生時代最好的朋友,通常來源於同桌和室友,友誼的強度往往取決於空間和距離。
與其說是你選擇了你的朋友,不如說是上帝分配了你的朋友。
你時常感慨,為什麼當初那麼好的朋友,後來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將此歸咎於人離開了校園就變得世故,故作深沉的嘆一句再深的友誼也敵不過時間和距離,但你並不會去想,是純真不再,還是你太幼稚。
學生時代沒有太多利益衝突,兩個性情不悖的人朝夕相處,怎麼著也能日久生情,成為「好朋友」。
但僅憑距離得來的友誼,大概只能當做排遣孤獨的止痛片。
友誼是否經得起考驗,請先放下那些公主病和心理依賴,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再來審視這個嚴肅的話題。
一者,真正志趣相投,價值觀相合的人能分隔多年仍然一見如故,這樣的朋友不多,請你務必珍惜。
二者,成人世界只看利弊,你為別人創造價值了嗎?你的既有價值能長期維持嗎?
這是學生時代後的遊戲規則。
以上,是我不願一直停留在學生時代的原因。
我承認學生時代的美好,但它之所以美好,正是因為它滿足了許多人性的弱點:
讓人不操心物質的瑣碎,不承擔犯錯的責任,不經歷精神獨立的痛苦成長也能夠擁有輕鬆自在的生活。
你可以把學生時代當做一種恩賜,當做美好回憶,但絕不是生活的常態。
生活的常態是用自己的價值贏取物質的繁榮,用更好的表現來彌補失敗與過錯,先成長為三觀完整的獨立的人再來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應該從創造中獲取快樂,而非從回憶中獲取滿足。
從校園到社會,就像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咒,突然就有了許多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不得不聽的命令和不得不守的規則。
西天取經的路上,他一定也時常懷念那花果山自由自在的美猴王時光。
但沒有緊箍咒,恐怕他也成不了齊天大聖。
所以,當你離開校園走入社會,別再沉湎於學生時代,把它當做美好回憶,帶上所有的責任和負擔,這樣才能迎接你的大聖歸來。
高考結束算什麼,你的廣闊人生才剛剛開始。
全新領英 App上線啦,快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吧!
本文由LinkedIn領英原創,作者陳昌。
LinkedIn中國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mexu@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訂閱每日必讀的職場乾貨。
©2016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