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說,我給你聊聊腦動脈硬化、記憶力減退吧。
首先說啊,這個記性不好,是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有的問題。文老師這個年齡,雖然不算很老,但是也明顯不如從前了。
這個情況,對一般人來說,不能看作是疾病,一般來說也無需幹預。這就是歲數大了,機能自然衰退造成的。只有那種記憶力嚴重衰退、腦子啥也記不住,經診斷腦動脈硬化十分明確的人,才有幹預的必要。
不過,這種必須幹預的人,現實生活中,也是不少啊。
看一張醫案吧。咱們一起品一品。
話說有這麼一個農民,年56歲,姓劉。好傢夥,記憶力嚴重衰退,兩年來幾乎啥也記不住。最初,家裡人叫他進城辦事兒,他到城裡溜達一圈,回來以後發現,該辦的啥也沒辦,忘得一乾二淨。再後來,忘性越來越大:孫子叫啥,記不住,家有幾間房,記不住,吃過的藥放在哪,記不住。
同時呢,這個人還常常感覺頭暈、迷糊、發沉,耳鳴心煩,面色發紅。雖然體格看上去,還很健壯,但是看表情,有點痴呆的模樣了。
家裡人著急啊,這麼下去,人不就傻了嗎?
於是,帶著他去檢查、醫治。最後,被確診為腦動脈硬化、腦機能衰退,經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於是改投中醫。
刻診,見脈弦而滑數,苔薄而黃膩,舌紅嫩。
這時候,一張方子開出來了。咱們一起看看吧——
生地30克,丹皮10克,元參30克,寸冬25克,清半夏12克,陳皮12克,茯苓15克,枳實10克,竹茹12克,川貝10克,石菖蒲10克,鬱金12克,菊花15克,黃連10克,梔子10克。水煎服。
結果,藥用6劑以後,諸症都大有緩解。這時候,去掉梔子,加入丹參25克。
就這樣,前後一共服用21劑藥,諸證悉平,記憶力明顯改善,頭腦反應思路清晰。多處求醫的難題,被中醫方藥解決,這真是治得早,不如治得巧。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想把這裡的學問,跟你探討一下。
老規矩,我們還是從舌脈的角度來看。
看脈象,弦滑而數。這說明有熱,對不對?看舌頭,舌紅,苔黃膩,說明有痰熱,對不對?看全身,面色潮紅,心煩耳鳴,睡不好覺,這是陰虛有熱,對不對?
所有這些說明什麼?是不是素體陰虛,痰熱內擾啊?痰熱上擾於心,上擾於腦,結果自然是記憶力衰退、反應速度降低了!
當然,我說這個,完全是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的。因此,我沒提腦動脈硬化這個事兒,對記憶力衰退的影響。而且,硬要我說,我也說不出來。
這時候怎麼辦?是不是得養陰清熱,化痰開竅啊?
這裡頭有養陰的,比如生地、元神、麥冬,有清熱的,如丹皮、梔子、黃連、菊花。有化痰的,比如半夏、陳皮、茯苓、枳實、竹茹、川貝。有開心竅的,如菖蒲、鬱金。你看,是不是層次分明?如此,陰虛的問題改善了,痰熱消退了,問題自然就緩解了。對不對?
最後,來一個丹參,化瘀通絡,舒活腦竅。嗯,很好了。
我為什麼要說這個呢?源於現實生活中,這樣的老人不少。
這樣的老人,多在60歲以上,身體呢,看上去還挺壯實,沒啥毛病,但是記性特別不好,頭腦反應越來越差,仔細詢問,可能口苦、口黏、心煩、手腳發熱、臉紅、急躁,遇事容易激惹,沒耐心,苔黃膩,睡眠質量差,耳鳴,頭重不清醒。家裡人看,覺得這就是老了,性格改變了,開始「作人」了,要老年痴呆了,但實際上呢,中醫看就是陰虛有熱,痰熱擾心,腦竅被蒙。這個時候,用方藥科學應對,是有希望改善的。